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取彭城(1 / 1)

殷国争夺战

汉二年十一月,刘邦消灭了河南王申阳后,章平依然在关中后方闹腾,刘邦的后方并未完全巩固。刘邦大概感到和项羽全面开打的时机尚未成熟,开始转入相对的战略收缩期,旨在消化新兼并的领土,巩固和强化统治。楚汉双方的关系进入一个相对的缓和期,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趁着这个战略空档期,项羽大力进攻齐国并打败了田荣,却意外陷入齐国人民战争的泥潭。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汉二年三月,就在项羽被齐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牵扯得头昏脑胀的时候,经过近半年的休整后,实力大增的刘邦再次出发了。汉军东渡黄河,大举侵入西魏国。楚汉双方展开了第二回合的较量。

汉二年三月,休整完毕的刘邦率大军从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东渡黄河,踏入西魏国的土地,开始了第二波的扩张。西魏王魏豹实力和刘邦不是一个层次的,同时对项羽也有些怨恨(项羽将他从富庶的东郡一带迁徙到这里),就和刘邦结盟(也有被挟持的成分),率西魏兵同刘邦一起东征。汉—西魏联军向东进军,兵锋直指河内郡的殷王司马卬。

得到消息后,项羽心灰意冷。西魏国和殷国是夹在楚汉之间的两个小王国,算是双方的一个缓冲地带。如果西魏国和殷国倒向刘邦,那么汉方的势力将更盛,项羽的局面将更加困难。

之前项羽的“下部”被汉将王陵“踢了一脚”,“腹部”被韩王信“打了一拳”,项羽都咬牙硬忍着。他想要先吞并齐国,增强实力后再和刘邦讨说法。谁知齐国还没平定,刘邦已经动手要吞并西魏国和殷国,这相当于给项羽当面一拳。项羽这拳要挨得准会眼冒金星,无论如何也要化解这场危机。

项羽非常焦急,但此刻的楚军已经陷入齐国“人民游击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实在是抽不出力量和汉军进行对抗了。突然,项羽“灵机一动”,想到了一招“以夷制夷”的办法。原来,早先魏王咎的魏国政权被章邯攻破后,魏国有一批亡国谋臣、武士流落下来,投奔了项羽,其中就有大家非常熟悉的智囊陈平。而殷王司马卬占据的河内郡也是原魏国领土的一部分。让魏国人去打魏国人,真是一招妙招,项羽大概会很佩服自己的小聪明。

不过,这个想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因为项羽其实已经拿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给陈平,只能给陈平开了张空头支票,封陈平为信武君,用荣誉来撑腰,逼他带领这批亡国者去平定殷地,阻挡汉—西魏联军的推进。可想而知,这批亡国者的数量必定不多,战斗力也不会很高。殷王司马卬是反秦将领,当年正是他带兵抄了章邯的后路,才保证了巨鹿之战的最后胜利。

好在殷王司马卬不是只会打打杀杀的赳赳武夫,他非常理智和冷静,他知道陈平好得罪,不好得罪的是陈平背后的大老板项羽。两国的实力差距摆在那,西楚国稍微发点力,殷国就灰飞烟灭了。司马卬不愿意开罪陈平,当然陈平也不敢把司马卬逼得太急,双方只能打哈哈了。于是出现了一幕怪事,实力强大的司马卬向弱小的陈平投降。陈平以此向项羽报捷。项羽大喜过望,陈平真是人才啊,这么难的任务也能完成?让项悍拜陈平为都尉,给陈平升了一级,赏赐给陈平黄金二十镒。

陈平履历

陈平,阳武县(今河南新乡原阳县)户牖乡人,地方属于东郡,应算魏国人。陈平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在家种地,供养陈平外出求学。陈平长得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有人对陈平说:“你家里那么穷,吃了什么长得这么魁梧?”陈平的嫂子恼恨陈平不照顾家庭,也不从事生产劳作,说:“也就是吃糠咽菜罢了,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陈伯听到这些话,就赶走了她,两人离婚了。

应该承认陈伯妻子是有点小心眼,但持家艰难,有所抱怨也正常。只凭一句话就赶走老婆,陈伯这样做是极其不妥的。日后,诋毁陈平品德的两个重大事件之一就是“盗嫂”,不知道是不是指这件事情。如果是的话,这事纯属陈伯心理有障碍。

陈平成年后要结婚,不过穷小子不肯将就,一心要找白富美,但他又确实没有混入这个圈子,哪有白富美能看上他?陈平寻找多年后,终于找到了真爱,和白富美张氏幸福地结婚了,不过陈平创下了一个小记录,他是张氏的第六任丈夫。

张氏连嫁六人并非水性杨花,而是因为张氏的前五任丈夫全部死亡(死因无记录)。在生活节奏缓慢、绝少飞来横祸的古代,能在短时间内连死五任丈夫应该用骇人来形容。张氏能让男人前赴后继,料想张氏对陈平的**不小。为了爱,陈平奋不顾身,顺利通过了张氏的祖父张负的考验,张负非常器重陈平,为了让陈平顺利结婚,还出钱给他当聘金。陈平财色兼收,依托富妻家的财富挤入上流社会。

陈平所居的乡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好棒啊,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

陈胜起义后,陈平一度投靠魏王咎,后又投靠项羽。和韩信不同,陈平是有受到项羽赏识的。陈平帮助项羽扫平殷王司马卬,受到项羽的褒奖。但是没有硬实力支撑的这种胜利终究是一种幻想,数日后就在汉—西魏联军的进攻中露出了马脚。当规模庞大的汉—西魏联军涌向殷王的领地后,司马卬马上掉头又向刘邦投降了。项羽这才知道自己受欺骗了,原来所谓平定殷地的捷报都是假的。

项羽不反思自己当初的部署是否妥当,反而迁怒于陈平这批人,准备把其中的中、高级军官问罪处斩。陈平听到风声后,马上将项羽赏赐给他的黄金和印信留下,自己则带着长剑溜掉。陈平一路逃亡,在渡河的时候,船夫们看到陈平长相俊美,而且一个人行动,估计他是逃亡的将官,怀疑他身上可能有金玉宝器,相互使眼色,准备做掉他。陈平看到船夫们眼神不对,反应更快,赶紧说:“我帮你们摇船吧。”陈平脱光衣服去摇船,船夫们得以确认他身上没有带宝物,才没有杀掉他。司马迁取材确实非常巧妙,几句话就把陈平滑头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历经千辛万苦,陈平终于风尘仆仆地赶到刘邦作战的前线驻地修武(今河南修武县),投奔刘邦。陈平通过魏无知搭上刘邦这条线,得到刘邦接见的机会。和陈平一起共七个人得到刘邦的接待,刘邦邀请他们共进餐宴,吃完饭后刘邦说:“吃完后,到客舍去休息吧。”陈平说:“我有要事前来,所说的话不能拖过今日。”于是,刘邦和陈平进行了一番私下交流,结果让刘邦大喜过望。

陈平和刘邦秘密谈了些什么?不得而知。能让刘邦这么开心,而且话还不能拖,必须马上说,极有可能是楚国的布防机密。陈平应该是掌握了楚军的布防情况,并且将此作为给刘邦的见面礼,之后的战争进程似乎也从侧面证明了这点。陈平此刻心里肯定憋着股怨气,心想:“(项羽)你不仁,莫怪我不义。”高兴过后,刘邦问陈平:“你在楚军时担任什么官职?”陈平说:“担任都尉。”刘邦当天就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与自己同车,担任护军都尉(宪兵师师长),掌管护军。

汉代的护军(部队)是军队中的精锐部队,可作为甲类师投入一线战斗,同时也可作为宪兵师负责军中执法。由于护军的地位特殊,陈平在军中的排名就排到其他师长的前面。于是,将领们都不乐意了,说:“大王日前刚得到楚国的一个逃兵,还不知道他本领的高低,就跟他同乘一辆车子,并且反让他监督我们这些老将!”刘邦听到这些议论,更加宠幸陈平。

刘邦超常规提报陈平,让陈平当宪兵师师长,目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随着战争的持续,各师的师长几乎都是丰沛系的骨干成员,虽然领导团队因此比较团结,但已经开始出现小团体利益至上的僵化局面。刘邦迫切需要从丰沛系以外寻求一些新鲜血液来补充和维持团队的活力。陈平的作用应该是“鲶鱼效应”。军官们的强烈抗议代表了这个刺激作用很显著,促使刘邦更加坚定地支持陈平。

全面开打

汉二年三月,刘邦作战的对象是西魏王魏豹和殷王司马卬,刘邦在进行小幅度扩张,吃掉项羽外围的一些小势力,小心翼翼地对项羽进行试探。在同项羽开战这点上,刘邦的态度是谨慎再谨慎。对于全面战争的后果和危险性,刘项二人始终有清醒的认识,不到最后时刻绝不轻易撕破脸。

同月,陈平叛逃。随着陈平的叛逃,这种平衡瞬间就被打破了。刘邦突然发现西楚国内防空虚,开打获胜的把握已经非常大了,刘邦开始着手调整战略。根据陈平的绝密情报,汉军国防部作战处制定了更为详尽的作战计划。接下来就到了撕下伪装,露出狰狞面容的时候了。

刘邦率汉军主力从平阴津南渡黄河,在洛阳一带集结,开始了全面战争前的动员。刘邦虽然决定同项羽开战,但楚汉双方并无公开矛盾,这使得刘邦挑起战争显得有点师出无名。不过想吃羊的狼总会找到借口的。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南)的三老(政协委员)董公就为刘邦提供了一发炮弹——“义帝被杀案”。刘邦如获至宝,又是哭又是闹,作秀完下令为义帝发丧,哭吊三天,向天下发布通告,开打前先打口水仗,恶心项羽。

那时候没有广播电视,刘邦只能派使者通告各诸侯说:“天下诸侯共同拥立义帝,是公认的共同领导人。如今项羽在江南放逐并杀害了义帝,这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我亲自为义帝发丧,军队都穿白戴素。我将发动关中全部军队,聚集河南郡(三川郡)、河东郡、河内郡三郡(应当是指代河南国、西魏国、殷国)的士兵,另一路大军从南方沿长江、汉水而下,希望诸侯王与我一起去打那个杀害义帝的楚国罪人!”

义帝的死和刘邦有什么关系?义帝死于二年十月,事情都过去半年,尸体早变成骨头了,才想起这位天下“共主”,才来惺惺作态,也太虚伪、矫情了吧?儒家喜欢谈名正言顺,总要装成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将虚伪和表演做到极致,明明知道台下人都在偷笑了,却不肯承认。刘邦这场发丧秀就是一场闹剧,除了可能会给项羽添堵外产生不了任何实际的作用。但是不管怎样,刘邦终于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可以心安理得地撕下和善的面具,和项羽大打特打了。

除了楚汉两国,也就是赵国的力量稍微强点,其他国家都非常弱小,对于两强争霸的局面没有参与的资格,基本保持了中立。刘邦向赵国提出了联合进攻楚国的要求,赵王歇和赵相国陈馀建立的赵国政权本身就是挣脱项羽霸权而建立起来的政权,对抗项羽也是他自身的需求,因而双方很容易达成共识。唯一的麻烦是刘邦收留了流亡的恒山王张耳,这使得双方的合作局面不是那么和谐。

赵相国陈馀的答复是:“同意,但条件是汉国要杀掉张耳。”刘邦脸皮厚,手段流氓,居然找了个和张耳很像的人,杀了他用他的人头交账,反正当时也没有DNA验证技术,陈馀居然被糊弄过去了。赵军就向齐赵边境进发,对在齐国的楚军形成压力。

汉二年四月,刘邦裹挟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殷王司马卬,纠集西魏王豹、韩王信,拼凑了一支所谓五诸侯联军,总兵力达到惊人的五十六万,从洛阳向东出荥阳,正式和项羽开打,目标直指楚都彭城。兵力雄厚的汉军采用非常嚣张的宽广正面猛攻。与此同时,曹参—灌婴兵团从白马津一带南渡,绕到刘邦集团军的前面,配合汉军主力实现分进合击的意图。

汉军主力先到达陈留,守备这里的是西楚重臣,也是刘邦昔日的老朋友吕臣。吕臣第一时间就向汉军投诚。吕臣投靠刘邦后,他的父亲吕清继续在西楚当左令尹,一点也没受牵连的样子。以项羽的脾气居然忍了,可见张楚系在楚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

面对汉军的攻击,煮枣(今山东东明县南)、燕县(今河南延津东北)、外黄等地布防的楚军进行了抵抗,但很快被兵力强大的汉军击败。汉军为了减少伤亡和前进的阻力,同时也感到这些楚军威胁不大,所以,只要这部分楚军投降,就让他们保留建制,继续驻扎原地。这个布置为刘邦的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却也埋下了一个隐患。

听闻汉军主力来到外黄,刘邦的老相识彭越率领三万大军赶赴外黄向刘邦寻求合作。刘邦就说:“彭将军你攻下魏地十几座城池,肯定是非常迫切得想要拥戴魏王的后裔,现在西魏王豹是原来魏王咎的弟弟,是真正的魏王的后裔。”于是就拜彭越为魏相国,让他继续带本部军马攻略这一带土地。

其实彭越是想自立为王的,但刘邦不希望和西魏王豹的合作出现裂痕,因此大笔一挥将这一带名义上划给了西魏王豹,彭越被刘邦一阵抢白吃了哑巴亏。好在彭越是个讲究实际、不图虚名的人,虽然称王的意愿没达成,但刘邦让彭越继续维持独立状态,也没真正侵犯到彭越的利益。彭越和刘邦之间就维持着这种不清不楚的关系,继续得过且过地合作下去。

与此同时,从侧翼绕道前进的曹参、灌婴攻打了军事重镇定陶,定陶的守将是项它和龙且。这两个重量级的楚将驻扎在这里,可见项羽必定在此地驻扎了重兵。曹参兵团顺利击败了项它、龙且。重镇定陶被攻破,西楚的防线完全崩溃。曹参兵团快速推进,连克砀、萧等地,率先将汉军的旗帜插上楚都彭城的城头。

由于汉军主力挺进彭城,原来在阳夏一带的楚军腹背受敌,全线崩溃。王陵、薛欧、王吸的南线兵团得以迅速突破阳夏防线,在彭城和刘邦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顺利会师。

汉元年四月,以汉王刘邦为统帅,韩信为参谋总长,挟持塞、翟、殷、西魏、韩五诸侯,拼凑了五十六万联军,大举进攻彭城。联军依托雄厚的兵力奇正结合、分进合击,楚军微弱的抵抗被迅速摧毁。汉军计划周密、组织有力,沿途如同摧枯拉朽,前后不到一个月,一举攻克楚都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