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市中区捍卫路口下端,中一路邮政局边边有一个叫红玫的餐厅。说来也怪,这个餐厅从来不卖炒菜,也不卖火锅,更不经营小面,但是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凡住在下起重庆宾馆,上至文化宫地区旮旯角落,没人不知,无人不晓,出名得很。
每天清晨五点左右,餐厅开张,架墨卖食物,油条、油饼、油果子、包子、馒头、盐花卷、牛奶、豆浆、八宝粥。轮番登场。都是现做、现蒸、现炸。因此随时都有排轮子现象,那阵人本分,少有插轮子事情。每个礼拜,有那么两三天,外婆给我三两粮票,一角八分钱,买三根油炸鬼(外婆是宁波人,老把油条当秦桧),买回后分成几段下泡饭,一家几口早餐就解决了。
上午十点光景,红玫餐厅早餐**过去后,就推出大汤圆、小汤圆、伦教糕、包子。这是给不上班晚起床的人准备的。吃醪糟小汤圆讲究点的还加两个荷包蛋。
中午时分,包子仍然是主角,红玫的包子好吃,又白又胖,面很筋道,心子又多,分鲜肉、酱肉、菜包、糖包,外加馒头、发糕、花卷。有时有蒸饺,这得看师傅心情了,酸梅汤是红玫主打产品,师傅按老配方,土法制做。不像现在的速成或酸梅粉冲制。那时的味道,真的是没上发条的钟——不摆了。酸到刚好,甜不过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下午,新鲜蛋糕出炉。师傅姓李,瘦瘦的很有精神,精骨人那种,酷爱足球,球迷一个。蛋糕做得也好,那时不用香精、人造奶油,好吃又无害,切得四四方方,上面铺满白糖。从下午到晚上八点打烊,酸梅汤、大汤圆、醪糟汤圆、醪糟鸡蛋、伦教糕,是你唱罢来我登场。
说是餐厅,不卖炒菜,说是饭店,不卖米饭,就连现在闹得最凶的小面和火锅都不沾一样,但这个餐厅的生命力旺盛,生意一直都好,生客、熟客、过路客、回头客一网打尽。究其原因,仍然是谜。
时间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也二十好几,一天,又去红玫买吃食,一进门,眼前一亮,哇哇,那来一个漂亮美人,坐在买牌牌桌子上,是专门卖牌牌的,好乖哟,大眼睛还是双眼皮,小鼻子小嘴嘴。一脸红霞,是那种白里透红,红中生嫩,嫩里生光那种也,看得我心里黑起跳,不晓得买啥子了。
后来天天去红玫吃饮食,目的是看美人撒。哎呀,那年代还不兴现在这样,还羞答答的,后来久了,熟了,一打听,别个已经是娃儿的妈了,又呕一回。
红玫,创建何时,无考。消失何时,不知。但伴我从10岁到中年这段美好时光,汤圆、醪糟蛋,蛋糕的甜、酸梅汤的酸、油炸鬼,油饼的香,以及美女的笑(哦,差点忘了,美女姓杨),一直深深印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