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我在英语学校的一天(1 / 1)

早上八点四十分,我走进英文学校的教室,取出资料夹、铅笔和电子快译通后,去餐厅用电热壶烧一壶开水,泡上一杯茶。快九点时回到教室,同学们陆续到了。有两位手里还端着咖啡杯,这是在楼下的小咖啡馆买的。学校设在一栋写字楼里,租了两层。楼内还有多家公司、另一间学校和一家牙科诊所。

我上的英文学校简称为“林克(LINC)”,是“加拿大新移民语言教育课程(Language Instruction of Newcomers to Canada)”的缩写。由加拿大联邦移民部资助,学校遍及全国。

移民定居后,如果需要学习英语、提高英语能力,就可以去当地的林克学校免费学习。

进林克学校前需要去当地的语言测评中心测评,目的是评估英语基本水平,看看适合到哪一个级别学习。当然也是免费的。

考试由一位考试官考一个学生。先进行一些简单交谈,然后拿出几张画片,要求按顺序描述画片上的内容。接着看一段对话录像,要求复述听到的内容,考官再就对话内容提问。测试了口语、听力之后,是书面的阅读和写作考试。三套题:第一套阅读题较浅,限时45分钟。第二是写作。两段短文,一是外出时的留言条,要求写出什么时候,去了哪里,为什么去,和谁去,何时返回;二是写一封信,谈买房子的事情,要求对房子作描述,决定买房子的原因及何时搬家等等。限时40分钟。第三套又是阅读题。读三段文章,然后每段回答8—12个问题,答案是选择式,4选1。第一段是关于烧伤及救治,第二段是顾客在与商店或制造厂在商品质量出现争端时应当采用的策略,第三段是关于对婴儿学习说话的研究。限时1个小时。

考试完成绩单也出来了,上面记载了我获得的英语基准水平——听、说和写都是三级,阅读是六级。

考官问我是否打算马上去上学,想去哪一所学校?

我预先就了解过一下,知道我们密西沙加市有十来所林克学校。我却选择了离我家较近但在另一个城市的一个大学——谢瑞丹理工学院附设的林克班,我可以骑自行车上学。她告诉我,想去这个学校学习的人很多,需要排队等候,有的学校今天就可以去上课。她说,他们会通知谢瑞丹理工学院,把我列入等候名单中。学校在几天内会与我联系。当然,我也可以随时去别的林克学校学习——直接去就行了。

两天后,谢瑞丹理工学院给我来电话,告诉我现在名额已满,若下学期有座位会通知我。我于是来到现在这所学校,“皮尔新移民中心”,递上身份证和测评成绩单。五分钟后,我就坐在教室里了。

林克学校一个学期是三个月12周,一年四个学期。除了八月份放两周假、圣诞节放两周假以外,学期之间没有假期。

在“新移民中心”上完英语三级,我又与谢瑞丹理工学院联系,到那里上完四级。上五级时,秋天到了,天开始冷起来。我不能骑自行车去上学了,谢瑞丹理工学院又不为学生提供免费车票。我就又转回原来在市中心的“新移民中心”,读完了英语五级、六级。其间我多次停学回国或去女儿家探亲,学校一律照准,回来后只要班级教室有空位,接着上就是了。后来我还到另一所学校上口语课,每天只上2小时。

在林克学校,像我这种上学——退学——又上学——又退学的情况并不罕见。我班上一个中国人来加拿大五年多了,刚来时就上过半年,找到工作后退学打工。干了一段时间觉得英语不行,又辞职上学。学了一阵,经济上感到紧张了,再去打工。这次是拿着失业补助金来上学的,决定多学几个月。还有一些人更潇洒——我认识几位从国内来的投资移民。他们不需要打工,但要不时地回国处理生意上的事情。所以他们在学校,在同一个班里反复读上几学期,甚至一年也不稀奇。我认识两个年轻妇女,我读三级时她们就在读四级,我读六级了她们还在四级。蹲班重读的原因很多,如上面提到的读读停停的,还有基础差、进步慢的,更多的是半工半读的。林克学校里许多学生是有工作的,他们有上夜班的,下班后紧接着来上学,也有下午上班的,下午课上一半就匆匆忙忙赶去公司、工厂上班。他们不能专心于学校,缺课也是很经常的事儿。

那两个妇女倒不是因为这些原因,也不是她们不用功,而是因为她们孩子太小。许多林克学校设有免费托儿所。带小孩的父母上课时,托儿所为他们照看小孩,让他们能安心上课。所以她们与其在家孤单无聊带孩子,不如来学校学英语,孩子有人免费照管,又可交朋友,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她们会陪着孩子慢慢读,孩子不上学,她们就会继续学下去,反正不花钱。(当然,这也造成资源浪费。后来学校规定,无特殊理由不能在一个班复读三次。)

前面已经提到,林克学校是移民部资助的。但是它并不是由移民部或国家“办”的,不像中国的学校属于什么“事业”单位,而是一种私立办学机构。

注册一所学校,租上几间教室,聘请几位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资格的教师,经移民部专家评审合格,一个林克学校就诞生了。学校随即可以打广告招生,开学上课。移民部按学生人头向学校拨款。据说目前是一个学生一学期3000加元。一学期是三个月,12周,或者说60个学习日,算下来国家每天为每个学生补贴50加元。

为了吸引学生,学校也做足了功课,如允许学生迟到早退,允许学期中途插班——这对有工作的学生很有吸引力;办免费托儿所为带小孩的父母学生解除后顾之忧;给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发公共汽车票,以及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如春节时组织以中国学生为主的联欢晚会等等。

也有的学校既无托儿所、也不给车票,还不允许中途插班,学习要求严格,只允许在一个级别复读一次。我读过的谢瑞丹学院就是这样,它适合读完英语准备上大学的年轻人。

移民部对林克学校有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办学质量不达标或有违反规定情况,移民部会停止资助,学校就只有关门大吉。在我上学期间,我们市就有一所林克学校倒闭。

好,回到课堂上来吧。

今天第一堂课是看电影《绿山墙的安妮》。这部影片上周看了一半,今天是看后半段。影片是根据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蒙哥马利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一百年前,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上,住在有着绿色山墙的农舍的年老的马修兄妹,打算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来帮助干农活,并且以后继承他们的财产,没想到却错领来了11岁的红头发女孩安妮。善良的他们留下了这个孤苦伶仃的女孩。活泼、爱幻想、纯真、好胜的安妮在马修兄妹和村庄里淳朴、充满爱心的人们呵护下,成长为当地第一名女教师。

影片中的对话不是全能听懂。看完电影,老师又对其中一些情节做了解释,复述了一些对话。

然后,老师要大家逐一自我介绍并说几句话,对今天新来的一个同学表示欢迎。

随时会有学生退学,也随时会有学生加入,这也是林克学校的一个特点。退学的原因很多,比如找到工作了、夜班改白班了、回国了、搬家了等等。前几天就有一个妇女退学,原因是她丈夫在卡尔加里找到了工作,要搬家到那儿去。新学生有刚入境的新移民,有从别的地方迁来的,有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来读书的等等。今天新来的是一位波兰妇女,来加拿大两年多了,刚从蒙特利尔迁过来。每个新学生来,老师都会做自我介绍表示欢迎,然后学生们跟着做——这也是一种听说练习。

第二节是阅读课。今天文章的题目是《女儿的生命礼物》。一篇挺长的、关于“器官移植及伦理”的文章。

美国底特律的一个老年人患有严重的慢性心脏病,需要心脏移植,等候了多年。他的女儿从小就看见父亲忍受病痛,因而投身学医,希望成为一名外科助理,并且签名表示自己愿意将来把器官捐献给需要的病人。在她22岁时,与朋友外出度假,不幸发生车祸,造成她脑死亡。一位器官捐献协调员建议这老人接受他女儿的心脏。但他拒绝了。他说:“我不能肯定我能承受每次心跳都提醒我:那是女儿的心脏。”但在家人和医生的劝说下,老人最终接受了女儿的心脏。女儿的肾和肝则捐给了别的病人。现在老人有了健康的身体,可是却因为思念女儿而心碎,“如此又甜又苦的心景。”

读完后做练习,回答有关这篇文章的问题。也有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如“年轻病人是否应优先于老年病人进行器官移植?”,“移植失败的病人是否应重新排队等候?”,“是否应给那些因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抽烟、药物成瘾等)造成需要器官移植的人与其他病人同等机会?”等纯粹的社会伦理问题。

林克学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每一级的教学内容及程度,却没有统一教材。具体教材则由老师自行选取,活页复印,每天随堂发给学生,少时一天三四页,多时十多页。从问路、打电话、正式和非正式场合的寒暄,到读广告、租房子、看病、写简历和面试,以至如何看食品营养成分表,如何选防晒霜等,包罗了有关国家、文化、法律、商业、教育、人际关系、健康及安全、社区和政府服务等内容。但没有马克·吐温的,没有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内容。

接下来是写作。我上一次上英语5级班时并无多少写作课。老师说,前不久移民部对林克教学进行了一次评估,发现一些学生就业后在写作方面困难较大,所以要加强写作教学。今天教了非正式的便条、信函、电子邮件、通知及正式的商业书信的格式、用语、内容以及适用场合等。老师讲解完,便要求同学们动手写作,并说在明天的计算机课上会要求大家将所写的内容输入计算机并打印出来。

离下课还有十来分钟,带孩子的母亲们(有时也有一些父亲)便起身离开教室,去楼下的幼儿园接小孩到餐厅吃饭。

餐厅里有十几张大圆桌,几张较矮的方桌和十来把给幼儿喂饭的高椅,两个大冰箱,四个微波炉以及洗碗槽、开水壶。餐厅里人声鼎沸:熟人见面打招呼的,边吃边聊天的,小孩们追逐打闹的,高椅上不愿吃饭的幼儿高声哭叫的,还有大屏幕彩电正在播放的动画片里唐老鸭的声音混成一片。并且除了唐老鸭说英语外,你能听到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也能闻到刚从微波炉里取出来,冒着热气的食物散发出的奇奇怪怪的气味,看到几十个国家的家常便饭。

下午英语4级以上的班级集中在饭厅听讲座。学校请回了三位比较成功的校友,介绍他们如何应聘、面试,得到工作以及他们所感受到的加拿大公司文化等。学校经常举办这类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我听过警察(讲治安、吸毒、网络安全)、消防队员、社会工作者(讲社会救助及防止家庭暴力),还有银行职员的讲座,对加拿大社会有了更多地了解,获得许多靠自己难以得到的知识和情况,受益匪浅。

讲座结束回到教室,继续上课。今天的内容是学生演讲,主题是卫生及健康。一位同学讲述水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她先发给每个同学一瓶矿泉水(是她自己掏钱买的),请大家喝一口,然后开始讲解。讲演时间要求每人15分钟。另一个同学讲了维生素对人健康的影响。

从英语4级班开始,每学期都有讲演课。老师规定一个大方向,比如介绍自己祖国的文化,你所知道的加拿大名人,健康及营养等。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编写讲演稿,然后登台讲演。讲完还要回答同学的提问。

我曾讲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还把笔记本电脑带去放了一段《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大家很有兴趣,一个伊朗姑娘说,他们国家也有类似的故事。老师也问有没有录音带,想再听听。这一次我介绍了中国传统医药。我这方面知识其实也很少,只是在网上搜寻到一些介绍中医药的英文资料,删繁就简,编了一个讲稿,介绍中医的诊断、治疗方法和中药的特点。没想到讲完下课,就有一个韩国妇女来找我,要我给她介绍本市最好的针灸医师,为她治疗偏头痛。

林克学校是学习实用英语的一个好地方。大多数人学完4级或5级英语班就去应聘工作了,在实践中再熟练提高。一次去楼上的旅行社,一个职员说,他就是在楼下学完5级英语班后找到这个工作的。如果读完6级英语班还没找到工作,还可以上“提高班”。“提高班”课程的目的已经不在学习语言本身,而在求职技巧的培训,例如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等,中国人干脆把它叫作“求职班”。我们学校还办过“商务班”,专门为打算自己开公司的学生讲解如何注册公司,如何了解市场、如何从银行贷款等。一个中国同学去听了,告诉我,“非常有用。”

林克学校也是了解加拿大社会、文化的好地方,是新移民进入社会的一座桥梁。我来加拿大后好几个月的时间,总感觉自己只是一个“游客”。上学大约两个月后,一天在上学的公共汽车上,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不再那么陌生,有了一种我也是这里人的感觉。

(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