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秋,陈鹤琴在自己住宅的客厅里,开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自己亲任园长,聘请了2位教师,招收了12名流浪儿,开始开展儿童教育实验。
他让自己的女儿当小先生,教流浪儿识字、唱歌;他还和孩子们一起玩识字游戏;甚至还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当时我国的儿童教育还是一片荒漠,陈鹤琴留学归国,就在南京创办了5所实验学校和幼稚园,最早在高校开设了儿童心理学课程。
有人在背后议论:“堂堂大学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什么出息?”他却回应说:“我就是要从小孩教起!”
他更是用自己孩子为模板,进行教育实验,并归纳总结了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开创了中国研究儿童的先河。
1925年,他的《儿童心理之研究》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研究专著。另一本《家庭教育》是前书的姊妹书,更是记载了他对儿子一鸣和女儿秀霞进行教育的心得,因而被陶行知评价为“当今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值之著作”,此后几十年中,此书再版了15次。
虽然那时幼稚园开在家中客厅,但他却胸怀大计划:建筑中国化的幼稚园园舍;改造西洋的玩具使之中国化;创造中国幼稚园的全部活动。1925年,新幼稚园舍落成,他和学生、助手张宗麟等,开始开展幼稚园课程、教材、教学法、设备和儿童习惯培养等实验。而他们总结、整理的实验成果,若干年后成为了我国首部《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的核心内容。
当时我国幼儿教育有三种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陈鹤琴和陶行知等新教育倡导者们甚为感慨,希望能将幼稚园课程从外国模式中解放出来,创造符合儿童特点和国情的课程和教法。1926年2月,他和张宗麟等发表了《我们的主张》一文,其中提出了有关幼稚园教育中适合国情、幼儿心理、教育原理、社会现状的15条主张,成为了我国现代幼儿园教育的最早纲领。
1940年,年近半百的他又创建了我国第一所幼稚师范学校,学校没有门和围墙,只在两颗松树间横了一个写着“国立幼稚师范学校”的牌子,字下面画了一只红色的小狮子。他常对学生会说:“我们的幼师,就像一头觉醒的小狮子。”他自封为“老狮子”,在这荒山上与师生们边教学边劳动。学生的印象里,他就是“那个穿着工装裤,白衬衫,满脸红光,精神抖擞的老顽童,总是带着大家又唱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