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与气象台(1 / 1)

张謇走的是实业救国的道路,然而他不仅如此,他的理想是中国全面的强大,在经济富强的同时,也要增进文明程度,由此,他很重视公园的建设,他曾在文章中说:

公园者,人情之圃实业之华,而教育之圭表也。(张謇《张謇全集》)

1917年,张謇于濠河的西南主持和营建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公园。公园与公园之间有的是用堤,有的是用桥,互相连接。当然了,既然是公园就会有山、水、花木与亭榭,然而,又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有的公园最适合小孩子们玩乐,活泼而有动感,相当的喧闹;有的公园适合人们在那里喝茶闲谈,非常的恬静;有的奇花异草特别的多,方便人们观赏;有的适合打球竞技,地方空阔;有的园内有池有水,很适合游泳划船……

张謇本是读书人,一向是非常喜欢大自然的,他喜欢自然界里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 包括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他喜欢松树的“欣欣有生意”,也吟过咏梅诗“无限含春意,朔风吹未开。不知残雪里,已有暗香来”,做梦都在欢游着溪山。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最喜欢在山野里骑马,和朋友们比赛看谁的马跑得快……因此,闲来也总是到此散步,有时早晨来,有时晚上来,有时是陪着朋友们来,有时是独步院内。心情特别好时还会低吟一首小诗或小词,以寄情怀。《南通公园歌》便是那时候写的:

南通胜哉江淮皋,公园秩秩城之壕,自北自东自南自西中央包。北何有?球场枪垛可以豪;东何有?女子小儿可以婚且邀;南可棋饮,西可池泳,舟可漕。楼台亭树中央高,林朋水色上下交。鱼游兮徙徙,鸟鸣兮调调,我父我兄与我子弟于此之逸,于此其犹思而劳,南通胜者超乎超!

张謇还建有气象台,在1905年他建博物苑的时候,博物苑的中馆便定为测候所。1913年私立南通甲种农校成立的时候,在校内又建立了一个小型的测候台,把博物苑内的仪器搬移到这里,然而觉得实在是狭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便又开始打算建一座气象台。地址就选在了军山,然而一公布,许多人都不理解,表示反对,他们说:“怎么建在军山上?”“军山上有什么好?”

还摆出了许多不服气的理由。张謇见状,就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说服,他更是摆出了许多令他们信服的道理,对他们说:“在军山建气象台最好,风景宜人,对于天气预报也非常有利。军山南临长江,和江南的福山遥遥对峙,形势之好,找不到第二。江内来往的船只,远远看见军山上有气象台,便会对天气预报更关注。必要之时,军山上可以悬挂预报标号。就是通城与东乡的人们,如果远远看见军山上有气象台,也会不自觉地提高对天气预报的重视度。气象台建在军山上,能隙远听远,对于天气预报是非常有好处的。”

他们听后,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于是,张謇又专程请来了上海的徐家汇气象台马副台长对他们进行说服和鼓动。马副台长自气象的角度向他们进行解释,最终统一了大家的思想,消除了思想上疙瘩。张謇认为人心不顺,怎么能干好工作呢?

人心工作摆平之后,便可以正式动工了。于1914年12月开始开工筑台,上上下下挥汗如雨,辛辛苦苦花费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用了7600余元钱,才将气象台建成。建成后,又用700多元重修了山路,同时派出了技术人员到外地专门进行学习培训。一年后,回来正式投入工作。

军山气象台当时测报的内容主要是天气、潮汐、虫情、天象和地震等,直接服务于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气象台里的工作人员也懂得张謇的苦心,懂得主将身负重担,工作都很努力和认真。他们不计报酬的勤俭节约积极创业,自己动手制造出了许多观测仪器,解决了工作上的不少难题。他们制造的观测仪器有些还被送往展览会进行展出,获得不少奖励。对于资料的积累,他们皆为重视。刚开始的前十年,仅刊印气象季报就有三十六册,年报九册,年报辑要九集。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的确培养和锻炼出了一批气象科技人员,有的还成为了业内很著名的人物,比如初创人刘渭清,他后来成为了中央航行学校气象台的研究人员。

1922年的夏季,连着好长时间不下雨,特别是南通最厉害。人心惶惶,不知上天要降何灾于人间。和尚与道士们都出来登坛求雨了,官员们也都在衙门里坐不住,如果自己的辖区出了旱灾,出了人命,别说政绩了,连官帽能不能戴还是个问题呢。于是都一齐出来求雨。然而,就是求不来雨,好像是上天要惩罚他们似的,到底他们做了什么惹得上天不高兴了?他们环顾一下四周,心想可能是张謇张四先生没来的缘故?要不为什么无论如何地求,就是不下雨呢?他是当今的状元,如何能不来呢?于是赶紧去请张謇来。

张謇只相信他的科学,相信他的气象台,哪会相信求雨那玩意儿呢?然而,他还是来了,并且还亲自写了一篇“祭文”:

神人者,各有应尽之事,应尽之义务也。人而徒食粟,无益于乡,无益于国,不得谓尽乎人;神而徒享祀,无益于事,无益于民,不得谓乎神……

在场的官员们又羞又气,这哪是什么求雨的祭文呀?分明是在骂他们嘛!

谁知,张謇刚念完祭文没多大一会儿,天空就乌云密布,哗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官员们很是疑惑,老百姓们却很兴奋:“到底是状元,他一来念了篇祭文,就下起大雨来了!”“这得感谢张状元呀!”

祭天求雨的人们一片欢呼。张謇也高兴,然而,他依然很镇定,笑着说:“看来应当相信我们的气象台,这场大雨,我们的气象台已经做出预报了,只向上天求雨是没有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