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万州惊变 两个青年在水巷子茶馆接头(1 / 1)

雾城血 何蜀 1131 字 1个月前

1930年底一个寒冷的日子,雾城重庆一早就起了大雾,到近午时分还没有散去。从远处江上传来一声声轮船汽笛的鸣叫,像是压抑着愤懑情绪的巨人在发出沉闷的叹息。

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个子不高,身材单薄,双手笼在长衫袖子里,缩着脖子,只穿了双草鞋的脚板冻得通红,往重庆城东北角小十字路口旁那条下坡通向嘉陵江边的阶梯小巷走下去——那时重庆城中还没有自来水,居民用水全靠挑水夫每天到大、小两河(长江、嘉陵江)挑水上来售卖,当时靠挑水为生的挑水夫足有万人以上。这条小巷就是供小十字附近居民用水的挑水夫上下河边运水的必经之路。**洒在石板路面上的积水终日不干,因而被称作水巷子。

年轻人走进水巷子中的一家茶馆,另一个戴着一顶瓜皮帽的青年早已在等着他了。两人相视一笑,坐到一起,悄声交谈起来。

后进来的年轻人叫梁佐华,这年22岁,曾任共青团四川省委秘书长、中共四川省行委青年部长。前些时候被派往合川参加领导兵变,待他走到合川,兵变已经失败,他又留在那里参加清理组织工作,时而化装小贩,时而到军阀部队里去当兵,忍受官长的拳打脚踢,冒着被发现后杀头的危险,千辛万苦寻找那些失去了组织关系的同志,将他们重新联系上,把关系交给新组建的县委……这次到重庆来,是地下省委通知他另有任务。在茶馆里等他的就是省委巡视员饶更之。梁佐华与饶更之曾在共青团四川省委一起工作,彼此十分熟悉。

“老板要你到万县去,在下川东搞生意……”饶更之待幺师冲好茶走开后,低声对梁佐华说。

“好久走?”梁佐华用冻僵的手捧着茶碗,喝了口滚烫的热茶。他已经习惯了叫到哪里就去哪里。不问原因,不讲条件。

“最好早点走,项鼎已经去了,你们是老搭档,你还是搞老本行。”

项鼎是省委常委,原在中共川东特委当书记时,梁佐华当秘书长。这次省委是要在万县组建中共下川东特委,由项鼎任书记,梁佐华又被派去任秘书长。

饶更之把桌上一个用红纸包扎的纸包推到梁佐华面前,低声说:

“这个白糖包带上,介绍信和文件都在里面……你不要坐轮船,轮船码头有特委会的侦缉员检查,谨防遭他们认倒……特别要提防宋毓萍!”

梁佐华点了点头。

他和宋毓萍在共青团四川省委共过事。

一年前,他奉派赴苏留学——中共中央给了四川省委四个名额,四川派了省委机关程志筠、川西杨朝宗、川南郭立常、川东梁佐华。当他们经上海到达哈尔滨后,适逢中苏边境发生中东铁路战事,边境交通阻断。约定来接他们偷越国境的“老毛子”(苏联交通员)来不了。上级党组织问他们是等下去还是不等?他几位赴苏代表一致要求返回国内参加斗争。于是他们回到上海,参加了中共中央举办的高级训练班。接受培训后,回到四川工作。梁佐华回来正好赶上参加了四川省共青团代表大会。那次大会在重庆旧城区南纪门内体心堂街徐家大院里举行。徐家幺少爷徐幼平是团省委宣传部秘书,他在家中有专用书房,会议就是以“为幺少爷做生”的名义举行的。在会议期中,一天宋毓萍看到梁佐华有一支在上海买的新钢笔,便佯作开玩笑地一把抢了过去,过后再也没有归还给他。

就在这次会上,梁佐华被选为团省委秘书长,宋毓萍被选为团省委常委和宣传部长,饶更之被选为团省委委员……听说宋毓萍叛变了,梁佐华走在重庆城的街道上都十分小心,哪里还敢去轮船码头上船呢!

当时中共四川省委的机构设置有这样一个惯例:省委在重庆时,便在成都设立川西特委;省委在成都时,便在重庆设立川东特委。这样是为了便于在交通、通讯都很困难的条件下全川各地都能大致上得到统一指挥。

但是这时省委在重庆,为何又要到万县去建立一个下川东特委?饶更之没有对梁佐华详谈。不过省委书记程子健给派去当下川东特委书记的项鼎谈明了这样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在前一段时间里贯彻“立三路线”,各地盲目举行暴动,结果导致地下党组织大暴露,大破坏,为了尽快恢复发展下川东各县(梁山、万县、忠县、达县、渠县、万源、石柱、丰都、宣汉、大竹、云阳等地)遭到破坏的党、团组织,建立和发展下川东革命武装力量,有必要设立一个能就近指挥下川东地区的领导机关;二是为了在下川东设立一个为经费奇缺的省委筹集钱款的据点;第三个原因更重要,是为了建立中共中央与四川省委之间的交通联络中转站。

那时中共四川省委与中央之间的通讯联络十分困难。靠邮寄,有被邮检查获或丢失的危险;靠专人送,又因“蜀道难”,费时费力,因此四川往往因联络困难而导致工作落后。比如中央在1930年9月下旬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结束了“立三路线”的领导,宣布停止执行各地城市暴动计划,撤销各级行动委员会。但四川却迟至一个月之后的10月下旬还按照“立三路线”精神举行了广汉兵变。在此之前,一位团省委代表在给团中央的报告中就曾为此提出过意见:

终是数月不接文件,每月仅见简单的一封信,这实在是工作上之大损失!所以中央有时谓四川不遵照新的政策,其实四川接着新的政策,往往是在另一新政策又产生了的时期之内。

据梁佐华回忆,当时团中央给团省委寄文件是密写在《申报》《古文观止》《三国演义》一类书报上,活动经费是以文学研究会名义寄“稿费”来。有时迟迟不寄经费来,团省委便要打电报去催要“稿费”,但钱是不可能马上寄到的,因此团省委工作人员常常陷入窘迫境地,有时甚至吃一顿红苕管一天……

这时,中共中央有了派驻武汉的机构——中共中央长江局。中央的文件信函可以由汉口或宜昌入川轮船上的水手带到万县,四川省委在万县设立一个中转站,便可以较快较可靠地与中央保持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