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民生银行的股票再度走高,达到5年最高值。而在2011年时,中国想购买银行股的股民很少,也许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股民们对银行股的信任程度不高,但是史玉柱不信邪,坚持购入银行股;2012年,民生银行股票被大家疯抢,史玉柱也还是继续高调购入。他的投资是以市净率和市盈率的优势为标准的,期间历经国外机构的做空,他巍然不动,果然,股价再次上升,他摇身一变成为中国股民心中的偶像。
自退休以后,他自称对金融投资的问题是具体操作不管,只参与决策。他在微博上调侃道:“我武功已废,闲居山野,江湖上的事别来烦我。”俨然一个当代版的黄药师。
而他著名的86次增持,使民生银行每一次股价波动都成了被热议的导火索。在国际机构唱空民生银行的时候,有人评价精明的史玉柱也进了“圈套”。
大家担心银行由于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和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未来业绩会不佳,这时史玉柱剑指国际机构,揭露他们靠做空牟利的事实。跟随史玉柱一起支持民生银行的,还有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和复星系掌舵者郭广昌。二人同样是大力增持民生股,民生银行走出了唱空阴影后开始频现高点。
一年以来,民生银行A股的涨幅已高达47%。H股比A股还亢奋,达到56%。2013年,史玉柱账面浮盈24亿多元。
虽然史玉柱近年来也频繁投资像辽宁成大这样的实体企业,但对银行股的投资仍是他的重头戏。故此,在2014年6月29日,他被邀请出席了第一届新金融联盟峰会。
在会上,他表示对银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很有信心。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互联网,都会促进银行业改变现有业务形态。对于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他表示将来这一块能占银行业务的20%就已经很不寻常了,这代表着30万亿的价值。但是,它不会把整个银行业都吞噬掉,这是不可想象的。
面对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担心银行会不会像恐龙大灭绝一样被替代。他称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互联网会成为被银行利用的业务手段,促进银行业整体转型和升级。
史玉柱对此提出了几点看法:中国的银行业比世界其他国家都要庞大,银行网点遍布各地,比其他金融机构分理处总数的10倍还要多。真正走到消费者身边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只有银行。这么大的一个产业,在短时间内消失或崩盘,意味着中国经济在总体上崩溃。这显然不可能。
另外,利率市场化不会对银行业构成大的冲击,原因是中国老百姓喜欢存钱,是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而银行向外贷款,面对的企业家都是有1亿元却想投资10亿元的角色,野心都大得很。
不急需银行贷款的企业家只有两种,一种是从国外学习回来接替父母继承家族产业的富二代,他们不盲从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另一种是互联网企业家,因为这类企业一般都在美国上市,美国企业利用银行贷款的很少,但账面上仍然有大量现金。
除了这两类企业家,其他企业家对银行贷款都是情有独钟并全身心依赖的。他们的资金若是有缺口,必然求助于银行;只要他们不退出历史舞台,就仍然是银行的卖方市场。虽然息差以后会由市场来决定,但只要中国企业家敲银行的门,息差就不可能由企业家一方面说了算。因此,息差不一定会缩小。
至于互联网能不能对银行业构成致命的冲击,史玉柱认为银行业不光是经营钱的,也是经营信用的。但是,所有行业中最不讲信用的恰恰是互联网。他举了个例子,你跟对方聊天,他可能是个男的,却自称是女的,但是你跟他连面都见不了,根本不可能知道他的性别。故而,互联网只能涉猎银行业务的某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
他又举了个例子,比如换美元的问题,你可能放弃银行柜面在互联网上换吗?不可能,因为银行能确保换来的美元不是假的。所以,如果说银行有几十项业务,借助互联网能搞其中几项,其他的就力不从心了。
另外,他还提到改革红利的问题。他先列出一大堆数字说明中国的银行业被限制过多,被政策卡得过死。但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物,现在的利率市场化正说明银行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改革势在必行,会带来很多红利。银行正好可以抓住这些红利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
在史玉柱看来,银行业监管过度问题导致了居高不下的利率。中国的银行不差钱,资金十分充裕,但利率还是达到15%和20%,国家不许银行干这干那,不许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不许给落后产能提供资金支持等。到头来,人民币发行量巨大,利率却这么高,他觉得不可思议。
史玉柱不但在银行业成了颇具影响力的人物,而且他跟马云一同投资华数传媒的举措还给传媒业股票带来利好消息。2014年4月上旬,传媒板块集体上涨了2??63%。这次购入不同于普通的二级市场炒股,是投资行为。因为史玉柱和马云购买的华数传媒股票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占总股本的20%。
马云想通过投资华数传媒,继续打造阿里商业圈。阿里巴巴有意拓展家庭互联网生态体系,华数传媒旗下的新媒体和有线电视业务则可以为阿里提供终端、渠道和资质。
一句被说烂了的话是:股市风险莫测。对史玉柱而言亦是如此。2013年,银行“钱荒”问题浮出水面后,公众对银行股的业绩持怀疑态度,港股跌了7??7%,民生银行A股更是在收盘时跌停。史玉柱的账面损失生动地说明了,没有哪个人能凭一己之力控制股市的风云变幻。
不过,史玉柱对此还是一脸淡定。钱对他来说只是个象征,所以他说:“我现在自己赚了钱开心了,但是好像也开心不起来了,反正再多几个亿,少十个亿好像也无所谓,因为我每天股票的跌幅都是二三十亿……”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拍板成立了一家民间资本投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亿元,这其中有史玉柱的参与,他投资10亿元买了2%的股本。外界传言,这就是中国版的JP摩根,民间版中投。股东包括泛海集团卢志强和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等。
史玉柱从2001年打算投资股票开始到现在,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稳固,还得了“中国股神巴菲特”的名号,难怪他在微博上大谈自己的炒股经验时,显得那么兴致盎然。他不可能不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相信在未来,他一样会有更令人瞠目的出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