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都时期,周恩来有一个为中共党内同志和党外友人熟知的外号——“胡公”。
这个外号是从十年内战时期传下来的——周恩来1931年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后,就蓄起了大胡子,亲近的人们因此就叫他“大胡子”、“胡公”。后来在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而赴西安时,周恩来剃掉了大胡子。张学良见了,还曾大喊“可惜”。
胡子虽然没有了,但“胡公”的外号却传了下来。戏剧家潘孑农回忆陪都生活时就曾说:“我们在任何场合中,总喜欢用尊敬而又富于感情色彩的称呼,亲切地称周恩来同志为‘胡公’。”
在红岩嘴,周恩来还曾有另一个虽未用作称呼,但却颇有意味的外号。
这个外号是周恩来自己取的。
1941年秋,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地下工作的荣高棠与管平夫妇因身份暴露,撤到了红岩嘴。他们才几个月的大儿子也跟着他们到了这个新奇的地方,在这里渐渐长大了。管平回忆说:
“当时红岩没有其他孩子,也没有托儿所,就跟妈妈在红岩二楼上住。因为是唯一的孩子,只有1岁多,恩来同志和小超同志常逗他玩。当时因敌人轰炸,常到山下防空洞内去躲警报,孩子就成了大家逗乐的中心,犹如击鼓传花,总是从这人手中到那人手中。”
因为这个孩子爱笑,周恩来说他是个乐天派,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小乐天”。
那时生活苦,周恩来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常把一些党外朋友送给他的鱼肝油之类营养品拿给小乐天吃。往往是早上一起床,小乐天就摇摇晃晃跑到周恩来房间里去玩。这时,荣高棠夫妇就会听到开饼干筒的声音,知道是又在拿东西给小乐天吃了。
每到傍晚,小乐天常到大楼门口去迎接外出办事归来的邓颖超,忙碌了一天的邓颖超,见到这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自然也十分快乐,抱着孩子,两人笑作一团。周恩来见到了,便叫邓颖超为“大乐天”。邓颖超也自称是小乐天的大乐妈。
有一次,正当邓颖超抱着小乐天在高兴时,被爱好摄影的南方局机要科长童小鹏看见了,当即拍下了一张照片。
不久,红岩嘴俱乐部墙报组的同志向邓颖超约稿,邓颖超就拿出了这张照片。周恩来兴之所至,特地拿起那支平时写了不少严肃的文章、书信的毛笔来,为照片题了一首风趣的打油诗:
大乐天抱小乐天,
嘻嘻哈哈乐一天。
一天不见小乐天,
一天想煞大乐天。
诗题为《题双乐天图》。写完后,余兴未尽,周恩来含笑挥毫落款,写下几个潇洒的字:
赛乐天书
幽默、风趣,富于人情味,甚至还有几分年轻人似的调皮。在这首小诗中,表现出了周恩来性格的另一些侧面。
照片与题诗张贴出来后,引得红岩嘴一片笑声。这些置身于艰苦环境中从事艰苦工作的人们,真是成了乐天一族。
这种欢乐,决不是自我麻醉的“穷作乐”,而是建立在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民解放、民族振兴事业充满必胜信念的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