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1 / 1)

1.善于藏拙才是大聪明

成大事的人知道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真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使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即做到深藏不漏,不到火候是不会轻易使用,要貌似平常,让人家不眼红你,最终达到成大事的目的。

殷商时期,纣王的太师箕子因无法劝说纣王放弃暴政,变样装痴傻。一次,纣王进行长饮,喝的酩酊大醉,连年月日都忘记了,变问左右的人,大家都因为位居纣王的凶残,不愿惹火上身,都跟着说不知道。于是纣王就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听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想了一下,也说自己不知道。左右的人感到奇怪,便问箕子到:“你明明知道,为什么也说不知道”?

箕子回答说:“纣王是天子,他终日沉迷于酒色,连年月日都搞不清了,这说明殷朝快要灭忙了。纣王身边的人因害怕纣王凶残无道都说不知道的事情。独独我说知道,那我的姓名不是危在旦夕吗?所以我也装作酒醉说弄不清楚啊﹗”

当世人皆醉而一人独醒是,这人将会永远孤独。更何况,高处不胜寒,举世皆醉又怎能容得下不醉之异端?历史智慧点点滴滴地告诉我们,聪明与糊涂是相对的。不少时候有人自以为才华横溢而张扬跋扈,结果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从政的过程中,在职场浮沉的过程中,切忌只知申,不知屈,不知腿;只知耍小聪明,不知身藏不密;只知自我显示,不知韬光养晦。

大智若愚是在消极中表现不凡,在消极中表现积极,在无备中表现有备,在静中观察动,因此他比积极、比有备、比动、比明更具有优势,更能保护自己。有人大智若愚,同样也有人大愚若智,区别在于是否有自知知明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不自以为是,反而会超出众人;不自夸成功,反而会成就大事这就是大智若愚。那些盲目自傲、耍小聪明、不宽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爱出风头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难成大事,这边是大愚若智。

常言道,难得糊涂,糊涂难得。深藏不露,大智若愚,一可防权势显赫者害贤之心,二可防同道之人的妒忌之心,三可防小人的记恨破坏之心。

如果说内智若愚、概括了一切聪明人的特征,那么“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对爱耍小聪明的人最好的总结。大智若愚,这正是古往今来处世智慧的奥妙之处。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自古以来就是聪明人都本色。所以大聪明者总是保持低调,而那些愚蠢的人却自作聪明,结果成为别人的笑柄。

过于精明的人常是别人猜忌的对象。因为任何有所图谋的人,都不希望事情从刚开始筹划时便被识。一旦发现有人独具慧眼,那么为了保全自己的一切,必会千方百计的掩饰。所以一些真正有智慧的人,一般都采取“守拙”的方法,以保护自己,那种聪明全露在外面的行为实际上才真正是蠢的行为。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恰当的场合以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长期以来,中国人喜欢“藏拙”,把自己不行不能的地方藏起来,不让人发现,而最好的藏拙的方法就是装愚。愚笨似乎总是一个可以并且应该得到原谅的缺点。一个人已经愚笨了,对他还有什么要求?特别是处于某种轻重不得的尴尬局面的时候,装愚也许是最佳选择了。

把愚化为智是为大智若愚,由拙化为巧是大巧若拙。学会“藏拙”,并不意味着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而是充分了解自己的缺陷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位置而加位努力,将长处发挥到极致,一步步走向成功。

《阴符经》上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敌人。

藏拙是安身立世之根本。可以让人在卑微处安贫乐道。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藏拙者是人中的智者。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可以屈伸自如,攻守有度。一个人过于显露出自己高于一般人的才智,往往会使自己不利,甚至招来外力的攻击。

舍得智慧:

善于藏拙才是大聪明,聪明人大都才华不外露,锋芒内敛;善于权大小,重长远,趋大利。不争一时的先后、长短,善于控制、调节自己,目光远大,自信心强。藏拙是一门精深的学问,也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2.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宋朝有个吕端,宋太宗要提拔他当丞相,不少人反对,说吕端这个人糊里糊涂,恐怕难担大任。宋太宗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还是让他当了丞相。吕端拜相之后,“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公元998 年,太宗故亡,李皇后与内侍王继恩等密谋废太子,“端知有变”,即将王继恩拘锁起来,辅佐宋真宗即位,挫败李皇后等人异谋,可见吕端“大事不糊涂”。“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也就成了人们处世的一条经验。

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是有限的,活在世上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企求事无大小、巨细,对什么都清楚,那就什么也不真正清楚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用许多精力对别人说长道短,或者耿耿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纠缠得没完没了,以至伤肝动脾,寝食不安,可是在许多大事上却很糊涂,说不出一二三,在本当清楚的大事上不清楚了。这种人处世往往多不顺利,很少成功。

古今中外,凡有真才实学者,凡有作为、有成就者,多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人。

郑板桥意味深长地教诲聪明人要“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人屡经世事沧桑之后的成熟和从容。这种难得糊涂与不明事理的真糊涂截然相反,它是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的写照。

真正的智者,是曾经沧海阅尽人间兴衰,从苦辣酸甜的百味中变糊涂,生活有时确实需要糊涂一些,其实“糊涂”是一种境界,是件难做的事情,不是谁人都会糊涂的,如果你没有把人世间的一些道理看清楚想明白,你就是想糊涂都难呀!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就是说,对大事要有准则,而对小事,就要装糊涂,装作没看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种小事装糊涂不仅是一种处事态度,而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之一。如果一个人遇事总是过分计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讨个“说法”,烦恼和忧愁便会先来向你讨“说法”,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健康。

有一位年近百岁的古稀老人,目前身体和精神都非常好。他说自己长寿最根本的秘诀就是“大事清楚些,小事糊涂些,特别是保持好的心态最关键,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也重要。

生活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不吸烟,少喝酒”。

“大清小糊”在老人身上的体现,还表现在对过去,忘记所有的不快和悲伤。对现实,忘记自己的年龄,从不服老、不急躁、不生气。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与夫妻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不说有损感情的话,不做有损感情的事,家务活抢着做。与子女相互关心,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

“糊涂”的人往往人际关系较好,处处遇“贵人”。他们不斤斤计较,他们在婚姻、家庭方面较易获得成功,而美满的婚姻是健康的基础。“糊涂”的人通常胸襟比较开阔,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不会过于偏激,这对预防身心疾患是很重要的。对小事不过多计较,不过于注重生活琐事,可以减少焦虑,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快乐。

一对小夫妻刚刚结婚没几天,妻子就发生了车祸,经过抢救虽然生命无恙,腿部却留下了严重残疾,无法行走,从这时起丈夫不但承担起全部家务,而且每天要为妻子按摩两次伤腿,就这样一过三十多年。这期间,妻子因腿伤,心情不好,经常发脾气,丈夫不但从来不与妻子计较,而且想方设法安慰妻子,帮助妻子快乐起来,以至妻子从不能走到最终能站起来走动,促使两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而伤了和气。此时,静下心来想想,那真是得不偿失。“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在细节上千万不要牵扯过多的精力,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诸葛亮一生兢兢业业,做出每项决定都十分谨慎,都要进行周密的考察和计算,因此他很少有失误,更被后人尊奉为智慧的化身。在实际生活中只要我们在小事上粗中有细,就能规避许多错误,提早获得成功。

要把握大局就要对细节和小事采取忍让、宽容的态度,只要他们不引起利害冲突,我们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人处世,要谦恭勤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理好与各方的关系,从而在矛盾重重的事务处理过程中稳步推进。采取“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策略始终是一种智者的风范。

舍得智慧:

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是一门高深的处事哲学。生活中很多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这些事情不妨糊涂一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凡事都要搞得清清楚楚,钉是钉铆是铆未必是件好事。生活中的智者都懂得装糊涂,不让那些琐事烦扰内心的平静。

3.装糊涂即是大智慧

糊涂与清醒,糊涂一些好呢?还是清醒好呢?一般的答案一定是后者。可糊涂学却提倡前者。当然,如果一个人内心本来很清楚,却要他在表面上装糊涂,这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非有大智慧者不容易办到。而做到了这一点,就是所谓的“清楚之糊涂”了,这跟老子所赞赏的“大智若愚”几乎如出一辙。

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本来是个老谋深算、绝顶聪明的人,却总喜欢装糊涂。当年他在五丈原,凭借一套大智若愚、软磨硬泡的阴鸷功夫,终于拖垮了老对手诸葛亮,居功至伟,在国内也权倾一时。正因为功高震主,少不得引来同僚的妒忌和朝廷的猜疑。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干脆装起糊涂来,以病重为由长期在家休假,给人制造一种他行将就木的假象。但他的对头们还是不放心,派了个人以慰问病情为由刺探司马懿的虚实。司马懿干脆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真的装出一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病入膏肓的样子,接待来使,演出了一幕生动的活剧。在司马懿的策划下,来人果然被蒙骗过去了,回去就说司马懿病势沉重,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司马懿的政敌们终于放松了警惕。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暗中培植羽翼、广罗亲信,神不知鬼不觉地布置自己的两个儿子抓住了京师禁军大权。后来瞅准了一个时机,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几乎将曹家的势力一网打尽,至此魏国军政大权尽数落在司马氏手中。

你看,一个人充分运用糊涂学的技巧,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也不失为保全自己的手段。细数古今中外,无论是政治、军事、外交、管理,其实都用得着“清楚之糊涂”的招数。所以对聪明人来说,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那就是“该清楚时就清楚,偶尔也要装糊涂”。

“聪明易,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郑板桥曾说过上面的话。确实,糊涂的固然糊涂,但聪明人会装糊涂,那才是有智慧的人,而装糊涂对把握自己的命运有时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历史上最出名的“装糊涂”故事恐怕要数楚庄王“一鸣惊人”的故事了。老楚王病亡,楚庄王即位,这时楚国奸臣当道,朝中小人盛行,国力衰微。原以为楚庄王即位后能一扫颓废之气,重振楚国昔日雄风,不料,他却不思进取,不理朝政,每日饮酒作乐,与美女享乐,一晃便是三年,三年来,忠臣有的当面写书劝谏,被他斥责后仍铮谏不止,一个大臣当面问他:“山中有一只大鸟。在窝中不飞不鸣,不知那是什么鸟”,他回答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于是一改过去顽糜之态,三年来朝中大臣谁忠谁奸,哪个贤哪个佞他已观察得清清楚楚,于是亲贤臣远小人,厉图精治,楚国风气为之一改,不久国家就强盛起来了。

装糊涂不仅是一种政治权谋,学会装糊涂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用处,一个农夫的妻子爱生事非,他常用装糊涂的办法不要矛盾激化。有一次他的弟弟失手打死了他的牛,他刚回到家,他妻子就告诉他牛被打死了,他随口答道:“好啊,正好可以做牛肉干。”一场家庭矛盾的就此避免。装糊涂的常用的办法是明知故昧,示假隐真。

就字面意思看“明知故昧”就是明明知道的事情却装糊涂装作不知道,看得清楚的东西却装作看不见。通俗讲,就是虽明白一切,却故意装糊涂。

家庭是个小社会,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尤其是夫妻之间的事很难弄明白,其实也是没有必要非争个长短不可。夫妻之间的争吵是管不了的。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稳定的家庭生活越是不稳定。现在流行的“协议离婚”,倒很平静,这“平静的分手”正是异常不平静的结果。夫妻之间尽管不必把对方当作出气筒,但争吵一下,发泄一下,对于身心和家庭生活却不无好处,至少没有多大坏处。

但应当注意,不可使争吵持久。这需求双方不要认死理,不要互揭对方的短处,不要捅破夫妻各有的那点“小秘密”,要能自觉做到“明知故昧”。尤其是丈夫心胸更应开阔些,宽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你要知道,对方跟你吵,至少还表示相信你、爱你、疼你。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原是极正常的。争论一阵,见不出高低,便不再争论了。没有多少原则性的大事大非,何必争个清楚明白呢?

糊涂是一种大智慧,它不是昏庸,不是傻冒,不是愚昧;相反,它是一种气度,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世上有些事情必须是非确凿,泾渭分明,而有些事情却不必过分顶真,甚至还需装点糊涂。生活中,糊涂使得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糊里糊涂看起来傻乎乎的但却总是笑到最后。

唯有懂得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遇事不自作聪明,高谈阔论,大发议论,相反他们总会摆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的样子,躲躲闪闪装糊涂。这样的人心知肚明,但是什么人也不会得罪。他们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够左右逢源,活得很是舒坦,活得逍遥自在,活得的游刃有余。因此,糊涂不是昏庸,而是为人处世豁达大度,拿得起,放得下。

《红楼梦》中薛宝钗待人接物不仅谋略高超,而且善于从小事做起,装装糊涂。黛玉、湘云一干人等对贵妃元春制作的灯谜一猜就中,眉宇之间甚为不屑。而宝钗对这些“并无甚新奇”,“一见就猜着”的谜语,却“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她的装愚守拙,颇合贾府“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另一个人物王熙凤,可谓是贾府中的巾帼英雄。

她鞠躬尽瘁,却没有死而后已。生前的所作所为,引来贾府上上下下的不满,以致她死后,连女儿也不保。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古人云:“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把自己的聪明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装糊涂即大彻大悟型,这种类型的人就是有话不说,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彼知己,前知五百后知八百,事事预料如神,可他就是宁可烂在肚里也不说,因为世人皆醉我独醒,多说必有害无益。所以,明白人只好沉默、装傻;这样的人,成功是一种必然,失败是一种偶然。

舍得智慧:

要想成就大事业也不妨试试装糊涂的方法,我们都要经受得起时间考验;聪明只能带来一时的成功,总有机关算尽的时候。当然,聪明不是错,更不是罪,关键是要用好自己的聪明,有时候装糊涂也不失为聪明的一种表现。这样,才能为自己的人生锦上添花,而不会让它成为美丽的泡沫。

4.揣着明白装糊涂

说到明白和糊涂,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真明白和真糊涂,一种是装明白和装糊涂,在现实生活中都大有人在。不过,在生活中由糊涂变聪明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故意糊涂一点,其实不是真糊涂,而是真智慧,是聪明的最高境界。

生活中,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达到希望的彼岸。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其间从容行事,当然做到“明知故昧”,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涵养,斤斤计较,是断然不行的。

春秋时,楚王大宴群臣,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宠姬妃嫔,统统出席,务要尽欢。

席间奏乐歌舞,美酒佳肴,饮至黄昏,兴犹未尽。楚王命点烛继续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人敬酒。忽然一阵怪风,吹熄了所有蜡烛,漆黑一团,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亲泽,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座附耳对楚王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赶快叫人点起烛来看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楚王听了,忙命不要点烛,却大声向各人说:“寡今晚,务要与诸位同醉,来,大家都把帽子除下来痛饮。”

于是各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点烛,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席散回宫,许姬怪楚王不给她出气,楚王笑说:“此次宴会,目的在狂欢,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是大煞风景,岂是宴会原意。”许姬听说,方服了楚王装糊涂的用意。

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会”。

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数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逼郑的首都,使楚王声威大震,这位将军后来承认他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个人。

在人生中,人们定会遇到许许多多令自己“难堪”的情境,对此,人们可以借助于“糊涂”,“忍让”一下,不过于斤斤计较,暂时“吃点小亏”,作点“退却姿态”。这种“糊涂”,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具有“保护自己”的功能。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集会。席间,有几位日本浪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中,“盛情”难却,就满口答应,吩咐笔墨侍候。他潇洒地踱到桌案前,在满幅宣纸上,大笔一挥写就了一个"虎"字,然后得意地写上落款“张作霖手黑”,钤上朱印,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那几个日本浪人面对题字,一时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面面相觑。

机敏的随侍秘书一眼发现了纰漏,手墨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身边低语道:“大帅,您写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手墨变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么把墨字写成黑了。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丢面子?

张作霖眉梢一动,故意装糊涂地呵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这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索要的东西,就是不能带土。这就叫做寸土不让嘛!”语音刚落,满堂喝彩。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领悟到张作霖不好惹,他们越想越没趣,只好悻悻退场了。

装糊涂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能给自己一个假面,又不怕丢失自己的艺术。张作霖在自己写错字的情况下,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将错就错,巧妙地暗示大家他把墨写成黑,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写,而是因为对于日本的侵略寸土不让。这样一来,本来已经出错的张作霖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但避免了尴尬,反而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

舍得智慧:

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能够有一席之地实在不易,这时人生最难得的不是聪明而装糊涂。有时,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种“糊涂”,可以让你拥有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