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缅甸大溃退(1 / 1)

5月9日,杜聿明在印道召开师以上将领会议,决定新编第38师随第五军一同翻越野人山前往云南。孙立人认为前一天日军就已抢先占领密支那和八莫,堵住了中国远征军回国的退路,雨季临近,翻野人山困难难以预料,权衡利弊认为新38师向西退入印度较为稳妥。会上各执己见,没有结果,此后新38师在甩开了日军的尾追之后,即沿着英军退向印度的路线紧紧跟进,利用夜幕的掩护渡过了钦敦江,于6月8日全师到达英帕尔。

杜聿明一路自5月13日离开曼西就脱离了大路,进入了野人山原始森林,这时雨季已经来到,部队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崇山峻岭,密林蔽日,天雨路滑,所经之处荒无人烟,给养困难,遇上山洪暴发,泥石俱下,加之蚊虫叮咬蛇毒伤人,官兵饥饿疲惫,疫病缠身,部队减员严重。由于前路日军张网以待,部队不得不改道经大洛、新平洋前往印度利多,在到达大洛以南时遭遇山洪,给养断绝,因病因饥饿而倒毙者甚多,后经美军飞机空投接济,才得以走出野人山,历经两个多月的艰辛,部队到达了印度,仅新22师,死在野人山的就达2000多人,就是杜聿明本人也几乎病死。

96师由孟拱进入野人山区也遭遇了与杜聿明一路相同的境况,6月24日到达葡萄时全师仅存3000多人。

200师在北撤中只能避开大路走小路,钻密林。凡遇过河和穿越公路,都是白天侦察,晚上过,避免遭到日军的袭击和埋伏。5月18日夜间,200师在通过细包至摩谷的公路时,遭到日军两个联队的伏击,敌我双方在密林中混战了一夜。戴安澜在指挥作战时不幸多处中弹,虽然200师冲出了敌人的伏击圈,但官兵伤亡惨重。参谋长周之再发现戴师长失踪,冒险返回寻找,才在路边草丛中找到昏迷中的戴安澜将军。部队由副师长高吉人和郑庭笈团长带领,从滇缅边境八莫与南坎之间敌人防守的缝隙中通过进入腾冲,经预备二师的接应才渡过怒江回到我方守备区。200师官兵人数由入缅之前的9000人减至归国后的4650人,几乎损失了一半人员。200师在归国途中是抬着伤势严重的戴安澜将军行动的,但终因受伤过重,无法救治,戴安澜将军于5月26日下午5时许在缅北茅邦村598团驻地殉国,时年39岁。戴安澜将军的灵柩从昆明经安顺、贵阳、柳州、桂林运抵200师的发祥地广西全州厝葬。灵柩所经之处,无不万人空巷,夹道远迎英灵归来,并都举行了隆重公祭。

国民政府于1942年10月6日颁布命令,追晋戴安澜为陆军中将,批准他入祀国家忠烈祠。同年10月29日,美国总统罗斯福根据国会的授权,签发了追赠戴安澜将军懋绩勋章的命令。

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举行全国性的追悼大会。

蒋介石亲题挽联: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毛泽东的挽诗:

海鸥(戴安澜字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的挽词: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朱德、彭德怀联名的挽联: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桂林行营主任李济深代表国民政府主祭,林森、何应钦、陈诚、白崇禧、张治中、徐庭瑶、杜聿明等国民党高级军政要员和美国大使馆陆军武官、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以及海外华侨领袖陈嘉庚、司徒美堂等均送了花圈和挽联。

与戴安澜将军一样壮烈殉国的还有96师副师长胡义宾、新38师副师长齐学启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胡义宾在指挥96师一部通过日军在缅北葡萄以南的封锁线时,与日军遭遇,他在战斗中不幸牺牲;齐学启在收罗新38师伤病员归队的途中与敌遭遇,不幸负伤被俘,被押往仰光长期关押,在敌人的狱中坚贞不屈,于1945年3月惨遭杀害。

中国远征军十万大军入缅作战,远征异域,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次为了世界和平和民族利益而进行的正义战争。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大捷、棠吉争夺战等胜利,也遭受了一系列的重大失利,最终以战略总失败、军事总崩溃而告终。由于中英美三国各自的不同利益,形成了整个战略意图上的重大分歧和军事指挥上的不统一,造成了战略和战术上的极度被动,并一再失去与日军决战的时机,使无数中华儿女血洒缅邦、魂断林莽,谱写了一曲无比悲壮的浩然之歌。

当日军突进云南之际,宋希濂将军的部队及时沿怒江布防,将日军抵挡在怒江以西

缅甸陷落,日军又经畹町八莫一线进入云南,占领了腾冲、龙陵后又企图越过怒江向保山进犯,这支日军的战略企图是想由此楔入中国的西南大后方制造更大的战略成功,以摧毁中国对日作战的力量和意志。由于中国军队及时地炸毁了怒江上唯一的通道惠通桥,加之宋希濂所部及时赶到肃清了日军已经过江的偷袭部队,并沿怒江东岸加强布防,兵力有限的日军只得沿怒江西岸设置据点与云南我方部队呈对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