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妈妈忙里忙外。妈妈上长白班,哪有时间照顾我呢?于是我才2岁的时候,就被送进了托儿所。托儿所分为全托和半托两种方式,全托是一个礼拜接一次,平时就寄宿在托儿所里。我就是进的全托班,呵呵,我2岁就开始住读了。
我住过的第一个托儿所是解放碑托儿所,位置就应该在现在的得意世界附近,一道小小的木门进去。一个班有10多个小朋友,每周6天都待在一起。白天在老师的带领下唱歌、做游戏,但到了晚上,当天黑尽的时候,才2岁多的小娃娃们就开始想念起自己的妈妈来了,开始的时候,个别小娃娃开始撇嘴巴,到最后,所有的小朋友就开始了集体大合唱,哭得一塌糊涂。这时老师就过来弹压:“哪个再哭就拉去关黑屋!”小娃娃们这才慢慢平息下来,小手手在眼睛上擦来擦去,脸上沾满了眼泪和鼻涕。
礼拜一进托儿所之前,家长都要给小朋友准备一个星期的水果,装在包包里,写上名字,包包就挂在教室的门后面。每天晚上,小朋友们就坐在凳子上,老师打开包包,一个一个地给我们削水果,那个时候,满教室都是苹果味和梨子味。
解放碑托儿所不远就是较场口转盘,在转盘的边上,现在日月光商场前面的位置,是青少年活动中心,里面有好看的图书、各种各样的玩具,还可以看电影,我们定期要去那里活动,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神笔马良》。
最有意思的是每个礼拜六晚上,家长接娃娃的时候,小娃娃全部坐一排,拍着小手,嘴里唱着:“哦哦,哪个的妈妈来接咯,哪个的妈妈来接咯。”一旦某个娃娃的妈妈进门把娃娃领走,小娃娃们马上又唱:“×××的妈妈来接咯,×××的妈妈来接咯。”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歌声都来自一个个渴望和妈妈团聚的小喉咙,这是我平生听过的最好听的歌谣。
在解放碑托儿所待了一学期,我就转去了二商业局托儿所。这个托儿所在七星岗领事巷,我去找过一次,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了痕迹。
这家托儿所允许每个礼拜给小娃娃带糖,于是最高兴的就是每个礼拜天和妈妈到一号桥副食店买糖果,我最喜欢的是橘瓣糖,软软的,上面粘着白糖,外边用透明的玻璃纸包成橘子、青蛙等各种造型。
最不高兴的就是礼拜一妈妈送我去托儿所,我们要在临江门乘坐15路汽车。每次车一靠站,我就恨死它了,巴不得这车坏掉,赶快坏掉。从一上车开始,我就要对妈妈反复说一句话:“妈妈,你要早点来接我哟,你真要早点来接我哟。”这句话,一直伴着我们穿过高高的通远门、长长的金汤街,到了最后妈妈离开托儿所时,我还忘不了朝她的背影大喊:“你真真要早点来接我哟。”
在托儿所里最盼望的事是生病,因为生了病就可以回家休息,自然就可以看见妈妈了。有天晚上老师告诉大家,晚上脚不要放在铺盖外面,不然要感冒生病哟。生病?太好了,我眼睛一亮,于是一晚上脚都凉在外面,让我失望的是,第二天喷嚏都没打一个。
转眼间,我儿子都快幼儿园毕业了,每次他听到我讲这些故事,总是笑得前仰后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