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1 / 1)

[1][殿前都点检]宫殿卫兵的最高指挥官。

[2][太尉]军事方面的最高级官员,正二品。

[3][东京]又叫汴(biàn)京、大梁、汴梁,是今河南开封的旧称,有“十朝古都”之称。

[4][帮闲]专门陪贵族、富豪等人玩乐。

[5][喽啰]旧称占有固定地盘的强人的部下。

[6][庄客]对旧时田庄中的佃农和雇农的通称,他们不仅要耕作土地,还要服其他劳役,并负有保卫田庄的责任。

[7][县尉]官名,官位在知县或县长之下,主管治安。

[8][茶房]在茶馆里跑堂的伙计。

[9][洒家]宋元时关西一带人自称为‘洒家’,意思是“咱”。

[10][都寺]寺院中总管全部事务的执事僧人。

[11][监寺]寺院里的高级管理人员,其职责是总管寺院庶务,被称为“住持右臂”,虽然名义上只是库房负责人,总管粮食、物品、法器、香烛等供僧众生活和做佛事的必需品,可实际职权又超出库房之外,还管理山林、田庄以及房屋修缮等。

[12][偈(jì)语]又称偈颂,是佛经中的唱颂词,通常以四句为一偈,每句有三至七字不等,主要用来阐发佛理。

[13][“遇林而起”等四句偈语]遇林而起:遇到与“林”字有关的人、事、物,就会有争斗。遇山而富:遇到山就会有财富。遇水而兴:遇到水就能兴旺。遇江而止:遇到江就会完结。这四句偈语其实就是鲁达一生的判词。

[14][耳房]正房或厢房两侧的房间,比正房小,就像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

[15][初更]旧时夜间分为五个更次,初更又称一更、黄昏、日暮,指戌时,也就是夜间7~9点。

[16][职事僧]寺院中专门管理某项事务的僧人。

[17][知客]寺院里专门负责迎送和接待宾客的僧人。

[18][衙内]唐代称担任警卫的官员,到了五代和宋初,担任这种职务的大多是大臣的子孙,后来就泛指官僚子弟。

[19][虞候(yú hòu)]春秋时期为掌管山泽的职官。西魏和隋朝以后用作军官称号。职责包括警备巡查或内部监察等。宋代军事编制单位设置“都”一级,设将虞候一职,地位较低。

[20][解腕尖刀]古代一种较普遍的刀具,一般尖长、背厚、刃薄、柄短,类似匕首,但只有一面有刃,主要功能是割、刺和肢解而非劈砍。它小巧方便,容易携带且不易被发现。

[21][巳时]上午9~11点。

[22][声喏(rě)]又称“唱喏”,是古代下属参拜上级的一种礼节。行礼时,下属一边拱手作揖,一边出声致敬。

[23][府尹]北宋时在京城开封设置的文职,专管京城的治安和政务,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24][脊杖]古代一种施于背部的杖刑,打的时候一般会打出血,所以很容易把人打残废。相比之下,臀杖只打人的臀部,一般不会将人打到重伤,可见脊杖要比臀杖重得多。

[25][刺字]又叫墨刑、黥(qíng)刑,在罪犯面部、颈部、臂部或身上刺字,用以标明犯罪事由及刺配地点、防止罪犯逃跑,并涂上颜色使字迹明显。

[26][水火棍]古时供差役使用的木棍,一端涂有象征着火的红色,另一端涂有象征着水的黑色,取不容私情之意,故取名“水火棍”。

[27][誓书铁券]形如瓦片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持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

[28][小可]宋元时期的民间口语,一般用于男性对自己的谦称。

[29][管营]古代边远地区管理充军罪犯服役的官吏,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

[30][差拨]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狱警头目。

[31][顶礼]佛教最高的敬礼,行礼时,双膝跪地,两手伏地,以头顶着被拜者的脚,所以称为“顶礼”。

[32][足下]古代人用来称呼上司或同辈的敬词。

[33][投名状]古代人在成为强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以表达自己对组织的忠诚之心。

[34][五侯]分公、侯、伯、子、男这五个等级的爵位,泛指豪门权贵。

[35][杨令公](约932—986年)又名杨继业、杨业,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在抗辽战争中因屡立战功被人称为“杨无敌”。

[36][殿司制使]宋朝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训练士兵、戍守等任务。

[37][苦主]旧时指人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38][都监]又称监军,因督察多路兵马而得名,主要负责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监督任务和边防事务。

[39][都头]宋代州县的捕快头目,属于低级军官。

[40][保正]古代农村每十户为一个保,设保长;每五十户为一个大保,设大保长;每十大保(也就是五百户)设都保,都保的领导称为保正,大体上相当于现在的乡长。

[41][鬓(bìn)]面颊两边靠近耳朵的地方。

[42][表字]古代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名字,或是为了表明其德行,就另外取一个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表字。

[43][道号]有两层意义,一是指道人或道士的称号,二是指别号,简称号,即古代人除了本名之外的自称,大多数都是自己起的,和名字没什么关系,在当时经常作为称呼之用。这里的“道号”,指的是第二层意思。

[44][教授]这里是对私塾老师的尊称。

[45][都管]旧时的总管或管家,主要负责管理主人的家产和日常事务,是地位较高的仆人。

[46][辰时]早上7~9点。

[47][申时]下午3~5点。

[48][江州车]一种手推的独轮车,便于山地运输,相传为诸葛亮在江州县(属今重庆市)创制,因此得名。

[49][瓢(piáo)]用干葫芦壳或干椰子壳等做成的勺状物,可以用来盛水或酒等东西。

[50][关隘(ài)]通往一个地区的出入口,或出入某处的必经之地,一般地势险要。

[51][押司]衙门里的书吏,也就是书写文书的人员,享有免服劳役的权利。

[52][观察]宋元时期对从事缉捕工作的官差的称呼。

[53][蓼(liáo)儿洼]即梁山泊,又称大野泽、巨野泽、安山湖,清朝咸丰年间(1850—1861年)定名为东平湖。

[54][火并]指同伙自相残杀。

[55][团练使]全名团练守捉使,起源于唐代的一种军事官职,分都团练使和州团练使两种,都团练使一般由观察使兼任,州团练使往往由刺史兼任,都主要负责统领地方自卫队。到了宋朝,团练使无定员、无实权,不驻本州,只是一个虚职。

[56][贴书后司]宋元时州县官衙中较低级的吏人,在押司手下负责书写、做账等工作。

[57][招文袋]古代一种挂在腰带上的小袋子,可以用来装文件或财物。

[58][压衣刀]匕首,主要用于护身。

[59][小吏]官府里的基层办事人员,没有官位。

[60][机密]古代县衙中管理机密部门的人。

[61][招旗]旧时店铺的招牌大多是一面旗,所以得名。

[62][未时]下午1~3点。

[63][里正]封建社会为了巩固专政,在县级以下设立了乡和里,其中一“里”单位的长官为里正。北宋时的里正一般由地主担任,主要负责税收和治安。

[64][炊饼]蒸制的面食,形如馒头。

[65][奴家]古时女子、妇女的自称。

[66][浇手]主人用酒食或财物酬劳手艺人。

[67][马伯六]撮合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人。

[68][仵作]旧时官府中负责检验死尸的小吏,相当于现代的法医。

[69][纸马]用纸糊成的人、车、马等,或是印有神像的纸片,在祭祀时焚烧,以祭奠死者。

[70][剐刑]又称凌迟,是指把人的身体割成许多块,是封建时代一种残酷的死刑。

[71][热病]泛指一切急性发作、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72][盆吊]把囚犯蒙头倒着吊死,是古时私杀狱囚的一种酷刑。

[73][批头竹片]衙役手中打人的竹片,一头扎紧,一头劈分细条。

[74][节级]宋元时期的地方狱吏。

[75][孔目]旧时官府衙门里的高级吏人,主要负责狱讼、账目、遣发等事务。

[76][头陀(tuó)]又称行者、苦行僧,指出家而未经剃度的僧人,他们一般居无定所,为寻师求法而云游四方。

[77][坟庵]设在墓地的庵堂。

[78][知寨]宋朝时巡检司巡检的别称,非正式官职,分文知寨和武知寨,文知寨为正,武知寨为副。当时的巡检司,相当于现在县里派驻在乡镇关卡要地的公安机关。

[79][招安]也叫招抚,指统治者劝诱武装反抗者投降或归顺。

[80][封妻荫子]封建时代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和特权,泛指建立功业。

[81][统制]北宋时,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直接控制军队,有战事时再在将领中选拔一个人担任“统制”来控制一部分兵马,这一职务只是临时的。

[82][方天画戟]顶端呈“井”字形的长柄武器,由于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所以通常只是仪设之物,很少用于实战。历史上善用它的人不多,其中又以吕布、薛仁贵为代表。

[83][流苏]一种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物,一般用于装饰服装或器物。

[84][江州]指今江西九江。

[85][更次]古时用敲梆的次数来计算和划分夜晚的时间,一夜共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

[86][抄事]专门负责抄写工作的小吏。

[87][通判]官名,位在知府之下,宋朝时期的通判主要负责户口、赋税、劳役、狱讼等公事。

[88][太史院]官署名,主要负责观测天象、编制历书等事务。

[89][搭膊]一种长方形的布袋,中间开口,两端可盛钱物,系在衣服外面当腰巾,也可以肩背或手提。

[90][宣牌]宋代诸王﹑节度使﹑观察使﹑州府官﹑县官都有铜牌,命名为“宣牌”,由朝廷授予,用来证明官职、身份,此处的宣牌专门用来证明速递文书者的身份。

[91][神龛(kān)]供奉神像或祖宗灵位的小阁子,规格和大小不一。

[92][血盆愿]妇女分娩前后,念经祈求母子平安。这里只是潘巧云私会裴如海的借口。

[93][朝奉]宋朝时对乡绅或富豪的称呼。

[94][细作]古人对暗探、间谍的称呼。

[95][头七]中国人的丧葬习俗,指人去世后的第七日,魂魄会回家探视,等意识到自己的肉体已经死亡后再投胎转世,否则就会魂飞魄散或变成孤魂野鬼,因此有“头七后下葬”一说。

[96][丈八蛇矛]古代兵器,又名丈八点钢矛,因形如游蛇而得名,杆长一丈,尖长八寸,非常锋利。

[97][踢雪乌骓(zhuī)]良马名,因四蹄皆白﹑通身乌黑而得名。

[98][槊(shuò)]古代的一种长矛。

[99][三尖两刃刀]一种双手用的长兵器,前端有三叉刀形,刀身两面有刃。

[100][庙祝]寺庙里管理香火的人。

[101][金疮药]主治因刀斧或跌打而受伤的药。

[102][相扑]一种类似摔跤的体育活动,秦汉时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大约在唐朝时传入日本,由两名大力士**上身徒手相搏,较量武力,在如今的日本很流行。

[103][月尽夜]旧指每月最后一天的黄昏前后。

[104][护心镜]古代镶嵌在战衣胸部和背部的铜镜,主要是用来防箭的。

[105][罗天大醮(jiào)]一种非常隆重的祭天仪式,目的是祈求协正星位、国泰民安,后来泛指各种消灾祈福的善举。

[106][三清]道教三位尊神的总称,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

[107][石碣]圆顶的石碑。一般来说,只有在朝为官者才能立这种碑。

[108][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开始设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起草诏书,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等。

[109][干办]古代军事机构中的重要属官,协助主官处理相关事务。

[110][驿馆]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111][销子]形状像钉子的木料或金属,横断面多呈圆形,插在器物中,用来连接或固定器物。

[112][大理寺]官署名,主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

[113][画角]古代乐器,形如竹筒,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报告晨昏、振奋士气、整肃军容、报警等。

[114][牙将]古代的一种军衔,又叫牙军或衙兵,主要负责保护牙城——主将居住的城池,因此得名。

[115][觐(jìn)见]拜见(君主或高官)。

[116][封赏]古时帝王把官爵或财物奖给臣下。

[117][厢官]宋代官职名,分管所辖地区烟火、诉讼、捕盗等事。

[118][狼主]古时突厥等少数民族对本族君主或首领的称呼。

[119][燕京]在古籍中多指北京,此处指南京。辽兵攻占南京后,于1012年改南京为燕京,作为辽国的陪都。当时,辽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1153年,辽国正式迁都到燕京。

[120][一提]用来提的物体,其重量没有确数。后文“一秤”的意思与此类似。

[121][五行相生相克]古代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大元素组成的,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帮助或克制的关系。

[122][当风……]前两句说的是凶兆,大致意思是在大雁飞翔的秋季,向东去朝见皇帝,就不会再有(兄弟)团圆之日了;后两句说的是转机,大致意思是如果满足于眼前的功劳,就会福寿双全了。至于“双林”二字,说的应该是下文中的“双林镇”,燕青的老朋友许贯忠在那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按照偈语的指点,宋江如果能够隐居在像双林镇这样的地方,可能会福寿双全。只可惜宋江一心只想着立功,并没有记住这四句偈语。

[123][军饷(xiǎng)]军人的工资。

[124][排军]原指一手持盾、另一手执矛的士兵,后来泛指担任辅助之职的军官。

[125][艮(gěn)岳]宋代著名的宫苑,是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开始兴建的,宣和四年(1122)竣工,最初叫万岁山,后来改名为艮岳、寿岳、寿山艮岳,又叫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毁。

[126][“太平”一句]将军出生入死创造了太平局面,自己却看不到太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一旦世事太平,掌权者就开始担心将军功高盖主,于是想方设法制约甚至杀害将军,让将军过不上太平日子。

[127][涌金门]宋朝时的杭州有十大城门:东边有菜市门、荐桥门,南边有候潮门、嘉会门,西边有钱湖门、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北边有北关门、艮山门。其中,只有涌金门外面没有城墙,只依附西湖作为天然屏障。因此,张顺才选择涌金门作为自己潜入敌军后方的通道。

[128][暹(xiān)罗]泰国的古称,其部分先民原本居住在中国云南一带,后来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迁,1949年更名为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