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对手交战之际,乘其不备,出其不意,此为克敌制胜之法宝。“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无疑当为制敌于不备的良方,于是李世民在临战之机,屡屡用之,使之为己之强得助一臂之力。
贞观元年,与突厥交战的过程中,李世民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突厥处于腹背受敌的形势之下,是很高明的一招棋,加剧了颉利与突利、薛延陀的关系恶化,又剪除了突厥的羽翼梁师都。长期以来,梁师都引狼入室,专为突厥出谋划策,鼓动突厥南侵。上次渭桥危机。就是他出的主意。灭了梁师都,突厥十分惊慌。
贞观三年(629年),薛延陀毗伽可汗又遣其弟为使,至长安进贡。李世民赐宝刀一把。颉利深感自危,也遣使向大唐称臣,要求和亲,修子婿之礼。
当时,镇守代州都督张公谨根据自己对突厥实情的洞悉。提出敌弱我强,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大举进攻。但是,李世民对此颇有顾虑,他说:“我们与颉利已有盟约在先,互不侵犯,这该如何是好?是不是应当以一个正当的名义出师?”兵部尚书杜如晦则认为戎狄自古无信,突厥内忧外患,天欲灭之,因此不必固守盟约,拿盟约迂腐地约束自己。且若不乘机而破,必致时不再来,再难图之,而突厥若得以平息内乱,对唐朝将构成极大的威胁,到时就追悔莫及了。大臣们也纷纷表示赞同。
李世民在内心其实早有此意,只不过出战之前,还想往自己脸上贴点金而已,闻听杜如晦此言,便略一分析,顺水推舟地答应了下来,下定了讨伐突厥之心。由此,李靖与突厥之间展开了第一次大激战,大败突厥而归。李世民闻讯大喜,赞扬道:“李靖以三千骑,蝶血虏庭,大败突厥,前所未有,此役足洗我渭桥之耻!”李世民宣布大赦天下,祝酒五日。
获胜后,李靖穷追不舍,李世民亦与之配合作战,后来,在白道大败突厥,突厥溃不成军。
李靖攻取定襄之后,颉利可汗十分恐惧,退守铁山,尚有数万兵马。他派亲信执失思力入朝谢罪,请举国内附。李世民便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兵前往接应。颉利虽然表面上派人朝见,内心里仍犹豫动摇,徘徊观望。他最担心的是唐军乘胜进击,故作缓兵之计,因而惴惴不安。
这年二月,李世民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持朝廷符节前往安抚,颉利稍觉安慰。颉利求和是缓兵之计,也是对唐朝的试探。唐朝受降,他可以暂作休整,伺机再起;唐朝不许其降,他则尽早远离此地,避开唐军主力。李世民也知道颉利未必真心降附,若要让突厥保存实力。终为后患。但若不受降,颉利有可能率众逃走;如果听信他们投降,则可能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所以他派李靖率大军迎接,名义是接应,其实是让李靖寻机一举灭之。断绝后患。又派唐俭等人前往安慰,目的则是稳住颉利,防止他率众脱逃。
当李靖揣摸出李世民的这一用意后,深深佩服李世民的深谋远虑,他告诉将军张公瑾说:“朝廷的使者到了突厥那里,颉利一定会放宽心而不加戒备,从白道突袭一定大获全胜。”于是挑选一万精锐骑兵,带上二十天的干粮,引兵进袭突厥。张公瑾说:“皇上下诏允许突厥投降,朝廷的使者又在敌营中,恐怕进攻不大合适。”李靖说:“韩信破齐,正用此计,机不可失,管不得唐俭了。”
二人商议已定。并不请示皇上。因为那样只能贻误战机,兵不厌诈,奇兵为上,李世民难道还会反对吗?
李靖领一万精骑,携带二十天的干粮,自白道出发,马不停蹄地飞驰疾进。李勋率大军随后接应。
兵至阴山,大雾迷天。颉利正设宴款待唐俭。李靖先将在阴山下扎营的数千突厥兵俘获,然后派猛将苏定方领二百骑兵,隐蔽接近突厥大营。苏定方直扑颉利牙帐,扫穴犁庭。唐军漫山遍野追杀突厥残兵。斩首万级,俘众十万,牛羊马达数十万。唐俭趁乱逃回唐营。颉利率领万余残兵向北狂逃,在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西南)被李勋截住杀散,无路可逃,只好向西投奔吐谷浑。
突厥败军一路上凄凄惶惶,众叛亲离,又被大同道行军总管李道宗追击。颉利连夜出逃,终未逃出,被唐军捉获,解至京师,曾经横行一世的东突厥,至此被唐朝一举灭亡。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其实有时候成功往往就在于刹那间的灵光一现,突破常规,出人意料,造就一番功业。
三国时期,张绣听从贾诩的计谋大败曹操后,荆州的刘表应张绣之请,乘机起兵要断曹操的后路。可是在安众一带,曹操施展奇谋,又打败了张、刘联军。
此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在许都被围,派人星夜飞报曹操。曹操得到消息,又急又慌,传令全军即日回师。
张绣的探子得到信息,即刻报知张绣,张绣就要率军追杀。贾诩力劝道:“如果追杀,必败无疑。”旁边的刘表说:“今天不追曹军,岂非白白丧失千载难逢的良机?”竭力劝告张绣率领万余部队一同追击。
张、刘联军追赶十余里,终于赶上曹操后卫。两军接战,曹军十分奋勇,张、刘联军难以抵挡,大败而回。张绣面有愧色,懊悔不迭地对贾诩道:“没有采纳您的劝告,果然遭到失败。”
贾诩笑道:“现在可以重整旗鼓再去追杀。”张绣和刘表都大为惊诧,说:“军中无戏言。刚才追杀失败,怎么又去追杀?”贾诩严肃地说:“今番追去定获大胜。如果不胜,请砍下我的头颅!”
张绣相信贾诩的话,胆小的刘表却心有疑虑,不肯发兵同往。张绣便自领本部军队前去追赶曹操。接战之后,曹军果然大败,张绣缴获军马无数。正要继续追杀,忽然山后一支军队拥出拦住去路。张绣不敢恋战,回师安众。
刘表见状莫名其妙,询问贾诩道:“第一次我们用精兵追杀退兵,先生说必败,果然败了;第二次张将军用败兵追杀胜兵,先生说必胜,果然胜了。两次结局都让先生料中,这是什么道理啊,特向先生请教。”
贾诩说:“这道理容易明白。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并非曹操对手。曹操精通兵法,他虽然败退,但为了防止追军必定部署精兵强将断后。第一次追击,我军虽然精锐,却不能抵挡他的劲旅,所以我知道必败。而曹操之所以急于退兵,我估计必定许都有新的情况等待他回去处理,他打退我们追兵后,必然轻车简从,火速赶回许都,不再作防止第二次追杀的准备,我军乘其不备再予追击,所以必定能取得胜利啊。”
刘表、张绣听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此次遭逢不测,在于对方掌握了曹操的用兵方略后,针锋相对,趁其不防,攻其不备,才取得胜利。只要善于了解敌情,终会找到机会,一举成功。
为保大局,不妨“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三十六计·李代桃僵》
此计用在军事上,指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或者敌优我劣的情况下,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谋略。很像象棋中的“舍车保帅”战术。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子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杵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在战场上较量时,兵家们往往牺牲局部保全整体,或牺牲小股兵力,保存实力,以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是一种“李代桃僵”法。
做事情应主次分明,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尽量避免节外生枝而因小失大,或者一时贪图小便宜而耽误了更重要的事情。自制力差的人更难以担当大任,有时因克制不住自身的某些欲望,落入对方布好的陷阱中,攻败垂成。韦孝宽对人本性的认识可谓是入木三分,并善加利用才使自己的性命得以保全。
公元579年,南北朝北周宣帝驾崩,幼帝宇文阐即位,封隋公杨坚为左大丞相。杨坚权倾朝野,雄心勃勃。相州总管(官职名)尉迟迥不服杨坚,欲出兵攻打。杨坚特派韦孝宽前往,替换尉迟迥。但韦孝宽知道尉迟迥想害死他,所以故意放慢行程。尉迟迥派韦孝宽的侄儿魏郡太守韦艺前去刺探情况。韦孝宽知道侄儿是尉迟迥的同党,便对韦艺严加审问,弄清了尉迟迥确有加害自己的阴谋。
韦孝宽拧紧了双眉,心急如焚:“尉迟迥蓄谋已久,意欲杀死我后再起兵攻打杨大人。现在我迟迟不去就任,他肯定会马上派人来追杀。他若追来,我的性命难保啊!”想了一会儿,他的双眉舒展开了,“现在只能如此这般了。”
韦孝宽带着韦艺和一行随从向西逃跑,每到达一个驿站,韦孝宽均郑重其事地吩咐驿站管事的小官:“快准备好酒好菜,蜀公尉迟迥大人将要大驾光临,你们要隆重接待,热情款待!”临动身离开时,韦孝宽又命令手下将驿站的好马统统牵走。
果然不出韦孝宽所料,他们走后不久,仪同大将军梁子康奉尉迟迥之命率几百人马追杀而来。他们一见驿站内摆满好酒好菜,个个垂涎欲滴,哪有心思追赶韦孝宽呢?何况,追了这么长时间,肚子正饿得咕咕叫呢!众将士忙扔下兵器,争先恐后坐在酒桌旁,猛喝大嚼。一站接一站,每个驿站都摆好了美酒佳肴。他们吃了一顿又一顿,耽误了追击韦孝宽的时间。吃得酒足饭饱,正欲吆五喝六的换马时,谁知驿站的好马都给韦孝宽带走了。他们没办法了,只好慢慢地赶路。
此时的韦孝宽,却一站一站地换走骏马,快马加鞭,逃出了死神的控制。
若非这些猛员大将贪图一时的口腹,延误了时间,韦大人的命也休矣。可见,小处着眼同样也能成就一些人和事。
在现代经商赚钱的经营活动中,经营者不要为小利所**,也不要为小害所影响,而要从全局的优劣形势中分析对比,争取主要优势且不必要寸步不让,高明的经营者都会“以退为进,”以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
80年代,一种需要办理领养手续的玩具娃娃风靡全美。
椰菜娃娃是美国克莱克公司制造并推出的一种以领养方式出售的布娃娃,它不像其他布娃娃那样被摆在货架上,而是放在小小的婴儿**,随身还有出生证明,上面写着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地点。有心“领养”的小朋友们先要办好手续,才能将自己的孩子抱回家中。1983年,它刚投放市场,就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这种娃娃一下子销售了300万个,它已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成为连环画、漫画的主角,甚成为“爱”和“成功”的代名词。
椰菜娃娃的促销活动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一方面因为克莱克公司的公共关系人员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公众心理,掌握了市场动态,从而以‘李代桃僵’的形式,使宣传工作深入人心,一举中的;同时也因为该公司善于利用新闻媒介扩大影响,在整个促销活动中,克莱克公司向各大电讯网、报道及图片辛迪加发送的文字和图片报道50余篇,通过电视网播放的有关椰菜娃娃的电视节目50多个,从而达到了促销的目的。
不战而屈人兵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谋攻篇》
孙子以非战手段避免兵燹战祸的战略为指导思想,认为军事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安国全军保民。而任何战争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军民伤亡和经济的破坏,因此他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在历史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从战役、战斗角度看,例不胜举。
东汉光武帝建武四年(28年)秋,刘秀派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各领一支军队征讨在垂惠(今安徽蒙城北)称雄割据的周建。另一个割据称雄的苏茂与周建互应,得知周建受到刘秀的攻击,就急忙率领五校兵四千余人援救周建。苏茂先派一支精锐的骑兵袭击马武的军粮队伍,迫使马武前来营救,而周建则乘机领兵从城中冲出来夹击汉军。马武的军队认为有王霸的援助生力军,遂在战斗中都不尽力,结果就被苏茂及周建的军队打得大败。
马武率领军队退败经过王霸的军营时,大声呼喊,请求救援,然而,王霸却按兵不动.并对马武及其败军说:“敌人兵力太强,我如果出营,咱们两个都会失败,你们还是自己努力吧。”他部下的将官们都争着请求去营救马武。王霸又说:“马武的士兵全是精锐,他们的人数又多,我们的士兵还对敌人心存惧意,而捕虏将军认为有我们相依靠,所以他们不尽力与敌作战,我们两军的思路不同,这是失败之道。现在我闭营固守,表示决不援助他们.敌人一定会乘胜轻易冒进;捕虏将军及其所部见不到我们的援助,一定会奋战自保。这样的话,苏茂的部队就会疲劳,我们乘敌人疲劳时再出击,就可以打败他们了。”
苏茂、周建果然出动全部军队围攻马武。马武及其部队得不到友军的救援却受到敌人的猛烈攻击.也只好人人奋力杀敌自保,双方遂陷入了激战胶着状态。并且由于激战了很久,双方也都逐渐显露出久战后的疲惫状态。王霸及其军队坐壁上观,对此情况看得十分清楚,于是军中人人激奋,遂有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王霸知道士兵们斗志高涨,遂打开军营的后门,出动精锐的骑兵袭击敌人的背后。苏茂、周建军队前后受到夹击,惊慌失措,大败逃走。王霸、马武也各自回到军营中休整。
不久,周建等又聚集起残兵败卒前来挑战,王霸却决不应战,而在军中与士兵们聚餐作乐。苏茂令部队放箭,乱箭像雨一样落到王霸的军营中,其中一支箭还落到王霸面前的酒杯中,王霸依然安坐不动。诸位将官说:“苏茂前几天已经被我们打败过,现在我们更容易击败他。”王霸却说:“不是这样。苏茂是客兵,远道而来,他的粮食不足,所以他就多次来挑战,希望拼死一战能侥幸求胜。现在我们闭营休息士兵,迫使敌人自动退却,正是兵法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苏茂、周建接连数日不得交战,遂领兵回到自己的军营。当天夜晚,周建之兄子周诵向汉军反正,关闭城门不让他们入城,周建、苏茂连夜领兵逃走了,周诵就以垂惠城向王霸投降了。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本义是:不通过直接交战而使敌屈服,才是比较高明的策略。按照他的主张,大至敌国、敌军,小至敌之旅、卒、伍,都可以不战而使之屈服。也就是说,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是一种战略主张,也是战役、战斗的主张;当然,重要的还是战略主张。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一个大动**、大变革的时期,诸侯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连年不断。在这种动**年代里,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也曾出色地导演过政治风云。他用如簧之舌,挑起了一场五个国家的混战。鲁国是孔子的家乡,虽然文化很发达,但国力不强。孔子十分担心,便向弟子们问道:“你们当中有谁愿意为鲁国尽一己之力?”子路、子张、子石等都表示愿意前往。最后孔子选中了子贡。
子贡先到了齐国,说动了握有实权的大夫田常,让他放弃攻打鲁国转而攻打吴国,从而削弱齐王的力量而壮大自己的势力。离开齐国,子贡便去见吴王夫差,他跟夫差说要争雄天下,就要救援鲁国,从而削弱齐国,并答应吴王夫差帮他安抚越国。越王勾践听说子贡来访,自己亲自到郊外迎接。子贡对越王说:“吴王怕大王有复仇之心,因此想先平越而后伐齐。大王如果没有复仇之心却让对方怀疑,这是很笨拙的;如果有复仇之心,事情还没发动而让对方知道了,这就很危险呀。”后来越王十分高兴地同意了子贡的建议。吴王率军北上之后,子贡又跑到晋国,对晋君说:“现在吴国和齐国就要开战了。如果吴国失败,越国必然乘乱而起;如果吴国战胜齐国,必然向晋国进攻。”晋君听了十分恐惧,向子贡问道:“您看怎么办才好?”子贡道:“做好打仗的准备,让士兵休息好。”晋君同意了子贡的意见,于是子贡便回到了鲁国。
经过子贡这么一番周游,后来的结果是吴国与齐国在艾陵大战,齐国战败,鲁国就安全了。而齐国内部也因战败发生了政变,田常杀死了齐简公,另立齐平公。从此,齐国政权完全控制在田氏手中,国君实际上成为傀儡。吴王战胜后,又移兵伐晋,企图一举完成霸业。吴晋两军大战于黄池,晋国打败了吴国。越王勾践听说吴国大败,便乘机起兵杀入吴国,吴王夫差三战三败,最后被迫自杀,吴国随之灭亡。于是越王勾践夺得了霸权。
子贡不愧为春秋时期一位卓越的外交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赞叹道:“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准确掌握当时各国之间的关系,把握住了田常与夫差的心理和性格,因势利导,设下连环计,使各国都按其部署行事,真是妙不可言。
从鲁国来说,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
以“奇”制胜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兵法·兵势》
《孙子兵法》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意思是说,大凡打仗,一般都是用正兵抗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术像天地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止。
出奇制胜是韬略家们普遍追求的最高目标,其中原因,也是众所周知,因为出奇招可以从阻力最小、效益最大的途径达到目的,从军事角度而言,出奇制胜为用兵之铃键,制胜之枢机。用奇的核心,在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根据敌情,灵活运用,不泥常法,出人意外。极而言之,奇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它既要充分利用对方的思维弱点,侦破、捕获对方的思想空隙,大胆突破思维的框框、常规,又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有根有据,避免失去基础,走入绝境。
田单是战国时齐国名将,临淄人。率即墨军民以火牛阵大败燕军而闻名天下,被齐襄王任为相国,封平安君。
齐泯王是一个骄傲且又喜欢享乐之人,因而百姓生活得极为艰苦,而齐国的邻国——燕国趁机派大将联合另外几个国家一同进攻齐国。齐国百姓恨透了齐泯王,因此都无心抗敌,士气也十分低落。后来,他们看到燕兵**掳掠,想到国仇家恨,心里极为难过,于是逃往莒城和即墨,誓死抵抗。
燕军攻打莒城攻了几年也没攻下,于是只好转攻即墨城。即墨城中的守军知道大将田单是位足智多谋的勇士,也很擅于攻略,于是就推举他为守城的大将军。聪明的田单想出了一个新的计谋,叫“火牛阵”。他先叫城内的商人,拿着金银珠宝偷偷送到燕军将领手中,假装投降,并且说:“即墨城的守军兵力不够快要投降了,这些珠宝献给你们,请求大人您入城之后千万别杀我们!”燕军一听,以为即墨城里已经准备投降,一高兴就放松了警戒。
田单趁机从城里挑选一千多头牛,且在牛身上披上一块被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的花样,然后在牛角上绑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着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一天午夜趁敌人熟睡之时,他们把牛队赶到城外,接着在牛尾巴上点火,一千多头牛被烧得牛性大发,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了过去。齐军的五千名敢死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牛队后面冲杀过去。即墨城的百姓也都站在城头上,拿着铜壶、铜盆等器物,狠命地敲打了起来。
瞬间,一阵阵震天动地的呐喊声夹杂着鼓声、铜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燕人。燕国士兵在睡眼蒙胧中,忽见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冲了过来,吓得两腿发软、乱窜狂奔,毫无招架之力,一夜之间燕军死伤无数。燕将骑劫在混乱中,也被敢死队所杀。接着整个齐国都轰动了起来,被燕国占领的百姓纷纷起来响应。不到几个月的功夫,被占领的七十余城就全部收复了。
以“奇”制胜不仅在军事上适用,而且在商界也屡建奇功,历代不少商界英豪就是运用它而击败对手,抢占市场,成为巨富。
要在商场上取胜,除了凭经济实力之外,关键还是要靠出奇制胜。所谓“奇”就在于因手法高超或产品新颖在市场上有奇效,而竞争对手们又预料不到。“奇”的另一含义是不与对手搞硬碰硬的正面较量,避开其有实力的长处,而攻其虚弱无备之短处,即以已之长攻人之短。出奇制胜的谋略通常来讲在任何竞争中都是很有效的。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占领市场。
美国的汉堡店随处可见,麦当劳、肯德基等名店早已占领了市场,几乎没留下什么空间。可是,凯立?里布曼和杰克?里巴克两个年轻人新开的汉堡店,却大受欢迎。
同行们猜测:他们一定增加了新口味,烘焙的方法有特色,有新颖的促销方法……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出售的是“迷你汉堡”,无非体积比其他店的汉堡小一码。
开店之前,凯立和杰克曾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市场调查员。他们认为任何竞争激烈的行业,都有机可乘,关键要看创意。当时,他俩调查了汉堡业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汉堡店争相出售大型的汉堡,以此招徕顾客,却忽略了肥胖问题对大众的困扰。人们都在自我控制食量,而减肥者一般只吃掉小部分的汉堡,却要付整个汉堡的钱,抱怨甚多。
基于这种情况,他们的“迷你汉堡店”便应运而生,客户可以各取所需,因此在美国大行其道。现在,迷你汉堡店迅速扩张,并以洛杉矶为中心,发展了十家连锁店。
有这样一句话:“行人熙攘的背后有蹊径。”意思是说,人家都在走的道路前端不会有金山银矿等着你,倒是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有可能让你发现财富。商人要善于另辟新路,有时换一个角度思考可能就会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善于运用“超常识”的法则进行经营,才能与众不同。只有求异求变,独树一帜,出奇才能够制胜,最终才会抢得商机。
有一间酒店,为了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别出心裁地在大街上造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屋,四周打圆孔,仅挂上一块醒目的大牌子,引人注目地写着四个大字:“不许偷看!”。而来往的人耐不住好奇心,都禁不住小圆孔中偷窥。
设计者早就神机妙算,设计妥当。偷看者的眼睛通过小圆孔看到的是“美酒飘香,请君品尝”的字样,而其鼻子所在的位置,恰好是一瓶敞开盖的酒香扑鼻的美酒。许多人看了,都捧腹大笑,一笑之后,为老板的聪明才智所倾倒,心想:这里的酒一定有与众不同之处。于是,便信步走进店里,一尝为快。这家酒店的生意自然比别家的兴隆了。
对那些偷看者来说,这真是“挡不住的**”。自然,争购者列成长队,绵绵不断。
“不许偷看”成功地利用了人性的好奇心和人们的逆反心理,越是不许看也就越好奇、越想看。这一看就正合店主的意,这就是成功的独辟蹊径的创意绝招了。
战场与市场虽不尽相同,但是高明的商人也应如将帅一样独具慧眼,在市场竞争中,先知先行,为同行之所未想,为对手之所不能,出奇无穷,使经济实力蒸蒸日上;相反,你能人也能,你有人也有,满足于一般经营,对市场机遇熟视无睹,则必有倒闭破产的危险。但是,不断出奇品,攻市场之不备,出顾客之不意,必须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市场实际和企业的实力,应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捕捉到更多的市场机遇。
有句格言说:“假如所有的人都向同一个方向行走,这个世界必将覆灭。”只要在生活中、经营中做一个有心的人,套用一句“有志者,事竟成”的话,可以这么说:“出奇”者,赚大钱。
置之死地而后生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击往,驱而来,莫之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孙子兵法·九地篇》
孙武说:“将帅与士卒约期会战,就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断其归路;将帅与士卒深入别国境内,然后才告之作战目的,烧掉船只打破锅釜,就像驱赶羊群,赶过来赶过去,不知道要上哪儿去。聚集三军之众,投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他们拼死备战。这些才是将帅的大事。”
人容易产生懈怠,这样就会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来面对问题而不断进取呢?我们不防学学项羽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断了自己的退路,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某项工作,从而取得成功。
“死地”的形势很险恶,这时候,唯一的策略就是激励全军战士同仇敌忾,殊死奋战,死里逃生。汉代的韩信就是充分利用“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计谋,出奇制胜的。
公元前204年,韩信发兵由代地进攻赵国。赵王歇与陈余听说韩信已灭夏悦,夺取代地,忙引兵马,驻扎在井陉口,号称20万大军,阻止汉军前进。
陈余的20万赵军就驻扎在这易守难攻之地专等韩信、张耳来攻,仿佛在守株待兔。韩信当然不会轻举妄动,把兵马驻扎在井陉口的另一头,派出密探,四面打探陈余军情。
赵军谋士广武君李左车给陈余献策说:“汉将军韩信涉西河,擒魏王,夺代郡,虏夏悦,如今张耳为辅,欲攻赵国。这是乘胜利之师离国远征,其锋的确难挡。但是,‘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寻柴为炊,师难饱腹’。井陉之路,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韩信如果由此进军,粮草辎重必在后面。请拨给我精兵三万,从小路偷袭,截断汉军给养。丞相深沟高垒,坚壁固守。汉军前不能斗,退不能回,野无所掠,必然粮断水绝,不过十日,两人之首,必至麾下。希望相国采纳我的建议。否则,必为韩信、张耳之人所困。”
陈余本来素以儒者自称,不听李左车之计,反而说:“我本仁义之师,不用诈谋奇计。兵法常说‘十则围之’,‘倍则战之’。如今韩信之兵虽然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干,千里奔袭赵国,早已疲劳至极。如今遇到如此之辈尚且避而不战,今后遇到大敌,又该怎样对付呢?这样,诸侯都会认为赵国胆小怕事,动不动就会向我赵国用兵!”于是,陈余辞退李左车,不用其谋,只在那里坐等韩信率兵到来。
汉军密探得到此消息后,飞报韩信。韩信大喜,方敢引兵从井陉口进击赵军。夜半时分,韩信招来常山太守张苍,拨给两干军马,人持一旗,从僻静小路偷偷逼近陈余寨棚,潜伏在草丛之中,以观动静。
韩信密告张苍:“我军与赵军对敌,我军诈败,赵军必然空营追赶。你指挥士兵冲进赵营,拔尽赵国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红旗,坚壁拒守,不必参战,赵军自会不战而乱。”张苍等人得令而去。
天边刚露出一丝晨曦,韩信中军就传出号令:“今日破赵会食!”每个军将只分到一份早餐。因此诸将皆不敢相信,但是军令如山,只听得整齐而有力的一声回应:“是!”
韩信自领一万人马先行,渡过槐河,在岸边排下阵势。赵军看到韩信背水列阵,尽皆发笑,认为韩信实在不会用兵。汉军将士心中也疑惑不已。但是韩信用兵神出鬼没,军律甚严,只得依令而行。
韩信对张耳说:“赵军不见我军大将鼓旗,恐怕不肯出壁交战,我俩必须亲自督战。”韩信、张耳披挂上马,率领万余精兵,前面尽布大鼓旌旗,杀进井陉口中。
陈余在赵营之内,看到韩信、张耳如此耀武扬威,大模大样地闯入井陉口,不禁产生被人轻视之感,特别是见到他的仇人张耳,顿时气得咬牙切齿,立即下令,开战迎敌。
井陉口中,道路狭窄,双方都难摆开阵势。赵军人多势众,拼命向汉军压过来;汉军也不示弱,个个奋勇当先,舍死激战。
大战良久,韩信下令诸将尽皆抛弃大鼓旌旗,一时漫山遍野全是汉军旗鼓。韩信率兵固守河边阵地。
赵军看到如此众多的战利品,纷纷空壁而出抢夺鼓旗,抢夺汉军东西,以便邀功请赏。陈余等人率兵直追韩信,认为韩信不过如此而已。
这时,只听得韩信高呼:“前面深水,后有追兵,你死我活,在此一举。后退半步,立斩不赦!”汉军素来畏惧韩信法度,谁敢怠慢半分,人人回身自战,莫不死拼,无不以一当十。
陈余见汉军败退,正在高兴,不料汉军忽从营中杀出,个个突然间都变成了亡命徒。赵军争抢旗、鼓,队伍混乱,虽然人多,但是很难击退汉军。
两军混战,难解难分!张苍率领的两千士兵看见赵军纷纷出营抢夺汉军旗鼓,飞快潜入赵营,尽拔赵旗,插上汉军红旗。
赵军突然看见自己的营寨尽被汉军占领,一时间军无斗志,纷纷后退。陈余连诛数人,也不能禁止。汉军看见赵军后退,攻势更加猛烈。赵军死伤无数,陈余死于乱军之中。赵军只剩下投降一条路可走了。
韩信此役,真是“灭此朝食”。一天之晨,破赵20万大军,擒赵王歇,杀陈余。韩信此法,谓之背水列阵。
战争不仅是智谋的较量,也是力量的较量,是意志和决心的较量。在九死一生的被动情况下,利用全军将士求生的心理,焕发全军将士决一死战的勇气,反败为胜,这就是历代军事家们津津乐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