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的平顶山不是现在这样的。那时的平顶山甚或不是山,只是因为“一岗突起,山顶平阔如案”,所以才从某一天起被某人称作平顶山。久而久之,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的它便真成了海拔425米的山,向东南一直绵延到化龙桥虎头岩。几年前有人在山上盖了一座酒店,取名“野山”,因为觉得暗合平顶山的出身和来历,我去住过一次,却没体味到一丝野味。酒店服务很周全,我反倒在那里寻着了一抹家的温馨与舒适。从那里下山,偶尔还会惊起一只野兔。或许是时过境迁的缘故,那野兔竟是慢悠悠的,不惧人,少了许多野性。
不很久以前(大概二三十年前吧)的平顶山也不是现在这样的。那时的平顶山有草有木,有风有花,有月有鸟,却不是公园。那时的平顶山据说有一棵很灵验的许愿树,长在山腰,大,两人难以合抱。也不知道是从何时起,红男绿女们竟爬坡上坎来到这棵树前,在枝叶上系一根红丝带,双手合十许下心愿。许福禄寿,据说灵;许百年合,据说更灵。所以这里是恋爱男女的“圣地”。后来有个看破红尘的男青工在树下搭了草屋,虔诚地守着这棵许愿树。于是香火日盛,平顶山的声名亦日盛。同样不知道是从何时起,这里就建起了公园,占地16万平方米,以山地园林景观为主要特征。香烟飘散了,许愿树消失了……拾级而上,我登临公园最高处,再俯瞰山腰,恍然发现那护树的年轻居士,寂寥的身影在更多相互掩映的树与草之间游**。是的,公园采了天地之灵气,集了山川之雅韵,紧邻都市却又远离尘嚣。可是,在沙坪坝的这个制高点上,我却不知道为何不能极目远眺;我所看到的,为何是那样朦胧恍惚?
不久以前的平顶山上,山桃花、白玉兰、金鸡菊会在不同的时节里漫山遍野,开得很规整,很正派,显出温馨和谐的模样来。这自然是拜公园所赐。隐隐地,我又觉得有点不自在,好在还可以在公园的广阔平台上放风筝。阳春三月,这里是人海,也是风筝的海。平顶山的天空布满了各种样式的蝴蝶、雄鹰、小狗小猫以及孙悟空、猪八戒、玉皇大帝……它们的命运被人的手掌控着,或高低起伏,或群戏独舞,或灿烂,或孤僻,映现着人生百态。每每此时,我就会有些无聊地想:当所有的风筝都升至最高点,我们可不可以同时放手,让这些风筝自由飞翔,自由发挥,去会晤它们各自的结局和归宿?可惜的是,我至今仍无缘目睹这样的壮观。我自己曾经试过放手,我的“小燕子”向上猛冲了两下,忽地又急速下坠,最后落进目力不逮的乱树林,失去了踪影。而我收获的是儿子的哭声和外婆的责备,他们知道风筝是我花钱买的,却不知道风筝本是属于风的,放风筝本是一件很累很累的活儿!
现在的平顶山则是怅然的。冷凉感冒了秋天,现在上山的人,定是为了寻找慰藉。所以我总能在公园的烧烤摊点看到一些跟我面色相似的人。我们区别于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也区别于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我们选择枯坐独酌,伴着烤鱼烤肉,让风在包裹单衣的同时,也敲打敲打我们的面颊、神经和须发。这时的平顶山,应该就是登临者的私人会所。夜色里,会有一些玲珑的灯在明明灭灭中画着写意的画,也会有一两声夜莺的啼叫划破空气,给这座本不缺人的小山平添几许寂寥。但这寂寥里又含着冷静的平和,倘若有月升起,最好是不满的月,在天上亮着,游动着,诗意便禁不住落满了胸怀,一点一点地散开,像跌落枝头的花,也像细细淌着的沙。
将来的平顶山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因为紧邻城区闹市,我想它会更多地被用于休闲,也可能在经过更多人工修建之后而成为货真价实的城市公园。但对于生活在沙坪坝的我来说,平顶山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标杆,用来证明我28年光阴是如何度过的;平顶山还会是一座无字的碑,把我们的部分记忆铭刻下来,留在山上那些深深浅浅的影子里,留在长长的阶梯和步道上,留在风里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