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真诚,那么我们处于在这个社会上,就要会待人处世。要想有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纯洁的爱情友情,首先就要靠我们自己的付出和真诚。真诚应该是晶莹透明的,真诚不该含有任何杂质。
王健林语录:万达是知恩图报,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司。
王健林:万达哲学│敢想有机会,敢干有成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王健林的经营思想中,他提出了“首先让商家赚钱”,而且是“长期合作、共同成长”的口号,让商家既有甜头又有奔头,所以商家愿意死心塌地跟着走,万达的事业才能越做越大。有句商谚是这样说的:“我有利你无利生意不成,我小利你大利生意不干,我大利你小利生意不长,我大利你大利生意不败。”在商业利益上,讲求的是“有钱大家赚”,对于商人来说,“双赢”是适合现代社会的良性竞争结果,“利益均沾”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有远见的商人,从来都不是绞尽脑汁考虑如何吃独食,而是想方设法支持合作者,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事实证明,他们总能笑到最后。一个人做事赚不了大钱,大家一起做事才能赚大钱。现在,你要是走进某社区,经常会看见挂在墙上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标语。可是,这句话最深的含义是什么呢?当小区的一条必经之路上没有垃圾桶,纸屑杂物等就随便扔在路边,妨碍到“我”,“我”就去找来了一个垃圾桶,路人都把垃圾扔在里面,卫生好了许多,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在路上捡到了钱包时,“我”会把东西交给警察,而别人捡了“我”的东西,也把它交给警察,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当轮到“我”打扫教室时,“我”卖力地打扫得干干净净,轮到别人打扫教室时,也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这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些都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实例,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只有自己为别人尽到责任,为别人着想,才能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回报,对自己的感谢,两种关系密不可分。人与人之间要互利互惠,和睦相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应该是从心灵出发,求私求利的人不会有“人人为我”的结果!德国人种花是给别人欣赏的,而又各自欣赏别人的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欣赏的”这句话正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写照。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也能给别人带来方便,正如古人说的“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吝啬任何一些举手之劳,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如果没有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那么勾心斗角和自私自利就会在世界蔓延,世界就会乌烟瘴气,没有任何和平美丽可言了。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七章中提出了“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处世箴言,意思是说:得道之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领先;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自己。这句伟大的处世箴言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如何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利他在前,利己在后;无私在前,成私在后,无私而能成其私。老子以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宇宙、人生和社会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爱而忘私、互助帮助、和谐相处,由此而形成利他主义的价值观。无私是合乎道的美德,只有用“利他”来达到“利己”,用“后其身”达到“身先”,用“外其身”达到“身存”,人类才能真正成就整个世界和谐有序的最大私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世名句。
这便是传袭了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语意而加以引申的,但却并不是老子的原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二者不能分割。只有先做到我为人人,才能实现人人为我。这种价值取向就是要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充满责任感,这是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我为人人是付出,人人为我是收获,有付出就必有收获,这是永恒的因果法则。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中华民族当前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和谐文化建设首先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价值取向。大力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活,任何人的生存都依赖于其他人的存在。这就决定了人在处理自身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必须同时考虑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一个牧师问上帝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上帝就把牧师带走了,并对他说,要让牧师去看一看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他们来到一个房间里。房间中央摆放着一锅热腾腾的肉汤,一大群人围着锅坐着,个个都愁眉不展,原来,他们虽然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汤匙。但汤匙的柄太长,他们无法将汤喂到嘴里。面前摆放着美食,他们却只能眼睁睁望着,仍旧要饿肚子,怪不得一个个神情暗淡、愁眉苦脸。上帝又带牧师来到另外一个房间。里面仍然是一个锅热腾腾的汤。
一大群人围着锅席地而坐。他们手中仍拿着长柄汤匙,可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却幸福而满足,他们在欢笑、唱歌,过的非常快乐。牧师迷惑不解,他问上帝,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条件,第一间房里的人们都在挨饿,处境悲惨,而另外一间房里人们却丰衣足食,过得很快乐,差别为何如此之大呢?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见,第二个房间里的人都在相互喂对方吗?”原来,第一间房里的人只想着怎样来喂自己,而长柄使他们无法做到,而第二个房间的人却是彼此合作,他们用长柄汤匙舀上汤互相喂对方,于是大家都喝上了汤,这便是天堂与地狱的差别。年轻人应该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生观,就是要人人具有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道德情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从而使整社会井然有序,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得到合理协调,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他人的亲和力,这样个人对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就会大大增强。反过来,个人对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增强了,又能进一步促进人们之间的关爱。如此良性循环,最终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对于冒犯,宽容以待在当今社会,人们难免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工作、学习、生活习惯,所以每个人既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我们必须习惯、善于同各种各样的人,特别是同能力、天赋等各方面不及自己或脾气秉性与自己不同的人友好相处、协调共事。而实际中,为人处世最常见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求全责备,期望“完美”,容不得别人半点缺点,一见人短便横加指责。要知道“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人难免有些疵缺,我们又何必苛求完美?若要寻得不犯错误、没有缺点的朋友,恐怕要一生孤独了。何况那些不去遮掩小毛病的人,倒更能显得真而不假。相反地,那些被宣传得尽善尽美,仿佛绝不犯错、毫不自私的人,倒显得有些不真实了。
所以做人,不妨宽容一些:一是对人不求全责备,扬其所长:二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容忍他人是一种美德。无论什么人,都希望别人“容忍没有经过乔装打扮的自己”,都希望在人际交往时相互间可以不拘小节,而不希望受那种必须时刻提防别人伤害自己的那种紧张压迫感。所以,人们都希望与那些懂得容忍的人相处。刘墉先生说:“‘理直气壮’不如‘理直气和’,后者更见涵养、更有风度!”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处变不惊的气度,一种坦**,一种豁达。宽容是人类的美德。荷兰的斯宾诺沙说过: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宽容一如阳光,亲切,明亮。温暖的宽容也确实让人难忘。二战结束后不久,在一次酒会上,一个女政敌高举酒杯走向丘吉尔,并指了指丘吉尔的酒杯,说:“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会在您的酒杯里投毒!”显然,这是一句满怀仇恨的挑衅,但丘吉尔笑了笑,挺友好地说:“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饮而尽!”这样从容不迫的回答也就了给对方一个极其宽容的印象。宽容是一种大智慧,一种大聪明!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过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同学们,让我们多一些宽容,也就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信任,多了一份友爱。愿你我的胸怀像大海,无所不容;心宽如天空,无所不包!当然,处处宽容别人,绝不是代表软弱,绝不是面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宽容不是无条件的,绝对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对于挑拨是非、两面三刀、落井下石、陷人于罪、背信弃义的小人,和对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兴风作浪、不知悔改的恶人,是不宜讲宽容的。所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即是应取的态度。让我们多以宽容为怀,善待自己也要善待他人,更要善待生活,友善多一点,谦和多一点,斤斤计较少一点。用宽容去迎接每一天!牧师在讲道时,一个信徒在睡觉,于是牧师对众信徒说:“想升入天堂的人请站起来。”除了那位打瞌睡的信徒外,其余的人全站了起来。
接着,牧师又大声喊道:“想进入地狱的人请站起来。”那位睡意正酣的信徒被惊醒了,懵懵懂懂地站了起来。牧师对他说:“你既然站着,看来真是想进入地狱?”信徒看了看讲坛上的牧师,答道:“你不是也站着吗?”牧师无话可答。人们在教训别人时,往往疏忽了自己也可能和这人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还是哲人说得好:人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仍然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构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造化。懂得为人之道的人,内心世界永远是美丽和安宁的,他们不会在漂浮不定的现实中徘徊挣扎。造成痛苦的原因或许会有很多种,而不能原谅一个人的话,心里就会种下仇恨的种子,从此会连累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越来越多。所以,试着去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的压抑,释放快乐的自己。一位老人居住的地方有座寺院,寺院周围的人们过着游牧的生活,逐水草而居,随着四季的变换,他们如同那些随时要迁徙的候鸟,惟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是牛。老人和他的妻子很爱护他们所拥有的那几头牛,视牛儿们为家中的成员,从未想过用它们的生命来换取所需的食物,他们也不要求每天都能吃到肉。夫妇俩没有儿女,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也就是那几头牛了,但是夫妇俩都觉得很满足,依然过着安宁祥和的日子。草原上大部分牧民就像这对老人一样诚实、善良,但也有好逸恶劳、总想着不劳而获的人。
有一天清晨,老人发现一头健壮的牛不见了。老人心急如焚,很担心牛被人杀了吃掉,于是老人日夜都在为那头丢失的牛祈祷,希望有一天它能够安然无恙回到他的身边。终于,老人通过别人的帮忙,知道那头牛原来是被草原上一个年轻人偷走了。老人只想知道牛的生死,只要牛不死,找不到也无所谓了。后来,年轻人的家人带着他来到了老人的家,老人知道牛已经被卖给了一个肉贩子,这意味着这头牛已被宰杀。年轻人的家人表示愿意赔偿损失,而老人并没有责怪偷牛的年轻人。他把年轻人叫到跟前说:“我们草原上的牧民生活条件虽然恶劣,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成为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我们更应该通过我们的信仰去了解杀生的罪孽是多么的深重。我不要求你偿还一头牛给我,只是要求你学会做一个踏实善良的人。佛祖千百年来对我们的教导,就是要让我们学会丢弃不良的嗜好,偷盗打劫是丧失人性的行为,做一个守本分的人要比做什么都要强。”老人的话使年轻人惭愧地低下了头,他决定将自己家中准备宰杀作为食物的一头牛放生,以示自己悔改的决心,希望在放生的那头牛的身上延续老人那头牛的生命。藏族人喜欢用放生来增加自己的福报和功德,所以年轻人希望老人亲手将准备放生的牛在耳朵上穿一个孔,并系上一根象征自由的红绳。目为在牛耳上系上红绳,就表示那头牛永远不能被杀生,不管那头牛以后是丢失了还是落到任何一个草原人家的手中,都会用它耳朵上的红绳来标示它是被放生的,而不用担心会被宰杀。老人对最后的结果很满意,虽然丢失了自己心爱的一头牛,甚至结束了它的生命,但是用它的生命可以唤回一个人的良知,唤回了年轻人弃恶从善的决心,这对老人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欣慰了。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人,总是生活在原谅与被原谅之中。
原谅一个人是自己的意识,而被原谅的人作为被动的一方就会很痛苦。所以,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人世纷争,无非恩怨。因恩生爱,因怨生恨,导致人际关系的巩固或破裂。在日常生活中,因一些具体问题处理不当而结怨的情况时常发生。如果不及时解决,轻则产生隔阂,影响团结,重则关系破裂,闹到势不两立、两败俱伤的地步。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如果冤冤相报,恩怨之争就没有穷期了。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到用正直之心报答怨恨是难能可贵的事,需要有理智,有涵养,有宽宏博大的胸怀。如果心胸狭窄,目光短浅,必然是以怨报怨,睚眦必报了。齐桓公重用管仲,可算是以德报怨的范例。齐襄公死后,两个异母兄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从鲁国和莒国回齐国争夺王位。管仲是辅佐公子纠的。他在回齐国途中曾箭射公子小白,为公子纠拔除竞争对手。但公子小白并没有死,抢先回到齐国都城临淄夺取了王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结果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送回齐国。齐桓公本来对管仲有刻骨之恨,想杀死他,后来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劝告,不但没有杀管仲,还亲自出城迎接,任命他为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这和他不记一箭之仇,重用有治国之才的管仲是分不开的。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不念旧恶,着眼于全局和未来,就可以化怨为恩,对事业产生积极的作用。释怨不外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别人有怨于我,不可不忘,也就是说不要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必思报复而后快;二是我有怨于别人,要及时做好疏通化解工作,不能任其发展,使怨恨越积极深。疏通化解工作不外交流思想,消除误会;如果自己确有缺点错误,要主动检查,承担责任。此外,在结怨双方寻找共同点,求同存异,也是很重要的。金兰生在《格言联璧》中说:“两惠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先把旧怨放在一边,双方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建立新的友谊,这样旧怨也就自然消除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采取相反的态度。只记住旧的怨恨,忘记新的共同要求和利益;只记住别人的过失,忘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结果怨恨越积越深,导致关系破裂,两败俱伤。这是很不明智的态度。原谅他人是一种豁达,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被原谅是一种解脱,有一种如释重负后的轻松。原谅他人需要一颗宽容的心,乞求他人的原谅需要一定的勇气。布袋和尚有一诗说到:“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以德报怨需要很高的修养和宽广的胸怀,一般人难做到,我们可以努力靠近。有慈悲的人一定会以心平气和的关怀心包容他人,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日子就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你会很痛苦。所以,你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学会了原谅别人时,你也就为自己的心敞开了一扇门。用心驾驭,恩威并重虽然王健林在跟媒体的采访中承认,自己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最崇拜的人是政治家汉武帝,可在企业传承的问题上,他的心态却非常开放包容,他分享案例说:“就像沃尔玛家族一样,沃尔顿死后,也没有交给他的三个儿子和他老婆,他请了李斯阁,他交给李斯阁的时候才一百亿美元的销售额,到李斯阁交出去的时候,已经三千多亿美元销售额,他们家股票增值了四五百倍。最受益的还是沃尔玛家族这些人。所以说接班人选择,我是很开放的,我不主张一定家族传承。”为什么这样一个有“帝王情节”的人,在接班人问题上能够看得如此开明?其实王健林心里非常明白:“他经常给儿子王思聪讲,真正人才是要用心驾驭的,要恩威并重,还得是加亲情,还得对别人好,别人才愿意跟着你混,如果棒子都打不走这些人,一定不是人才,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你如果弄不好,人才一跑光,公司的价值就没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懂得融入群众,深入基层,以身作则,以此赢得员工的尊重和敬仰,会牢记上勤下顺的道理。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会懂得如何感情投资,从各个方面去关怀员工的生活状况、思想状态和工作情绪。沟通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才能了解底层员工最真实的一面,彼此像一家人般相处不但不会有失身份,反而会赢得人心,赢得尊重。使每个员工都生活在温暖、安全、舒适的大家庭中,如自己当家作主一般充满责任感、信任感、满足感,并且他们会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珍惜、勤奋蔚然成风,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而不懈奋斗。而把“以人为本”这个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数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
沃尔玛公司是由山姆·沃尔顿创立的,1945年,沃尔顿在美国小镇维尔顿开设了第一家杂货店。1962年正式起用“沃尔玛(Wal-Mart)”作为企业名称。经过40多年艰苦奋斗,编织起全球最大的零售王国,2001年、2002年,连续名列《财富》杂志500强榜首。沃尔玛公司的成功法则中,有三条谈到与员工建立感情。在沃尔玛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工作牌上都写着“我的员工与众不同”这句话,一方面这是对顾客的承诺,另一方面体现出公司对员工的尊重,山姆·沃尔顿本人就很尊重、善待每一位员工,没有一点架子,特别强调倾听员工的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与员工谈话时,眼神不高于对方的脸,流露出真正的关心,他通过倾听员工的心声,与员工打成一片,给员工以鼓励和支持。沃尔玛公司的术语中,公司员工被称为“合伙人”,这便是沃尔玛独特的激励机制——把员工视为合伙人。山姆非常重视人的作用,他认为顾客、员工和股东都是公司的上帝,公司发展要靠员工团结一致的献身工作,公司也要照顾好他的员工。他说:“高技术的设备离开了高层的管理人员以及为了整个系统尽心竭力工作的员工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山姆一直致力于建立与员工的合伙关系,并使沃尔玛40多万名员工团结起来,将整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共同推动沃尔玛向前发展。山姆将“员工是合伙人”这一概念具体化的政策分为三个计划:利润分享计划、雇员持股计划和损耗奖励计划。1971年,山姆开始实施第一个计划,保证每个在沃尔玛工作31年以上及每年至少工作1000个小时的员工都有资格分享公司利润。员工离开公司时可以现金或股票方式取走他应得的利润。沃尔玛让员工通过工资扣除的方式,以低于市价15%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损耗奖励计划的目的就是通过与员工共享公司因减少损耗而获得的赢利来控制盗窃的发生。损耗是零售业的大敌,山姆对有效控制损耗的分店进行奖励使得沃尔玛的损耗率降至零售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出色的组织、激励机制加上独特的发展战略,使得沃尔玛成为世界上顶级的明星企业。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曾经说过:“让每一位员工实现个人的价值,我们的员工不应只是被视作会用双手干活的工具,而更应该被视为一种丰富智慧的源泉。”“沃尔玛业务75%是属于人力方面的,是那些非凡的员工肩负着关心顾客的使命。把员工视为最大的财富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自然的。”因此,在沃尔玛的整体规划中,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伙伴关系被视为最重要的部分。
沃尔玛向每一位员工实施其“利润分红计划”“员工折扣规定”和“福利”,如带薪休假,节假日补助,医疗、人身保险等。沃尔玛尊重公司的每一个人,给员工最好的福利,它是通过平等相待做出来的,而不是依靠媒体的吹嘘。世界各地的沃尔玛人,虽然背景、肤色、信仰不同,但都受到尊重。即使沃尔顿本人,在总部办公楼前的停车场上,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车位,这就是地位平等。《财富》杂志评价它“通过培训方面花大钱和提升内部员工而赢得雇员的忠诚和热情,管理人员中有60%的人是从小时工做起的”。以沃尔玛的经理例会为例,它通常邀请为企业经营动脑筋并提出好建议的人参加,哪怕他是一个小时工,也可以充分表达意见,参与讨论,这说明了机会平等;同时沃尔玛鼓励员工积极进取,虽然不完全看重文凭和学历,但无论是谁,只要你有愿望提高自己,就会获得学习或深造的机会,这说明了教育平等。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员工为削减成本出谋划策,设计别出心裁的货品陈列,还发明了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一个员工发现沃尔玛原来的送货上门服务可以由在相同路线的沃尔玛货车代替,这一建议为公司每年节省了100多万美元。也许有人会说,尊重员工,让每一位员工实现个人的价值,我们也知道,沃尔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人问得道高僧:“怎样才能参悟生死,摆脱轮回?”大师笑曰:“从善如流,诸恶莫做。”那人大叫道:“这不是三岁小孩都懂的道理吗?”大师正色说:“是的,三岁的小孩都懂的道理,但八十岁的老翁也难以做到。”仔细想想确有道理,中国无数的企业都有令人怦然心动的使命、理念和精神,但这些纸上的东西很少能够内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规范与奋斗方向。企业文化差不多只是成了“贴在墙上的东西”,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不会认真对待。
沃尔玛尊重员工、视员工为伙伴,是因为其高层真正关注、重视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的建议和想法。世界知名的东芝公司,在成立将近百年的时候曾一度陷入困境。此时,士光敏夫出任董事长。士光敏夫上任后,经常不带秘书,一个人前往各工厂听取工人的意见,跟工人聊天。身为大公司的董事长,步行到工厂已非同寻常,更妙的是他常常提着酒瓶去慰劳下属,与他们共饮。对此,下属们开始都很吃惊,不知所措。士光敏夫这种不摆架子、慈祥关怀的姿态,赢得了公司上下的好感。下属反映,士光董事长和蔼可亲、有人情味、善待我们,我们更应该努力,竭力效忠。因此,他上任后不久,收支情况大为改善。士光敏夫还主动废除总裁的所有特殊待遇,为的是消除隔阂,更好地接近员工。他的办公室大门一早就敞开着,恭恭敬敬地静候员工的来访,聆听下属的直言上诉。东芝正是靠这种洋溢着人情味的管理,使公司上下一致,视公司为家,一跃而成为国际电子工业“超级明星”的。“以人为本”是管理者高度的情感管理。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有一家大型企业总能留住优秀人才,那管理人员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每周在现场和一线员工一起工作两小时。根据他的要求,秘书雷打不动地做出安排,轮番到各车间工作。为了不影响车间的正常工作秩序,每到一个车间,他都会在班组长的安排下工作,不怕脏不怕累。每每工作开始之前,还会谦虚地告诉周边的员工,自己做得不好不要见笑……尽管工作效率不高,但他的认真劲却毫不含糊。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老总的认真劲,不仅让员工有所参照,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员工相信,自己的苦自己的累老总一定清楚的。再说,老总的行动还可以促使各级管理者到现场去,拉近管理者和员工的距离。第二,他每天中午在员工食堂和员工一起排队用餐。2000多人的工厂开饭时候的场面可以想象,下班铃响过之后便是隆隆的急促的脚步声,员工们为了不甘人后跑步的有之,插队的有之,争吵打架的也有之。原因是,晚了就有可能吃不上饭而要用一碗方便面对付,或者只有汤汤水水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位老总召集了一次员工大会,告诉员工们次日起自己和大家一起排队用餐,并承诺只要有员工吃不上饭就可以和自己一起吃小炒。员工们甚是欢喜,有了这个靠山心里踏实多了,员工们不再争先恐后了。不仅如此,因为老总在工人食堂用餐,使得食堂师傅们更上心了,一举多得。
第三,(每周工作五天半)周六下午是全体员工分享会,周日上午是干部学习班。分享会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员工务必出席,否则以旷工论。分享会上各部门改善能手轮番上台讲解改善案例等,以此激发广大员工改善热情,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干部学习班也没有请外部讲师,这位老总是骨干讲师,循环讲解6大课程。经过数年重复讲解,不仅其思想、方法和案例等深入人心,而且讲师水平也得到不断升华。用他不无幽默的话说,干部们都知道,周日的学习班就像是做礼拜,是管理干部念经悟道的时间,坚持下来发现,管理也能成为“宗教”。第四,每月安排一次员工与管理者面谈。由人力资源部安排,保障所有一线员工每月都能够和一个中层以上管理者(不固定)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管理者必须在轻松愉快的面谈中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特别记下员工遇到的困难,并将信息反馈给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则根据情况对有困难的员工进行帮扶,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如此这般坚持下来,员工视管理者为兄长,形成了良好的家文化。对于管理者来说,关键在于经营人心,它能够促进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从海尔的“真诚到永远”、TCL的“为员工创造机会,为顾客创造价值”、长虹公司的“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都可以看出企业管理不仅仅是智商,还包括情商的管理。美国总统林肯说:如果你想赢得人心,首先是让他相信你是最真诚的朋友。那样,就像一滴蜂蜜吸引着他的心,也就像一条大道,通往他的理性。当人们感情交流时,就要拉开感情的闸门,感情的隔阂一旦消除,就会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是双方在和平友好而不是根本对立的情境下进行交流。
世界500强企业通用公司总裁韦尔奇认为:大多数的企业在管理中往往忽视或回避企业中人的情感管理问题。可他认为人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带有情感。他努力开**感的巨大潜能作用,并且主张赢得员工的“心”和“脑”,让每个员工的才智都发挥出来,共同为企业的生死存亡贡献自己的力量,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患难。真诚的关心可以赢得人心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他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正像我们自己需要别人的关心一样,别人——你的朋友、同事、上司、下级、顾客,甚至陌生的路人,也需要我们的关心。成功男人朋友多,无疑对办事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那么多的好朋友,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首先关心他人,才能够获得更多朋友。成功男人们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是考虑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是先想自己是否能帮助到别人。送人一束玫瑰,留下一缕芬芳;为别人点亮一盏灯,照亮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这就是乐于助人的心得。成功男人总是乐于为别人点亮生命的灯。主动关心他人,成功男人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和更广阔的人际关系,在办事时自然比别人多了许多路子,比别人更容易成功。张泽海是一家个体皮鞋厂的老板,他白手起家,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拥有千万资产的皮鞋制造商。张泽海之所以能在制鞋业的激烈竞争中站住脚,靠的就是投桃报李,结交了很多朋友。在张泽海的创业初期,他深知自己财单力薄,不可能单凭个人实力与同行业的大厂家竞争,必须联合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更多朋友的鼎力相助。张泽海帮助人的事举不胜举。批发商、零售商对张泽海为人着想的做法,都很感动。一次,张泽海厂里生产的一种黑鞋带、黑扣的软皮鞋,在南方某个省份失去了销路,零售商天天打电话要求退货。这可急坏了地区批发商,连夜赶来找张泽海商量对策。这可是个大问题,如果把货收回来,积压在批发商那里,那他们将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张泽海二话没说:“朋友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不管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我都决不会让你受损失。你把黑带黑扣的皮鞋统统收回,送到我这里调换成别的式样的鞋。”这个地区经销商感动地说:“但也不能让你一个人吃亏呀。”张泽海说:“产销一家嘛,我们都是一家人,谁受损失都一样,这事理应由我来处理。”这件事传出以后,全国各地的批发商对张泽海更加敬重了。天有不测风云,在1998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中,张泽海用贷款修建的现代化皮鞋厂被大水淹了。设备,材料,产品几乎被冲得一干二净,辛苦数年积攒的全部家底都在洪水中化为乌有。这犹如晴天霹雳般的灾难,让张泽海欲哭无泪,他甚至想到了死。但在张泽海万念俱灰的时候,他的销售网络中几个较大的批发商登门拜访,鼓励他重整旗鼓。可是,此时的张泽海连还债的钱都没有,哪还有资金兴建工厂。
一位当初接受过张泽海帮助的批发商爽快地说:“你放心,只要你肯继续干下去,钱的事包在我们身上了。”另一位也说:“过去,我们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我们,现在我们也绝不能昧良心,袖手旁观。”几天后,那几位批发商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几百位批发商的集资大会,仅仅两个多小时,就凑齐了张泽海重建厂子所需的资金。一星期后,张泽海就恢复了工厂的生产。张泽海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帮助别人的时候,就要主动地去关心别人,你会因此积累更多的朋友。朋友就是财富,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积累人缘。成功男人知道,求人帮助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自己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开口。如果做人做到如此成功,那一定与善于关心别人乐善好施有关。成功男人总是宁可让自己受损,也不让自己的朋友受损的行为,无异于雪中送炭。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关怀,这是最起码的常识。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们在急需的时候遇到别人的关心,内心会感激不尽,甚至终生不忘。在他人濒临饿死的时候送一个馒头和富贵时送一座金山,就其内心感受来说,馒头绝对比金山更有价值。成功男人也不可能像独行侠那样独自一人闯天下,尤其是要使自己的人生局面推广开来,更离不开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想让别人将来帮助你,那就必须拥有更多的朋友。成功男人就必须先付出精力去关心别人、感动别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回报的资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真诚地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当你遭受灭顶之灾时,也会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