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敏锐眼光,慧眼识才
国有三不祥: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
——晏子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国家有三种不祥:一个国家有贤才而不知,这是第一不祥;发现了人才而不用,这是第二不祥;尽管用了人才,却又不委以重任,这是第三不祥。如果国家是这个样子,又怎能会兴旺发达,繁荣富强呢?
识才是任人唯贤的前提,也是现代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一个管理者是否能慧眼识才,直接关系到其事业的成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争创霸业,汉室宗亲刘表占据荆襄九郡,实力雄厚,并且当时有名的水镜先生、诸葛亮及庞统等奇才都有在其境内,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理应有所作为。但因其不能识才,几名奇才得不到赏识和重用,最后纷纷投奔了别人,其本人也落得个身丧子降、基业断送的下场。相反,刘备因慧眼识才,先得徐庶,后得孔明、庞统,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
李嘉诚由一个微贱的打工仔,成为香港首富;长江由一间破旧不堪的山寨厂,成为庞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他的巨大成功,除了前文谈及的“超人之术”外,还得力于他的“识人、用人之道”。
有一位叫周年茂的青年才俊。周年茂的父亲是长江的元勋周千和。周年茂还在学生时代,李嘉诚就把他作为长实未来的专业人士培养,与其父一道送他赴英专修法律。
周年茂回港即进长实,李嘉诚指定他为公司发言人。两年后的1983年即被选为长实董事,1985年后与其父周千和一道擢升为董事副总经理。周年茂任此要职的年龄比霍建宁还小,才30出头。
有人说周年茂一帆风顺,飞黄腾达,是得其父的荫庇——李嘉诚是个很念旧的主人,为感老臣子的犬马之劳,故而“爱屋及乌”。
周年茂的“高升”,不能说与李嘉诚的关照毫无关系。但最最主要的,仍是周年茂的实力。
据长实的职员说:“讲那样话的人,实在不了解我们老细(老板),对碌碌无为之人,管他三亲六戚,老细一个都不要。年茂年纪虽轻,可是个叻仔(有本事的青年)呀。”
周年茂任副总经理,是顶移居加拿大的盛颂声的缺来负责长实系的地产发展。茶果岭丽港城、蓝田汇景花园、鸭月利洲海怡半岛、天水围的嘉湖花园等大型住宅屋村发展,都是由他具体策划落实的。他肩负的责任比盛颂声还大。他深孚众望,得到公司上下“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好评。
长实参与政府官地的拍卖,原本由李嘉诚一手包揽。现在同行和记者常能见着的长实代表,是一张文质彬彬的年轻面孔———周年茂,只是金额大的李超人才亲自出马。周年茂外表像书生,却有大将风范,临阵不乱,该竞该弃,都能较好地把握分寸,令李嘉诚感到放心。
长江的地产发展有周年茂,财务策划有霍建宁,楼宇销售则有女将洪小莲。在长江地产至长江实业的初期,这些工作全由李嘉诚一脚踢。李嘉诚的领导角色,由管事型变为管人型。
如商场战场流行的一句话:“指挥千人不如指挥百人,指挥百人不如指挥十人,指挥十人不如指挥一人。”指挥一人,就是抓某一部门的主要责任人。当然,对集团的重大决策与事务,李嘉诚仍得亲自为之。
霍建宁、周年茂、洪小莲,被称为长实系新型三驾马车。洪小莲年龄也不算大,她全面负责楼宇销售时,还不到40岁。洪小莲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长江未上市时,就跟随李嘉诚任其秘书,后来又任长实董事。洪小莲是长实出名的“靓女”,人长得靓,风度好,待人热情,在地产界,在中环各公司,提起洪小莲,无人不晓。
1972年加入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的洪小莲才24岁,只有高中学历的她由一名秘书做起。当时“长实”规模较小,才十几个职员。
洪小莲说:“我很庆幸,能够在一位那么瞩目及受人尊敬的人物身边工作。”对李嘉诚,她有说不尽的感激之情:“我很感谢李先生给我机会及栽培我,所以我用成绩报答他。”她一向视李嘉诚为榜样:“他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能掌握,我对他由衷佩服。”李嘉诚在她心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永远尊敬他,他永远是我的老师。”说时,洪小莲一脸庄重之色。
洪小莲追随李嘉诚近30年,被形容为李嘉诚的心腹大将。其实,洪小莲由普通秘书,攀上长实的执行董事,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外,还要多得与李嘉诚这位伯乐的赏识。
“我觉得香港人在工作上多多少少会歧视女性,但幸好有个好老板和家人支持我!”这句短短的说话,已经包含了洪小莲多年来工作的辛酸,也反映了她和家人及上司李嘉诚的紧密关系。
洪小莲在长实工作的日子,出任多个不同部门,负责多个不同范畴工作,接受一个又一个挑战,指挥若定的她,不单屡创佳绩,部门获奖无数,更重要的是成立了一个品牌。这个工作平台,给她最大收获不只丰厚薪金,工作上关系给自己有机会接触不同人和事,增广见闻获益良多……
十几年里她扶摇直上,至1985年出任公司董事,年薪1200万港元。由一个秘书跃升为一家市值1000多亿港元公司的执行董事,洪小莲的心得是:“和公司共成长、共分享苦乐。”
洪小莲的工作作风颇似李嘉诚,不但勤奋过人还是个彻底的务实派。就连面试一名信差、会议所需的饮料、境外客户下榻的酒店房间等琐事,她都要亲自过问。
然而,要处理日益庞杂的事务,没有旺盛的体力精力智力,没有日理万机的工作效率,是不可想象的。
她曾将自己描述为“颇为好胜,上进心强,但野心不大”,这位房地产界女强人有一句格言:“不论对家庭或事业,我当时担当什么角色,就做好那个岗位的本分。”她时常强调专注投入的精神非常重要,而对工作采取敬业乐业的态度,也能令许多事情事半功倍。
尽管与李嘉诚并肩作战近30年,但洪小莲却从未与李嘉诚单独用餐,也未曾与他闲聊私人事。但李嘉诚在她心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谈到与李嘉诚的合作风格时她则说:“凡与李先生合作过的人,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洪小莲曾说:“我是很贪心的人,往后的日子,若继续从事同样的工作,我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现在仍有精力,我要尝试一些不同的事情。”
2000年,长实执行董事洪小莲退休,赵国雄接任。因此,现时的洪小莲已成为李嘉诚基金会的董事,继续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继续为李嘉诚工作。
长江总部,虽不到200人,却是个超级商业帝国。每年为长江系工作与服务的人,数以万计;资产市值高峰期达两千多亿;业务往来跨越大半个地球。大小事务,千头万绪,往往都要到洪小莲这里汇总。洪小莲是个彻底的务实派,面试一名信差,会议所需的饮料,境外客户下榻的酒店房间,她都要一竿子插到底。
跟洪小莲交往过的记者说:“洪姑娘是个‘叻女’,是个完全‘话得事’的人。”
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实管理层,基本实现了新老交替,各部门负责人,大都是30~40岁的少壮派。周年茂说:“长实内部新一代与上一代管理人的目标无矛盾,而且上一代的一套并无不妥,有辉煌的战绩可凭。”
古人云:“智莫大乎知人。”人才是事业成功最重要的资本和基础。作为一位领导者,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些有才能之人。因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知人善任,任人之长
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晏子说:“土地有不同的土质,而每种土质能生长的作物是不一样的,要求它什么作物都能生长,是不可能办到的。而人的才能也是不同的,每个人能办好的事也是不一样的,要求他什么事都能办成功是不行的。所以圣明的君王用人,总是用人的长处,不勉强他的短处;用人所擅长的,不勉强他不擅长的。这就是用人的大概原则。”
晏子认为君王应该量才使用,因为人的才能是不一样的,不能要求一个人什么事情都能做,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能求全责备。晏子的这种认识和主张,对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元朝初年,有个13岁的少年,名叫安童,是为救护元太祖成吉思汗而英勇献身的孔温窟哇的后裔,也是为创立元朝立过盖世奇功的木华黎的曾孙。
安童聪明伶俐,魁伟沉毅。小小年纪,就能下笔成章,讲话也很有见地。元世祖破获阿里不哥反叛集团,负责破案的人拘捕了一千多人,报请元世祖发落。元世祖看安童就在身边,突然想起要考考他的本事。于是,元世祖就问:“安童,你听清了这个反叛集团的罪情吗?他们要推翻朝廷,罪大恶极,我要把他们统统处死,你看如何?”
安童神态自若地说:“这些人中,真正想夺权篡位的人是少数,极大部分是随声附和、胁迫从命的,陛下这样大量地杀人,怎能征服其他还没有归附的人呢?杀一人,牵连一片,怎能叫天下人心悦诚服呢?”
元世祖从安童的回答中,看出小安童已经成熟多了,便惊讶地说:“好一个长宿卫,年纪轻轻,见识不俗啊。我要是真的把这些人都杀了,那就连一个孩子都不如了。”说着就按照这些人罪责的大小分别予以处罚。
安童l8岁的时候,元世祖决定破格提拔他。朝中有人认为安童虽然可以提拔,但应该一步一步来,不能一下子就给他个大官做。元世祖却不认为如此,他说:“金世祖用阿鲁罕做参政知事,不到五个月阿鲁罕就因年老多病而辞职。历史上像这样因用得太晚,而未能充分发挥其才的贤人不是很多吗?凡是贤人,只要看准了,就要及早起用,不仅能早点锻炼提高他,而且能让他早一点久一点为国家办事。对社稷百姓不是都有好处吗?”
朝臣们听了元世祖的这番话,都很赞同,没有人再提反对意见。于是元世祖就将安童提拔为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并让国子祭酒许衡做他的助手。
许衡高兴地接受了辅佐安童的任务,他说:“安童是个很有抱负和才能的人,他还很尊重老臣,我很乐意帮助他。要是今后遇到我不能排除的阻力,比如大臣与他作对,那就要靠陛下您的权威去帮助他了。”
安童尊重许衡,许衡按照世祖的交代,对安童给了很大的帮助。安童有了许衡这强有力的后盾,把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朝臣无不钦佩。
公元l270年,有几个大臣嫉妒安童,密谋设立由阿合马负责的尚书省,借以削弱安童的权力。他们借为安童减轻工作负担为名,向元世祖提出了这一预谋,要把安童封为三公。元世祖深知这个意见分明是排挤安童,于是求计于许衡。许衡说:“对这个阴谋,只要陛下不采纳,他们就不能得逞。但是他们不会死心,下一次,他们还会跟安童作对。安童当前很受朝中众臣的拥护,大家都不会同意他们这个意见的。陛下何不召集众臣共同商议设立尚书省的事呢,让朝中老臣共同抵制他们的意见。这既能进一步提高安童的威望,又能击败他们排挤安童的阴谋。”
元世祖采纳了许衡的意见,随即召集满朝文武共同商议此事。当满朝文武听到要设立中书省的事后,无不感到惊奇。除少数几个密谋者外,其他都极力反对。有的说这是违背历朝规定的;有的说这是政出多门,有乱朝纲;有的说年轻丞相当三公,分明是打入冷宫。有个名叫商挺的老臣铿锵有力的言词,把几个野心勃勃的人说得哑口无言,他说:“当今丞相政绩出色,虽然年轻,我们老臣却很信服他,都不如他。他是国家的柱石,我们年长的人都要支持他。如果设立尚书省,还要丞相做什么?如果把丞相封为三公,他怎么处理繁多的朝政?这分明是削弱丞相的权力,扰乱朝纲,危害社稷,万万不可啊。”
元世祖趁机斩钉截铁地说:“商挺说得对,朕早就不同意这个意见。今天让大家讨论,正是为了求得共同的见解。丞相是历朝最高的职务,是帝王主持朝政的良弼。设立尚书省,让丞相做三公,分明是削弱丞相权力,实际上也是分散朕的注意力,万万不可采纳。当今丞相年轻力强,得高才深。上任不久,政绩出色,众卿万众一心,全力支持。”
元世祖为了更好地支持安童,将他原来兼封的光禄大夫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这样一来,安童的威望更高了,朝臣再也没有人敢藐视、妒忌和为难他了,他的政令更加畅通无阻了。
安童在元世祖的大力支持下,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惜,他49岁就病逝了。元世祖为过早失去这一得力的辅弼良臣而感到非常痛心。为他亲自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还为他立了刻有“开国元勋命世大臣之碑”的纪念碑。
得遇如此知人善任的皇帝,安童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正是因为元世祖的大力支持,安童的才能才会得以如此充分的发挥。
古人有这么一说,上君尽人之知,中君尽人之力,下君尽己之能。现实生活中,常见一些单位的领导人为得不到人才、留不住人才而苦恼。事实上,只要明白人无全能,物无全用的道理,用伯乐相马的真心耐心,发现挖掘身边的人才,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何愁人气不兴旺、事业不发达?
赏罚分明,方得人心
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
——《汉书·张敞传》
孙子提出了“信赏明罚”的治军原则,把赏罚分明作为治理军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法。战争要求铁的纪律。孙子认为治军之要,就在于严明军纪赏罚分明。他主张把赏罚作为治军的手段,要让士兵都懂得履行职责的重要,同时要教育兵士,使之有自尊心,有责任感,有义务感,有自信心。
或许,孙子的这些治军理念在封建时代是难以实现的,但在今日则应最大程度地激发将士的自觉性,使部队获得最强的战斗力。
秦惠公死后,年幼的出子即位,人称“小主”。小主的母亲把持了国政,并重用奄变。奄变为人奸诈,不久就把秦国弄得一团糟。贤人们都愤愤不平,隐匿不出;老百姓也怨声载道。
公子连此时正流亡在魏国,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打算乘机回秦国夺取政权,取代小主为君。于是他借助秦国大臣和百姓的支持回到秦国,来到了郑所要塞。
郑所要塞的守将是右主然,他下令严加防守,不放公子连进去,说道:“实在对不起公子了,俗话说:忠臣不事二主。公子您还是尽快离开这里吧!”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公子连离开了郑所要塞,进入北狄,转道来到了焉氏要塞。守塞的菌改把他放了进去。小主的母亲和奄变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惊失色,马上下令起兵攻打公子连。
秦国的将士们接到命令说:“敌寇在边境上。”将士们在出发的时候都口口声声地说:“去迎击敌寇!”但走到半路时,将士们乘机发动了哗变,都说:“我们不是去迎击敌寇,而是去迎接国君。”
于是公子连带领军队杀回了国都,小主的母亲走投无路自杀身亡。公子连立为国君,是为秦献公。
秦献公登基后要重赏有功人员。他很感激菌改,想多多地赏赐他;同时又很怨恨右主然,想重重地处罚他。
大臣监突了解到秦献公的打算后,便进谏道:“国君这样做不行。秦公子流亡在外的很多。如果您这样做了的话,那么大臣们就会争先恐后地把流亡在外的公子放进国来。这对您是很不利的。
秦献公想了想,认为监突的意见确实非常的有道理。于是他下令赦免了右主然,而赐给菌改以官大夫的爵位,赏给守塞的士兵每人二十石米。
赏罚分明,对军队而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现代商业社会的管理也不可或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性化管理成了现代管理的新要求,要求在工作上赏罚分明,铁面无情,在生活等工作以外的事情上视员工如亲友。
肯尼斯·奥尔森是美国数据设备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董事长。美国《幸福》杂志称他为“美国企业史上最成功的企业家”。
奥尔森为人严格,工作严谨,对那些工作不负责任的人从不姑息纵容,有时对部下的惩罚甚至过于严酷。
1982年,已身为数据设备公司总经理的奥尔森,突然下令召集公司全体职工开大会。大会开始后,奥尔森到讲台前讲话。他的讲话很简短,只宣布了4位经理的名字,并请他们到台上来。
奥尔森并未请4位走上台的经理就坐,而是当着众多工人的面,大声宣布授予这4位经理先生“劣等工作奖”。
这4位经理恰似五雷击顶,众目睽睽之下受到如此重大羞辱,几乎晕眩在地。广大职员也为之一愕,全场顿时鸦雀无声,落地一根针也能听见。
4位打扮漂亮的小姐,分别来到4位经理面前,将托盘中的“奖状”递到他们面前。4位经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好像是木头一般。
奥尔森见他们没有勇气接“奖状”,就加重语气,让大家热烈鼓掌为他们壮胆助威。顿时场内掌声如雷,嘘声四起。见4位经理还在犹豫,奥尔森又说:“难道要我亲自为你们颁奖状才肯赏脸笑纳吗?”
4位经理深知奥尔森那种不屈不挠的秉性,知道再不接受,将会受到更大的羞辱,只好乖乖地从托盘中取过劣等工作奖状。
奥尔森虽然对犯错误的属下有时未免过于严酷,但对一般属下却是相当关心的。奥尔森于l962年就大力推行“机会均等”的政策,为公司职工提供优厚的福利,包括本公司的股票等等。
奥尔森一直保持平民作风。他系民主党人,对“民主”二字颇为重视。他几乎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集体食堂就餐,往往一边就餐一边同工作、职员闲聊,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奥尔森听说一位职员由于家庭变故困扰不已,心情郁郁寡欢。奥尔森叫秘书将这位职员请到自己宽大的办公室里,对他进行一番安慰后说:“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与处境。你应当试着改变一下。我批准你一个月的假期,当然,工资照发。去处么,我的度假别墅借给你用。”
那位职员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奥尔森非常重视人才,从不埋没人才。对于干得好、有能力的人,他总是毫不犹豫地给他们升迁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愿意到数据设备公司来为奥尔森工作。
可见,奥尔森也深知刚柔相济、赏罚分明的妙处。奥尔森对职工既严格,又关心,这种赏罚分明的策略,最终使公司蒸蒸日上,雄霸一方。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欲付之重寄,须明察其人其才可用与否。
——《孙子兵法·谋攻》
鲁国有个人叫阳虎,他经常说:“君主如果圣明,当臣子的就会尽心效忠,不敢有二心;群主若是昏庸,臣子就敷衍应酬,甚至心怀鬼胎,表面上委与虚蛇,却在暗中欺君而谋私利。”
阳虎这番话触怒了鲁王,阳虎因此被驱逐出境。他跑到齐国,齐王对他不感兴趣,他又逃到赵国,赵王十分赏识他的才能,拜他为相。
近臣向赵王劝谏说:“听说阳虎私心颇重,怎能用这种人料理朝政?”
赵王答道:“阳虎或许会寻机谋私,但我会小心监视,防止他这样做,只要我拥有不至于被臣子篡权的力量,他,岂能得遂所愿?”
赵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阳虎,终使赵国威震四方,称霸于诸侯。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个善于用人的领导,不仅不会轻易怀疑别人,而且还会巧妙处理、消除下属的疑心,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即位后,广纳贤良,善用人才,对重臣用而不疑,留下了许多佳话。
赵普是北宋大臣,曾参与策划了陈桥兵变,帮助宋太祖夺取了政权,公元960年任宰相。有一天,御史上书弹劾赵普,说他串通狱吏,擅自更改律法,以获得不正当的财富。太祖听罢,十分生气地痛骂御史道:“连鼎都有耳朵,更何况是你呢?难道你不知道,赵普是社稷功臣,国家的栋梁吗?”
御史遭骂后心中又惊又怕,上书之事,赵普确有所为,太祖向来严惩贿赂之人,可对赵普,太祖怎么会连问都不问,却严厉地责斥他呢?御史想着,悄悄看了太祖一眼,见龙颜稍温,刚想重申一番,又听太祖言道:“今后不要再上奏此类的事情了,今天赦免你,赵普的事不要再提了!”御史领旨谢恩,知趣地退了下去。
此事过去不久,有一天,宋太祖突然去造访赵普,正巧碰见吴越王派人送来一只瓮。那位使差也许没有看见宋太祖,竞当着他的面,将礼品呈给了赵普:“请笑纳海产。”赵普当时已来不及藏匿,更找不出理由向太祖解释,他惊慌不已,脸若红布,其难堪之相神笔难述。而宋太祖却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饶有兴趣地看着那只瓮。赵普只得据情相报,报毕,便横下心来听凭发落。
此时,宋太祖相信了御史上书弹劾赵普的事。对这位重臣的为人,他心中十分不悦。然而,太祖却没有立即斥责,或者降罪于赵普,他带着一种似乎欣赏的神情说:“吴越的海产可能是稀世珍品。”说着掀开了瓮的盖子,瓮里面的黄金赫然人目!这下,连赵普也不得不感到意外了!他急忙跪伏在太祖面前,语无伦次地极力辩解。宋太祖朗声大笑起来。笑罢,他平静地看着赵普,宽容地摆摆手,言道:“既然人家诚意送来了,你就收起来吧!”说着,又看了看那使差,冷了口气说:“吴越王以为你是大宋的重臣,就派人来贿赂你。他以为寡人会被你左右,也是太愚蠢了!”说罢,指着赵普:“你起来吧!”赵普抹了把额上的冷汗,战战兢兢地爬了起来,心想:可不能再做此事了。
宋太祖的这种做法,不仅为赵普保留了面子,而且也为赵普敲响了警钟。这就是宋太祖用人的成功之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领导者用人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指企业领导对下属要充分信任,放手让他们工作,大胆负责。一般讲,信任下属有这样几个特点:相信下属的道德品质;认可下属的工作态度;理解下属的内在欲求;明白下属的工作方法;肯定下属的工作才智;信赖下属的工作责任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于隆中躬耕陇亩,后经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为其所用;其兄诸葛瑾(字子瑜),避乱江东,经孙权妹婿弘咨荐于孙权,受到礼遇。初为长史,后为南郡太守,再后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瑾受到重用,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背后中伤他明保孙吴,暗通刘备,实际上是被他弟弟诸葛亮所用的。一时间谣言四起,满城风雨。孙吴名将陆逊善明是非,他听说后非常震惊,当即上表保奏,声明诸葛瑾心胸坦**,忠心事吴,根本没有不忠之事,恳请孙权不要听信谗言,应该消除对他的疑虑,孙权说道:“子瑜与我共事多年,恩如骨肉,彼此也了解得十分透彻。对于他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不合道义的事不做,不合道义的话不说。刘备从前派诸葛亮来东吴的时候,我曾对子瑜说过:‘你与孔明是亲兄弟,而且弟弟应随兄长,在道理上也是顺理成章的,你为什么不把他留下来,他不敢违背兄意,我也会写信劝说刘备,刘备也不会不答应。’当时子瑜回答我说:‘我的弟弟诸葛亮已投靠刘备,应该效忠刘备;我在你手下做事,应该效忠于你。这种归属决定了君臣之分,从道义上说,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会留在东吴,如同我不会到蜀汉去是一个道理。’这些话,足以显示出他的高贵品格,哪能出现那种流传的事呢?子瑜是不会负我的,我也不会负子瑜。”
“前不久,我曾看到那些文辞虚妄的奏章,当场便封起来派人交给子瑜,我并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子瑜,很快就得到了他的回信。他的信中论述了天下君臣大节自有一定名分的道理,使我很受感动。可以说,我和子瑜已经是情投意合,而又是相知有素的朋友,绝不是外面那些流言蜚语所能挑拨得了的。我知道你和他是好朋友,也是对我一片真情实意。这样,我就把你的奏表封好,像过去一样,也交给子瑜去看,也好让他知道你的一片良苦用心。”
孙权重用诸葛瑾,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谗言,但因孙权了解诸葛瑾,所以没有因为谗言而怀疑诸葛瑾,而是对其更加信任,他该做什么还让他做什么,从不加以不必要的干涉,既然放权给他,就充分地信任他,不无端的猜疑。
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听到谗言就对其下属不予信任,朝令夕改,今天让下属做,明天又不让下属做,下属这么做,他又让那么做,这样的话,只会败坏了自己的事业,导致身败名裂。
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孙子兵法·兵势篇》
“择人而任势”是孙武在《势篇》中提出的用兵作战的一种重要谋略。孙武认为,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他们总是设法创造有利的态势,而不对部属求全责备,所以他们能够选择得力的人,利用有利的态势,把存在于将帅及其军队中的指挥、战斗能力,借助于客观情况(如天时、地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西汉的汉武帝就是善于运用此策略的君主,他在使用人才时,只要发现其堪当重任,便会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让他的才能得到无限地发挥,这一策略在汉武帝任用的很多臣子身上都有所体现。比如他从牧羊人中提拔了卜式,从商贾中擢升了桑弘羊,在奴隶中发现了卫青……在这些人中,最能体现汉武帝择人任势策略的就是对霍去病的重用。
霍去病,西汉时河东平阳人,其父霍仲孺、母卫少儿都是平阳公主家里的奴仆。汉武帝建元二年三月,平阳公主设宴款待胞弟汉武帝刘彻。当时,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也是平阳公主家的奴仆。但是由于卫子夫长得十分漂亮,又能歌善舞,刘彻看中了她,这个偶然的机遇,使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连同她的外甥霍去病也随其来到长安,从而摆脱了奴仆的命运。
汉王朝经过文帝(刘恒)、景帝(刘启)的努力,变得十分富强,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汉武帝刘彻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即位后,决心改变高祖刘邦和文帝、景帝时对匈奴采取的“和亲”政策,多次对匈奴的入侵进行反击。元朔六年,汉武帝命卫青再次出击匈奴。这时,霍去病年已18岁,他自幼习武,武艺高强,胆略过人,雄心勃勃,因此,多次要求随军出征。尽管霍去病出身卑贱,汉武帝并未因此而嫌弃,而是特意给他提供一个广阔的磨炼空间,他吩咐卫青挑出800骑兵由霍去病率领,并任命他为骠骑校尉。
在这次战斗中,霍去病果然不负厚望,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乘夜偷袭敌营,斩杀了匈奴单于的叔祖藉若侯产,活捉了相国和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匈奴大败,望风而逃。汉武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擢封他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配合卫青为夺回“河西走廊”再次出击匈奴,霍去病率军1万余人越过焉支山,深入千余里,歼灭敌军8900余人,缴获了匈奴休屠王用于祭天的金人,迫使匈奴浑邪王带领万余人马投降汉朝。经过此战,王朝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汉在河西走廊设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元狩四年,霍去病再次奉命出击匈奴。他率兵5万余人,越过离侯山,穿过弓闾河,一直打到翰海,凯旋。这次战斗,歼灭匈奴7万余人,俘获王、将军、相国、都尉等83人,使匈奴左贤王遭到惨败。霍去病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在狼居胥山举行封山仪式,祭告天地,然后班师回朝。
汉王朝反击匈奴的征战制止了匈奴贵族的野蛮掠夺,维护了边郡的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地位。在反击匈奴的战斗中,霍去病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汉武帝不仅加封他的食邑5800户,升迁他为大司马,还特意为他修建了一处十分豪华的住宅。但是,霍去病雄心未已,希望为国家再次效命疆场,彻底摧垮匈奴的势力。他对汉武帝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之后,坚决地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就是说,当今匈奴尚未被彻底消灭,我不能够为自己的家庭私事做打算。这表现了霍去病报国豪情的高尚品质,也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元狩六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逝世,汉武帝悲痛欲绝,特意在自己的坟墓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规模壮观的坟墓。
霍去病出身低微,这一条件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门槛,如果不是汉武帝的不计门户,不是汉武帝的大力提拔,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空间,那么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便永远也不会有用武之地。当然,作为统治者的汉武帝,他自己也是这一策略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因为他很好地运用了“择人而任势”的策略,致使匈奴一度嚣张的气焰得以压制,大大壮大了汉朝的声威,扭转了一直以来汉朝对匈奴的被动局面。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他的择人而任势的大胆也是令人敬服。一个领导者,要想让自己带领的团队不断向前发展,就不要对自己的员工求全责备,而是尽量给他们提供施展的空间、发挥才能的舞台。
所以,领导者在用人时,不要总抱怨自己手下没有得力的人才,而是要仔细想想有没有为人才提供施展的空间。高明的领导者之所以手下人才济济,不断有“黑马”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敢于为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北魏时孝文帝拓跋宏就是这样一位高明的领导者,在任用人才时,他采用了为其拓展空间的做法,结果赵黑这个曾经是奴隶的人从平庸中脱颖而出。
有一次,拓跋宏见定州不安定,要朝中大小官吏给他物色一个能够镇守定州的将领。不久,众官员向他推荐了十多个镇守定州的人选,其中有个多年侍候皇帝吃饭的赵黑使拓跋宏很感兴趣。
拓跋宏早就听说过赵黑这个人,这个人与众不同,是甘肃凉州人,汉族,奴隶出身。他在皇宫里经常给人谈古论今,喜爱讲少年立志、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名人和历代兴衰的故事。还能主动调节皇宫中侍从之间的矛盾,使一些冤家对头和好。他还能写文章,背古诗,博学多才。只是由于朝里官员有民族成见,见他是汉人,一直没有重用他。这次经人推荐,引起了拓跋宏对赵黑的兴趣。
拓跋宏亲自宴请赵黑,对他说:“我听说你会讲故事,今天,我正闲着,请你吃饭,讲故事给我听吧。”赵黑虽然知道拓跋宏平易近人,但从未与他一起进过餐,今天突然请他吃饭,说什么也不敢。他说:“我是下人,陛下要听故事,我站着讲就是了,共同进餐不是我们这种下等人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