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利用反间之计
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孙子兵法》
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努尔哈赤受重伤死去以后,袁崇焕为了探听后金的动静,特地派使者到沈阳去吊丧。皇太极对袁崇焕窝了一肚子的怨恨,但是因为后金刚打败仗,需要休整,再说也想试探一下明朝的态度;所以,不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还派使者到宁远去表示答谢。双方表面上缓和下来,背地里都在加紧准备下一步的战斗。
到了第二年,皇太极亲自率领大军,攻打明军。后金军分兵三路南下,先把锦州城包围起来。袁崇焕料定皇太极的目标是宁远,决定自己留在宁远,派部将带领四千骑兵援救锦州。果然,援兵还没出发,皇太极已经分兵攻打宁远。袁崇焕亲自到城头上督率将士守城,用大炮猛轰后金军;城外的明军援军也和城里内外夹击,把后金军赶跑了。
皇太极又把人马撤到锦州,但是锦州的明军守得严严实实,加上天气转暖,后金军士气低落。皇太极只好退兵。
袁崇焕又打了一个大胜仗。可是,魏忠贤阉党却把功劳记在自己名下,反而责怪袁崇焕没有亲自救锦州是失职。袁崇焕知道魏忠贤有心跟他为难,只好辞职。
公元1627年,昏庸的明熹宗死去,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就是明思宗,也叫崇祯帝(崇祯是年号)。
崇祯帝早就了解魏忠贤作恶多端,民愤太大。他一即位,就宣布了魏忠贤的罪状,把魏忠贤充军到凤阳。魏忠贤自己知道活不成,走到半路上自杀了。
崇祯帝惩办了阉党,又给杨涟、左光斗等人平反了冤狱,很想振作一番。许多大臣请求把袁崇焕召回朝廷。崇祯帝接受了这个意见,提拔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整个河北、辽东的军事。崇祯帝还亲自召见袁崇焕,问他有什么计划。袁崇焕说:“只要给我指挥权,朝廷各部一致配合,不出五年,可以恢复辽东。”
崇祯帝听了十分兴奋,给袁崇焕一口尚方宝剑,准许他全权行事。
袁崇焕重新回到宁远,选拔将才,整顿队伍,军纪严明,士气振奋。东江总兵毛文龙作战不力,虚报军功,不服从袁崇焕的指挥。袁崇焕使用尚方剑,把毛文龙杀了。
皇太极打了败仗,当然不肯罢休,他知道宁远、锦州防守严密,决定改变进兵路线。他作好一切准备,公元1629年十月,率领几十万后金军,从龙井关、大安口(今河北遵化北)绕到河北,直扑明朝京城北京。
这一着可出乎袁崇焕的意外。袁崇焕赶快出兵,想在半路上把后金军拦住,已经来不及了。后金军乘虚而入,到了北京郊外。袁崇焕得到情报,心急火燎带着明军赶了两天两夜,到了北京,没顾上休息,就和后金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别路明军,也陆续赶到,投入战斗。
后金军突然进攻北京,引起了全城震动。崇祯帝更是急得心慌意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后来听说袁崇焕带兵赶到,心才定了一些。他亲自召见袁崇焕,慰劳了一番。但是一些魏忠贤的余党却散布谣言,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里面还有什么阴谋呢。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这个消息简直像晴天霹雳,把崇祯帝惊呆了。
原来,明朝有两个太监被后金军俘虏去以后,被关在金营里。有天晚上,一个姓杨的太监半夜醒来,听见两个看守他们的金兵在外面轻声地谈话。
一个金兵说:“今天咱们临阵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极)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个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又说:“刚才我就看到皇上一个人骑着马朝着明营走,明营里也有两个人骑马过来,跟皇上谈了好半天话才回去。听说那两人就是袁将军派来的,他已经跟皇上有密约,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姓杨的太监偷听了这番对话,趁看守他的金兵不注意,偷偷地逃了出来,赶快跑回皇宫,向崇祯帝报告。崇祯帝听了也信以为真。他哪里知道,这个情报完全是假的。两个金兵的谈话是皇太极预先布置的。
崇祯帝命令袁崇焕马上进宫。袁崇焕接到命令,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匆忙进了宫。崇祯帝拉长了脸,责问说:“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擅自杀死大将毛文龙?为什么金兵到了北京,你的援兵还迟迟不来?”
袁崇焕不禁怔了一下,这些话都是从哪儿说起?他正想答辩,崇祯帝已经喝令锦衣卫把袁崇焕捆绑起来,押进大牢。
有个大臣知道袁崇焕平日忠心为国,觉得事情蹊跷,劝崇祯帝说:“请陛下慎重考虑啊!”
崇祯帝说:“什么慎重不慎重?慎重只会误事。”
崇祯帝拒绝大臣的劝告,一些魏忠贤余党又趁机诬陷。到了第二年,崇祯帝终于下令把袁崇焕杀害。
皇太极用反间计除了对手袁崇焕,退兵回到盛京。打那以后,后金越来越强大。到了公元1635年,皇太极把女真改称满洲:又过了一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叫清。这就是清太宗。
反间计不仅在古代战争中又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商战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竞争双方势均力敌难解难分时;当一个弱者想与强者抗衡,企图小鱼吃大鱼的时候;当谈判双方陷入僵局,毫无进展时,谁率先赢得第三者的协助,谁就把握取胜的机会。
美国亿万富翁洛克菲勒美国十大巨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起初,财力、物力、人力十分有限,他梦想垄断炼油和销售,可他自然不是亚利加尼德集团等其他石油公司的对手。洛克菲勒的同伙人佛拉格勒颇有心计,建议道:“原料产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的时候才用铁路,不需要的时候就置之不理,十分反复无常,使得铁路上经常没生意可做,一旦我们与铁路公司订下合约,每天固定运输多少油,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打折扣。这打折扣的秘密只有我们和铁路公司知道,这样的话,别的公司只有在这场运价抗争中落荒而逃,整个石油产业界就成了我们的天下。”
洛克菲勒选择了铁路霸主之一,贪得无厌的凡德毕特为合作对象,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洛克菲勒以每天订60辆车合同的条件换取每桶让7分的利润。低廉的运费带来的销售价下降,进而使销路得到迅速拓宽发展。从此洛克菲勒飞黄腾达,向世界最大的集团经营企业迈进。
洛克菲勒身为弱者,如果和亚利加尼德集团面对面竞争,必须弱肉强食,但他巧妙地借助第三者铁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运价占居运输的优势,挤垮同行的竞争,实现了小鱼吃大鱼、垄断石油经济的愿望。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示之以动,乘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三十六计·暗度陈仓》
“暗度陈仓”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八计,意思是: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以牵制敌人在某地集结固守,然后我方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动突袭,攻敌不备,出奇制胜。这是从《周易》益卦中悟出的道理。
暗渡陈仓与声东击西,两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异处即前者隐蔽其攻击路线,而后者则隐蔽其攻击点而已。
“暗度陈仓”的前提是“明修栈道”,即公开展示一个让敌人觉得愚蠢或者无害的战略行动,以使敌人放松警惕。趁敌人被假象蒙蔽时,给其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击,自己则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出奇制胜。
在现代商业活动中,“暗度陈仓”是商家常用的妙计。运用此计时,要求商家善于制造假象,即事先“明修栈道”,以迷惑对手或消费者,不能让其看出破绽,方能顺理成章地实现自己的企图。当年,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就曾用“暗度陈仓”之计,让那些碍手碍脚、伸手要钱的股东乖乖地离开了福特公司。
福特刚坐上汽车王国“霸主”的位子就遇到了一些麻烦。1916年11月,公司股东道奇兄弟反对进一步降低 T型车的价格,反对公司进一步扩大再生产,还把福特告上了法庭,说他侵犯了股东利益,有意形成对汽车业的垄断,并要求公司拿出巨额利润进行分红。案件一直拖到1919年3月才宣判:福特先生降低 T型车价格的利他主义精神值得提倡,但作为公司的管理者,福特有义务向股东分发红利。法院判决福特必须分发不低于1900万美元的利润,同时,他可以把剩余的一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
尽管从公司的财政状况来看,完全可以给股东发放高额红利,但福特对法院的判决并不满意。因为那些股东只是在公司创建之初投了一些钱,此后再也不为公司的发展尽力,现在却伸手要钱,并阻碍公司的发展。怎样才能让这些股东自愿离开公司呢?福特想到一个“暗度陈仓”的好主意。
第二天,福特宣布辞去福特公司总裁的职务,由他的儿子出任新的总裁。不久,报纸上又传出消息:“福特正准备成立一家大型的新汽车公司!”据说这个新汽车公司完全由福特家族控股。
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东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着急了,他们担心公司竞争不过福特的新公司,届时自己的利益会严重受损。正当他们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出来表示,愿意作他们出让这些股份的中间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股东们巴不得将股票早些出手。那么,到底是谁在这时候“犯傻”,去收买这些股票呢?当然是福特。福特花了1.06亿美元买下了股东们手中全部的公司股票,赶走了那些只会对公司指手画脚的人。
福特为排除其他股东的干扰,作出辞去公司总裁的样子,放出另建汽车公司的消息,以此迷惑了众股东,这是在“明修栈道”;而他又暗中派人收购公司的股票,就是“暗度陈仓”了。此计的成功运用为福特公司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在现代经商赚钱的经营活动中,“暗渡陈仓”是商家常用的妙计,此计是指制造假象,迷惑对手或消费者,使其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者要本企业为之提供服务,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但就在真正使用这一妙计的时候,必须事先“明修栈道”,以迷惑对手,还不能让对手看出破绽,方能顺理成章地实现自己的企图。
石油大王哈默也成功地运用了一次“暗渡陈仓”之计。在哈默的经营史中最成功的一次是在利比亚。无论是对哈默本人,还是西方石油公司的3万名职员及公司的35万名左右股东来说,一提及此事,他们都赞叹不已。
在伊德里斯国王统治的年代,利比亚就像得克萨斯州当年最初发现石油时那样,吸引着石油资本家。
当时国王统治下的利比亚非常黑暗,几乎所有想通过石油赚钱的人都来到了这里。哈默当然也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可当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来到利比亚的时候,正值利比亚政府准备进行第二轮出让租借地的谈判。出租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原先一些大公司放弃了的利比亚租借地。根据利比亚法律,石油公司应当加快开发他们租得的租借地,若开采不到石油,就必须把一部分租借地归还给利比亚政府。
石油给了这些人充分的冒险胆识,来自9个国家的40多家公司参加了这次投标,虽然这其中的很多公司已快要到达破产的境地了。但他们希望中标后能够迅速赚收本钱。
哈默在这些竞标中根本就无任何优势可言,尽管他曾于1961年受肯尼迪总统的委托到过利比亚与伊德里斯国王建立了私人关系,且伊德里斯一世在托布鲁克王宫一次欢迎会上真诚地对哈默说:“真主派您来到了利比亚!”但在这次租借地的争夺战中,他同一批资金雄厚的大公司相比,无异于小巫见大巫,只不过是一名讨价还价的商人而已。此刻,在灼热的利比亚,同那些一举手就可以把他推翻的石油巨头们进行竞争,同时还要分析估量那些自称可以使国王言听计从的大言不惭的中间商们所说的话到底有多少真实性,对哈默来说处境确实非常不利。
但这些都不会令哈默气馁的,因为他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作风。他非常明白,要想在第二轮租借地的谈判中挫败实力雄厚的竞争对手,一招一式地跟他们硬拼,肯定是不行的。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暗中向利比亚政府申请:如果西方石油公司能得到租借地,将给予政府诸多好处,也请利比亚政府给予西方石油公司比其他竞争对手更优惠的条件。
在给利比亚政府一系列的好处之后,哈默还在投标书上允诺在库夫拉图的附近的沙漠绿洲中寻找水源,而库夫拉图恰巧就是国王和王后的诞生地,国王父亲陵墓也坐落在那里。另外,西方石油公司还进行了一项可行性研究,一旦在利比亚采出石油,该公司将同利比亚政府联合兴建一座制氨厂。
哈默果然成功了,他同时得到两块租借地,其中一块四周都是产油的油井,当地有17家公司投标竞争这块土地,且多是实力雄厚的知名公司,结果个个名落孙山,唯有西方石油公司独占鳌头;另一块地也有7家公司投标,但最终还是归在了西方石油公司名下。
这样的结果几乎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他们不明其所以然,但他们却又深深佩服哈默高超的谈判手段和技巧。夺得这两块租借地后,西方石油公司凭着独特有效的经营管理,使之成为其财富的源泉。
实力弱小的西方石油公司,之所以能在强手如林的众投标者中独占鳌头,一举夺得两块租借地,关键在于哈默在明修栈道的同时,在引人注目的大动作下,又来了暗渡陈仓的小动作,致使利比亚政府在哈默提供的利益允诺的**下,天平倾向于西方石油公司。
攻其要害,让对方自相矛盾
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
——《战国策·韩策》
这一策略对于那些言行不一的人很是管用,他们往往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对别人一套,对自己却又是另一套,对付这些人就要运用这一策略了。
明朝的海瑞,人们叫他“海青天”。这个人一身正气,不仅对权贵从不阿谀逢迎,而且对他们的丑恶行径也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揭发,当然,在与贪官污吏进行斗争时,海瑞也自有一套办法。其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他常用的一套策略,在海瑞的这种办法下,很多不法官吏虽然心里恨得牙痒痒,但是却也无可奈何。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得让他们几分。可是浙江淳安知县海瑞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诈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竟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心中有了主意,因为总督胡宗宪虽然贪婪无:度,骄**奢侈,但是却总是对外以清廉自居,海瑞决定用上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让胡宗宪无计可施。于是,他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没办法,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表面一套,背里一套,表面上声称自己廉洁,但暗地却大肆搜刮,这是贪官污吏们经常玩的花招,对于这种花招很多正直的大臣虽然很是憎恨和厌恶,但是却没有什么良策来阻止。海瑞却用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让贪官们乖乖地放弃他们贪婪地想法。
一次,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的地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
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所以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对于其他官吏的愤怒指责的做法,很显然海瑞的做法就高明得多。
不管是在官场、商场,还是职场人,像那种说得冠冕堂皇而行为却让人不敢苟同的人,愤怒地指责并不是好办法,倒不如用上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做法,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不一,然后收敛自己的行为。
扰乱对方视线,乘机出击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三十六计·混水摸鱼》
原意是,把水弄混浊了,鱼儿会晕头转向,此时乘机捕捉,往往易于得手。比喻乘混乱之机谋取某种意外的利益。在军事上指有意给对方制造混乱,或乘敌方混乱之机,消灭敌人,夺取胜利。在战场上,冒充敌人而蒙混过关是此计常用的手法。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
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
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诸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杏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返南,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
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竞争中,道理也是一样。慧眼独具、手腕灵活的经营者常趁着竞争对手内部或市场混乱之际,乘机兼并那些力量弱小而动摇不定的势力,以扩充自己的力量甚至形成企业集团,使自己的经营更加便利,更加有效,有的甚至还会制造混乱,从中渔利。
在日本钟表业,精工表一向居领导地位。紧追在后的星辰表自然不服气,无时不绞尽脑汁企望取而代之。
经过无数次的策划研究,星辰表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配合新型防震表,展开了两个大型的活动。
首先,星辰表宣布将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将新表用直升飞机载运到东京上空100米处,然后将表抛下。保证新表落地以后仍行走正常。
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无数民众的好奇心。是日。抛表地点万头攒动,传媒更是争相报道,电视立即转播,报纸大幅刊载,效果空前理想。
第一个活动如此成功,第二个活动于是紧接着展开。星辰表宣布,将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将l00块新表分置于数个小篮中运到北海道,然后将之丢人海潮中随波逐流。其中50块预定半个月后在苏联海参崴捞起,另外50块预定于3个月后在美国西海岸捞起,捞起后的l00块新表,保证行走如常。
这两场防震防水的空前演出,使得星辰表红得发紫。星辰员工欢喜若狂,认为这个攻击行动,必定能一举打败精工表,“取而代之”的夙愿眼看就要实现了。
可是他们高兴得太早了。
精工表目睹了对手这两场精彩的演出,立即紧急总动员,拟订了一招混水摸鱼的妙招。
在所有售卖钟表的店铺,精工都摆设了一个大型的热带鱼水箱,内置新型精工表一块,突出它的防震防水功能,并与店铺人员取得默契。当顾客由于“星辰热”到店里欲购买新表时,若未指名或记不清品牌,店铺人员告诉顾客.鱼箱中的新表就是他要的防震防水表。
这一妙计,使得精工表力保江山,星辰表的努力大打折扣,桂冠最后还是戴在精工表的头上。
兵不厌诈是一种高明的策略
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韩非子·难一》
韩非子“战阵之间,不厌诈伪”的观点和孙子兵法中“兵不厌诈”如出一辙,都是主张在战争中,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空城计可谓是“兵不厌诈”的典范。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这也正是“兵不厌诈”的精髓之所在。
中国有个典故:悬梁刺股。其中,“刺骨”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苏秦的故事。苏秦在事业开始的时候屡遭失败,他去游说秦国,秦王没有搭理他,他灰溜溜地回到家中,父母不跟他说话,妻子不给他缝衣服,嫂子也不给他做饭吃。苏秦从此发愤读书,每当困倦之时,拿起妻子纳鞋用的锥子就往大腿上刺去,顿时,鲜血流出,疼痛难忍,困乏随之一扫而光,苏秦捧起书简,继续苦读。一年多后,苏秦又去游说赵、韩、魏、楚、燕、齐等六国联合抗秦,六国共同封苏秦为宰相,赵国还加封他为武安君,苏秦的名字从此威震天下。
苏秦在赵国住了一段时间,又在燕国住了一段时间,最后在齐国住了下来。齐王对苏秦很信任,大事小情都要跟苏秦商量,这引起了齐国大夫的嫉妒,最后竟然发展到派刺客刺杀苏秦的地步。
一天晚上,苏秦正在书房里读书,一名蒙面刺客从窗口跳进来,一剑刺入苏秦胸膛,苏秦大叫一声:“有刺客!”随即倒在血泊之中,苏秦的卫士急忙跑人书房,刺客已逃之天天。
齐王听说苏秦遇刺,急忙来看望苏秦。苏秦已奄奄一息,挣扎着说:“刺客……身材,高……高大,臣……有一计……能抓到刺客……”苏秦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出一计后,就死了。
齐王回到宫中,众大臣都来询问苏秦的死因,与苏秦争宠的那些大臣则格外关心齐王对苏秦之死是什么态度。齐王满面怒容,恨恨地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尊他为上宾,封他为宰相,他竟然是燕国派来的奸细!不将他五马分尸,不足以解我心头之恨!”
齐王说干就干,当即派人把苏秦的尸体拉到市场上,命人把苏秦的头和四肢分别栓在五辆马车上,当众宣布了苏秦的“罪恶”后,一声令下,五辆马车向五个不同的方向奔去,苏秦的尸体顷刻之间分成了五个部分。
齐王命令将苏秦的尸体抛在街头,不许埋葬,然后吩咐取道回宫。正在这时,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从众百姓中走了出来,声称苏秦是他刺杀的,请齐王给他赏赐。
齐王道:“你为齐国立下赫赫大功,我自然重重有赏。不过,假如众百姓都声称是他杀的,都来向我求赏,我该给谁呢?”
刺客回答:“大王明察,只有我可以证明苏秦确是我杀死的。”于是,把行刺过程讲了一遍。
齐王静静地听着,刺客所言与自己所掌握的情况果然完全一致,于是,对刺客说;“不错!苏秦是你所刺杀的——苏秦先生可以在九泉之下瞑目了!”齐王命令卫士:“将刺客给我拿下!”
刺客大吃一惊,方知中计。
齐王杀掉刺客,用隆重的礼仪埋葬了苏秦。
苏秦在临死之际,正是利用了“兵不厌诈”的心理,才抓住了杀害自己的凶手。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孙子兵法·始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