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中旬,一个凉爽的秋日,南方局机要科长童小鹏送一份电报到二楼周恩来办公室去。走进屋子,周恩来正埋头在写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是《团结的旨趣》。
接过童小鹏拿来的电报,周恩来指指正在写的文章说:
“这是为《新华日报》的《团结》专刊写的发刊词。写好以后,你们都看看,提提意见。”
童小鹏忽然想到说:“哎,我那里还有毛主席的一个题词,正好是‘团结’两个字……”
周恩来一听,十分高兴,叫他马上拿来看看。原来,那是四年前,周恩来等长江局领导人从武汉回延安参加中共六中全会时,童小鹏作为随行人员也到了延安。那次他随身带了一本日本造的棉纸本子,请中央领导人题词留念。毛泽东题的词就是“团结”二字。
于是,毛泽东的这个题词便成了《新华日报》新创办的《团结》专刊的刊头。这个专刊是《新华日报》在整风学习中,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后,于1942年9月18日正式改版之日与读者见面的,发刊词,就是周恩来亲笔起草的《团结的旨趣》。
在红岩嘴开展的整风学习中,周恩来曾多次给大家讲解中共建党以来的历史,讲解几次错误路线给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在讲解中,他总是把自己摆进去,不止一次地讲自己所犯的错误,当众作严格的自我批评。听过他这些讲话的人都无不为之感动。只是由于当时处于重庆那样特定的复杂环境中,不能让反共顽固派抓到攻击中共的把柄,所以这些自我批评的文字没有公开发表,因而很可能也没有保存下来。
所幸的是,这篇《团结的旨趣》公开发表并保存了下来。
这篇文章,虽然是代表《新华日报》写的,但也完全能体现周恩来个人的自我反省精神。在中共第一代领袖人物中,除去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外,大约要数周恩来这篇文章对自我反省谈得最多、最透彻了。
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论语·学而篇》中那段有名的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周恩来以肯定的语气评论道:
“这是讲个人修养的最好规范。”
接着,周恩来对这段话作了结合现实的解释:“拿现代的语义讲,忠于人,就是忠于团体,忠于阶级,忠于民族,忠于国家,直到忠于人类。信于友,就是信于同类,信于同志。传习,就是勤于所学,勤于研究。”在这个解释的基础上,他进一步发挥道:
“一个人的反省功夫,能时时这样,而且做错了就改,不足的就加,那这个人的修养一定成功。”
在引用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有关革命政党不怕揭露自己的错误的两段话之后,周恩来进一步阐述了一个人、一个政党或一个团体必须“痛下反省功夫,那才可以成功”的道理,说明中共中央号召整顿三风,“便是要在党的正确路线和巩固基础上,认真地做反省功夫。”《新华日报》实行改革,创办《团结》专刊,也是为了“做我们自己的反省功夫。”周恩来诚恳地写道:
“我们自信是忠于民族国家,信于朋友同志,且愿勤于所学的,但我们愿认真的检讨自己,我们尤愿接受大众的批评;我们愿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我们尤愿诚意纠正这些错误;我们愿揭露错误的原因,我们尤愿将这些原因和方法提供朋友们读者们做参考做借鉴。”
在文章的结尾处,周恩来在引用了“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训后,再次强调说:
“我们决不害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并坚信成功的个人、团体和事业,必定是从错误的改正中磨炼出来的。”
他还进一步否定了可能会被某些人用来反对批评的借口:
“我们也不因他人批评中含有恶意甚或变成攻击便拒绝批评。‘真金不怕火来烧’,我们愿以此自勉,并与大家共勉。”
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恩来为什么会那样注重自我反省。
在某种意义上,不也可以把这篇文章看作是周恩来的“自我反省宣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