正篇 百年大业(1 / 1)

成功立事,必顺于理义,故不理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

——《管子·七法》

诚实从地而生,公义从天而现。

——《圣经·旧约诗篇》

骥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现在,这部传记的正篇开始了。

也许,笔者业已顺从于过去的历史目光,只注目于那种气吞山河、金戈铁马的时代弄潮儿,激赏他们那种摧枯拉朽、横扫千军的英雄气概——不错,历史每每是为他们所改写,历史的丰碑上,往往只镌刻下他们的英名。这是无可非议的。而这些人的九死一生、万难不屈,却证明了,历史的演变并不那么轻易与简单,辛亥革命一枪打跑了宣统皇帝,却打不走中国的封建主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不必说了,帝王思想与专制主义不时沉渣泛起,又给20世纪的中国带来过多少灾难,才使得中国的现代进程如此艰难。

因此,那些实实在在地推动着历史前进,却默默从事于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的开拓者们,亦同样应该得到我们后人崇高的敬意。他们的业绩,在巨大的空间中将日益醒目地耸立起来,并得到历史最终的承认。而他们的人格力量,也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并塑造出真正的未来。今天的忽视,恰巧促成了日后更高大的复活。如著名的传记大师茨威格所言:

——历史以不可思议的路径移动着。

半个世纪之后,我们重新写就马应彪先生的传记,亦正是历史使然。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从狂热的政治斗争中冷静下来,清醒下来,面对经济上的许多问题,急起直追西方发达国家之际,才深深地感觉到,他当年所作的努力,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那么宝贵,那么具有远见卓识。我们今天所应做的,竟有不少地方是他曾经做过了的,有些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多。

半个世纪以后的历史感激之情,也就证明了他当初起的是怎样不可忽视的作用。非议他弃政从商也便变得浅薄而无知了。他选择的道路,其实也同样荆棘丛生、炮火纷飞——上海人也许不会忘记1937年日机炸平先施公司的那场冲天大火……

但他毕竟走过来了。

走出了一位中国全新的实业家的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