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强的家乡在距湖南省城长沙50余华里外的湘江西岸麓山镇文江乡枫树嘴,祖居老屋因正坐落于长沙、宁乡两县交界处,被称为“界碑屋”。
文强回到家乡时,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的消息已经震动了全中国,但湖南还在亲武汉的国民党军控制中,乡间的农民运动仍然如火如荼,到处看得到农民结队游行,抓土豪劣绅游街,拥入豪绅家吃“排家饭”,破除封建迷信……一派“天下大乱”景象。
在毛泽东写于这年3月(即文强返乡前不久)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当时湖南的农村形势作了许多生动的记叙:
的确的,农民在乡里颇有一点子“乱来”。农会权力无上,不许地主说话,把地主的威风扫光。这等于将地主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把你入另册!”向土豪劣绅罚款捐款,打轿子。反对农会的土豪劣绅的家里,一群人拥进去,杀猪出谷。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也可以踏上去滚一滚。动不动捉人戴高帽子游乡,“劣绅!今天认得我们!”为所欲为,一切反常。竟在乡村造成一种恐怖现象。……
十月革命纪念大会,反英大会,北伐胜利总庆祝,每乡都有上万的农民举起大小旗帜,杂以扁担锄头,浩浩****,出队示威。……
警备队,警察,差役,一概敛迹,不敢下乡敲诈。从前乡里人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怕乡里人。……
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在路上碰了一个农民,那绅士摆格不肯让路,那农民便愤然说:“土豪劣绅!晓得三民主义么?”……
如果你看见一个小孩子对着另一个小孩子鼓眼蹬脚扬手动气时,你就立刻可以听到一种尖锐的声音,那便是:“打倒帝国主义!”……
许多年后,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当时两湖的工农运动的幼稚和过火,确是实情……”从毛泽东当时以赞赏口气所作的记叙中,也可以看到“幼稚和过火”的一面。而且这是后来经过“整理”的版本。在最初发表的版本中,这类记叙还要多。
文氏家族是当地望族,南宋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后裔。若按族谱的排列,文强应算文天祥的第27代(另一种排法是23代)孙。
按家族派名,文强原名哲经,不久又改名哲纬,上小学后取了学名文强,以后成为正名。文强出生于1907年农历九月十九日,民间传说是观音菩萨得道日。他母亲为表示对观音菩萨“送子”的感激,给文强取了乳名“念观”,后来“念观”成了文强的别号。
尽管文家若按“阶级”划分在当地要算是地主,但因文强的父亲文振之长期从事的是普及教育工作——当地乡间的杨林文氏育英小学(今望城县第七中学)就是由他发起,经族人通过,捐出文家新屋作为校址,提取文姓六大房祠产的部分地租作为经费办起来的。后来文振之又曾投笔从戎参加蔡锷领导的讨袁护国战争,在家乡颇受尊敬,因此他的家庭并未受到农民运动的冲击。
文强与父亲已有13年未见面了。当年父亲离湘赴滇时,他才7岁。现在他已是一个风华正茂的英武青年了。相见之下,父子倍感亲切。
尽管儿子平安回来了,文强那笃信观音菩萨的母亲却还是成天提心吊胆,早晚焚香祷告,求菩萨保佑。
文强对母亲的担心只有一笑置之。他这时正属于“幼稚和过火”的年轻革命者中的一员,每天忙于到农会去讲演,到学校去作报告,宣传北伐革命的大好形势。
他不知道,他所热情讴歌的北伐革命,这时已经处于大转折的关头……
探家假期早已超过了。5月21日,是初夏一个晴朗的日子,文强告别了家人,由弟弟文健送到长沙。当晚他俩住宿于长沙环城堤文氏世馆沩宁商号。
深夜,突然满城响起激烈的枪声。有人出门去看了动静回来说,外面到处都戒严了。
兄弟二人在紧张不安中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文强才知道昨晚发生了后来被称为“马日事变”的重大事变:驻长沙的国民革命军独立三十三团许克祥部公开宣布反共,开始屠杀工农革命群众。昨晚的枪声,就是在许部查封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湖南省和长沙市总工会、农民自卫军总部、特别法庭等单位时,遭到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顽强抵抗时发生的战斗。
文强震惊之下,赶紧清点了随身携带的东西,把一张武汉中央军校的证明信折成小块,藏入皮鞋尖内。
下午解除戒严后,他由弟弟陪同到了长沙火车站。进站时,哨卡的士兵照样搜查了他这个趾高气扬的军官,没有发现什么值得怀疑的东西,才向他敬礼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