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进入缅甸的是第五军的第200师,3月2日该师由云南保山起程向缅甸开进。第200师日夜兼程,不顾疲劳,挺进南缅。于3月7日到达同古。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1904.11.25-1942.5.26),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光到曼德勒的铁道线上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它与西线的普罗美和东线的毛奇相互响应,形成了阻击日军北进的一道有力的屏障。第200师本是赶往仰光配合英军防守的,但该师到达同古的第二天仰光就落入敌手,部队只好原地驻守,以掩护英军的侧翼,保证英军向普罗美方向安全撤退。驻守在同古的斯科特领导的英缅第一师士气低落,毫无应战的准备,当第200师到达,立即就移师换防向后撤。
戴安澜将军命令部队立即部署兵力、构筑工事、进行动员、派出侦察部队,进入迎敌的作战准备。3月19日第200师派出的前敌部队在皮尤河上给冒进的日军先头部队以歼灭性的打击,打响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以来的第一仗。日军饭田祥二郎的第55师团在空中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对同古进行了疯狂的攻击,戴安澜将军带领全师官兵坚守阵地,英勇杀敌,打败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200师的战斗形成了缅甸战局新的战机,史迪威决定利用200师咬住当面之敌,新编第22师和第96师由曼德勒一线作迅速南下,迂回至同古侧翼,对进犯的日军进行合围,与日军作一决战,以击溃日军并乘胜收复仰光,夺回中国联系外界的出海口。
第五军200师的炮兵阵地
但由于中国军队表面听从史迪威的决定,但实际上还得听命于重庆的蒋介石,部队动作迟缓,不能按计划将部队运动到指定的位置,总是借口铁路运输中断,又发现新的敌情,部队要引起哗变等等,拖延到达的时间,史迪威一方面督促中国军队执行命令,一方面协调英军给予空中支持和坦克支援。
同古作战中的我方阵地
最初,杜聿明也是积极支持史迪威的作战方案的,在调动兵力、组织协调部署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随着战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于中国远征军的迹象,而且日本又从新加坡方向调来了增援部队,英国人没有配合中国军队打一场反击战的意图,最终动摇了杜聿明的决心,加上远在重庆的蒋介石插手对入缅部队的指挥,任何行动都要经过他的准许才能进行。杜聿明是中国人他也不愿意在英国人都不积极的情况下,用牺牲自己的军队为代价去为英国人夺回仰光,这毕竟是一个中国军队当官的思维方式,军队就是自己赖以立身的本钱。拼光了本钱,靠什么立身?但是这些顾虑和担心应该说都是可以与史迪威将军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而不应该一方面答应下来,另一方面又拖着不办,或者干脆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对待一个真心帮助中国人打日本的美国将军,甚至将他蒙在鼓里,实际上是将史迪威将军当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挂名统帅。
第200师北面、西面和南面均为日军占据,东面为锡唐河所阻,但全师官兵孤军坚守达10天之久,伤亡上千人,部队战斗力严重下降,敌55师团攻势也连连受挫,伤亡5000人以上,攻击力达到极限。同古作战双方都到了关键的时刻,双方都在僵持中等待援兵的到来。
在预定的时间里本应发起最后攻击的时候,蒋介石却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新编第22师转为前锋以掩护第200师退往叶达西,200师于3月29日夜晚,在夜色的掩护下渡过锡唐河,突出日军包围,全师抵达叶达西。
向同古进攻的日军
同古保卫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战斗力。第200师的英勇作战,赢得了同盟国的赞誉,沉重地打击了日军。蒋介石传令嘉奖,英军韦维尔和亚历山大飞抵第五军司令部当面祝贺。
虽然第200师出色完成了坚守同古的任务,全师撤出敌人包围,但由于中国军队没有能及时集中部队进行同古会战,英国军队在这一阶段也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配合作战,而是将中国军队在同古的作战当成是自己后撤的有利机会,因而没有实现坚守同古的战略目的,同时又将这一重要战略要地放弃,使同古至毛奇间的公路沿线暴露于敌人面前,致使日军能够运用机械化手段快速地沿这条公路向腊戍推进。
同古会战的取消,充分暴露了蒋介石玩弄史迪威的政治两面派行径,也使史迪威对自己的指挥权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