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史玉柱离开珠海,走上了一条艰难之路。
他头上有顶巨大的帽子摘不下来——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他耳边时常响起自己对债主们的许诺,5年时间内,把他们的钱全部归还;他又看到已经一年多没领过工资的这批留下来的员工,想到自己曾对他们说过的话:别难过,有我史玉柱在,你们的工资就在。
当时巨人的债务有两大块,一块是经营性债务,一块是老白姓买楼花的钱。对于经营性债务,史玉柱设想还是盘活巨人大厦来解决。老百姓买楼花的钱,只能从巨人之外的新事业产生的利润来弥补,毕竟巨人已经没有偿还能力了。因为这笔钱需要现金,这也正是他离开珠海的动因。
他带着一脸沉重,开着公司仅剩的一辆奔驰500,还有一辆货车,悄悄地驶离珠海奔江阴而去。他把车开到江苏的时候,因为没钱加油,就地卖掉了那辆奔驰。
后来,作为当年第一批报道巨人危机的媒体之一——《羊城晚报》,其记者颇有些奇怪,为什么史玉柱没选择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史玉柱对此的解释是:“1997年的时候,由于巨人大厦的危机,巨人集团实际上已经无法继续开展业务了,只有二次创业一条路可走。当时已经确定了脑白金的新项目,在选择试点城市的时候,我首先就排除了珠海,这个主要是心态上的原因,所以就选择了长江三角洲的江阴。”
“二次创业”,对史玉柱而言只有一个字,就是“苦”,甚至比1989年刚起步创业的时候还要苦。因为最初的苦是充满希望,不掺杂任何心理负担的。此时的苦,更多的是沉重的心理包袱。
在此之前,史玉柱曾经潜伏在南京,过了一段隐身生活。他时常到中山陵附近的一片树林子里看书,为自己补充管理知识。有人说他管理不行,他就偏要在这方面用劲。
他先后看了关于毛泽东第五次反围剿、长征和洪秀全等书,都是比较悲壮的,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惩罚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书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跟眼下落魄的他颇为相似,这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在一年之内,他每天早晨10点钟从宾馆出发,开着车往树林方向走,沿路买一杯饮料和两个面包充饥解渴。部下都被他派下去做市场了,他通过电话遥控指挥,等晚上快黑天了,他才开车回来,随便吃点大排档。
1998年,他连买一张飞机票的钱都没有。
一次,他到无锡去办事,向副总借了1000元钱买飞机票。他取道上海直奔无锡,找了一间每晚30元的招待所,被这里的女服务员认了出来。她并没有嘲笑他,而是端了一盆水果送来,这让史玉柱在一贫如洗的日子里感受到了陌生却温暖的关爱。
对于这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经历,史玉柱感慨良多,但他很庆幸自己摔了这样一个跟头。他说:“(巨人大厦)盖起来是更糟糕的结果,我们以为自己做啥都能成。”甚至于,他觉得这一跤应该早些到来,“1995年摔就更好了。”
因为没钱,他一直不敢用手机,直到1999年才买了一部手机,出差也不敢买软卧火车票,一直坐硬座。跟随他的铁杆部下们,很长一段时间没领到过工资,都暂时被他遣散了,最后主要管理者只剩下4个,坚定不移地跟着他走。
这4个人,史玉柱后来送给他们一个绰号——“四个火枪手”,他们分别是史玉柱大学时期的兄弟费拥军、陈国和两个女同胞刘伟、程晨。
患难见真情。出了事之后,史玉柱才知道谁是自己的铁哥们。费拥军因为跟着落难的史玉柱东奔西走,他的妻子颇有怨言。史玉柱知道兄弟不愿意离开妻子,就好心建议他说,要不让弟妹也到南方来上班?可后来费拥军和妻子谈了一次,妻子不同意到南方,他们便很快办理了离婚手续。
后来,有人问起费拥军追随史玉柱多年的原因,他的解释是:“亲情……兄弟有难,不能抛下他不管……他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背这个包袱的。”
显然,能深得费拥军之心,首先是史玉柱的人格魅力使然。史玉柱的敢作敢当打动了费拥军,并且费对史的情感还糅合着一丝钦佩的味道。他认为史玉柱很有商业天分,同样的事,他分析起来,跟一般人不一样,而且往往是对的。
这几个部下对史玉柱不薄,史玉柱对他们也有感情。后来,陈国因车祸不幸丧生,史玉柱连夜从兰州飞回上海,停掉全公司业务为陈国办丧事。从此,每年清明,史玉柱都会和公司高层一起去祭奠陈国。而且他规定高层都只许用SUV,并禁止高层自驾出上海。
从这时起,史玉柱和他的“四个火枪手”开始着手运作一款全新的保健品品牌,也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脑白金。
脑白金营销的启动,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对于从城市做起还是从农村做起,史玉柱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他眼里,北京、上海和南方各大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很强,所以很多保健品厂商一般先从这些地方做起。
不过,他却觉得大城市跟农村比起来,有优势也有劣势。在大城市启动市场,竞争对手过多,投入资金也太大。他当时手头没有那么多钱,只有50万,所以,他决定先从农村做起,而县城是农村市场的集合点,脑白金应该在县城启动。从县到市,采取逐步覆盖全国的战术,才能各个击破,形成薪火燎原之势。
故此,他选择了江阴这个县级市作为试点城市。
江阴位于江苏南部,消费者购买力较强,周围城市密集,与南京、上海的距离也很近,可以很好地做到农村和城市市场相衔接。
那50万元的启动资金,是史玉柱向一个朋友借来的。按他自己的话说:“我以前借给过他500万,现在我向他借50万元,借期半年,他肯定借给我。”这50万元,他要派大用场。他先拿出5万元,给一直跟随他的30个亲信补发工资,以达到鼓舞士气、稳定军心的效果。15万元作为无锡一家公司生产脑白金的货款,留存15万元作预备款,剩下的15万元全部用于做江阴县的市场。
“江阴调查”,是史玉柱经常提起的一个名词,因为这是巨人东山再起的分水岭。那时的他,戴着墨镜走街串巷做调查。
在调查时,他不是很看重问卷,他认为只有跟消费者交谈,才能真正知道他们心里究竟想的是什么。
他问一个老人:“你吃过保健品吗?”“如果可以改善睡眠,你需要吗?”“可以调理肠道、通便、对你有用吗?”“可以增强精力呢?”“价格如何如何,你愿不愿意使用它?”
一般情况下,老人们都会告诉他:“你说的这种产品我想吃,但我舍不得买。我等着我儿子买呐!”
史玉柱便问他们:“那你吃完保健品后一般怎么让你儿子买呢?”
老人们往往回答,他们不好意思直接告诉儿子,而是把空盒子放在显眼的地方让儿子看到。
走访了100多人之后,他又以脑白金技术员的身份搞了一个街道座谈会,发现产品反馈的效果特别好。有的老人在服用以后,说老年斑都褪了。史玉柱不禁重拾了当年的信心,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史玉柱打开市场的方式是“大赠送”。
当时只有15万元流动资金的他,舍得把产品赠送给老百姓,可见其在搞市场营销时极其大胆。他先向社区的老人们免费发放,一共送了十几万元的产品。老人们吃完,拿着药盒子去药店买时却被告知没有。当消费者和药店都很迷惑之际,脑白金的广告出现在江阴的媒体上。配合免费赠送的举措,史玉柱迅速打开了江阴市场。
巨人的复苏,是愿意一直追随史玉柱的巨人老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史玉柱本人坚持依据实地调查说话,深入了解消费者所想,走近他们,对他们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做详细客观的调查分析,更是巨人起死回生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