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华人点滴(1 / 1)

2009年8月,加拿大统计局公布,加拿大华裔人口为121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5%。

加拿大最早的人类是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他们是在大约两万年前,在现在的北美和亚洲还连在一起时,从亚洲过来的。公元1492年,哥伦布为寻找印度,率船队来到美洲大陆。他们以为到达了印度,于是称当地人为“印第安(Indian)”,也就是“印度人”。现在,印第安人被称为“第一民族”,而“爱斯基摩”这个名称也已被废止,改称“因纽特”。在因纽特人的语言中,爱斯基摩是吃生肉的意思,因纽特的意思就是人民。还有一个族群叫“梅蒂斯”。“梅蒂斯人”是欧洲人与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的混血后代。现在,加拿大的原住民中“第一民族”约70万,“因纽特”约5万,“梅蒂斯”约40万。

记得20世纪80年代,在一张文摘小报上读到过一篇短文,说有“专家”考证,“印第安(Indian)”人是中国人,他们在殷朝时候渡海去了北美,因怀念故国,就给自己起名“殷地安”,盼望殷朝安康之意。当时就觉得很搞笑,所以还记得。不过,现在考古学、人类学一致确认他们是从亚洲过来的,据说DNA 检测还证实他们有蒙古血统。如此说来,说“第一民族”是来自中国也无大错,因为中国和蒙古历史上长期是一个国家,现在中国也有蒙古族。

据说,第一批来加拿大的中国人是在1788年(清朝乾隆年间)从澳门到温哥华的一批木匠。不过,关于这批人的行踪尚未发现任何文字记载。

有历史记载的中国人来加拿大是在1858年。当年从广东到美国旧金山淘金的中国人,在当地金矿枯竭后,被北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的菲沙河谷金矿所吸引,到加拿大淘金。

20多年后,1880年(清光绪六年),一万多中国人来到加拿大,他们为实现建立一个从海(大西洋)到海(太平洋)的加拿大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从几个各自独立的英国殖民地组建成加拿大联邦的过程中,1870年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表示愿意加入联邦,但条件是建设一条马车道路,越过山脉,跨过草原,把不列颠·哥伦比亚与加拿大连接在一起。加拿大总理麦当劳同意了,并更进一步表示,要在两年内开工,十年内建成一条铁路。

麦当劳担心,没有便捷紧密的联系,不列颠·哥伦比亚有可能加入美国。此外,他也希望铁路能把农夫们带到草原省份,开发大草原。但是铁路的建设由于政治和资金等因素的干扰,进展缓慢。1873年,麦当劳丢掉了总理职位,此后5年中铁路建设几乎没有进展。1878年,麦当劳重登总理宝座,组建了新的太平洋铁路公司,铁路建设再次启动。随后,该公司较快地完成了平原路段的铁路建设。

1880年(清光绪六年),铁路公司在广东省招聘了5,000 名工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招聘了7,000名华人。虽然华工只是负责大约300英里的铁路工程,但这300英里却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中最艰巨的一段,因为这段铁路要穿过险峻的落基山脉。这是太平洋铁路最困难艰险的路段,白人们望而生畏,不愿承担。在电影《金山》中,形象地描绘了当年的情景。到1881年底,最初的5,000 名华工当中,仅有约1,500人生还。中国劳工的参与为项目建设带来了活力,尤其是在建设最困难最危险的落基山段时,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为加拿大国家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1885年11月铁路建成。

下面一段关于华工参与太平洋铁路的情况来自加拿大出版的英文书籍《Gateway to Canada》。

“一个危险而困难的项目

然而,建设这条铁路的其他路段对工人来说,却是非常复杂和危险的,特别是通过不列颠·哥伦比亚山区的路段。工人们必须架设跨过陡峭的高山峡谷的桥梁,用炸药炸掉岩石。人们评论说,沿不列颠·哥伦比亚这一段铁路,每一公里的隧道和路轨都沾着鲜血。有的工人在爆破中丧生,有的被飞滚的石头击中或从狭窄的建筑通道上坠落而亡。为了保持低成本,许多中国工人被送到不列颠·哥伦比亚路段的铁路工地。中国工人比其他工人更能接受低工资的工作。许多中国工人死在铁路建设工地。他们在加拿大历史上的这一部分扮演了特殊重要的角色。”

铁路完工后,不再需要华人劳工。失业的华工们为了生存,不惜拿最低廉的工资承担最繁重的工作。这给当地劳动力市场带来巨大的竞争,企业主们乘机压低工人工资。华工不怕累能吃苦,收入低也能过下去。而欧洲来的移民则都拖家带口,无法生存。因此,华工受到老板们的欢迎却遭到欧洲移民劳工的忌恨,认为华工搞乱了劳动力市场,要求抵制华人进入加拿大。加拿大政府为了迎合远多于企业主的劳工选民,1885年,开始向进入加拿大的华人收取人头税。至1923年,人头税由50加元升到500加元,相当于当时一个华工两年的工资。在这38年间,只有81,000名华人进入加拿大。

1923年,加拿大更通过了《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这是加拿大历史上唯一一个针对某个民族而制订的移民法,史称“排华法案”。该法案规定,除了商人、外交官、留学生和特别个案外,禁止中国人进入加拿大。

1942年,当3岁的中国小女孩伍冰枝随家庭逃离被日本军队占领的香港,辗转到达加拿大时,却被加拿大当局拒绝入境。因他父亲有英国国籍,并且是加拿大政府驻香港的一个贸易机构的雇员,经过商务局出面交涉,他们才以“特别个案”被接受为“难民”。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拿大政府为了政治、经济和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也由于加拿大华人在战争中的贡献,以及“排华法案”的条款违反《联合国宪章》,在1947年废除了“排华法案”。可是那时有资格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国人,仍然只限于具有加拿大国籍的中国人的配偶和子女。

1967年,加拿大修改移民政策,一些中国人得以以“独立移民”的身份来到加拿大。1971年,加拿大开始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废除了所有的种族歧视制度。华人从香港、台湾,在印尼排华期间从印度尼西亚,东南亚战争期间从越南、老挝、柬埔寨,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移民到这里。

90年代中期,加拿大开始接受中国大陆移民,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逐步成为加拿大新移民的重要来源。1995年,中国大陆移民至加拿大的人数达到13000多人,位列加拿大接纳移民第四位。到1998年即上升到20000多人,位列第一,并且多年保持年度移民人数的第一名。开始阶段,大陆移民多以独立移民(技术移民)为主。从中国大陆大学毕业并有较好英语基础和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络绎不绝来到加拿大,那时,在许多LINC学校(为移民办的免费英语学校)里的学生一半以上是中国移民。在大马路上,甚至逛商店时都能碰上在国内上中学、大学时的同学。国内许多大学在多伦多都有校友会。

不过好景不长,2010年前后却失去了这个势头,移民人数大量减少。年移民数从保持多年的第一位跌到第三位。有的加拿大人认为是因为中国经济发达了,人民富裕了,所以不愿意移民。

这个解释似乎不太能说服人,因为国内就业压力并没有减小,特别是有资格技术移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尤其困难。另一方面,有钱人投资移民却越来越多。

有报道说,加拿大减少了中国技术移民的配额,投资移民名额却有增加。还说,由于中国技术移民申请核准率非常低,有一年仅只有26%。并提到各类签证申请造假相当严重,申请造假可能对核准率有直接影响。也许,这是一个问题所在?

不过,也许有一个更关键的因素,就是各族裔的人口平衡。华裔已经是除英裔、法裔外的第一大少数族裔。加拿大政府显然不愿意某个少数族裔在人口上站明显优势,以免出现新的族群问题。

华人在加拿大人数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听当地人讲,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人大量移民到多伦多和温哥华,为这两地带来了庞大的经济利益,包括资金、技术和人才,也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两地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华人作为吃苦耐劳、低犯罪率的群体,获得了很好的声誉。

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政府总理斯蒂芬·哈珀在国会向众议院议员、参议院议员、华人代表及民众发表讲话,就大约一百年前加拿大政府向华人移民征收“人头税”一事,正式向全体加拿大华人道歉。他说,“历史长河中,我们也一样会犯错误。有时甚至是严重的错误。我们必须承认错误。因此,我国政府决定在今天就人头税问题正式向全体加拿大华人道歉。”“使我们能够卸下过去一直背负的重担,以便我们共同致力于加拿大的繁荣富强。”哈珀总理还赞扬说:“正是加拿大华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杰出贡献才使加拿大变得无比富有。从温哥华穿越大草原,一直延伸到多伦多、蒙特利尔和其他更远的地方,加拿大的华人后裔在其定居的每个社区都是不容小觑的中坚力量。”

是啊,现在加拿大已经有过华人国家元首——总督伍冰枝,华人参议员利德蕙。2011年国会大选中,有7位华人当选为众议员。在商业界也有众多成功人士。

一位加拿大教师特别向我提到一位加拿大华人科学家,麦德华博士。麦博士出生于中国内地,在香港长大,后来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学习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获得学士学位后,他到加拿大继续学习。1972年,他在埃德蒙顿的艾尔伯塔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他来到多伦多,在安大略癌症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1975年担任多伦多大学教师。

1984年,他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论文“T细胞接收基因的无性繁殖”。T细胞是人类免疫系统的关键组分。科学界评论认为,他的成就改变了世界。

麦博士把注意力集中在加拿大发病率较高的乳腺癌的研究。他的实验室所作的大量研究在免疫学和在细胞级认识癌症取得突破。这些对乳腺癌的基础研究的论文发表在顶级国际科学期刊上。在加拿大和美国的乳腺癌会议上,他数次作主题演讲。

现在他是多伦多大学医学生物物理学及免疫学教授、坎贝尔乳癌研究中心总监、安大略省癌症研究院高级科学家、世界分子免疫学权威,还是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麦教授的研究工作大大促进了人类在基因科学和治疗癌症方面的进展。

华人对加拿大建国和发展做出过贡献,也遭受过歧视,现在是加拿大社会第三大族裔,平等的一员,还因为勤奋、工作认真、聪明、守法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受到其他族裔的尊重。他们参与加拿大这个第二家乡的建设发展,也享受这里安宁富裕的生活。

(2012-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