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知道对重庆人有一种赞美叫“勤劳勇敢的山城人民”。然而,只有亲身体验了吊脚楼住民的生活后,我才真正地懂得了“勤劳勇敢”的含义。
吊脚楼,是旧时重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依山傍水,两根大木柱钻进江边的石崖上,一排木排,一边钉在木柱上,一边连在山上的路边,然后木排上四周再围上木排,顶上盖上瓦,就成了一间吊脚楼了,这就是他们的家。讲究点的还在地上(木排上)舖上木板,墙上贴上墙纸,但大多数都是贴的报纸,一层又一层,贴多了,也能遮风挡雨。
从朝天门坐横渡到玄坛庙,上岸后走过一片沙地,就上到这种一边是吊脚楼,一边是小山坡的石板路了。我有几个同学就住在这种吊脚楼里。
家里非常简单。除了日常必须用品几乎没多的家具,门前的石板便是他们家厨房,吃什么不仅邻居们知道,连过路的路人也看得清清楚楚。
进到屋里,透过地面木排上的缝,还能看见江里的水,扒在窗前,就可看见长江上航行的船,有大船经过,激起的浪撞激着崖石啪啪地响。恐高的我晃一眼便退到门口,坐到对面小山坡上,还是脚踏实地才有安全感。
吊脚楼和山里的木房子相反,是冬冷夏热,冬天,江上的寒风呼呼地吹,夏天,烈日炎炎地晒,江面上水蒸气蒸得人出不了汗,好在下半夜会退凉,倒也能舒坦地睡一觉。
旧时的重庆人对枯水季、涨水季,都有着深刻的体会。从小,我就喜欢涨水季。因为水涨船高,我可以少走好多路了。但是对于吊脚楼的住民来说,每年的涨水季,都是一场场战役。
每年夏天,他们就会密切地关注着汛期,但是洪水总是防不胜防。我参加过一次他们的“会战”。
已记不起是哪一年了,是特大洪水,而且是半夜暴发。早上到学校,老师说:今天的任务是帮助江边住家的同学们。于是我们跑步前进,来到江边那一溜吊脚楼前。
洪水比起昨天晚上巳退了许多,但是有的地板还泡在水里。吊脚楼的人们都在搬东西,家家户户都把盖的、穿的、吃的往外搬。对面小山坡的空地上,甚至别人的屋里屋外都堆满了,到处晒起。
我们也立即加入战斗,帮着一样一样地搬。门外的煤球及炉子已经泡湿,正在晒还没干,煮不了饭。不知道是老师还是居委会的人,端来一大筲箕馒头,对面坡上的人家煮的绿豆稀饭,激的醋胡豆,几十号人就站的站、蹲的蹲,把午饭解决了。我敢说,那真是我童年生活中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午饭后水位又退了很多。大家又开始做清洁了。洪水洗劫后的吊脚楼,覆满了淤泥,地上、墙上、**……先用篾片块刮,再用水来冲、最后用抹帕抹。好不容易才完成了。
正在把东西往屋里搬,居委会来传达:防汛指挥部通知,今晚还有洪峰,请大家注意防范!得,又赶紧搬出凉板、马架,晚上得露宿了。
那场景也真是壮观。小山坡上、石板路旁,堆满东西,凉板上马架子上密密麻麻都是人,有人数星星、有人讲鬼故事、有人摆龙门阵……清晨又听着长航船上的汽笛声愉快地起床。
那真是夜不闭户,路不遗失的好时光啊!
年复一年,我同学说每年汛期,他们都要这样重复多次。当时,以我小小的智力,我实在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搬走。
现在的我,只能说“勤劳勇敢的山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