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交礼仪很重要(1 / 1)

社交操纵术 孙朦 9796 字 1个月前

得体的自我介绍体现修养

在日常交往中,自我介绍是人们充分展示交际魅力的“开场白”。如何在自然的氛围中进行自我介绍呢?首先,要面带微笑,笑容会令对方感到温暖有诚意。否则将无法制造融洽、和谐的气氛。

从交际心理上看,人们初次见面,彼此都有一种了解对方,并渴望得到对方尊重的心理。这时,如果你能及时、简明地进行自我介绍,不仅满足了对方的渴望,而且对方也会以礼相待,自我介绍。这样,双方以诚相见,就为进一步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在参加社交集会时,主人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介绍得很详细。为了增进了解,你不妨抓住时机,多作几旬自我介绍。时机有两种:一是主人介绍话音刚落时,你可接过话头再补充几句;二是如果有人表示出想进一步了解你的意向时,你可作详细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自信心

在日常交往中,有些人怕见陌生人,见到陌生人,似乎思维也凝固了,手脚也僵硬了。本来伶牙俐齿的,变得说话结巴;本来笨嘴笨舌的,嘴巴更像贴了封条。这种状况怎能介绍好自己呢?要克服这种胆怯心理,关键是要自信。有了自信心,才能介绍好自己,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2)态度自然

有人把自我介绍称为自我推销。既然推销产品时需要在“货真价实”的基础上作宣传,那么推销自我时也不能不顾事实而自我炫耀。因此,作自我介绍时,最好不要用“很”、“最”、“极”等极端的词汇,给人留下“狂”的印象;相反,真诚自然的自我介绍,往往能使自己的特色更闪闪发光,引起人们的注意。要自然清晰地说出自己的姓名、职务,态度要不卑不亢,并用友善热忱的目光看着对方。不管对方是谁,即使是对晚辈也不能摆出一副高傲的神态。切忌犹豫、猥琐自卑,这样会给对方留下不好印象,有碍关系进一步发展。

(3)注重实际

一般不宜用“很”、“最”等词进行自我评价,既不能夸耀自己,也不必有意贬低自己。

(4)繁简适宜

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籍贯、职务、工作单位或地址、文化程度、主要经历、爱好等等。自我介绍时,要根据不同场合的要求,繁筒适当。一般来说,联系工作、宴会、发言前的自我介绍要简单明了,而在应聘、交友等场合则不妨详细一点。

(5)内容明确

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语言一定要清晰明确,这不仅是为了使对方听清你自我介绍的内容,而且能使对方感到你充满自信,对你产生一种亲近心理。如果你声音模糊,羞羞答答,会使人感到你找不到自我,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6)语言得体

自我介绍时,一定注意语言要文雅、得体。如果有人这样作自我介绍:“我姓王,是王八的王。”或者有人这样介绍:“我姓杨,是杨树的杨,不是猪马牛羊的‘羊’。”别人会认为粗俗不堪,不值得与你交往。

(7)说好“我”字

自我介绍不能过多地出现“我”字,否则会给人突出自我、标榜自己的印象。所以要尽量少用“我”字;同时要以平和的语气、平缓的语凋说“我”,目光要亲切、自然;尽可能地用“我们”来代替“我”。这洋可以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排除陌生感。

(8)巧用名片

交换名片是广泛应用的一种庄重、文雅的交际方式。给对方递名片

时态度要恭敬,顺便带说一句“请多关照”。

(9)自报姓名

自我介绍说出自己的姓名,并加以注释。所以名字报得巧妙,会使对方很快记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10)要考虑对象

自我介绍的目地是要给对方留下一个印象,因此要站在对方理解的角度来说话。比如第一次参加某方面的研讨会,你站起来说:“我叫某某,我来发个言。”此时在场的人一定会这么想:这是什么人?怎么从来没见过?他代表哪方面?他的意见值得听吗?所以,面对有这么多想法的听众,你只介绍“我叫某某”是不行的,别人不会专心听你的发言。如果你理解了听众的心理,就可这样介绍:“我叫X X,是某某大学的教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研讨会,望大家多多指教。现在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介绍,才不会使听众心中结下疑团,也才能使听众专心听你的发言。

所以,在介绍自己时,一定要重视那个或那些与你打交道的人,要随机应变。如你面对的是年长、严肃的人,你最好认真规矩些;如与你打交道的人随和且具有幽默感,你不妨也比较放松地展示自己的特点,作出有特色的自我介绍来。

【编者小语】

现代人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与他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寻求理解、帮助和支持。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在社交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在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恰当地称呼他人

称呼,是沟通人际关系的信号和桥梁,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一见面就是称呼对方。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又是自己知书达礼的体现。据有关心理专家说,人们对别人怎样称呼自己特别地看重;同时,由于各国各民族民俗不同,语言各异,社会制度也不一,因而称呼上的差别也较大。朋友相见,尤其是与陌生人相见,就不得不讲究应该如何称呼了。错误的称呼,将会闹出笑话,造成误会,使对方不高兴甚至反感。而恰当的称呼则会让对方觉出你对他的尊重,它有如妙音入耳,使对方倍感温馨,从而使双方产生相容心理,使感情更加融洽,使交流更加顺畅。

推销员莉莉为了拓展业务,一天要跑好几家公司,接洽的对象多半是科长级的人,偶尔也会见到经理。这一天,莉莉在接连拜访了好几位科长之后,来到某公司,接待她的是一位经理。尽管彼此都交换了名片,可是一整天的忙碌使得莉莉有点糊涂,在谈话当中,她还是不断地称呼对方为“科长”。

等她回到自己的公司整理名片时,这才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十分紧张地打电话道歉。但那位经理却说:“喔!原来是这么回事,没关系,你不要放在心上!”语气里所表现的豁达,使这位推销员又感激又敬佩。

的确,明明是个经理,却让人叫做科长,平常人总会有点不悦。但是对方不但没有当场提出纠正,甚至事后还安慰莉莉,可见得是个气度恢弘,胸襟开阔的人,也就难怪莉莉要佩服不已了!

人际交往中,称呼每天都会用到,这里面的学问也挺多的,掌握它是你在人际关系中应付自如的前提。

(1)称呼的原则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锋官。一声亲切而得体的称呼,不仅能体现一个女性待人谦恭有礼的内涵,而且能使对方如沐春风,易于交融双方的情感,为深层交际打下基础。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大舞台上充当特定的社会角色,而称呼最能准确地反映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尊卑上下,具有鲜明的褒贬性。亲属之间,按彼此的关系,都有固定称呼,自不待说。在社会交际中,称呼的格调有雅俗高下之分,它不仅反映人的身份、地位、职业和婚姻状况,而且反映对对方的态度及其亲疏关系。不同的称呼内容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态。比如是对老年人,就可称老人家、老同志、老师傅、老大爷、老先生、老伯、老叔、老丈。对德高望重者还可称“×老”,如“张老”,切不可称“老头子”、“老婆子”、“老东西”、“老家伙”、“老不死”等。很显然,前者是褒称,带有尊敬对方的感情色彩;而后者则是贬称,带有蔑视对方的厌恶情绪。在交际开始时,只有使用高格调的称呼,才会使交际对象产生同你交往的欲望。因此,使用称呼语时要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①礼貌原则

这是人际称呼的基本原则之一。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尊重,而合乎礼节的称呼,正是表达对他人尊重和表现自己有礼貌修养的一种方式。在社交接触中,称呼对方要用尊称。常用的尊称有:“您”——您好,请您……;“贵”——贵姓、贵公司、贵方、贵校、贵体;“大”——尊姓大名、大作;“贤”——贤弟、贤媳、贤侄等;“高”——高寿、高见、高明;“尊”——尊客、尊言、尊意、尊口、尊夫人。

②尊崇原则

一般来说,汉族人有从大从老从高的心态。如对同龄人,可称呼对方为哥、姐;对既可称“爷爷”又可称“伯伯”的长者,以称“爷爷”为宜;对副科长、副处长、副厂长等,也直接以正职相称。

③适度原则

许多青年人生往往对别人喜欢称师傅,虽然亲热有余,但文雅不足目普适性较差。对理发师、厨师、企业工人称师傅恰如其分,但对医生教师、军人、干部、商务工作者称师傅就不合适了,要视交际对象、场合、双方关系等选择恰当的称呼。在与众多人打招呼时,还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以先长后幼、先高后低、先亲后疏为宜。

(2)称呼的方式

称呼的方式有多种:其一,称姓名,如“张三”、“李四”,等。称姓名一般适用于年龄、职务相仿,或是同学、好友之间,否则,就应将姓名、职务、职业等并称才合适,如“张三老师”、“李四处长”、等。其二,称职务,如“王经理”、“汪局长”等,其三,称职业,如“老师”、“空姐”、“乘务员”、“医生”、“律师”、“营业员”等。其四,称职衔,如工程师、教授、上尉、大校等。其五,拟亲称,如“唐爷爷”、“汪叔叔”、“胡阿姨”等。其六,称“先生”、夫人”、“太太”、“小姐”、“同志”等,这是最普遍、最常用的称呼。

一般在正式场合的称呼应注重身份、职务、职称、职衔,非正式场合可以辈分、姓名等称呼。在涉外活动中,按照国际通行的称呼惯例,对成年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太太,对未婚女子称小姐,对年长但不明婚姻状况的女子或职业女性称女士。这些称呼均可冠以姓名、职称、职衔等,如“布莱克先生”、“上校先生”、“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对部长以上的官方人士,一般可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总理先生阁下”等。但在美国、墨西哥、德国等没有称“阁下”的习惯,因此对这些国家人士可以“先生,,相称。对日本妇女一般不称“小姐”、“女士”而称“先生”。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为“殿下”。其他有爵位的人,可以其爵位相称,也可称“阁下”或“先生”。对有学位、军衔、技术职称的人士,可以称他们的头衔,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某某将军、某某工程师等。外国人一般不用行政职务称呼别人,不称“某某局长”、“某某校长”、“某某经理”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可以称职务或同志。在美国,人们常把直呼其名,视为亲切的表示,只是对长者和有身份地位的人例外。

(3)称呼的忌讳

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使自己对他人的称呼不失敬意,应避免在对人对事称呼上的一些忌讳。

①不要使用绰号和庸俗的称呼

不要随意给人起绰号,称呼“哥们儿”、“姐们儿”、“大腕儿”等,这些称呼不仅难登大雅之堂,而且还会给人留下没有教养的女性形象。

②不滥用行业性或地域性的称呼

师傅、老板、出家人等带有行业性;使用很广的“爱人”这一称呼带有地域性,在境外或国外往往被理解为充当第三者的情人。

③对不吉利的词语和恶言谩骂的词语要避讳

如“死”字,中国人历来就十分忌讳,并另造了一些词来表达死的含义,如百年之后、老了、去世、下世、过世、辞世、病故、病逝、长逝、长眠、仙逝、作古、不在了、远行等等。再如北京地区为了避免骂人嫌疑,将沾了“蛋”字边的东西都改了名:鸡蛋叫做鸡子儿,皮蛋被叫做松花,炒鸡蛋称为摊黄菜,鸡蛋汤叫木樨汤。这些言语忌讳不仅反映了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倾向,也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

【编者小语】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们比较看重自己业已取得的地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他的头衔,就是对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仅适用于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一般来讲,关系越密切,称呼越简单。你若与有头衔的人关系非同一般,直呼其然来得更亲切些,但若是在公众和社交场合,你还是称呼他的头衔会更得体。

参加舞会要有规矩

舞会原是西方上流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舞会,已成为时下我国老百姓普遍采用的娱乐和社交方式。不管是为了休闲还是为了应酬,舞厅都是一个让人彻底放松的地方。但是,舞会毕竟不是绝对的纯娱乐性活动,而是融娱乐与社交为一体,它既可愉悦身心、活动筋骨,又可结识朋友、交流感情。所以,在舞会上,完美的舞姿并不是最重要的,动人的谈吐,悦人的举止,优雅的风度,那才能展现出你的良好形象,使你成为舞会的白雪公主,他人才会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你转。

参加舞会,给人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的是仪容,而非舞姿。那么,舞会之前,首先就得把自己从上到下彻底地整理一番,清洗清洗周身的异味,梳梳杂草般的头发,拍拍肩上的头屑,擦擦鞋上的污垢,然后换上光彩照人的衣服,力求进入舞场亮相的一刹那,便能吸引众人的目光。

在舞场柔柔的灯光下,着装要尽可能地与舞会轻松的气氛融为一体。如果一位女性在舞会上打扮得像圣洁的修女,一幅可敬不可亲的样子,谁还有胆来邀你跳舞呢?你这是自个儿在找冷板凳坐啊。打扮过于夸张也不成,浓妆艳抹得像只花蝴蝶,谁知道你是从事哪一行当的呢?正经男士多半会对你敬而远之的。在这种场合,比较得体的着装应该是既醒目美观,又自然和谐,明快典雅的服装将会把你装点得如淑女般高洁,风度翩翩的男士自然就会像蜜蜂发现鲜花似的向你拥来。

在舞会上,按照老规矩,习惯于由男士主动邀请女士共舞。

男士邀请女士跳舞,应当向她欠身致礼,说:“冒昧请您跳舞。”但是,首先要看看自己的衣着是否很整齐,扣子是否全都扣好。女士可以友好地点一下头,表示接受邀请。如果女士表现出一种讥讽或者傲慢的神情,会大伤对方的自尊心。女士这时如果不愿意,切不可勉强地步人舞池,不如直截了当地谢绝。如果女士有家人陪同(兄弟、父母等),男士在邀请这位女士跳舞时,应首先向她的家人施礼,说:“请允许我邀您家小姐跳舞。”对这样的邀请,不必由家人出面拒绝,决定权在小姐自己。如果她先前已经拒绝跳舞,家里的男士可以说:“她该休息一会儿了。”

男士在跟自己女伴以及同座的女士跳舞之后,才可邀请别的坐席上的女士跳舞。如果男士请—位女士去舞厅,女士接受了邀请,那么,只有在这位女士应邀同别的男士跳舞时,他才可以邀请别的女士一起跳舞。受男伴邀请参加舞会的女士可以跟别的不相识的男士跳舞,但一定要事先征得男伴的同意。至于在自己单位的娱乐厅或社团俱乐部里,这方面的规矩就简单多了。

邀请之后,男士应请女士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步人舞池,如果人不很拥挤,也可以挽着女士的手,一起步入舞池。到了舞池,起舞之前,男士应向女方再次鞠躬致谢。

有时会产生误会,对此也要留心。您在邀请一位女士跳舞,而旁边的一位女士谤藐为是在请她,于是从座位上起身。这时,您不要声明:“我不是请你,而是请你身旁的那位。”而应当将错就错,同这位女士跳上一轮。

女性如果已经谢绝跳舞,那她只能在事先有约的情况下才能接受另外一个男伴的跳舞邀请。拒绝别人邀请时应当说:“谢谢您,我已经约好了舞伴。”那么,一心想跳舞的人,最好再到大厅里找别的女士试试看。

女方邀请男方跳舞,应当邀请那些在一起跳过舞,彼此相知有素的男舞伴跳舞。这种邀请,男舞伴无论如何都要接受。如果他由于某种十年九不遇的重要原因不能应邀,那应当请求女士在他的桌旁坐下或者陪她去酒吧间,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拒绝。

通常,跳舞不能男和男为伴,女和女为伴。除非在小范围内舞伴不足时,才可以这样。

一个正常人不应该把舞蹈跟技巧运动混为一谈。做运动量适宜的体操,无人反对,但不应在饭店或跳舞的场合去做。老年人当然不应该跳些特别的舞姿,但对于年轻人,我们则应该宽容地微笑着给予谅解。

跳舞时一声不吭,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不能算是严重失礼。但舞伴之间若能交谈几句,则是有礼貌的优良风度的表现。谈话一般应由男方开头,而不是女方。女方可以针对对方舞技说几句称赞的话,不能冷若冰霜,让人一眼看出你是想和别的舞伴跳舞,仅仅为了礼貌在应付。这种行为太不近人情。

在饭店或舞场里邀请女士跳舞,不必作自我介绍。如果跳了好几轮,可以在跳过第三轮或第四轮后作一下自我介绍。这时,女士不必通报自己的名字。如果男舞伴被女士请到她的座位前,那么他应当跟她所有的同伴相互认识一下。跳完了舞,男舞伴一定要挽着女士的手走到她的座位前,或者让女的走在前面,自己跟在后面。男舞伴应当为能一起跳舞向她表示;谢意。

邀请他人共舞理当彬彬有礼,被邀者也该落落大方,这是舞蹈者良好的礼仪修养与文化素质的体现。然而,在舞会上也常常出现一种情形,即被邀请者推拒他人的共舞邀请。但无论何种理由,推拒都更应当注重礼仪。

一般而言,被邀请的女士最好不要随便推拒他人的邀请。如果确要推拒,则应十分有礼貌地微笑着向对方陈述推拒的理由:

“对不起,我有点累,想休息一会儿。” “对不起,我不大会跳快步舞,请原谅。” 如果已经答应了他人的邀请,则应对再邀者说明:“对不起,已经有位先生邀请了我,等下一曲,好吗?”

当下支舞曲开始后,那位邀请者再次相邀时,在确无特殊情况下,应欣然随之起舞,不可再次推拒,否则有出尔反尔、故意戏弄他人之嫌。

已经推拒了他人之邀,如一支舞曲未了,就不应再接受其他男士的邀请了,否则,便会被看做是对前一位邀请者的轻视和无礼。

当两位男士同时发出邀请时,最为得体的办法是以婉转的理由将两位均予谢绝。

如果男女人数相等,结伴参加舞会,相互调换舞伴会自然而和谐,并会因彼此熟识而感到融洽欢悦。此间若有其他男士邀请其中的某位女士,不可一概推拒,更不能以“我不认识你”、“我不跟你跳,我有伴了”之类的非礼之语拒绝。这种生硬无礼的语言既伤害他人的自尊心,使人陷人极为尴尬的境地,又会因缺乏礼貌和修养而损害自己的形象。

【编者小语】

舞会,是公关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社交形式。跳舞是干什么呢?锻炼身体,帮助消化,排遣那寂寞的时光,结交朋友,认识人去了。社交场合的舞会,尤其是公关舞会则性质不同,它非常正式,我们是把这种舞会当作一种社交形式来看的,所以非常强调礼仪。

做客礼节很重要

每逢节日到来,拜访朋友、长者的时候,要注意礼节,不要使人感到粗鲁,产生厌恶感。现在有些人缺乏教养,访人时不但行动鲁莽,而且说话也毫无礼貌,这当然是很不好的。

小田在北京打工,一天她正在上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朋友小倩说,她现在在北京西站,让小田去接她。小田立刻请假去接她,问小倩来这儿有什么打算。小倩打着呵欠说:“暂时还没想好,先玩几天吧。”于是,她就跟小田挤在一张**睡了几天,什么也不干,弄得小田很不高兴。

拜访如此唐突且没有礼貌是令人讨厌的。也许,有人觉得大家是朋友,无所谓,事实上,拜访做客是要讲礼节的。

拜访是指本人或派人到朋友府上或工作单位去拜见访问某人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社会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总少不了相互拜访。拜访有事务性拜访、礼节性拜访和私人拜访三种,而事务性拜访又有商务洽谈性拜访和专题交涉性拜访之分。但不管哪种拜访,都应遵循做客的礼节。

(1)做客要预约

拜访友人,务必选好时机,事先约定,哪怕你们的关系亲如姐妹,这都是进行拜访活动的首要原则。一般而言,当你决定要去拜访某位友人,应先写信或打电话与被访者取得联系,约定宾主双方都认为比较合适的会面地点和时间,并把参访人数和访问的意图告诉对方。一般应避开吃饭和午休的时间,晚上拜访时间也不宜太长。在对外交往中,未曾约定的拜会,属失礼之举,是不受欢迎的。因事急或事先并无约定,但又必须前往时,则应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扰对方;如万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时间约见对方时,则应见到主人立即致歉,说“对不起,打扰了”并说明打扰的原因。

(2)做客要守时

宾主双方约定了会面的具体时间,作为访问者应履约守时如期而至。既不能随意变动时间,打乱主人的安排,也不能迟到早到,准时到达才最为得体。如因故迟到,应向主人道歉。如因故失约,应在事先诚恳而婉转地说明。在对外交往中,更应严格遵守时间。日本人安排拜访时间常以分为计算单位;在瑞典,如拜访迟到十分钟,对方就会谢绝拜会。准时赴约是国际交往的基本要求。

(3)确信拜访对象

入门前首先要轻轻地叩门,有电铃的则按电铃。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后方可人内,即便是大门半开着或者全敞开着,也应以平和的声音询问后才可进去,不可随便闯进。如果出来开门的是生面人,则应问:“请问,这是不是××同志的家?…‘他在家吗?”“我有事想拜访他。”待对方一一点头后才能进去。如果敲错了门,则应说“对不起…打扰了”,表示了歉意才走开。如果向对方询问你要相访的人的住地所在,若对方答复了你的问题,便应以“谢谢”来表示谢意。

(4)做客要带“礼”

到办公室还是到寓所拜访,一般要坚持客由主定的原则。如是到主人寓所拜访,作为客人进入主人寓所之前,应用食指轻轻叩门或按动电铃,若是熟人、亲属,可在敲门后立于门口;若是初访,应侧身站在门首的左侧,待有回音或有人开门相让,方可进入。若是主人亲自开门相迎,见面后应热情施礼问好;若是主人夫妇同时相迎,则应先问候女主人。若你不认识出来开门的人,则应问:“请问,这是×××先生(女士)的家吗?”得到准确回答后方可进门。当主人把来访者介绍给他的妻子或丈夫相识,或向来访者介绍家人时,都要面带微笑,热情地向对方点头致意或握手问好。见到主人的长辈则应恭敬地请安,并问候家中其他成员或保姆。当主人请坐时,应道声“谢谢”,并按主人指点的座位人座。若带有鲜花、果品、书籍等礼物,可在进门之初奉献主人。主人上茶时,要起身双手接迎,并热情道谢。喝茶时要慢慢品饮,果品要小口细嚼,作为女性烟要少抽或不抽。对后来的客人应起身相迎,必要时,应主动告辞。如带小孩做客,要教以礼貌做人,尊敬地称呼主人家所有的人。如主人家中养有狗和猫,作为客人,千万不应表示害怕、讨厌,不应去踢它、赶它。若作为女主人,也应遵循“尊客之前不叱狗”的传统礼节。

(5)做客要衣着整洁

作为女性,为了对主人表示敬重之意,拜访做客时要仪表端庄,衣着整洁。人室之前要在门垫上擦净鞋底,不要把脏物带进主人家里。冬天进屋再冷也应脱下外套,摘下帽子、手套、墨镜,有时还应脱下大衣和围巾。在主人家中要讲究卫生,不要把主人的房间弄得烟雾腾腾,糖纸、果皮、果核应放在茶几上或专用果皮盒内。身患有病,尤其是传染病者,不应走亲访友。邋遢之客、带病之客是不受欢迎的。

(6)做客要举止文雅

人们常说,主雅客来勤;反之,也可以说“客雅方受主欢迎”。如果你要访问的是很熟的人,可以随便一些;如果是拜访长者,或者虽不是长者但第一次到人家的家里去做客,则应彬彬有礼。见到主人切西瓜、端茶、拿糖果接待,要致以谢意;如主人递烟,自己不抽烟,应婉言说清。如入门后,见到有许多^在窿,对熟悉的人要打招呼,对不熟悉的人,经主人介绍后,也要一一问好。如见到主人同另外的人正在谈要事,应另找别室休息;如无别室,又没有别的很重要的事,则应在寒暄以后,稍坐片刻,即告辞出门,以免妨碍主人。如主人说明这并不是商量要事,而是闲坐,则可一起坐下去。闲谈时,如果是有长者在座,自己是晚辈,应该用心听长者的谈话,不要随便插话,更不要白以为是,切忌故意挑剔对方来显示自己有见识。如果自己确有真知灼见,也要虚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请求对方指正。不要语带讥刺,藐视长者,目空一切。有修养、有学问的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7)做客要适时告辞

有些女行唠起家常来,能把“凳子”坐穿,惹人讨厌却不自知。要知道“串门无久坐,闲话宜少说”。初次造访以半小时为宜,一般性拜访以不超过一小时为限。造访目的达到,见主人已显疲乏,或意欲他为,或还有其他客人,应适时告辞。假如主人留客心诚,执意强留用餐,饭后应停留一会再走,不要抹嘴便走。辞行要果断,不要“走了”说过几次,却口动身不移。辞行时要向其他客人道别,并感谢主人的热诚款待。出门后应请主人就此留步。

【编者小语】

做客拜访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际形式,也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做客不是单独的吃饭喝酒,它需要我们遵守礼仪。

注意握手的细节

无论时代怎么改变,端庄诚恳都是礼节中不可少的要素。握手是玛代女性在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礼节,它将成为你与他人掌心相通的滤暖,与他人心灵交流的桥梁,是你成功路上不可少的契机。

小姚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很紧张,紧张的手。冒汗。当她敲开面甜房间的门时。主考官很热情地站起来,伸出手来,而小姚却傻了,忘了伸出自己的手,弄得气氛很尴尬。当然,她没有被录取。但她永远记住这一次“握手”。

能够大方优雅地与人握手,也是一种魅力。

王小姐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代表。不仅长了一副精明能干的外表,而且还天生拥有一张口吐莲花的三寸不烂之舌。一般情况下,只要她接触的客户总是会轻轻松松地被她搞掂。美中不足的是,她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在与客户见面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第一次握手。其中有好几次在与国外客人见面时,都弄得双方非常尴尬。大家都知道,外国人多数都是外向性格,他们喜欢轻松、自然地接触交流。可每次王小姐与人见面的时候都不肯先伸出她的玉手,让人家握一握,而老外们又多数都期待着享受这种欢迎礼节。一边在热盼,另一边却毫无反应,可见当时大家的表情是多么尴尬!后来经过一次系统的礼仪学习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握手也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

作为一个受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女人,行为上往往有浓厚的贤淑美德,鞠躬时端正、诚恳而有“深度”;迎面遇人则侧身低头让人先过;喝茶时,双手捧杯恭敬而饮。这些无疑也是一种旧文化的特色。但西方社交礼仪传人中国以后,和其他的文化冲击一样,改变了一些事情,也改变了中国女性在社交场合中的形象。不过,无论怎么改变,端庄、诚恳仍是礼节中不可少的要素。握手是现代女性在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礼节,能大方又优雅地与人握手,也是一种魅力。

在性别的差异里,先伸手的应该是女性,而男性应立即伸手回握;同性而有年龄长幼之分时,则年长的先伸手,年轻的立即伸手回握;阶层有高低差别时,以阶层高的先伸手,阶层低的立即回握。

年龄与性别有冲突时,如男性年长,是女性的父亲辈年纪,在一般社交场合中仍然以女性先伸手为主。除非男性已是祖父辈年龄,或女性未成年在二十岁以下,则男性先伸手,女性才回握。阶层与年龄或性别有冲突时,永远以阶层为主。

不过有一个原则必须把握,即好的礼节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基础,因此任何人忽略了握手礼的先后次序而已经伸出手,对方都应该不加迟疑地立刻回握。

另外,好的握手礼是温暖的掌心相通。眼睛看着对方,脸上有表情,在握手中流露诚恳、温暖、亲切。许多女性仅以指尖相握,或者只是伸出一只冷冷的手而毫无相握之诚,均非适宜的握手礼。孰不知虽只是盈盈一握,却包含了是否令人愉悦、信任、接受的契机,真不可谓之不重要了。

握手通常是你与他人的第一次身体接触,而握手这个动作会给人一种什么样的观感,跟以下三件事有相当大的关系:

(1)如何握手。

(2)何时握手。

(3)别人的感觉如何。

一次令人愉快的握手,感觉上是坚定、有力,代表这个人能够作决定、承担风险,更重要的是能够负责任,以诚挚、热情的握手,来显示他多么高兴能够认识你。至于令人反感的握手,感觉是犹豫、不爽快,好像在告诉别人我不是作决定的人,让人觉得你软弱、狡狯,没有生气。

至于用力到好像要把对方骨头捏碎,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糟糕。正确的握手,给人干爽、触感很舒服的感受;湿黏、冰冷的感觉,就像长时问握着一杯冰水,将给对方留下不悦的印象。

如果你的手经常都是冰冷的,当你要与人握手时,不妨把手放进口袋里让手温热点。

如果你的手常年都是湿冷的,在握手之前,先在裤子或裙子上擦一擦,使你伸出去的手是干的。当然你的动作必须快速而优雅,以免引起别人的侧目。

【编者小语】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如何握手,这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素养。

杜绝不受欢迎的坏习惯

在现代处世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人,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使她们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她们这些微不足道的缺点像那遮住明月的乌云一样,有时掩盖了她们原有的美丽与皎洁的光辉。

这天天气很热,大家都在认真领导讲话。突然会议室的某一块有了一点**,很多人捂住了鼻子。原来是有位平时就大大咧咧的男同事脱掉了脚上的皮鞋。此大不雅的举动招来了众人非议。旁边的一女同事碰了碰他,示意他把鞋穿上。这位同事当时正听得入迷,这个小小的提示,弄得她满脸通红、狼狈不堪。

我们常常遗憾地看到,一些外表光鲜的人,会在众目睽睽下做出一些诸如擤鼻涕、搓泥垢、脚从鞋子里钻出来“乘凉”的举动,令其形象大打折扣,这就是没有修养的体现。请你看完这段话后,注意杜绝以下不受欢迎的坏习惯:

(1)当众搔痒

每一个人,你必须要知道搔痒动作不雅,而且由于你的搔痒动作当众进行,会令人产生联想,诸如皮肤病等各种症状,使别人感觉不舒服。

(2)掏耳和挖鼻

有些手痒的人,只要他看见什么可以用,就会随手取一支来掏耳朵。尤其是在餐室,大家正在喝茶、吃东西的当儿,掏耳朵的小动作,往往令旁观者感到恶心。这个小动作实在不雅,而且失礼。即使你想“洗耳恭听”,此时此地也不是时候。同样,用手指挖鼻孔也是非常失礼的动作。

(3)剔牙

宴会席上,谁也免不了会有剔牙的小动作。既然这小动作不能避免,就得注意剔牙时不要露出牙齿,而且不要把碎屑乱吐一番,最好用左手掩住嘴,头略向侧偏,吐出碎屑时用纸巾接住。

(4)体内发出各种声响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人对发自别人体内的声音都不太接受,甚至感到讨厌。所以在社交中,要杜绝自己在公众场合有诸如咳嗽、喷嚏、哈欠、打嗝儿、响腹、放屁等行为或习惯,因为这些响声都会令人觉得你不太舒服或是正在生病,别人会立马感到受威胁或产生联想,继而产生厌恶感。

(5)双腿抖动

这种小动作多发生在坐着的时候,站立时较为少见。这种小动作,虽然无伤大雅,但由于双腿颤动不停,令对方视线觉得不舒服,而且也给人情绪不安定的感觉,这也是失礼的。同样,让跷起的腿儿钟摆似的打秋千也是相当难看的姿态。

(6)乱丢烟蒂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抽烟。抽烟的人在许多场合不受欢迎,究其原因就是人们认为吸烟者缺乏卫生习惯。如果你是一位抽烟的人士,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不良的抽烟习惯,如走着路抽着烟,令擦身而过的人害怕烧坏了自己衣服;随处点烟灰,使环境受到污染;没有燃尽的烟蒂又令人害怕引发一场不该有的灾难。随处乱扔烟蒂,往往会损坏地毯、地板和环境。有些人还会在其就座的位置旁,随手揿灭烟头,致使烟头留在窗台、墙边、桌边,令人十分反感。

(7)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是一种恶习,在一些不发达、不文明、环境恶劣的地区到处可见。遗憾的是身处文明之地,身着时髦靓衣的女性有时也会犯此毛病,乘人不备随地吐痰。这种令人作呕的行为应该坚决杜绝。每一个现代文明人,都应清醒地认识到,是否有人看见你随地吐痰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因为这种举动证明你还处于愚昧、落后、肮脏的阶层。

(8)长指甲和污垢

留长指甲可能是女人的一种癖好,但也有一些女人却疏于修剪,而且也疏于清理指甲内的污垢,这就近于失礼了。当和对方握手、取烟、用筷时,半月形的指甲污垢赫然在目,实在不雅至极!

(9)以“喂”来喊人

打电话时,人们为了接通线路,故“喂”一声,待互通声气以后,照例是“早安”或者是“你好”,然后再说下去。但是有些人,平时见到朋友也像接电话一样先来“喂”一声,这就有失礼貌了,应该以姓和称呼来招呼对方才对。我们也常见有些人问路,也是“喂”一声,虽然对方是路人,但为了礼貌起见,也得来一声“你好”、“请问先生”……

(10)频频看手表

假如你不是忙人,而且又无其他重要约会,那当你和朋友攀谈时,最好少看自己的手表。这样的小动作会使你的朋友认为你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会使谈话继续下去;同时,你的小动作可能引起对方的误会,以为你没有耐心再谈下去。

如果你确实有要事在身的话,你不妨婉转地告诉对方改日再谈,并表示歉意。

(11)不守时间

有一位小姐,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她的脸型,配上她苗条的身材,显得特别清新飘逸,她的一双美腿走起路来轻盈极了。她喜欢穿淡雅服装,特别喜欢穿轻纱罩着的裙子。她的谈吐也是非常斯文,亲切的话语交织着清甜的笑声,跟她在一起,令人神爽意新。像这样的一位小姐,怎么会令人不愉快呢?

然而,她有一个很令人头痛的坏习惯:不守时间。

许多次,朋友们在车站等她一起去旅游,大家都到了,而她,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有的人坚持要等她,有的人老早就不耐烦了。 终于,她来了,仍然那么轻盈,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飘逸,同时又那么清甜,那么愉快,那么悠然自在若无其事。在别人的埋怨声中,她竞连一句道歉的话也不说。

我们不知道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不过,渐渐地她就被摒除在社交生活之外了。因为人们对她越来越反感,觉得她每次浪费别人这么多时间,是一种不可饶恕的行为。这种情形,要绝对尽量避免。

(12)打听别人的私事

吴小姐性情活泼,态度亲切,凡是她到过的地方,都充满了甜美的欢乐笑声。她美丽大方、明眸皓齿,而且她的打扮总是叫人看起来很舒服。

然而她的毛病,就是特别爱打听别人的私事。每到一个地方,她就很起劲地去查问别人的家庭情况,收入多少,在别人不注意的莳候,就翻弄别人的用具,或是偷看别人的信件。

而且,还不只此,她会把她探来的私事,在闲谈的时候随意地讲出来,也不顾这样做对别人有无损害。

她的这种毛病很是让人头痛,并且还会引起别人对她产生疑惧,以为她是别有用心。其实,她的内心是毫无恶意的,一方面是出于好奇,一方面又是由于喜欢说话。好奇,就对别人的私事发生无穷的兴趣;喜欢说话,就不免会把自己的见闻讲出来。可是她不知道。在她这种“天真烂漫”的行为,不知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的不安与不快。

【编者小语】

在日常生活里我”常会遇到一些人,由于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使他”诚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缺点却像那遮住明月的乌云一样,掩盖了他们原有的美丽与皎洁的光辉。

要注意提问技巧

人与人交谈离不开提问。精妙的提问不仅可以使你获得信息和知识,同时还可帮助你了解对方的需要和追求,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助,促成事业的成功。当然,提问是离不开技巧才的,同样的一个问题,若用不同的语言提问,收到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李思思是一家首饰店的柜台小姐。一天,有一个体态丰腴的少妇在柜台边挑一对耳环。她拿着一对圆形的大耳环戴上了,感觉不是很好,又摘下来换另一种,这种不行,再换一种,这样重复了好多遍。眼看着柜台上的几种耳环差不多都被她试过了,可她还没有决定到底买不买。这时,李思思对她说:“您累不累,需要我帮您选吗?”这位少妇脸一下子红了起来,赶紧挑了一种款式就付款了。很显然,她也感觉自己太挑剔了,再也不好意思继续选了。

看来,提问是要有点技巧的。提问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法宝。高明的提问可使对方感到舒畅,反之,糟糕的问话只能使自己显得无知可笑。

一个人想要在社交中如鱼得水,不妨先了解一下提问技巧和方法:

(1)注意因人而异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同样,提问也应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是因为:

首先,人有男女老幼之分,该由老人回答的问题,向年轻人提出就不合适;该向男性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叫女性来回答。如果对一位正感年华似水、老之将至的女士提出一个看似很平常的问题:“您今年多大年龄?”尽管你毫无恶意,也定会惹得她恼怒不已。

其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色彩。有人性格外向、性情蔓率,对任何问题几乎都能谈笑风生,畅所欲言;有人寡言好思,情绪才外露,态度比较严肃;也有人讷于言辞,孤僻自卑,对任何问题都很矧感,甚至有点神经质。对性格外向的人,尽管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但业须注意问得明白,不要把问题提得不着边际,否则很容易使谈话“走题”。对寡言好思的人,要开门见山,简捷明了,提问要富有逻辑性,尽量提那种“连锁式”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呢?,等等。这样可以促使他源源不断、步步深入地谈下去。对那种敏感而又讷于言辞的人,要善于引导,不宜一开始就提冗长、棘手的问题,通常以他喜欢的话题,由浅人深据实发问,启发他把心里话说出来,但必须注意,决不能向他提出令人发窘的问题。

第三,人的知识水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有千秋。因此必须仔细观察、了解对方身份,把问题提得得体,不唐突、莽撞。如果你跑去问一名并不熟悉烹饪技术的宇航飞行员,应该如何烹制才能使做出的菜美味司口,就肯定不会如愿以偿。这表明,提出的问题必须根据对方的知识水平、职业情况及社会地位等进行合理分配,该问甲的不要问乙,该问乙的不要问丙。

(2)掌握最佳时机

提问并不像逛大街、上市场那样随时都可进行,有些问题时机掌握得好,发问的效果才佳。有两个过去很要好的朋友都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互相询问:“你们单位待遇怎样?你工资多高?谈恋爱了吗?”显得既亲热自然,又在情理当中。但是,如果一位姑娘经人介绍与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小伙子谈恋爱,公园门口两人准时赴约了,沉默了一会儿,姑娘抬起头来问:“你谈过恋爱吗?工作轻松吗?工资多少?”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一般来说,当对方很忙或正在处理急事时,不宜提琐碎无聊的问题;当对方正专心欣赏音乐、文娱节目或体育比赛时,不宜提与音乐、文娱节目或体育比赛无关的问题;当对方伤心或失意时,不宜提太复杂、太生硬,会引起对方不愉快的问题;当对方遇到困难或麻烦,需要单独冷静思考时,最好不要提任何问题。

(3)问题提得具体

那种大而泛的问题,往往叫对方摸不清头脑,因而也就不可能回答好。相反,问题具体了,反而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从而得到满意的回答。

(4)讲究逻辑顺序

如果你要就某一专题性问题去请教别人,则必须按事物的规律,先从最表面、最易回答的问题问起,或者先从对方熟悉的事问起。口子开得小些,然后逐渐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提出问题,并注意前后问题间的逻辑性。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逐步深入,并便于对方回答,不至于一开口便为难卡壳。同时,也有助于自己理解对方的谈话,便于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5)保持灵活态度

发问不仅仅是口才的问题,还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后,你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谈话,并注意观察对方谈话中的一切细节,积极开动脑筋,去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疑点,并立即抓住,追问下去,弄个水落石出。此外,你还要注意对方回答问题的态度,一旦发现他避开某些东西,你可以打断他的话,试探他的反应,也可以用眼睛带着双关的意义盯住他,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使他变得不安为止。这时,他往往会在无意中脱口说出你最希望得到的答案。

(6)准备多种提问方式

同一个问题,必须准备多种提问方式。提问方式一般分以下几种: 正问,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你想了解的问题。

反问,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令其不得不回答。

侧问,从侧面人手,通过旁敲侧击,迂回到正题上来。

设问,假设一个结论启发对方思考,诱使对方回答。

追问,循着对方的谈话,打破沙锅问到底。

应该知道,不是任何人一开始就愿意如实回答你所提的问题的,他们往往借“无可奉告”、“我也不大清楚”等词来推托,所以应该准备多种提问方式。当他坚决表示无话可说时,你就装成误解了他的样子,转而用另一种方式提问,如此反复。如果他拒绝回答,你可以设想一个令其为难的结论,请他指导,一旦他开了口,你就可以步步紧逼,追问到底了。

(7)措辞要得体

为了表达明确,避免造成麻烦和误解,提问时仔细选词择句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诸如“你有什么理由可说?”这类问题,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但如果换一种措辞:“你对此事有何感想?”就可以使谈话继续下去。

(8)语气和语调亲切自然

必须时刻记住,向任何人提任何问题都要努力制造一种亲切友好、轻松自然的气氛,绝对不可以用生硬的或审讯性的语气和语调。否则,不但容易影响对方的情绪,还会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导致提问的彻底失败。

若你能在了解了这些提问的技巧之后,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运用这个法宝,那么你将发现它的魔力是如此大。

【编者小语】

一个问题提出后,别人能从问题标题和内容里直接看出您的修养、提问的水平、问题的水平、以及楼主是否经过积极思考、是否值得别人去关注和回帖,这也就直接影响了该问题解决的速度和得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所以,别小看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毕竟,我们都是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来的。

电话礼节不可忽视

电话交际是现代人常用的交际方式,双方的声音、态度、举止虽远在千里之外,但都是可以感受到的。只要听听电话中的交谈内容,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和社会化程度。为了正确使用电话,树立良好的“电话形象”,无论发话人还是受话人,都应遵循电话应对的“四原则”——声音谦和、内容简洁、举止文明、态度恭敬,把握好打电话与接电话的礼节。

小刘是莱洗衣机公司在北京的代理商。中午轮到她值班,她手里捧着一本小说正看得入迷,电话铃响了五六声,她终于不紧不慢地接了电话。

“喂!”她拿起电话,没有报自己公司姓名,懒洋洋地回答对方。 “您好,请问这里是洗衣机代理吗?”对方问。

“是。”小刘回答。

“你好。我想买一个××牌的洗衣机,请您介绍一些型号。”对方又说。

“我们的洗衣机分好几种,你想要哪种?”小刘冷漠地反问。“小姐,我不明白,洗衣机就是洗衣机,还要分什么种类?不就是按大小来分种类吗?”对方困惑地问。

“当然要分,有的能甩干,有的不能甩干。”小刘随手摸了一块饼干填进嘴里……

“等我想一想再决定吧。”对方挂了电话。

不要以为电话中谁也见不到谁,所以想说什么说什么。其实,正因为电话中谁也见不到谁,更应该注重礼节。下面是一些不容忽视的电话礼仪,请女士们务必注意。

(1)打电话的礼节

①选择通话时间

应根据受话人的工作时间、生活习惯选好打电话的时间。比如,白天宜在早晨八点以后,节假日应在九点以后,晚间则应在十点以前,以免受话人不在或打扰受话人及家人的休息。如无特殊情况,不宜在中午休息时和一日三餐的常规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休息和用餐。给单位打电话时,应避开刚上班或快下班两段时间,还要特别注意其所在地与国内的时差和生活习惯。要注意通话长度,遵循电话礼仪的“三分钟原则”,即每次通话的时间应限制在三分钟左右为宜。不要给在家的人打电话谈公事。使用公用电话时,如打电话的人较多,应自觉排队。自己的电话一时拨不通,应让别人先打。

②打电话前的准备

在电话中应该说些什么,一次电话该打多久,打电话前应有“腹稿”。如怕遗漏,可拟出通话要点,理顺说话的顺序,备齐与通话内容有关的文件和资料。打电话之前,要核对所打电话号码,以免打错,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电话拨通后,应先向对方问候“您好!”接着问:“您是×××单位吗?”得到明确答复后,再报自己单位和姓名,然后报出受话人姓名。如受话人不在,可请人转告,或过一会儿再打。如拨错号码,应向对方表示歉意。说话要直言主题,简明扼要,长话短说,不要丢三落四。有的人爱煲电话粥,要知道这是不礼貌的,尤其是晚上。因此,打电话之前一定要先拟好要点,以免惹人讨厌。

(2)接电话的礼节

①及时接听

电话铃响后应马上接听。电话铃响后应遵循“铃响不过三声,,的原则,不能耽搁。接电话时态度应当谦和,最好是双手捧起话筒以站立的姿势面带微笑地与对方通话。并备好电话记录本和笔,准备做通话记录。拿起听筒后,应先说一句礼貌语:“您好!”或“早上好”,再报自己的单位或姓名,然后问对方找谁,切忌只问不答或与旁人说笑。如遇紧急情况要暂停通话时,应致歉并说明原因。如果自己不是受话人,应热情传呼,不能把听筒一丢,就大叫“某某电话”,这对发话人和受话人都是失礼的。应热情告诉对方:“请稍候,他马上就来。”如果找的人不在,则要重新拿起话筒,询问对方是否需要转告,并记下对方的电话号码和姓名,不可表现出冷淡或厌烦,不能让对方久等,或一挂了之。如接到别人打错的电话时,应以礼相待,并耐心听清对方要找什么单位、什么人,尽可能为对方提供所要的电话号码,不可指责、辱骂对方。

②最好不用免提

作为一个女性,冲着免提电话大声说话,这不仅影响形象而且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必须使用免提电话,则须遵循如下礼规:一是不要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使用免提电话。二是使用免提电话时,要先征询对方意见,并解释原因,如说“张三,李四将和我们一起完成这个项目。所以我希望他们也听听我们的对话”。三是介绍在场的每个人。四是一次只能一个人讲话,而且应靠近电话机。每个人讲话时先自我介绍,如中途离开换人讲话,要打招呼。总之,免提电话只在需要时使用,平时则要慎用。

③接电话的声音

留心自己在电话中的态度和声音,然后尽量使自己的声音更悦耳一些。也就是说,铃响时请微笑接电话,然后说;“喂!”好像你很高兴有人来电一样。这样做与闷声闷气,不耐烦,或者含混敷衍的应答相比,哪一种更为人所接受呢?回想一下自己打电话的经历,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3)用好“电话语言”

①注意“电话形象” 女性电话语言,不仅要坚持用“您好”开头,“请”字在中,“谢谢”结尾,更重要的是控制语气语调。如果你是一位有着美丽的嗓音的女性,再加上你与人通话时态度谦恭,语气热诚,语调温和且富有表现力,音量适中,快慢适当,措辞准确,语言简洁,口齿清晰,并且用的是“带微笑的声音”,声音甜美柔和,彬彬有礼。那么,你将大受欢迎。另外,你还要对发话者说的事感兴趣,给对方以愉快、亲切,可以信任的感觉。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要交待准确,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切不可高声大喊,装腔作势或拿腔捏调、嗲声嗲气,更不能粗暴无理。

通话时还要注意举止文明,以端正的体态接打电话。发话者最好起身站立,双手握持话筒,使口部与话筒之间保持3厘米左右的距离。不能把话筒夹在脖子下,或是趴着、仰着,坐在桌角上与人通话。拨号时,不能以笔代手,或边打电话边吃东西、抽烟。

②认真倾听,礼貌应答

平时在电话机附近应备有电话号码簿、电话记录本和笔。懂得倾听的女性是聪明的女性,当你接电话时应放弃一切闲谈和停下其他工作,认真聆听发话人的谈话和要求,重要内容还要边听边记,并向对方复述一遍,以便校正。在通话中,应礼貌地呼应对方,适时地应声附和,不时地“嗯”、“哦”一两声,或说“是”、“好”、“对”之类的话语,让对方感到你是在认真倾听,不要默不作声。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如发觉电话内容不宜为外人所知或有急事需要处理时,可委婉告诉对方“我身边有客人”或“我有急事要处理,等一会儿我再给您回电话。”如获知有人来电话找过自己,不管对方是否要求回话,都应尽早回话;如时隔较久,给对方回话时应表示歉意并解释原因。

(4)“电话结束语”不能马虎

电话通讯,一般由发话人结束谈话,你作为受话方应等对方挂机后再放下听筒,不要仓促挂断电话,甚至对方话未说完就挂断电话。临近通话结束,应礼貌道别,向发话人说一声“麻烦您了”,或高兴地说“再见”。如果你直接把电话放下,什么话也没说,对方会以为你是被切断的。

以上是有关电话的种种礼节,作为女性,若能认真学习它,然后加以运用,必能成为受人欢迎的女性。

【编者小语】

电话是现代商人越来越常用的一种交流工具,因此,了解一下打电话的一般礼貌要求是很有用的。打电话的基本原则是简明扼要,切忌罗嗦,既突出不了问题,又占用别人时间,从而引起别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