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牧的壮大和延伸(1 / 1)

张謇的垦牧公司越办越红火,规模越来越大,他非常重视垦牧行业,因此干此行业也非常的用心和卖力。他曾在文章里写道:

中国古圣人之功,莫大于平水土教稼稿。必水上平而后稼稽兴,必稼秸兴而后衣食足。西人亦言人生要素为衣食住。衣食住之源在农,古之赖农以给衣食者惟丝与麻,棉之兴不及千年,其用乃弥普遍而弥广大。其给食赖五谷,而稻麦之用通古今中外……既为人生所需之至重,即为世界实业之至大。(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学校创始人张謇先生生平》)

看来他确实把垦牧行业看成是极为重要的一项行业,他总是把能为国家做事看成是自己的使命所在,自己的天职,常常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他渴望祖国的富强,使那些西方列强不敢小觑。在这项有利于国家富强的事业中,他越做越有兴趣,越做兴味越浓,每战胜一次困难,每取得一次成绩,他都会相当的欣慰,他曾经集庄子和韩愈的美文佳句道:

庄周以至人自居,乃谓游逍遥之墟、食苟简之田,立不贷之国;

韩愈为天下所笑,独将就国家之事、耕宽闲之野,钓寂寞之滨。

通海垦牧公司,张謇办得很成功,在此基础上,他又进行拓展,在其他地方进行开垦,沿吕四往北一直到陈家港,大兴垦殖行业。

1914年,办起了大有晋公司。

1916年,办起了大豫公司。

1917年,成立了大费公司。

1918年,成立了话成公司。

1919年,成立了大丰公司、大纲公司和阜余公司。

1920年,中孚公司、遂挤公司、通遂公司、大佑公司、通兴公司、合德公司、新南公司等先后成立。

前前后后,他一共成立了21个公司,遍及江苏沿海各地。这些公司投资多的超过百万元,少的数十万元,垦地数十万亩,开垦荒地总数有一百多万亩,哪一年的产量都在二十万石上下。张謇的所有开垦计划虽然因为欠人家帐太多,没有能够完全实现,然而对于纺织原料也的的确确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一条龙的综合开发,自原料生产至加工和外运,说明张謇的的确确是一位气魄宏大的实业家。也令他的“棉铁主义”有了实现的基础。张謇将他的状元之才用于公司的运营和管理,这些公司为了让远利和近利结合在一起,开展了多种经营。拿大豫公司1924年前后的统计来说,籽棉产量是十六万担,豆、麦和玉米的年产量是2.2万担,盐产量是20万担、织布机1400台、蜂群60箱、500只猪、500头牛、羊600只、10000只鸡鸭。这不但让寂寞荒凉的海滨发生巨变,还很快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也给将来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张謇为了让这块海滩荒地变成更为丰厚的产金地,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文化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上。他想,应当让200户拥有一所小学,计划在十年之内完成对小学教育的普及。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师资资源的计划。

张謇的实业随着他的韧劲不断向前发展,资本不断地积累,越积累越是雄厚。为了很好地利用纱厂的棉籽、下脚、飞花和剩余动力,很快他又在唐闸创建了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企业,逐步形成了唐闸镇工业区。同时,张謇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方便器材的维修和货物的运输,又在唐闸西边沿江的地方建起了一个天生港口,开办了染织工业、冶铁业、机器制造业、轮船运输业等。后来,为了解决棉纺工业等动力之需,又建起了发电厂,又在城镇之间修筑了公路,让天生港慢慢成为了那时候南通的重要长江港口。

19世纪末期,近代经纺工业的出现,让南通的城市功能从交换为主,变成了生产为主,南通这个原来并不起眼的小地方成为了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