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卡迪文许村,有一栋一百多年前建的农家小屋。现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世界各地前往参观游览。
这座农舍既不是什么伟人的故居,在这里也没发生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人呢?
这座有着绿色山墙的农舍,是一个名叫安妮的加拿大女孩的家。
当年,这座农舍里,住着过着平淡生活的农民马修和玛瑞娜兄妹二人,他们都没结过婚,而年纪却越来越大。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以后也继承他们的家业,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整天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他们不想收留她,可是又可怜她孤苦伶仃,就将她留下了。这个女孩就是安妮。
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有古怪的名字,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玫瑰会说话,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是自己的两个知心朋友,可以诉说心事……
然而,由于酷爱幻想以及拥有一颗“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马修和玛瑞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下,以及卡迪文许村的朋友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农舍的快乐的小主人。
安妮成长起来。但正当她获得上大学的机会时,马修去世了。她放弃了学业,回村庄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以便照顾眼睛快要瞎了的玛瑞娜。
不过,安妮并不真的存在。她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小说《绿山墙的安妮》的主人公。小说就是以蒙哥马利幼年时住过的卡迪文许村和那栋有着绿色山墙的农舍为背景创作的。
作者的语言清新自然,生动幽默,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而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绿山墙的安妮》已经被译成70多种文字并被拍摄成了电影,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据我所知,中文就有《绿山墙的安妮》《清秀佳人》及《小孤女》等译本。
当我去卡迪文许村寻访那座绿山墙的农舍时,路过村旁的公墓,在蒙哥马利的墓碑前,摆放着人们献上的鲜花。
那座两层楼的房子,绿顶白墙。山墙部位漆成了绿色。跟现在加拿大的民居一样,楼下是厨房、起居室,楼上是卧室。从室内用具、器皿等来看,除了显得古色古香及没有电器外,和现在没有多大差别。旁边还有一座很大的平房,包含了粮食加工、农具存放、马棚等功能。楼外小坡草坪下边,就是小说里描写过的安妮想象中有鬼怪出没的小树林和会在冰雪覆盖下欢笑的小溪。
隔着一段距离,附近还有几栋农舍,与安妮的绿色山墙农舍没有多大区别,农民们仍然生活在那里。整座岛上除了几个小镇,只见到一座貌似工厂的建筑物,那是加工土豆或海产品的地方吧,我猜。其余的就是碧绿的田野和散布其间的农舍,还有周围蓝色的大海。
爱德华王子岛位于加拿大东部的大西洋上,一条海峡把它与大陆分隔开。印第安原住民称其为“海浪上的摇篮”。法国殖民者来到后,给它起名“圣约翰岛”。18世纪中期,英国人驱逐了法国人,后来为纪念英王乔治三世的第四个儿子,以其名命名这个岛屿。
爱德华王子岛长224公里,最宽处64公里,而最窄处仅6公里,总面积5660平方公里,是加拿大面积最小的省份。在行政上他们把它分成三个区,并取了一个比一个牛的名字:王子区、王后区、国王区。岛上居民的先辈大多数来自英、法、爱尔兰。现在印第安原住民约3000人,包括华人在内有超过90个民族,2014年全省人口为146,105人。
一踏上王子岛,满眼便是绿色的庄稼和红色的土地——岛上泥土富含铁质。其优质土豆声名远播,此外还有洋葱、胡萝卜、苹果、草莓等作物。加拿大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王子岛却是一个农业省,有1500个农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60%以上。渔业也是主要产业,这里盛产龙虾、金枪鱼、牡蛎和贝类海产品。自然,其工业就是以食品加工为主了。记得在岛上吃晚餐,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人一只一磅重的大龙虾。
为什么一本小说就能吸引那么多的人不远万里去看看那座农家小屋呢?我想,其实,吸引他们的不是那栋农舍,而是在那里生长、生活的人们。那里的人们善良、朴素、友爱、互相帮助。他们也犯错误,也有个人脾气,生活中也有不如意的事情,但他们眼里没有敌人,心中没有怨恨。一百多年过去了,安妮们的后代仍然还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的农耕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
现在一座长达12.9公里的“联邦大桥”把王子岛与大陆连接在一起。当初建设大桥时,岛上许多居民表达了反对意见(只有60%岛民赞成建桥)。他们担心,便捷的交通会引来太多的外来人,使得他们平静的生活受到干扰——真是人间仙境似的岛屿,与世无争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的人们。
然而,如前面在《渥太华印象》中已经提到的,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建立是从这里起步的。
在省会夏洛特敦市的省议会大楼是一座三层楼房,它被称为“加拿大联邦诞生之地”。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国家:“打出来的”国家和“谈出来的”国家。“打出来的”国家比如美国,打了八年独立战争,死人无数才建立起来。而加拿大这个国家的建立没打一枪一炮,没死一兵一卒,是“谈出来的”。
我在夏洛特敦省议会大楼的放映厅里看到的介绍加拿大建国历史的一部影片说,1864年9月,爱德华王子岛、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的领导人在夏洛特敦聚会,商讨联合起来对付美国的骚扰和要求英国减少他们的税负等问题。这时英国海外省加拿大省(包括了现在的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安大略称为上加拿大,魁北克称为下加拿大)以麦当劳为首的头头们得到这个消息,不请自来也去参加聚会。他们带来了许多香槟和一个“主意”。
这个“主意”就是——不只是采取联合行动,而且要建立一个从海(大西洋)到海(太平洋)的国家。 这个“主意”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他们白天高兴地开会,晚上喝香槟、跳舞——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加拿大的“国父们”。
一个月以后,他们在魁北克城开了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建立国家的《魁北克决议》并上报英国国王。1867年7月1日,加拿大成为一个联邦国家。
有意思的是,这时爱德华王子岛却并没有加入加拿大。几年后,在加拿大建国6年之际,1873年7月1日,爱德华王子岛,这个加拿大诞生之地才正式加入加拿大,成为加拿大第七个省。
有人说,美国和加拿大虽然都是由过去的英国殖民地建立起来的国家,可是性格却完全不一样。美国像个冲劲十足的年轻人,事事都争强好胜;而加拿大却像个成熟的中年人,怡然自得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从安妮、卡迪文许村及爱德华王子岛上人们的生活来看,这也许是有道理的。
(2011-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