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深情(1 / 1)

乱世先生 一丁 1338 字 1个月前

肖君,原名肖君成,是孙敬修的入门弟子。提起自己和老师的缘分,肖君总是感慨万千。

肖君小时候住的大杂院只有北屋有一台旧收音机,一有空他就会在窗根儿下听孙敬修讲故事、唱歌,有时他还模仿孙敬修的腔调将故事讲给小伙伴听。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最崇拜的“故事爷爷”的入室弟子。

肖君8岁那年作为儿童广播剧团团员在电台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孙敬修。孙敬修教他念台词,还一起录制了广播剧《黄瓜》,为此肖君兴奋得好几天睡不好觉。

1961年,分别12年后,肖君和孙敬修重聚北京,从此两人既是师生,又情同父子。在“庆祝孙敬修先生从事儿童教育事业四十周年、话筒前播音二十周年纪念会”上,肖君正式拜师,向孙敬修学习讲故事。

开始时肖君虽尽力模仿老师的声音,但总感觉缺乏对象感和亲切感,一天他沮丧地对老师说:“我给小朋友们讲了您辅导过的《赵州桥》,可他们都不爱听。”孙敬修听了说:“是吗?下礼拜,我跟你一起去看看。”

第二个星期,师徒二人一起来到那个幼儿园,肖君又讲了一遍《赵州桥》,可就是吸引不了孩子。孙老师说:“我来试试看。”他走到孩子们前,看到孩子们有些累了,便带着他们做“手指操”。待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后,他又讲了一遍《赵州桥》。在孩子们不懂的地方,他就停下来给他们解释,最后还唱了首用儿歌“小放牛”谱曲的《赵州桥》。讲完后小朋友们都鼓起掌来。

回去的路上,孙敬修告诉肖君说:“你我虽然讲一样的故事,可是你的心中缺少一个爱字。爱小朋友,爱你所从事的事业。不要光在字句腔调上下功夫,要在心里、思想上下功夫才成呀!”

从那时起,肖君才真正开始懂得该如何给孩子们讲故事。

肖君在孙敬修身边没学习几年,“**”开始了,孙敬修甚至被冠以“三开”(即“在日本人、国民党、共产党时期都吃得开”)的帽子,被剥夺了讲故事的权利,开始受审查,每天都要去电台挨批斗。在煎熬中,他身体垮了,精神也垮了。

肖君一直知道老师的为人,也知道开批斗会的时间。一天孙敬修挨完批斗,身心憔悴地经过电台喷水池旁的小路,树林中走出一个人挽起了他的胳膊,正是弟子肖君:“孙老师,听说今天开您的批判会,我在这儿已经等了半天了!”一听这话,孙敬修泣不成声:“君成,我完了,你还敢搀扶我!”“您是我的老师,”肖君扶着老师说:“您的为人我知道,您不是坏人,千万别想不开呀!”

随后的日子,肖君常常像这样送老师回家。那段艰难的岁月,孙敬修因为家人的牵念和弟子的信任,重拾了生存的勇气。

当时他的儿女都不在身边,肖君就常到家里照顾他,给他买煤、买药。两人相互扶持、情同父子。可是肖君妻子因为工作原因带着女儿在西安生活,5年的时间肖君和妻子聚少离多,眼看妻子调回北京无望,便向组织提出调到西安工作的请求。

离别那晚,孙敬修亲自下厨做了弟子平时最爱吃的菜,强颜欢笑为弟子举杯祝福。第二日弟子离京,虽然强烈的愿望催促着他去为弟子送行,可已经75岁的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只能在楼下崇文区幸福大街楼后面的铁路桥旁,对着每一辆驶过的列车挥舞手杖,希望车上的徒儿再见他一面。

也许真的师徒有缘,当列车驶过孙老师家附近时,肖君也忍不住望向那熟悉的地方,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路边那位熟悉的白发老人。他赶忙将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孙老师!”只见白发苍苍的老人,挥着手杖,也在说着什么,可车轮的轰鸣淹没了所有的声音,火车渐行渐远……

“文革”结束后,孙敬修又开始讲故事了,他想起了自己远在西安的徒弟。他的一封信让肖君毅然放弃了西安刚步入正轨的事业和生活,携妻女重返北京,一边上班一边帮忙照顾老师、整理书稿、安排各类活动。

此后10年,肖君陪伴在孙敬修身边,既是徒弟又是助手;边学讲故事边帮老师整理稿件;还如儿子般照顾老师,为他做饭、洗澡、修剪脚趾甲。这段时间,肖君整理、出版了老师19部共200万字的书籍,为老师和孩子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4年,肖君在孙敬修的建议下,在北京少年宫开设了朗诵班,教孩子们讲故事、表演等。1989年,孙敬修年近九旬,患肺结核住院,为了不让他有思想负担,大家都没有和他隔离,肖君更是细心守护着他,甚至不顾医生嘱咐,和老师共用一套餐具。

1990年2月27日,孙敬修住进了友谊医院。3月3日凌晨2点,他向陪床的弟子肖君示意要写字,艰难地写下:“咱们爷俩为孩子造福吧,给上级汇报一下,看看能否把我们的故事拍成小品给孩子们看。”两天后,这位89岁的老人与世长辞,肖君牢牢记着老师的遗愿,并完成了老师最后的心愿。

孙敬修在晚年时,曾用一生节省下来的1万元创办了“孙敬修儿童故事研究基金会”,用以推动中国儿童故事活动发展,肖君曾任基金会秘书长。从1988年起,为了让更多孩子喜欢讲故事、学会讲故事,基金会每年都筹办北京市“孙敬修杯儿童故事比赛”。两届后,在肖君的建议下,比赛扩大到了全国范围,并改为每两年一次。

为了履行孙敬修生前“不要在钱上着眼,不要在孩子身上挣钱”的嘱托,比赛并不赚钱,因此每一届比赛肖君都要辛苦的找赞助找评委。肖君不无感慨地说:“现在真的还有我们这一批‘傻乎乎’的人,在为儿童的事业而奔忙,可惜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2001年10月17日,“孙敬修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个纪念会是由肖君一手操持,人们邀请他上台讲几句时,他却婉拒了,他坐在角落里想起了一同和老师去南方时,老师在轮船写给他的一幅字:

他是我的徒儿,

他是我的助手,

他是我的秘书,

他是我的护卫。

他爱护我,他关心我。

我需要他,

他是我的接班人。

我祝愿他永远心灵美,

成为对人民有益的人,

成为永远受人敬爱的人。

他的名字是肖君,

就是肖君成。

肖君曾深有感触地说:“孙敬修老师的成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在那个以广播为主要媒体的时代,孙老师的故事得以广泛传播。那时,不知有多少孩子一听到‘小喇叭开始广播了’,就专心守在收音机旁听孙爷爷讲故事。今天,媒体趋于多元化,孩子们可能很难静下来听广播里讲的故事了。但我们不能忽视讲故事这种方法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能忘记孙老师寓教于乐的教育观,更要延续他对孩子们深挚的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孩子们造福。”

当然,孙敬修的得意门生,不止肖君一个,他还培养了很多著名的儿童节目播音员、主持人和儿童文学作家,如鞠萍、曹灿、康瑛等。这些人才,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国儿童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台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