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世界,芸芸众生,人们在天地间奔波忙碌,不辞劳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人们渴望成功渴望收获,又有几个人愿意放弃、敢于放弃呢?也许过了若干年后我们会在蓦然回首中发现: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生活像一个万花筒,缤纷绚丽,而我们始终都不能感受到。很多平常的事物都是一种美的享受,的确,我们改变不了周围的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平庸的看法。当绚丽的烟花在夜空绽放,你是否为此而赞叹?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窗前,你是否觉得这是一种美的享受?当音乐在你耳边回**,你是否觉得这是多么美妙?当欢乐在你眼前飘**,你是否依旧沉默?行动起来吧,去捕捉每一个美的影子,去享受它带来的快乐。
有人说,放弃是软弱无能的表现,也有人说,放弃是半途而废,注定了与成功无缘。其实不然,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因为我们无法放弃那些所谓的荣耀,那些表面上的光彩。而那位青年在恰当的时候选择了放弃,所以,他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梅花放弃了温暖明媚的春天,而选择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于是,她有了“凌寒独自开”的傲气;竹子放弃了松软的泥土,而选择了在陡峭的高山挺立,于是,他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荷花同样放弃了净土,而选择了在淤泥中亭亭玉立,于是,她有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操……
放弃了,并不代表着失败。恰当的放弃,会使你的成功之花悄然绽放!能够放下烦忧我们的人生也许会更加美丽!
小方法28:忘掉这些烦忧
有一位哲人说:“生活中的烦恼与挫折其实是灵魂呼唤成长的信号!你越勇敢地面对,成长的过程越有意义,生命将因此而更精彩”。让我们勇敢地迎接烦恼的挑战。人生路,路漫长,有快乐也会有忧愁,有开心更会有烦恼。就像平静的大海也会有风急浪高的时候。
影响我们快乐的感性因素有很多种,大体来说,主要是自卑、嫉妒、憎恨、忧虑、恐惧、虚荣、孤独、寂寞、怀旧、失望、愤怒等等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具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信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束缚。
伏尔泰说:“凡缺乏才能和意志的人。最易产生嫉妒。”对他人的成就和幸福心怀嫉妒的人,是永远高兴不起来的,因为他忽略了开发自己心中的快乐源泉。
嫉妒是对别人的行为感到不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产生于自信的缺乏,因为它是由别人引导的活动。嫉妒会导致任何情绪上的低落,约翰·德赖登称之为“灵魂的黄疽”。真正自信自爱的人,并不会嫉妒。更不会允许嫉妒让自己心烦意乱。
憎恨是人类的本能,由于竞争而有憎恨。 憎恨之情来得容易,这种情绪是一种内心的煎 熬,使你备遭折磨,终至耗损了健康与快乐。 憎恨是人类的本能,由于竞争而有憎恨,从原始社会以来,
人类就互相竞争,以向团体证明自己的价值。憎恨之情来得容易,这种情绪是一种内心的煎熬,使你备遭折磨,终至耗损了健康与快乐。
要想在世上寻找一个毫无虚荣的人,就和要寻找一个内心毫不隐藏低劣感情的人一样困难。其实,虚荣不过是人们想借它来遮掩他们低劣的心理罢了。
恐惧是能力上的一个大漏洞。恐惧损害和 破坏人们的创造力,毁灭自信,导致优柔寡断。 恐惧使我们动摇,不敢开始做任何事情,还使我 们怀疑和犹豫。
恐惧消耗人们的精力,损害和破坏人们的创造力。心存恐惧的人是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才能的,他只会使自己无法做到最好。如果处境困难,他就会束手无策,焦虑不安。
孤独是人生的难题,寂寞是人生的常客。 我们不仅要学会享受孤独,更要会超越寂寞。 没有谁会把你孤立起来,除非是你自己把心灵 封闭起来,别人才会觉得与你难以相处。
孤独是人生的难题,寂寞是人生的常客。
许多人认为,一个人独处一室,沉思默想,就是孤独。这些看法不对,孤独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独处的问题,而是感到孤单寂寞的问题。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封闭,它是一种跟他人失去关联的可怕的感觉。
只要你能在这个动乱的世界中做到松弛神 经,过得轻松愉快,你就是一个幸运者——你将 会幸福无比。因为你掌握了一种神奇的能力: 自我松弛法。
现在人们的生活太紧张,自己把自己逼迫得太厉害。人们疯狂地逼迫自己赚钱,想把自己弄得更阔气更高人一等。结果所得到的物质财富并不能补偿他们失去的健康。
紧张可导致你得高血压,松弛则可令你身体健康。
忧郁是禁锢人心灵的枷锁,困扰人们不能 在现实的世界中调适自我,只能渐渐退缩到他 的小天地里,来逃避忧郁。
现代人终日忙忙碌碌,正遭受到一种慢性的、低度沮丧情绪的困扰,有些人根本不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说,全世界居民中有20%的人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认为:“心理压抑现在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卡瑞尔博士曾经说过:“无法处理忧郁的企业主管,往往英年早逝。”事实上这句话对任何人都适用。 著名的海宾医师在美国医师协会年会上宣读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他研究的176位平均年龄四十四点三岁的企业主管,约有三分之一的主管受到紧张所引起的三种病痛的困扰——心脏病、消化性溃疡以及高血压。想想看,三分之一的企业主管在活到四十五岁前就受到这些毛病的折磨。成功的代价何其高昂!可悲的是还换不到真正的成功,你能想像一位以胃溃疡或心脏病换取成就的人是真正的成功者吗?一个人失去健康,即使赢
得全世界又有什么用?即使他拥有全世界,他一个人也只能睡一张床,一天也不过吃三餐。
一位世界知名的烟商在加拿大森林中只不过从事一点休闲活动,即因心脏衰竭而亡。他家财万贯却活不过六十一岁。大概所谓的事业成功是以他的寿命换来的。
海宾医师宣称,半数以上的病**躺着的都是情绪忧郁的病人。如果用高倍数显微镜研究这些病患者的神经,多半跟普通人一样健康。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病理上的,而是挫折、焦虑、烦恼、恐惧、绝望等情绪所引起的。柏拉图说:“医师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他们只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不打算医治病人的心理,其实人是身心合一的,怎么能分开呢?”
忧郁困扰得人们不能在现实的世界中调适自我,只能渐渐退缩到他自己的想像世界中,退缩到他的小天地里,来逃避忧郁。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为了使我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人们曾费尽心思地寻找着克服忧郁的药方。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曾做过许多的实验。
下面是温兹洛夫在一项实验中给实验者看的文章,目的是让他们的心情变得难过。想像你在一条陌生陡峭弯曲的路上开车,而且雾很浓。前面不远处突然跑出一辆车,近得你根本来不及刹车。你用力踩煞车,车子立刻滑向一边。这时你看到对方的车子里坐满了正要上幼儿园的小孩子……一瞬间只见玻璃碎了,车子撞得乱七八糟。接着是一阵可怕的静默,然后你开始听到哭声。你挣扎着跑过去,看到其中一个孩子动也不动地躺着。
提升心情的良方是助人,忧郁的人低沉不振的主因是不断想到自己及不快的事,设身处地同情别人的痛苦自可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经研究发现,担任义工是很好的方法。然而,这也是最少被采用的方法。
另一个是从超凡的力量中寻求慰藉,有宗教信仰的人可借助祈祷改变任何情绪,尤其是忧郁。
快乐或烦恼不是生活的属性,而是心灵的定义,生活并不缺乏快乐,只看你是否有快乐的能力。
小方法29:抱负有时就是包袱
人生于世,必须有远大抱负,决不能庸庸碌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日饱食而无所事事。在同样的条件下,具有远大抱负的人,比庸碌平凡、一事无成的人要长寿。这一点我们的祖先早已有所体会。
远大抱负,就是要有志于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方才不负此生。这是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在社会里,社会的历史总不会倒退、总得不断前进。你为社会做些贡献,才有益于社会,推动历史前进,尽管因为人的力量有大小这种贡献也就因人而异。这也正是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说的:人固有一死,但这种死有重于泰山,有轻如鸿毛。只有有远大抱负的人,才能达到“重于泰山”的境界。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有个诸葛亮,他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就是抱负高远,欲用自己的才智协助刘备一统天下的人。他曾说过:“夫志当存高远”,“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命矣!”这是多么中肯的名言啊!人的确需要高远的志向。短视,患得患失,斤斤于个人得失,就不可能有远大抱负。
我们的先民重高远志,轻视藐视碌滞之徒,这在历史上的记载不胜枚举。古人常以物喻意。在乌类中,大雁飞得又高又远,所以把鸿鹤(就是大雁)志做为伟大抱负者,终有所成。《史记·陈涉世家》就有这样一段:“陈涉太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是秦末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他鄙视只在房前屋后,忙于度日之燕雀。这些豪言壮语都是远大抱负的典型。
但是,抱负太大就会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累赘和获得快乐的绊脚石。
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抱怨活得太辛苦,压力太大,其实,这往往是因为我们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经验之前,便给自己在人生各个路段设下了过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订的,而是和他人比较后制订的,所以每天为了完成目标,人们不得不背着沉重的包袱去生活,不得不忍受辛苦和疲惫的折磨。
人首先要为自己负责任,不应该把什么事都归咎于他人。但是不看实际情况,动不动就将责任揽上身也是不正确的。子女为了家长的期望,不考虑自己的情况,要求自己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必须学热门专业,必须进世界500强,种种不切实际的个人抱负,已蜕变为一个压在人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巨大包袱。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放下不切实际的抱负,你才能走得又平稳又远。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要了解自己,做你自己,不必勉强自己,不必掩饰自己,也不会因背负太重的责任包袱而扭曲自己。如此,就能少一些精神束缚,多几分心灵的舒展;就能少一点儿自责,多几分人生的快乐。明智一点儿,不要再用“高标准”去为难自己,卸掉自已背负的沉重包袱,不再折磨自己。只有认清了在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我们才能在收获的同时.体会到人生旅途的快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然,一个有抱负、有积极进取心、高尚情操、崇高理想的人,必然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种志向将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去克服困难。
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本着实用的原则加以选择。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所谓的负荷、重担,大多都不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事实上、心中的负担才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重的负担和精神桎梏。只有把生命中那些多余的东西完全抛弃,我们的生活才能过得轻松而潇洒。
如果我们的人生抱负脱离实际,成为我们心中的包袱,它就会紧紧地压在我们的心口.而我们还浑然不知并不愿意放下.结果弄得自己又苦又累。适当地放下心中的包袱.轻装上路,我们会走的更踏实和坚定。
小方法30:贪心爱惹祸
这是一个极具**力的社会,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现代人,心里总是塞满种种欲望和奢求,吃要山珍海味,穿要高档名牌,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人的一切行为都被欲望支配着。
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在无形中成为了欲望的奴隶。因为欲望的沟壑是永远也填不满的,人心从来没有知足的时候,
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在欲望的支配下,人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地钻营,为了能比别人过更富足的生活,即使自己身心疲惫,也要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快乐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的你,精神上只能永不宁静,永不快乐。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要让你去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你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呢?
曾经有个流浪街头的乞丐,每当晚上躺在窑洞的茅草上就想,假如哪一天我能有两万元的钞票就好了。
这一天,他清早起来,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狗。他看四下无人,便把狗抱回窑洞,圈了起来。然后,他悠闲地来到街上,却听见周围的人正在谈论着那只小狗。
原来那只狗非同一般,它是一只进口的外国名犬。它的主人是本市大名鼎鼎的富翁。当地电视台已经播发了一则寻狗启事:如有拾到者,请速还,付酬金两万元。
乞丐得到这个消息,想着自己发财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急忙跑回窑洞,抱起小狗,向电视台奔去。他早就想好了有两万元的日子该怎么打发了。
可是,快到电视台的时候,从临街商店里的电视上,乞丐却意外地发现,那则启事上的酬金已变成了3万。原由是那位大富翁寻不着狗,心里一着急,便把酬金涨了起来。
乞丐顿时瞪大了双眼,脚步突然问停了下来。他想了想,又转身将狗抱回窑洞,重新圈了起来。
乞丐已经没有心思去乞讨吃的了。他一整天都在街上的商店前,等着看电视上寻狗酬金的上涨。
第二天,酬金果然涨到了四万。第三天又涨到了六万。
直到第七天,酬金已经涨到了十五万,那只狗已经牵动了全市所有人的神经。
最后,有几个小孩,在乞丐住的窑洞里发现了那只小狗。它已经饿死,了,就连旁边躺着的乞丐也饿得爬不起来了。
乞丐虽然活了过来,但他还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
人生在世,对钱财的执著最容易让人迷失理智。其实,世上很少有背运终生的人。有许多美事和机遇,并不是我们无缘得到,而是我们心中的禽婪让我们“放下”不得,结果给别人,也给自己,留下了许多的灾难和遗憾。
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一个人一直觉得不满足,那么即使他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且让我们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即使是一个挖水沟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们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稳。
“身外物,不奢恋”是痛定思痛后的清醒,是超越世俗的大智慧。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
人们常常感到活得太累。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索求的太多。如果一个人一直觉得不满足.那么即使他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
斩除过多的欲望,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的、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拥有这种超然的心境,做起事来你才能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得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是在这个欲望膨胀的年代,能让你走人快乐的箴言。
小方法31:不要患得患失
凡事皆有得有失。你在得到这一方面的同时,便意味着你将会失去另一方面。人生就是一个得与失循环往复的旅程,它让人时时处于得失的平衡状态中。世上没有永远的得到,也没有永远的失去;每一个人都是在得与失中往前行走着。
自古以来,有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虽然个人会付出很多、失去很多,但得到的是百姓的信任和拥戴;有的人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圭皋,心胸狭窄,追逐名利,虽然个人会得到不少,然而失去的是百姓的支持和信赖。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坚持正确的得失观,既关乎事业,也关乎个人。
既有得失,便不可回避得失。重要的在于如何把握得失,取舍得失。毫无疑义,我们的得失观正确与否,关键取决于其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十年,要说个人付出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谁都可以想见,然而,他得到的终究是藏区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要问孔繁森为何这样做?还不就是因为他坚持党性,坚守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情怀吗?
“得”与“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即可是事物某段的终结,又可是某段的起点。在一定的情况下,人的认知决定着它们在人心中的定位--起点或是终点。人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动能。它可使这两个相对的事物之间发生相互转变,因而正确地认识“得”与“失”,确立和健全正确的“得失观”,对于人生尤其是年轻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权衡得失,必有一个比较取舍的过程,庄子曾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庄子之言,也正好应了“两害相交取其轻,两利相交取其重”之理。只是对领导干部而言,在比较中要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要善于通过比较,比出差距,比出干劲,比出操守。有句话说得好:“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短处相比,就会越比越短;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就会越比越长。工作中,把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就会有进步。生活中,把自己的长处与自己的短处比,就会很知足。”颇耐人寻味!
得失的辩证关系同时告诉我们,有时的得未必是真正的得,失也未必是真正的失;有时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乃此之谓也。每位领导干部理应坚持党的利益第一、国家利益至上、群众利益在先的原则,永远牢记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群众的利益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利益再大也是小事,从而正确把握得失、取舍得失。
能否坚持正确的得失观,心态很重要。有良好的心态,才会获得坚韧的心理支撑。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就失去群星了。”有的人,因贪污受贿而锒铛入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心态失衡。可不是?有的人见一些大款大腕们学历不如自己,能力、水平不如自己,却享受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这般“呼风唤雨”的生活。于是,始心态失衡,而在频频伸手里,跌入深渊、粉身碎骨,定是其必然的结局。
有这样一副楹联:“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舍得得舍,不妨不舍不得。” “不妨不舍不得”,我们应当以不变应万变,善于从患得患失中跳出来,坚持原则,坚持向前看,保持平和心态。
人在世间的轨道上行走,总会为琐事纷扰。而“得”与“失”当是其中最能刺激人们神经,奴役人们意识的两种存在了。
个人的“得”是指利益或精神上的获取。利益所得无疑是财富积累,官禄得进、机遇成就的契机。在利益的范畴内,这些是利益获得的亮点。正因为如此,吸引了人们高度的关注。
利益的获得有必然或偶然之分。必然是指客观和主观对利益的势在必得。当然主观对必然的影响也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果在利益面前,人们过多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益的砝码也许就会偏重,人性的天平也就会失衡。
不同的人在利益面前具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利益也能让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举动。利益对凡人俗子具有**力,因而社会上才会屡见为了利益失去良知、道德、人性等等的事情。
人们的利益观应当受人的道德观等的掌控。符合道德法律品德等规范的,我们可以面对,否则应当弃之。因为这样的“得”,实际上是一种失去。这个“失”或许包含精神或利益的双重失去。对于这样的“得”当然要抵抗住它的**,否则它将把你拉下水或是深渊。
古语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道出了“失”的结果的双重性。失去既没了,而没了的后果也许预示着某个良好的后果。这个道理告诉人们,面对挫折和失却的时候,应当保持良好的姿态,应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
从另一个角度讲,当你的失去成就了别人,那是成人之美!这对你应该是精神意义上的获得。这种失因为有了获得的意义,而体现出了它的美好,这种失去是无私的也是可贵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社会上才有了善举,有了友情,也有了见义勇为的壮举!
人们应当逐渐修正自己的得失观。有了正确的得失观,人的心胸可以豁达,人的心灵会无限美丽,人的境界会无限高尚。社会氛围在这种得失观的营养下,就会越来和谐,会越来越健康!
小方法32:把嫉妒放到“回收站”
嫉妒心理谁都有,那是很正常的现象。当我们看见别人比我们强时,心理确实是有一种落差。但是你确实是有些过了,如果你不调整自己的心态,你就会活得很累。你是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自然就显得不如人家。其实,你自己也有别人不如你的长处,只是你没有意识到罢了。希望你平和自己的心态,每一个人的生活状况都不同。自己的日子自己过。只要自己对自己满意就行,人比人不死,货比货不扔。
对别人的嫉妒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变相惩罚。因为你看见别人比你好的时候,心里自然会气不打一处来,说人家的钱来路不明;见别人打扮得漂亮一些,便不由得在心里骂~句“臭美”;人家添置了新家电、装修了劈子,便说人家烧包。这些表现就是一种典型的嫉妒心理在作怪。这样做对别人完全没有损伤,反而把自己弄得一肚子气,这是何必呢?倒不如把-0放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有一位女士,长得不是很漂亮,她的一位女同事长得漂亮而且还爱打扮,这引起了她的极大不满,在心底里对那个女同事瞧不上眼。嫉妒心十足。
有一次,在和那位女同事的交谈中,这位女士知道了对方的家庭十分不幸,所以她才每天坚持化妆,从而改变沮丧的心情。这时,这位女士发现自己虽然不漂亮,但家庭生活却十分和谐。也许是由于心理上有了某种平衡。她倒有几分同情那个同事。同时,她也明白了,自己以前看人家不顺眼,实际上是对人家有偏见,是自己的一种不健康心理在起作用.完全是由于嫉妒。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位女士看问题的角度由嫉妒转化为了同情——角度发生了变化,嫉妒也就随之消失了。
同为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是明星,盖勒却只是个陪衬,但他们看重并欣赏对方的优点,能以平等心态看待各自不同的优势与短处。“我认为没人能像奥普拉那样把节目做得那么好,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并没有竞争的感觉。当你身处公众包围之中时,你需要一个能让你信赖的朋友。盖勒是我自己的一面镜子——从镜子里我会看到:当生活变得简单,没有那么多外在压力影响我的时候,我内心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奥普拉说道。
当奥普拉想把朋友带人自己前途远大的事业中时,遭到事业刚起步的盖勒的拒绝。不过最终盖勒受聘为奥普拉一个最新刊物的责任主编。友谊和竞争是无法轻易融合的,小人物盖勒面对大明星般的朋友,聪明而又努力地从多种方面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嫉妒常常来自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缺乏。你觉得嫉妒,也许因为别人得到了你想要的工作或等待的机会,因为你害怕一旦失去它们,你的生活将跌至谷底。
比较自己与他人是这种缺乏感的征兆。因为别人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所以你嫉妒。总是有这种“缺乏感”会扰乱你的想法、感觉和生活。它会引起嫉妒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让你被嫉妒纠缠,并不断强化和持久化这种情绪。
为了摆脱这种局限和破坏的心态,你可以让自己洒脱一点,告诉自己,新的机会随时都会有。
总有新的商业机会、新的考试、新的朋友等着你——这种想法能减少你的压力;能让你把上一次失利归咎于自己的失误,而非别人夺走了你的机会。
洒脱的心态让你获得内在的情绪自由,并让你更放松更积极。我相信,培养洒脱的心态在拒绝或克服嫉妒上是最重要的。当你知道这世上机会有很多时,便没什么好嫉妒的了。所以,每当你发现自己又被嫉妒纠缠上时,记得把焦点从“缺乏”转到“丰富”上,你就能洒脱应对了。
其实在各种职业中,友谊与对抗都同时存在。工作让人们结交到许多朋友,像近邻一样每日相处。如何将亲密的友谊与工作关系区分开来?可以略微降低友谊的亲密程度,或者学着在竞争中减少“个性”来面对输赢。盖勒有很健康的心态,也回避朋友多次在事业上的拉拢,独立并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以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赢得奥普拉的欣赏和尊敬。总之,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你想改变它,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用自己那颗宽容的心净化那些附着在心灵上的污垢。
不要停止拿自己与他人比较。比较你和别人拥有的事物会让你变得很悲哀。当你有辆更漂亮的车或有份更好的工作时,这种类型的比较能满足你的虚荣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这种心态最终会让你去留意那些比你拥有更多的人。到了那时,你就不会再感觉良好了。
这世上总有人比你拥有的更多、更好,所以在这场较量中,你不可能“赢”。与他人比,你永远只能苦恼。
另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是与自己比较。检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评价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思考自己的经历和规划。这将使你变得更积极,情绪更稳定,因为你不再与他人比较,不会再为他有你无的事情感到嫉妒了。
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要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胸,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从经常产生嫉妒的心理中解脱出来。要多向身边那些性情开朗、心胸开阔的人学习。要不断地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太小心眼儿,并要在生活中不断对自己的心胸作测验。
有一个自知经常出现嫉妒心理的人,向一个性情开朗的朋友求教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嫉妒,那个朋友说,办法十分简单.只要你不去计较,便可立即见效。这个人一想,的确如此。后来,他碰上对别人心生不满的时候,便想到了朋友的话,觉得,嫉妒别人,不如嫉妒自己。
小方法33:“独处”才能远离烦恼
若要远离烦恼,“独处”是最佳选择。大多数人会在成群的人中寻找快乐的方法,结果却希望渺茫,一旦有独处的机会,就会突然发现独处是最简单的快乐之道。
张丽是一个追求高品位生活的现代女性,她说:“几年前,我还没有摆脱生活的烦恼,那时候,我每天都忙个不停.不是工作、开会,就是被人约出去参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活动,每天的日程都被排得满满的。就算能稍微空闲一点儿,放松一下,我的脑子里还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如下一个预约的时间,将要涉及的内容,怎么准备晚上的约会等,生活一片混乱。我现在每星期都留出一个下午的时间什么也不做,自己安静地听听音乐、看看书,第二天就能精神抖擞地面对生活,发现它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在与他人相处时,不免会产生摩擦,这时心情可能会变得很低沉,自然也会在行为或表情中显现出来。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周围的朋友会察觉到你的变化,会关心你。这时你可以选择与别人谈心,说不定交谈时,朋友的某一句话就会把你的心绪打开。但或许这时候你不想与别人交谈,因为对于别人来说这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此时却束缚了你的心情,你觉得告诉朋友,没有必要。可是如果你不告诉他,他会进行猜测,或者会认为像不是不信任他。有可能会因此而造成彼此的不愉快。在这个时候你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静静的想想所发生的事,或者什么都不想,放松一下心情,或者听一些柔和弦律的音乐。心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享受一种娴静,一种淡雅,一种快慰。一个人在家并没有感到孤寂,相反到有一种解脱和放松。静静地在书中找寻一种知识的丰富和快乐,在独思中静静地反省,喜欢独处并非怪癖,而是不愿贪恋酒桌上的豪饮,酒杯中的豪言,酒后的豪吐;喜欢独处,并非不合群,而是不愿小聚一起谈地吹天,时光在无聊的闲谈中走得悄然。
独处时可以休整身心,摆脱劳累和厌烦;独处时可以忘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心烦,更不必去想一日三餐,就这样静静地一个人沉思也好,看书也可以,上网也罢,忘掉了时间的流动,忘掉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外面的春秋冬夏。
如果你发现每天自己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得不到一丝喘息的机会,那你该好好计划一下,找一天静静,让那段时间全属于自己,把平常为之牵肠挂肚的工作抛得远远的,一个人去海滨游泳散步,看看电影,在公园的草坪上晒晒太阳,或好好睡上一觉,彻底放松一下。
从沉重的生活压力中解脱出来,你才能心境平和地处理工作,对待家人和朋友.这将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远离喧闹的人群,能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回归原点。独处有助于减轻快节奏生活所造成的压力,带给人安详平和的心境。
若想学会这个最简单的快乐之道,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每天抽出一小时,一个人静静地待着,什么也不做,当然前提是,你要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否则一有熟人经过,你们依然会像往常那样漫无边际地聊起来。对那些既有工作又有家庭的人而言,想要寻找一个独处的机会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你可以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向他们说明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那些关心爱护你的人,一定会给予你谅解和支持。
也许刚开始独处的时候,你会觉得心慌意乱,因为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体会想如果将这段时间用于工作,早就把明天的计划拟订好了,这样干坐着,分明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你如果能够做到把这些念头都从你的大脑中赶走,长期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整个人都轻松了,这一个小时的清闲会让你感觉很舒服,工作起来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 r,你可以很从容地处理各种事务,不再有逼迫感。
能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就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就算事情不成功,但这个过程也会使你得到满足的喜悦。在徐志摩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单独是耐人寻味的。我有时想它是任何发现的第一个条件。你要发现你的朋友的真,你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你自己的真,你得给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一个地方,你也得有与山水亲近的机会。”而独处就属于一种单独的行为。在这个时候,你能够静静的思考自己的生活。为将来做计划,等等。这时候人的心境会十分平静,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心情地幻想。这也是一种煅炼自己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方法。
现在社会竞争很严酷,一个人长期身处其中,身心会很疲惫。适当的独处会使心态恢复平静,可以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该怎样正确的去面对生活。要学会自己和自己倾吐心声,自己和自己对话。
记得有人说过“在人生的路上,朋友少些或许有时也有好处,可以让自己少一份依赖,少一份不必要的牵挂,少一点失落,少一点郁郁……这何尝又不是一件好事呢?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善于抛开一切烦心的事情,一旦养成了独处的习惯,我们的生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能把自己从杂乱无章的感觉中解救出来,让头脑得到彻底净化,重新找回快乐。
小方法34:放下才能解脱
生命匆匆,不要委曲求全,更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做一个独特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不必将缺点或弱点暴露在你所处的社会中,但是谨慎之余,也许你会过分在乎别人的存在。如果你始终怀疑别人是否会在背后批评你,因此不敢相信朋友和社会大众,这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把坏心情抱得更紧,认为所有人都和自己作对,关上门不跟人说话,嘟着嘴生闷气,锁着眉头胡思乱想,结果心情更坏、更难过。所以,人要学会放下坏心情,拒绝让它折磨自己。
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的眼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因此,为了给他人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我们总是事事都要争取做得最好,时时都要显得比别人高明。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人们往往把自己推到一个永不停歇的痛苦的人生轨道上。
事实上,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人活在世界上,所追求的应当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是否能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多少幸福的满足。只要你能够得到他人所没有的幸福,那么即使表现得不高明也没有什么。
一位行者经过险峻的悬崖时,一不小心掉落山谷,情急之下抓住了崖壁上的树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营救。
这时,佛陀真的出现了,伸手过来接他,并说:“好!现在你把抓住树枝的手放下。”但是行者坚决不松手,他说:“把手一放,势必掉到万丈深渊,粉身碎骨。”行者这时反而更抓紧树枝,不肯放手了。这样一位执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
不必介意别人的流言飞语,不必担心自我思维的偏差,坚信自己的眼睛,坚信自己的判断,执著自我的感悟。用敏锐的视线去透视这个世界,用心去聆听、抚摸这个多彩的人生,给自己一个富有个性的回答。
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创作,他把画好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在画的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则说明: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笔,请赐教,并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画时,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心中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再去试试,于是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这一次,他要求每一位欣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画时,惊喜地发现整个画面也都被涂满了记号。
最后,画家不无感慨地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无论自己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足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则恰恰是美好的。”
每个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要达到世人眼中的标准是不大可能的,那意味着你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合乎别人的眼光和标准。
有一个叫珍妮的女人,她喜欢弹钢琴,每天都要弹上一段时间,尽管她的水平很一般。有一天下午,珍妮正在弹钢琴时,7岁的儿子走进来说:“妈,你弹得不怎么高明吧?”
不错,是不怎么高明。任何认真学琴的人听到她的演奏都会退避三舍,不过珍妮并不在乎。多年来珍妮一直这样不高明地弹,弹得很高兴。 珍妮也喜欢不高明的歌唱和不高明的绘画。从前还自得其乐于不高明的缝纫,后来做久了终于做得不错。珍妮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强,但她不以为耻。因为她不是为他人而活,她认为自己有一两样东西做得不错就够了,其实,任何人能够有一两样做得不错就应该够了。
正如但丁的那句豪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爱默生在一篇谈论自信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要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就不能随波逐流。”成为自己想成的人,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无论成败与否,你都会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和自我归属感。
一个人要想发现自己一生的优势,就必须具有独立的性格,勇敢地成为自己。而具有独立性格的人,都不会活在他人的眼光中。一个人活着,是为自己的精彩而活着,是为自己的蓝图而活着。只有这样,才能永远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拥有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人生。
每—个人在攀登人生顶峰的旅途中,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帮助,但一定要记住——自己才是人生之船的掌舵者,人要为自己而活!绝不可以人云亦云,做别人意见的傀儡;否则,你不但会在左右摇摆,会在不知所往中身心疲惫,会失去许多可贵的成功机会,有时还会失去自我。
人生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人生正是因为独特而变得与众不同、璀璨夺目。真正能够活出自己风采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也是最成功的人。因为他们挖掘了自己的所有爱好和潜能,他们无愧于自己,活得真实,活得自然,活得坦**。
要想拥有好心情,就得从原有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请注意,当你放下心情的包袱时,要好好检视清楚,看看哪些是事实,把它留下来,设法解决;哪些是垃圾,是给自己制造困扰的想法,要狠下心来,把它抛开。放下了包袱后,才能轻装上阵,才能活得轻松、自在、惬意。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好心情和清醒的头脑。因此,人人都应该学会放下,学会割舍。
小方法35:别揭人家的“伤疤”
在现实生活中,朋友相聚时,有些人只顾一时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情葬送,有许多语言伤害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学会礼让。
民间有一个故事:
某甲受人诽谤,感到名誉受损,便带一把杀猪刀去找那诽谤者算账。途经长长的河堤,一路垂柳拂岸,白浪逐沙,水鸟在木船上盘旋,在碧蓝的天空倒映下,河流仿佛玉带轻盈飘动……为眼前的美丽景致所吸引,某甲步子渐渐地慢下来。后来干脆坐在草坡上折一枝柳条做笛.吹奏着放牛小调.全然忘记了腰间还藏着尖刀.:忘记了此行的目的。
外部的环境可以平息内心的情绪,几百斤重的石头使人想起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又何必为小事争吵。自然的美景平息了心头的怒火,理智压退了癫狂。
有两个在大学是同学的男士,毕业后一起进入演艺圈.他们都很有才气,在学校的时候就显得与众不同,两人虽然彼此惺惺相惜,却也因好强而暗中较量。
两人虽然都在演艺圈,但一位选择当了导演.另一位则选择当了演员。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两人都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得很出色,也各自拥有了一席之地。有一次,刚好有部电影让他俩合作,基于两人是要好的同学.而且心里对彼此的才能和需求都非常了解,所以爽快地答应一起合作。
这个导演对于演员一向要求严格,所以在拍戏的过程之中,虽然是自己的同学也毫不客气地加以指责。而已经是名演员的老同学也老是有自己的意见,所以片场的火药味总是很浓。
有一天,导演因为几个镜头一直拍不好,不禁怒火中烧,对着自己的老同学大发脾气,一句重话马上脱口而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烂的演员!”
名演员一听.脸色苍白地愣住了。他走到休息室,不肯出来继续拍戏。经过众人的劝说,导演摸着鼻子走到休息室,对老同学说:“你知道,人在生气时,难免会口不择言,可是冷静下来想了想|”。名演员一听,对方是来道歉的,头不禁抬得高高的。导演一见他那副模样,竟然支支吾吾地不讲出后面的话来。过了半天才突然说:“我……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你是个很烂的演员!"此话一出.后果可想而知了,名演员退出这部电影,两人从此绝交。
两人在演艺圈奋斗一生,年华渐渐老去。直到名演员患了重病.临死前要求见导演一面。导演听了急忙赶到医院,在名演员咽下最后一口气前,才泪流满面地对他说:“我发誓,你是我这辈子所见过的最好的演员!”
名演员注视着老同学.含笑而逝。两人多年的心结,虽然终于冰释,只可惜稍嫌晚了一些。人要勇于及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掩饰自己的错误,将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红楼梦》中有旬名言: “得饶人处且饶人。”佛家更有句名言:“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俗话说:“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如果你整天沉溺在自己意伤的情绪中,日久天长。别人眼中的你就是眉头深锁的苦命人,相反,如果你能够在生活中随处取些点点滴滴的快乐。自然而然。你的眉宇间就会散发出溢人的光彩。快乐是自找的。只要换个想法。转个念头。人生就会更好。
一、放弃无味的批评是快乐
如果你一次批评很多事情,可能让对方大受挫折,而且还会把你的主要目的搞混。当你气冲冲地向老板要求升迁,希望名副其实的时候,不要拖泥带水地作过多的要求。
狄斯瑞利在公众生活中最激烈的对手是格来斯东,这两人几乎在每个辩论的问题中,都要发生冲突,但他们有一件共同的事,即他们私人生活的无上快乐。
格来斯东夫妇共同生活了59年,差不多60年功夫拥有持久专诚的光荣。每每傍晚时分,他总会握着他妻子的手,绕着炉前的地毯起舞,唱这支歌: “一个褴褛的丈夫与一个粗鲁的妻子,
在生活的一起一伏中,我们瞎动着并磨擦着。”格来斯东在公众场所是一个可畏的仇敌,在家中却从未批评过任何人。当他早晨下楼早餐时,看见家中别的人都还在睡着,他有一种温柔的方法,表示他的责备。他提高嗓子使屋中充满了神秘的声音,提醒别人,英国最忙的人,独自在楼下等候他的早餐。他有外交手段,有体恤,竭力避免家庭中的批评。
所以,如果你要保持你的家庭生活快乐,记住这项规则:不要批评。如果你有意要批评儿童,那么,不妨在你批评他们以前,读一读美国杂志作品中的一篇名著:《父亲忘了》。
这篇文章最初是发表在《大众家庭》杂志中的一篇评论。自15年前最初发表以来,《父亲忘了》曾被翻印,作者拉纳特写道,“在数百种杂志,家庭机关,以及全国各地的报纸中刊登,并译成许多外国文字;我曾许可数千人在学校里、教会里,及讲台上宣读;无线广播也不知多少次。尤为奇怪的,大学的杂志采用它,中学的杂志也采用。有时一篇短文似乎具有动人的力量,这篇就是这样。”
小方法36:知足者长乐
人活着就要知足,知足常乐嘛。 我现在很知足,觉得自己很幸福,虽然和老公常常吵架顶嘴,也有些不开心的事。
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所谓知足,就是对现有的生活或者状态感到满足,不和别人攀比.能够时刻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知足能让你很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知足者有一种适可而止的精神,有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有一种恬静淡然的处世态度,有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贵品质。知足者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享受着那份快乐。所以,知足者常乐。而真正快乐的人,都有一颗知足的心。
但是如今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越来越少,在社会的喧嚣热闹中,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总是很难享受到快乐,因为总是有此起彼伏的欲望。人们为了名,为了利,上下奔跑,日夜烦恼,东西南北团团转,到最后期望的快乐没有如期到来.自己反而沦为了欲望的奴隶。欲望就像是一碗致命的毒酒,无论准喝了都无药可医。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人们总是在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后,产生另一个更大的欲望,然后用尽自己的全力来实现。当人们找到一份工作以后,刚开始想的是能解决温饱问题就行了,随着自己工作经验的日积月累,又想到如何才能升职、如何才能让老板为自己加薪、如何才能出人头地,太多的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自己的现状永远不满足,烦恼也就随之产生了。著名作家刘墉曾借用坐火车诠释了贪婪的本质:火车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会想,我要是能有一块站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会想,我要是能有一个座位就好T;有座位的人会想,我要是能有一个卧铺就好了;就连有卧铺的人都会想,这要是一个独立的包厢就太好了。生活中的一些人和这车上的乘客一样,总是不满足自己所拥有的,所以快乐也就离他们很远。
人人都想追求完美,那是因为我们本来就不完美。
为了完美,我们不晓得花了多少心血。结果呢?也许你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99.8%,但因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再潜心加强。一个月后,往前推到了99.9%。值得吗?多花了30倍的心血,进步的幅度却只有0.1%而已.投资报酬率也未免太低了点吧!
是的,万物都不完美,惟一的完美,大概就只有造物主而己。然而.谁又知道呢?
不完美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恭贺自己,只要能比以往进步一点,就值得我们感到骄傲。
有时候我们只要停下脚步,拍拍自己的肩膀说: “今天事情处理得不错。”你是绝对值得赞赏的。
曾读过一个贪心人的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世间的事没有一件是绝对完美的.顶多也就是接近完美罢了,甚至接近完美也是很困难的,对于你要做的事情,如果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做.那你就只好永远等下去了。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想要得到的太多,到最后也许什么也得不到。甚至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其实越想得到,就越容易失去。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会和一些东西失之交臂,感情上的不如意,事业上的不顺心,总是会让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寻求平衡。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总有些东西是我们得不到的,所以不必苛求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或办不到的事情,如果过于执著地追求,只能给自己徒增烦恼。得到和失去只在一瞬间,心态才最重要。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知足,很多的快乐建立在这两个字之上,如果你一辈子都在不停地完成自己一个又目标,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幸福可言,那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回头看看,我开车还有骑车的哪,我骑车还有走路的哪,我走路还有拄拐的哪,我拄拐还有没腿的哪,我没腿还有没命的。你可能笑我比倒了,可是人只有这样比才能不去奢望呀.人生在世几十年,无论你活着时是皇帝还是乞丐,最终还不是归于一堆黄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