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政策趋向僵化,史迪威壮志难酬身先去(1 / 1)

阿特金森关于史迪威的报道准备列为《纽约时报》的独家头版头条新闻,它犹如扔向正在进行大选的美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遭到了战时新闻检查官员的扣压,官司一直打到了罗斯福总统那里,总统作出了最后的裁决:既然情况属实,准许《纽约时报》发表。

10月31日,《纽约时报》刊出了阿特金森笔头犀利、文风泼辣的文章,文章指出,史迪威将军的召回表现了一个“垂死的反民主的政权”政治上的胜利。“它迫使美国承担起了对一个丧失民心将为中国人民所抛弃的政府支持的责任,”文章嘲笑美国再派一个美国人去任蒋介石的参谋长的决定,认为这将起到“强迫我们承认一个愚昧残酷的独裁政权的作用,这个政权不能代表我们的盟友中国人民。”

阿特金森的报道轰动了美国舆论界,一时间世人为之大哗,新的报道、社论、专题文章和电台评论铺天盖地而来,纷纷对他们的美国将军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对待而呼吁。

罗斯福总统不得不举行记者招待会以澄清有关问题,罗斯福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有耐心,比任何时候都要和蔼。他十分轻松地说蒋介石与史迪威曾有过一些争吵,但前几天争吵已经结束了,这不涉及政治,甚至不涉及中国的政治。这与战略、与政策、与战争中的任何事和人都没有关系。“这完全是由于性格不合的缘故,完全是个人性格问题。”于是针对罗斯福的有关性格的话题,《纽约时报》就史迪威和高斯的性格又是一顿猛炒。

昆明市用松枝搭成的凯旋门,欢迎中国驻印军的归国

昆明碧鸡关前,人们欢迎从印度回国的车队

史迪威回国后遭到特殊的冷遇,美国军方要求他服从命令,保持沉默。正是美国舆论界将史迪威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11月2日他回到了自己卡梅尔的家中。以后他又被专机接到了华盛顿,在夜色的掩护下马歇尔才在史迪威下榻处与他作了短暂的会面。史迪威要求重上战场,马歇尔让他休息一个月,也就是叫他在大选结束以前保持缄默。可史迪威走到哪里都有围绕在他身边的成群手持笔记本和麦克风、照相机的记者,而这时往往都会有美国宪兵出现在他的周围。

史迪威回到国内深居简出,紧闭嘴巴之时,中国恬静的桂林山水则是浓烟弥漫,火光四起,炮声隆隆,日军以南北钳形攻势夺取了桂林,一千日军铁骑居然**,进到了贵州的独山,蒋介石政权所在的大西南为之震动。但魏德迈却在赫尔利的引见下就任蒋介石的参谋长,蒋介石还在为自己亲手导演的赶走史迪威的好戏而暗自得意。

1945年的1月23日,史迪威就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总司令,专门负责部队的训练工作。

这一年的1月25日,由于中国驻印部队与云南远征军和英国缅甸军队的会师,从印度利多通向中国的公路终于全线贯通,蒋介石宣布这条公路以史迪威的名字命名:史迪威公路。为此电台的陆军节目专门安排史迪威发表了广播讲话,他在讲话中赞扬了所有参与筑路的人员,而唯独没有半个字说自己。

昆明军民庆祝史迪威公路全线贯通

随着中印公路通车,由印度到中国的输油管道也正式建成运行

1945年的3月,史迪威完成了大型官方史料《中缅印战区史》的撰写。他在该书的结尾处谴责了蒋介石政府,并就美国对这个政府所承担的义务表示了异议,预告了蒋介石政府必将垮台。由于史迪威对蒋介石政府的批评,又坚持不予删改,此书便永远不能出版。在罗斯福总统去世前的一个月,总统在白宫接见了史迪威和一批将领之后,将史迪威单独留了下来,对他处置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的事闭口不谈,而是对中国能够以史迪威的名字命名利多公路感到高兴,他还与史迪威谈论了对日进攻的重要性和人力、物力的不足问题,他由于谋划反法西斯战争而消耗了自己的精力,神色不太好,精神倦怠。虽然史迪威在最关键的时候被总统牺牲掉了,心中长期以来有很大的反感,但这时他对罗斯福却多了一份原谅和理解。

史迪威曾一度想重返中国,孙立人也曾向罗斯福递交过一份由众多中国军官联名要求史迪威重返中国任职的请愿书。新一军的各个师被魏德迈折腾得怨声载道,他们是史迪威培养起来的一支精锐部队,他们更习惯于在史迪威的指挥作风下作战。

1945年5月,史迪威在马歇尔的安排之下,到太平洋各战场进行了考察。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帮助下,史迪威于6月23日出任美军第十集团军司令,当时这支部队正在日本冲绳岛与日军作战,原第十集团军司令西蒙·博利瓦·巴克纳将军在战斗中牺牲。

1945年5月史迪威到太平洋战区拜访麦克阿瑟

史迪威任美国第十集团军军长,图为他在冲绳岛上与部署谈话

史迪威参加了在密苏里军舰上举行的日本受降仪式。在第十集团军撤回美国之前,史迪威很想从日本再去一次中国北平,看望一下老朋友,为此他作为一个集团军司令是需要呈报的,美国方面对此也征求了蒋介石的意见,一个星期后蒋介石的回答是“不同意”。蒋介石是担心史迪威的影响会给他带来麻烦,蒋介石还说“一旦中国形势恢复正常”,他将正式邀请史迪威访华。可中国自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就一直没有恢复正常,史迪威想回到中国看望一下老朋友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1945年9月3日,在停泊在日本东京湾的密苏里军舰上,麦克阿瑟主持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投降书上签字

史迪威指挥的第十集团军回到美国后就被解散,他却被委任为军需装备委员会主席,1946年1月,史迪威被任命为第六集团军司令,主要负责西部防御司令部的工作,该集团军的总部就设在离卡梅尔不远的旧金山普勒西迪奥军营。

史迪威在加州蒙特雷海湾卡梅尔镇上的住所

中国的内战爆发后,马歇尔被杜鲁门派往中国调停,史迪威知道以后对此嗤之以鼻,他对曾是中缅印战区的老将伯德罗断言马歇尔的使命不可能成功。他对伯罗德说:“难道你不知道中国人只尊重权力吗?”“但他们指望的是什么呢?乔治·马歇尔不能在水上行走呀!”

1946年4月6日,他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说,“满洲难道不是很壮观吗?”“这真使我渴望丢下手中的铲子,背上来福枪,到那里和朱德一起扛枪打仗。”就是这封信在他去世以后多年,仍被陈纳德在国会调查委员会作证时,作为继续陷害史迪威的凭据。

1946年7月,史迪威胃癌发作,9月28日他住进了莱特曼陆军医院。10月3日他做了一次腹部手术,结果发现胃癌已到晚期,并扩散到肝部。他身患绝症已经很久,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不曾有过疼痛感觉。

史迪威在自己漫长的军旅生涯中以其卓越的努力,获得过优异服务十字勋章、优异服务和荣誉军团勋章,但他还没有得到过在陆军中比较普遍容易得到的那种战斗步兵勋章,这也是他的一个愿望。10月11日,已经接替史汀生担任陆军部长的帕特森,宣布授予史迪威一枚战斗步兵勋章。陆军部没有将授勋仪式放到史迪威的病床前进行,避免使已处于昏迷状态的史迪威产生即将离开人世的意识。第二天午后,史迪威在昏迷中停止了心脏的跳动,这个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渴望以正义战胜邪恶、让世界永远和平的老战士溘然长眠,与人类历史上这个被战火硝烟弥漫的世纪作永远的离别。

史迪威将军逝世的噩耗传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此时的中国,由于冷战格局已经出现,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向日益僵化和错误的判断。史迪威的老朋友和他的支持者马歇尔调停国共关系所作的一切努力已经彻底失败。就在史迪威将军逝世的同一时间,国民党军队攻占了张家口,单方面宣布召开国大,和谈的大门已经关闭,全面内战开始升级,史迪威生前对中国的一切预言都在一一兑现,中华民族虽然失去了一次战后和平发展的机会,但这个伟大而又多灾多难的民族注定了要走一条在战火中重生的艰难曲折道路。

朱德总司令于史迪威将军去世后的第三天,向史迪威的夫人温尼发去了电报:

史迪威夫人:

谨为史迪威将军的死致哀!史迪威将军的死,不但使美国丧失一位伟大的将军,而且使中国人民丧失一个伟大的朋友。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和他为建立美国公正对华政策的奋斗,并相信他的愿望终将实现。

对于你及你的家庭,谨致吊唁。

朱德 1946年10月14日

朱德总司令发给史迪威将军夫人温尼的电报于第二天全文刊载在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上,《解放日报》同时配发了时事评论《悼史迪威将军》。

重庆《新华日报》于10月14日刊发了旧金山电讯《前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逝世》,同时加发了短评《史迪威将军与中国》。

正在为制止全面内战做最后努力的周恩来10月17日在上海向史迪威夫人发去了唁电:

史迪威夫人:

对你深爱的丈夫的逝世,致以最深切的悼念。在中国人心目中,他是最优秀的战士。他相信,中国两大党在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是我们反日的共同斗争取得胜利的基础。在目前中美关系正趋恶化的时刻,中国人民将加倍努力,为中美两国的持久合作和实现史迪威将军的遗愿而奋斗。中国人民将永远把史迪威将军的名字铭记心中,请你保重。

周恩来 1946年10月17日

南京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表彰史迪威将军在中国的功绩。

10月19日,南京举行盛大的追悼会,会场上高悬着史迪威将军的巨幅遗像,遗像两边是蒋介石亲题的挽联:

危难仗匡扶,**扫倭氛,帷幄谋谟资擘划; 交期存久远,忽传噩耗,海天风雨吊英灵。

史迪威将军的骨灰被洒向了大海,但他的英灵将永远陪伴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波澜壮阔向前发展。

一位美国将军能与中国人民及他们的事业联系得如此紧密,为中国人民所永远怀念,这是由于他始终以一种同情与支持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事业的态度,努力为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做出自己的思考和贡献。他积极倡导的美国对华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他改革中国军队的构想,是改革中国社会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超越了一个美国军人的意识形态的界限,对“二战”后期开始产生和出现的美国对华政策进行了尖锐而深刻地抨击,他的思想和认识来源于对中国问题的客观深刻、全面正确的分析和研究之上。他是中美友谊的象征,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提出的美国对华政策的建议,代表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十分遗憾的是,美国面对中国人民的胜利,没有及时回到史迪威所主张的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上来,不仅将中国人民的胜利看成是某国某主义在中国的胜利,而且长期对中国进行封锁,并不断地在中国的周边国家发动战争,以遏制中国人民的胜利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在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美国人的生命,刮起了类似中国“文革”的“麦卡锡主义”风暴,造成了许许多多的悲剧之后,美国才猛然间回望到那双一直忧虑地看着他们的历史的眼睛,对美国的对华政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反省,重新回到历史曾经有过的起点上来。这个起点就是——史迪威。

中国人民在成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之后,不容选择地进入了一种一边倒的模式,由于美国对华政策渐趋恶劣,过去反法西斯的盟友变成了敌人,美帝国主义成为阶级斗争的总根源,对一些曾为我们做出过伟大贡献的美国人也不便宣传和不能宣传,史迪威被政治需要尘封起来,以致很多中国人不知道“魔鬼般”的美国军队中,还曾经产生过一位那样关注和热爱中国人民的四星将军。

历史终于有让中美两国人民走到一起来的时候,史迪威将军就成了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一种象征。

1994年10月14日,中美两军的最高长官都来到了史迪威在重庆居住的旧址,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和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将本应早该献上的花圈安放在他的铜像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