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生逢其时,幸哉幸哉(1 / 1)

天地之中 杨东明 3243 字 1个月前

郑建伟是登封市文物局的一员得力战将。

作为一个有26年文物工龄的老文物工作者,从申遗正式启动那一天起,他就像听到了发令枪响的赛马,一往无前地奔驰起来。“生逢其时,幸哉幸哉”,这是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人生难满百岁,一生的事情做下来,值得一提的也就是那么几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种千载难逢的大事盛事让他赶上了,这还不是人生的大幸吗?

登封市文物局承担的申遗任务十分繁重,局长靳银东给搭班子的几位副局长每人都分了一份。郑建伟分到的任务是8处11项申遗项目中的古树名木保护;会善寺环境整治;遗产管理中心的整体设计、装饰装修、设施配置和文化展示;申遗汇报大厅的设计和布置;汉三阙的文化展示等。

这五项工作中,最麻烦最繁重的要数古树名木的保护。

汉代以前的树种实行特级保护;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树实行一级保护;树龄在300至499年的实行二级保护;树龄在100至299年的实行三级保护。登封市文物局把鉴定为古树名木的这些“活文物”统一登记、编号、造册、建档,统计出申遗点内需要保护的古树名木竟有769棵!

设想一下,一所小医院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要为769位“老人”做手术,会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这些“老人”的病症如下:

一、由于古树大多数分布在景区,地面经游人长年反复踩踏,土壤严重板结,密实度很高,透气性很差。古树的根系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受到抑制,严重地影响着古树的生长存活。

二、大多数古树的树干周围是用水泥砖或者青石板铺装的,留下的树池面积很小,制约着地下空气与地上空气的交换,易使古树根系萎缩。

三、古树周围堆放建筑垃圾,倾倒生活垃圾和各种污水,使古树周围的土壤含盐量过多,理化性质恶化,严重地威胁着古树的存活。

四、局部区域之内古树的种类单一,数量过大,造成某种元素严重失衡。例如中岳庙内侧柏数量较大,造成土壤中铁元素失衡。侧柏树因此树叶灰化,颜色暗淡,树体干萎。

五、有些古树当初是栽植于建筑物的奠基废土之上,只在树坑中填垫了有限的好土。树体长大之后,根系延展困难,营养缺乏,致使古树衰老加快。

六、游人在古树上乱刻乱划,甚至钉砸异物,使树体受伤,腐烂。

七、由于缺乏防护措施,有些古树曾多次遭到雷击、雹打、雪压、风折等自然界的外力损害,危害了古树的长势。

八、古树越是衰老,越容易招致病虫害。病虫害越是肆虐,越使古树衰老。这种恶性循环将加速古树的死亡。

……

对这769棵古树名木如何维护,必须先拿出整体规划,再作出具体方案,尽快予以施行。

请谁制订规划和方案,这是一个大难题。

经过调研,郑建伟了解到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专业机构去做古树名木的维护规划。性质相近的一些城市园林保护单位,其业务主要是城市的园林美化。由于没有相应的资质,也就可能产生各种无法预料的风险。

他们试探性地联系了国内几家城市园林保护大单位,请他们提出报价。其中一家报价最低,但仅仅是设计费就要30多万元。接下来,还要请这家单位施工,费用竟高达500多万元。

郑建伟向靳银东局长汇报了这个情况,两人思虑再三,踌躇难决。花费如此之大,已经让人难以接受了;何况设计施工单位没有资质,万一出了问题,这风险更难承担!

忽然间,一个大胆的想法跳进了两个人的脑海:何不自己设计规划,自己干?

自己来做,绝非异想天开。1996年和2004年,他们曾经两次对4500多岁高龄的“将军柏”成功地进行了维护。其难度堪称国内绝无仅有,其技术当数国内顶尖。

正是在对“将军柏”的维护实践中,登封市文物局培养和锻炼了队伍,丰富和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收获了难得的自信。因此,他们才能自己动手,拿下此次申遗工作中古树名木的维护规划与项目施工。

他们又一次请来了丛生教授,将这位已经73岁的老专家聘做顾问。

加班加点,废寝忘食,郑建伟和他的助手们在电脑前整整干了一周,终于完成了8处11项所有古树名木的保护方案。

第一,复壮。针对古树衰老的原因,采取埋树条或者换土的方法为古树复壮。埋条法就是在树冠的阴影外侧挖掘几条放射状的土沟,先在沟内垫放松土,然后把剪好的紫穗槐、山荆条等树枝捆成捆,平铺在土沟内。上面要回填配好的古树营养土。必要时接种菌根,补充微量元素和古树助壮剂等。

做复壮井及安装透气设施。由于古树长期生长在一个地方,土壤里营养有限,使古树呈现缺肥症状。加上人为踩实,土壤通气不良,排水不畅,对古树的根系生长极为不利。具体维护办法是:在适当位置做复壮井,或者装设透气花管。酌情使用古树助长剂和腐熟的有机肥料。适时浇水,建立动态灌水机制。当古树下的土壤含水量低于10%,应及时浇水。当雨季来临时,要及时排水。根据古树名木立地的不同形式,采用相应的材料铺装透气设施。

第二,给古树名木安装各种护栏。例如,少林寺山门前广场,给古树名木安装防腐木栈道。它适合游客密集的区域,格调也与环境相协调,而且透气透水性强。少林寺天王殿前的古树名木安装木栅栏和木栈道,格调与环境协调,能防止游客接近践踏。大雄宝殿前的古树名木安装木栈道加金属筛网,造价较低,能防止游客伤害树身。鼓楼前的古树名木安装座凳式木栅栏,既可防护树木,又利于游客休息。初祖庵院内古树名木,用老石条安装座凳式护栏,造价低,易操作。嵩阳书院古建筑相对集中的区域,给古树名木安装铁质仿古木式栅栏,并根据不同场合,制作成六角或八角形。嵩阳书院、会善寺千年以上古木,安装石雕护栏。它们外观古朴、大方、庄重,格调与自然环境协调,而且经久耐用,抗侵蚀能力较强。观星台院内较小的或成片的树木采用竹篱笆护栏,外观自然大方,格调与环境协调,且造价低廉,易操作。

第三,给古树名木设置标牌。设置标牌可以使游人知晓古树名木的价值,使游人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标牌内容主要是介绍树木的有关信息,如:树名、科属、树龄、编号、有关历史轶闻和典故传奇。以中英文做对照说明。

方案一,材料采用黄色和墨绿色花岗岩,双色套嵌,将标牌成45度角立于树池内。

方案二,材料用墨绿色花岗岩做成树叶形,将标牌成45度角立于树池内。

方案三,用黄色花岗岩做成代表“和谐”的H形,然后嵌入墨绿色花岗岩,90度立于树池。

方案四,采用黑色花岗岩,做成仿古型古书式,直接放于地面。

第四,支撑。凡是树体不稳或者树体倾斜的,都采取加固或支撑措施。支撑时加垫橡胶垫,以防止支撑物损伤树皮。支撑物做仿真处理,以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

第五,树体修补。用锋利的刀子刮除树体上的腐朽层,直至露出新鲜的木质部,然后清除掉木屑。在除朽后的树体上涂抹专用杀菌杀虫剂。在消毒后的木质部上涂3遍甲熟桐油或者其他防腐剂,涂抹过程中要避免伤及活组织。

第六,树洞填充。开放法:如果树洞很大,但还没有危及到树体的牢固时,可以采用这个方法。首先把洞内腐烂的木质部彻底清除干净,直到露出新的组织。然后用2%到5%的硫酸铜药剂消毒,并涂抹桐油做防腐处理。同时要注意改变洞形,使之利于排水。也可以在树洞最下端插入排水管,做排水处理。

封闭法:用钢筋和铁丝编成不规则形状,放入树洞里做内支撑。然后将发泡剂异氰酸酯和聚醚两种**按1∶0?郾5~1?郾5的比例混合搅拌后,倒入树洞中。或者用其他填充材料处理,外面再用预制模具固定成形。

半开放半封闭法: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树体伤口的愈合。在修补树体时,洞口的活组织与填充材料交接处必须用专用密封材料处理。密封后的树洞要采用仿真处理,以提高古树的观赏价值。

第七,地面铺装。由于古树分布在游人密集的景区,所以地面必须采用透气铺装。在古树围栏以外的地面上铺置上大下小的特制梯形砖块,砖块与砖块之间不使用泥砂勾缝,而是直接码放。砖块的下面留置通气洞道。砖块下面的垫层可以用石子、砂子、锯末混合搭配。在垫层上面还可以铺设木栈道。

第八,病虫防治。清除原发病虫害,对已经病死的枯枝,进行杀灭病虫害的处理,彻底清理枯枝枯叶及树体虫卵,以杜绝其蔓延。药物防治时以无毒和低毒农药为主。古树树体衰老,容易招虫致病,较大的树冠又给病虫害的防治增加了难度。采用枝干**施肥施药的方法,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方法是在树木新梢旺盛生长初期,在树干及较大主枝上以斜向钻孔,然后用专用喷雾器把药液和营养液注入孔内,再把钻孔封好。

……

在保护规划方案的实施阶段,郑建伟事必躬亲,他的身影每天都出现在最紧张最关键的施工现场。从挖复壮沟到树体修复,从病虫害防治到树体根部土壤的养护,从四周防护栏的巧妙设计,再到游客观光的人性化设置……每一步他都要亲自过问,一一检查。他不辞辛苦,奔波于会善寺、中岳庙、初祖庵等8处11项申遗的战场,和大家一起完成了“卧龙柏”、“猴柏”、“盘龙柏”、“六祖手植柏”、“五祖秦槐”等众多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

一些长期以来困扰着大家的难题,在这次维护中都得到了解决。例如少林寺院内有一株千年古银杏,是导游讲解时必讲的一个讲点,也是游客观光时必定驻足的一个景点。导游讲解时,总要用手指点捣着树干上的一个树疤,说少林寺武僧就是这样练习“一指禅”的。于是,游客们也都跟着用手指在树疤处点捣。天长日久,那树疤就被捣出了一个伤洞,对古银杏树危害极大。

在此次维护中,按照郑建伟他们设计的保护方案,在银杏树周围设置了与四边环境十分协调的防腐木围栏,并且在树身上加装了金属筛网。如此一来,导游还可以在这个景点处向游客讲解“一指禅”的故事,游客们还能直观地看到那个树疤,但千年银杏树却再也不会受到伤害了。

申遗初检的时候,验收团的领导和专家看到这个独出心裁的设计,都禁不住发出了会心的笑声。

郑建伟和助手们自己设计规划,自己组织队伍施工的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他们以几十万元的开支,保质保量地如期完成了所有的任务。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约了数百万元的资金。

申遗地外部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重点是环境绿化。拆迁后的垃圾必须清运,接着就是平整土地,然后再栽树植草。郑建伟3月份接受会善寺外部环境整治任务之后,思路敏捷的他立刻想到了植树种草的时令问题。3月正是植树的最佳时间,到了5月树就很难成活了。如果不尽快组织招投标,将会错过最佳栽种时间。招投标工作按照通常的程序走下来,起码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如果这样,苗木的成活率会成大问题。

显然,这项招投标工作必须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另辟蹊径,特事特办。郑建伟仔细查阅了《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内容,研究出了一套新的办法,即变网上“招标”为“邀标”。不再发什么公告,而由市申遗办直接发布文件,邀请几家有资质有口碑的绿化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在招标法规定的相关单位参与评定之后,立即投入施工。

时间已经刻不容缓,不仅是会善寺一处绿化工程如此办理,8处11项申遗地的绿化工程都应照此办理。

郑建伟向登封市有关领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同意和采纳。于是,所有申遗地的绿化工程都得以提前展开,为这些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申遗项目的外部环境整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电脑上制作出的那些规划和设计方案,到了实际的施工现场未必行得通。办公室里的设计和施工现场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只有相机行事,做出某种改变,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对文物遗址进行整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整旧如旧”,这也就是说旧东西经过整修之后,必须看起来还是一个旧东西,而不能露出“新”来。郑建伟发现如果机械地按照设计规划施工,他所负责的会善寺东院就会整出一个新院子来。于是,他请教了省里来的古建筑专家杨焕成和张家泰。大家研究之后,发现整修要用的主要材质是石条和石块。现代的石材都是用现代机械切得方方正正,然后像砖块一样整整齐齐地砌好,看上去很精细。而古建筑的石材都是石匠手工凿打,外观很粗糙。

经过反复研究,大家商量出一个办法:建筑材料采用农村修地堰的毛石。这种石头未经打击,没有规整的打击面,直接垒砌起来,看上去就显得古朴而自然了。

郑建伟采用了这种方法,果然使会善寺东院的修缮达到了“整旧如旧”的效果。

按照设计规划,会善寺要重新修建停车场。新修的建筑物如何与会善寺主建筑的古旧风格相协调,也是一个摆在郑建伟面前的难题。停车场建筑物的设计风格虽然与古建筑相近,但它们的木质窗户却很难“做旧”。依照通例,新做的木质窗户要先刷桐油,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干透之后再刷漆。可是这样一来,白花花的木质新窗就显得格外惹眼。郑建伟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生桐油里边添加适量的黑色和黄色,让新木窗直接变“旧”。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最佳的配合比。白色的新木窗一下子变成了历经沧桑的旧窗子。

这些窗子居然骗过了“老文物”们的眼睛,有一天老专家老顾问杨焕成先生和张家泰先生到会善寺检查申遗工作,当他们看到停车场新建筑物安装的这些木窗时,都惊奇地问:“咦,建伟,这些旧木窗你是从哪儿搞来的呀?”

郑建伟就笑着讲了自己的做法。

两位老专家听了,齐声夸奖道:“哟,你可真会动脑筋呀!”

郑建伟善于动脑筋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整治会善寺东面的小水库的时候,工人们挖出了很多泥土。按照设计规划的要求,这些泥土必须运走。运送这些泥土既费钱,又费时费工。郑建伟现场观察之后,发现小水库的旁边有一块自然空地,于是他就相机行事,用这些泥土做成了一座土丘。土丘上面铺植了一种当地人称做“疙芭皮”的结络草,这种当地的野生草抓固力极强,经过处理的土丘就变成了一处颇为自然的景观草坪。

在会善寺绿化工程中,郑建伟奔波数百里亲自挑选苗木,对树种、树貌和草皮的种类等等都做了精心的选择和配置,以与整体的文物古迹相契合。他还利用不规则的自然石,在会善寺周围的绿化草地和绿化树之间铺设了许多休闲游道。这些休闲游道既与古迹的环境十分协调,又显得格外别致和美观。

会善寺的任务既繁重又琐碎:绿化、内外环境整治、停车场建设、水库加固及防渗漏工程、游人行道和消防通道规划建设、会善寺东院方丈室僧房斋堂及管理房工程等等。如此多的任务,这么紧的时间,要想如期完成不能不加大每天的工作量。当时正值盛夏,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施工队伍产生了倦怠情绪。看到这些,郑建伟心里既焦急,又谅解。他决定自己搬到工地上吃住,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一起谈心。他多次安排下属把蔬菜、肉和水果送到工地慰劳,并且在休息的间歇,潜移默化地给工人们做政治思想工作。他让大家认识到,此刻的辛苦劳累是在完成一件千秋功业,世界遗产项目上有我们洒下的汗水,以后亲朋好友和子孙后代来到这里,也会为我们骄傲和自豪。

这位文物局的领导用他的行动和话语感动和鼓舞了大家,工人们干劲十足,昼夜加班,终于使各项工程任务都得以提前完成。

有两件事最能说明郑建伟负责的会善寺外部环境整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那就是登封市申遗指挥部曾经两次将会善寺作为样板工程,在此召开了申遗工程现场会。

第一次是绿化工作现场会,所有申遗景点的负责人全部到齐。登封市申遗指挥部明确地提出要求:各个申遗景点的绿化工程都要以会善寺为标准。有些地方模仿城市公园的做法,栽植景观树种,还弄出各种造型,那样做全都不符合要求。

第二次是全市申遗地外部环境整治工作基本结束的时候,指挥部又在会善寺召开了现场观摩会。与会者观摩了会善寺管理房、隐蔽性的厕所等建筑物。会善寺“整旧如旧”做得十分到位,寺内外的台阶全部都是用老石条铺装,停车场用的是“穿甲石”——这种石头带有传统石料的“穿甲纹”,即石匠用錾子凿出的一道一道的竖纹。

时任登封市长吴福民拍着郑建伟的肩膀说:“建伟,啥事儿只要是你负责,我就放心了。”

此后,登封市申遗指挥部果然把遗产管理中心的整体设计和装饰装修、申遗汇报大厅的设计布置、汉三阙的文化展示等重要任务又都交给了郑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