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地之中”——祖山(1 / 1)

天地之中 杨东明 2355 字 1个月前

“天圆地方”,这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朴素的宇宙观。

古代没有天文望远镜,那时候人们只能凭借双眼观察万物,观察宇宙。人们抬头望天,天就像一个圆形的蛋壳罩在头上,于是就有了天是圆形的结论。

人们低头看地,地向远处伸展着、伸展着,在双目所及处有一条边线。人们再转身依次向四面看去,看到了四条线。于是,人们就得出了地是方形的结论。

人们认为在这方形的大地之上,应该有一个中心和天的中心相对应,这个中心就是“天地之中”了。

位于登封市告成镇的观星台,是此次申遗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周公姬旦在此创立了测景台。当你走进今天的古观星台院内,就可以在周公庙正殿的前方看到它。周公测景台高约四米,它的下部是方形的石座,那就是测影用的“圭”;它的上部是长方形柱体,那就是测影用的“表”。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有着这样一段记述:周公姬旦“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影,以求地中。日至之影,尺有五寸,谓之地中”。东汉郑玄注曰:“土圭之长,尺有五尺,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

周公姬旦测出的“天地之中”就在阳城,也就是如今的登封市告成镇。

“天有心,地有胆,天心地胆在告县。”这是在嵩山一带广为流传的民谣。告县,古称阳城。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率领文武百官开赴嵩山举行封禅大典。武则天命人在嵩岳主峰峻极峰顶筑起“登封坛”,并于坛上封中岳神为“神岳天中皇帝”,封中岳神妃为“神岳天中皇后”,封夏启为“齐圣皇帝”,封启母为“玉京太后”。为了纪念嵩岳封禅这一盛举,武则天诏令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将嵩岳之麓的嵩阳县改为登封县,将阳城县改为“告成县”,以昭示自己“登”嵩山“封”中岳,终于大功“告”成。

周公姬旦测出“天地之中”在阳城,此举绝非偶然。“天地之中”这一观念的形成和确立,有其悠远而深广的自然、历史和政治文化背景。

嵩山地区是华夏民族重要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原初的生存与发展的摇篮。如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一样,人类的生息与繁衍极大地依赖于环境,而嵩山地区得天独厚地具备了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36亿年前,当地球的表面还是汪洋大海的时候,嵩山已经第一次腾身而起,向空中显露出了它的峥嵘。5?郾7亿年前,海底的秦岭和喜马拉雅山还如浸泡在羊水中的婴儿,而嵩山已经在陆地世界确立了自己成熟的身姿。古老的嵩山,堪称万山之祖。

在嵩山地区不足2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解剖般地显露着25亿年前、18亿年前和5?郾47亿年前地壳三次构造运动的遗迹。层叠,断裂,褶皱、扭曲……山体岩层的变化林林总总,百态千姿。

在嵩山地区仅仅4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切片般地展示着太古宙、远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种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代同堂”的现象,举世罕见。

到嵩山考察过的世界地质学界的专家们无不发出惊叹:在嵩山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能看到40亿年来地球的演变!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专家组专家赵逊先生曾对嵩山作出如此评价:“嵩山与美国的黄石公园、加拿大的苏必利尔湖、俄国的卡拉半岛相比,科学价值当在它们之上。”

正因为如此,嵩山于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老科学家周昆叔先生撰写了学术专论,考证了“嵩山文化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周先生认为,历尽沧桑的嵩山性格沉稳,身姿恒固,所以华夏民族才得以在此繁衍发展。地球上许多年轻的山脉,性格不稳,不是火山喷发,就是地震频仍。它们每一次脾气发作,都会给古代的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自然灾害之后,往往瘟疫流行,在缺乏医疗手段的古代,很容易造成整个种族的灭绝。

作为万山之祖的古老的嵩山,地质地貌早已稳定。依嵩山而居的华夏民族得其荫庇护养,绵延不息,终于发展成为屹立于世的强大民族。

嵩山是36亿年前崛起的古陆,它的群峰中有许多石灰岩形成的溶洞,那是旧石器时代人类的栖息之地。郑州考古研究院的考古调查表明,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出土点在嵩山地区计有170余处,处于嵩山核心区域的登封就占有其中的66处。嵩山东麓的织机洞遗址,属于距今10万年以上的中更新世中晚期遗存,这里发现的人类用火的遗迹计有17处,出土的石器竟有6000多件。这些石器组合,堪称中国北方出土石器之最。这类大型的石器组合遗址,还有位于嵩山北麓的洪沟遗址、位于嵩山南麓的鬼谷洞穴遗址等等。它们的存在清晰地向世人表明,嵩山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地区,人类在这里创造了繁盛的旧石器文明。

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嵩山地区俨然已是此时文明最为发达之地。迄今已经考古发现所证实的新石器时代遗址500多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分布的密度上,这个数字均居全国之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遗址有:裴李岗遗址、双庙沟遗址、朝阳沟遗址、莪沟北岗遗址、八方遗址、颍阳遗址、大河村遗址、王城岗遗址、二里头遗址、二里岗遗址等。从这些遗址中出土的石器、陶器和各类生产工具来看,可以判定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嵩山地区发达的新石器文明,使它成为了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嵩山地区有众多的河流、山谷、丘陵、盆地和黄土台地。嵩山地区的北部是东西方向展开的中低山,南部是海拔千米之下的丘陵,也呈现着东西方向的走势。北部与南部之间,夹护着相对高度只有50米的低丘,其间散布着大金店、登封和卢店三个盆地。源于嵩山的后河、顾家河、少林河、双溪河、书院河、五渡河和石淙河等多条河流从这里穿行而过,织成了密集的河网。在嵩山这处柔软的腹部还有着发育良好的二级阶地,阶地上堆积着中更新世、晚新世、全新世的厚达5米以上的黄土层。

在距今8000年到3000年的全新世中期,嵩山地区的气候温暖多雨,植物生长繁茂。根据考古发现,裴李岗时期的先民们已开始在古土上展开农作;到了二里头时期,更发展为粟、黍、稻、麦和豆类种植的较全面的初始农业。

以嵩山山系为源头的汝河、双洎河、贾鲁河等众多河流,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源补充。在它们的推动下,挟泥带沙的黄河得以气势磅礴地塑造出华北平原这片沃土。从嵩山山系起始的众多河谷,以放射之状向外发散着、展开着,它们是华夏民族的先民们据以生存和向外发展的通道。

例如源于嵩山系马岭山麓的双洎河,向东南流经具茨山和云梦山之间,流域面积近两千平方公里。在它的上游灵崖山一带分布着许多石灰岩溶洞,这里发现了大量旧石器人类化石。而在它的堆积平原上,则广布着黄土台地,这种近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十分有利于垦殖。据已有的考古资料查明,这个区域分布着30多处新石器时期到夏商时期的遗址。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的命名,就来自该河中游的裴李岗村。

华夏民族的先民生存和发展的踪迹,就这样被清晰地勾勒了出来:在旧石器时代他们居于山地岩洞;到了新石器时期,他们则沿着众多的如同双洎河一样的河谷,逐渐走向了华北平原。

国家“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确定了4个重点发掘的考古项目,其中3个重点项目就在嵩山地区。它们是王城岗遗址、古城寨遗址和新寨遗址。2005年初,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展开,全国又有9个项目入选,而嵩山地区就占据了其中的5个。它们是巩义花地嘴城址、荥阳大师姑古城址、新密新寨城址、登封王城岗城址、登封南洼环壕遗址。嵩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史记》、《竹书纪年》等典籍记载,黄帝姬姓,少典之子,出生于嵩山东南麓凤后岭下的轩辕丘,因号轩辕氏。黄帝部落在嵩山地区发展壮大,然后向炎帝部落出击,最后又率领各部落联盟一起击败蚩尤,一统华夏,并定都于嵩山脚下的有熊。

大禹的父亲鲧被封为“崇伯鲧”。《国语.周语下》有这样一段记载:“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韦昭注云:“崇,崇高也。禹都阳城,崇高所近。”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史记.夏本纪》集解:“今颍川阳城。”

崇高即嵩山,而阳城就在嵩山的附近,也就是今天的登封市告成镇。史书的记载已经得到了当代考古发掘的科学验证。

1954年,考古调查证明登封王城岗一带有古人类的活动遗迹;

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对位于登封告成镇和八方村之间的夏墟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王城岗遗址,当时暂名为“八方遗址”;

1975年至1982年,来自河南省和北京的有关单位的文物考古专家们对王城岗开展考古发掘,发现了城墙基址、奠基坑穴和大量的青铜器物及石器陶器;

1996年,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课题组的专家们对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古城址的出土文物进行发掘采样,他们依据测试出的C14数据加以研究,据此确定夏代的起始时间为公元前2070年;

2002年至2005年,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关课题组的专家们在登封王城岗遗址展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一座面积为30万平方米的龙山文化晚期的古城遗址赫然而出,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同时,还有许多珍贵的白陶、玉石琮等文物随之出土。经来自全国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们的认真分析研讨,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委员会”郑重宣布:王城岗遗址即夏代初期的都城——禹都阳城。

嵩山脚下的偃师二里头古城遗址,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考古发现其拥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祭祀坑和宗庙等,考古学界已判明其为夏代中晚期的都城。

作为整个夏代的建都之地,嵩山地区毋庸置疑地是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代的先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么嵩山乃“天地之中”,也就成为了先民心目中一个理所当然的观念。

进入商代之后,嵩山地区仍然是重要的建都之处。在商代前期,位于嵩山西麓的偃师商城和位于嵩山东麓的郑州商城先后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偃师商城是汤都西亳的“亳”地,郑州商城则是汤的“亳”都。商代后期,随着华夏民族迁徙发展的脚步,商代后期的都城迁到了洛阳,但河洛地区仍属嵩山文化圈的范围。

周人虽然居于西岐,但他们自认是夏族之后,所以嵩山在周人的心目中被视为自己的祖山。周武王灭商之后,在嵩山举行了封天告祖的大典。《逸周书.度邑》记载着周武王的话:“定天保,依天室。”天室,即太室山,他的意思是说自己定天下依靠的就是祖山太室山。

随后,周武王又作出了决定,定东都于嵩山之麓的洛阳。《荀子.大略篇》对周武王此举的意图作了解释,“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

在铸造于西周初年的“何尊”之上,有一段铭文。文中称嵩山之麓的东都洛阳为“中国”,其意为“中央之国”、“天地之中的国家”。有关“中国”这个名字的起源,这应该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记载了。

《史记.封禅书》道:“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禹都阳城,启都阳翟,商都郑州,汤都西亳,西周东都洛邑,东周王城……夏、商、周三代的都城全部环围在嵩山地区,从而鼎定了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无可取代的地位。

在中国的大地上,繁育着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特色各异的文化。然而它们又共有着统一的核心,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有核心的多元一体文化”。

夏、商、周三代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初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天地之中”的嵩山是中华民族的祖山,“嵩山文化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