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11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我便投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11 月29 日,我参加了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共同举办的供给侧改革圆桌论坛,2016年1 月6日,又参加了华夏新经济研究院50人论坛、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学家周报》共同举办的供给侧改革与转型升级高层论坛,见识了这些新供给主义经济学派领军人物,学习他们的创新探索。我就国资改革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操作中难题做了发言。后来,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请我做一次演讲,清华大学时代论坛又演讲一次。这些短期内的快速积淀,使得我在学习中对供给侧改革有了清晰的理解。
对供给侧改革理论,学者们写了很多,我只能就国有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点思考,对现实中的困难,尽量做出回答。因为常在基层走,了解不少实情。在山东,一个当国企董事长的老朋友对我说,当前处置“僵尸企业”主要有“五句话”:一是“僵尸企业”定义不清,二是“僵尸企业”数量不准,三是“僵尸企业”企业政策不配套,四是“僵尸企业”企业责任不明确,五是清理“僵尸企业”动力不强。也有人问我,国企改革还没有落实,又是供给侧改革,两场改革是替代还是重叠?因为提供终极产品的是企业,尤其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毫无疑问,国有企业弄清并顺利推行供给侧改革,对这场改革将起决定性作用。我从第一场发言就态度鲜明地提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要完成三个转化,一个是理论动力如何转化为实践动力,第二个是上层动力如何转化为中层动力,第三个是政府动力如何转化为企业动力。不是追求什么新意,而是研究学问的意义在于对实践有用、有利、有效。结合实际,沿着国企重组、去产能与房地产等重点问题,分领域一个个地探讨,尽可能地拿出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改革建议。
针对各地热议供给侧改革,同时对这一经济学新词汇又比较陌生的情况,出版社要求我写一本探究如何从国有企业出发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书。曾经犹豫过,因为我过去对这个问题研究甚浅,出版社说企业尤其是具有3600万人的国有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总得有人做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研究,在他们催促下我开始整理相关资料。
幸运的是,这阶段我搞了三个调查,一个是中国油气企业供给侧改革与体制改革,一个是中冶、五矿的重组,一个是广州立白集团。一个体制,一个现象,一个企业发展,对具体问题的调查研究,显然对我有很大帮助,讲起话来,心中有底气。对每项内容,我总力求找问题,把困难摆足;理思路,讲清对策与方案,尽量做到对症下药。特别是在广州的立白集团,发现这里的人引领中产阶层消费,把中国由洗衣粉时代引向洗衣液时代,简直是一个供给侧改革的商业奇迹,尽管这里的人们不用这个词汇。我相信,“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老话,只要你真心到老百姓中间去,就一定会找到真经。尽管这是个民营企业,但是我觉得他们比国企做得更精到,也更有供给侧改革的味道,是部真经。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商业便进行供给侧改革了,在20世纪90年代是轻工业供给侧改革,从纺织与家电开始的,现在轮到重化工业了,而国企的70%聚集在重化工业。所以,这次改革也是国企走向市场的过程。这种调查,比坐在屋里研究更能提出见解。正好,供给侧应该有科技创新内容,我把这个考察报告改一下,收入书中,内容就全了。
这阶段国家发生了许多大事。先是中央22号文件(即《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接着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国资委年度工作会议、全国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与“十三五”规划,还有每个月的中央深改组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从年尾再到年头,非常集中。很多财经媒体已经适应了我的研究与解读方式,总是找我谈看法。往往事情正在发生过程中便打来电话,逼得我一遍一遍地细读文件,一个字一个字去研读。在这学习领悟过程中我也体会了很多最高层的东西,常臻“上得天光”之境。
四次发言,三个典型调查,还有七八次会议解读,实际上构成了我这本书的主体。把这些材料整理深化一下,去掉应景的东西,再补充几篇文章,该涉及的问题也都涉及了,书稿大体上构成一个体系。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研究文献,包括网上的资料,吸收了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新闻及相关研究者的观点,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白天亮、赵展慧、华晔迪、尚前名、刘丽靓、夏旭田、王粽宝、陈岩鹏、冯彪等媒体朋友采访时的观点也收入本书,感谢他们对我观点的整理。本书写到一半,我国第一季度经济发展的数据出来了。我看了邱晓华、许善达、张曙光、管清友、朱振鑫诸君的分析,自然受启发不小,也吸收了他们提供的数据,使前面两章丰富起来了。在此,对他们表示钦佩与感谢。
贾康同志是我国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最忙的时候,还是为拙著写了序言。感谢贾康对国企供给侧改革的支持,以及对我的厚爱。
我国国资与央企系统有着庞大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队伍,我不揣浅陋抛出引玉之砖,有诚惶诚恐之感。说得粗糙或者不准确的地方,除了自己功力不足的原因,还与时间仓促有关。好在这是自己的学习之作,敬请方家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2016年4月于北京
注1 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注2 2013年11月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首次向社会公开了其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383”改革方案总报告全文,勾勒出一幅详尽的改革“路线图”。所谓“383”方案,是指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