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一定要去的美丽海岛(1)(2)(1 / 1)

巴厘岛

巴厘岛(Bali),行政上称为巴厘省,是印度尼西亚33个一级行政区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巴厘岛距该国首都雅加达1000多公里,与爪哇岛之间仅有3.2公里宽海峡相隔,面积约563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15万。巴厘省省会设于岛上南部的丹帕沙。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唯一信奉印度教的地区。

地理位置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13600多个岛屿中最耀眼的一个岛,位于印度洋赤道南方8度,爪哇岛东部,岛上东西宽140公里,南北相距80公里,全岛总面积为5620平方公里。巴厘岛(Bali)是印度尼西亚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岛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轴为东西走向。面积约5620平方公里,人口约315万人。地势东高西低,山脉横贯,有10余座火山锥,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2米,是全岛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干季约6个月。经济发达,人口密度仅次于爪哇,居全国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和风景闻名于世,为世界旅游圣地之一。

巴厘岛(BALI)隔巴厘海峡(BALI STRAIT)与印度尼西亚东哇岛(EAST J**A,INDONESIA)相望,这个美丽的岛屿因其如画的风景、纯朴的民风而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度假区。当您漫步于美丽的沙滩,沐浴着温暖的印度洋海水,满目充斥的是绿色的热带雨林和遍地的树丛野花,您会感到身心无比的放松和惬意。当然,您也可以选择冲浪、潜水、跳伞,或者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京打马尼火山山麓和火山湖风景区,眺望远处火山烟直插云宵的同时享受舒适的习习凉风。这将是一个亦动亦静的假期,何不来感受一番呢?巴厘岛旅游绝对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自然环境

巴厘岛北部有一火山带贯穿东西,其中最高为阿贡火山(Gunung Agung),3142米。火山带从南向北延伸,为岛上主要生产农作物的肥沃稻田。巴厘岛西部人口稀少,是岛上唯一的非耕种区域,也是巴厘岛国家公园所在地,这里为茂密的树木丛生区域,内有丰富罕见的植物和鸟类以及壮观的海底世界。

最高山:东北部的阿贡山(Gunung Agung),海拔3142公尺,被称为“世界的肚脐”。最大湖泊:巴杜尔湖(Danau Batur)。最主要的两条河流:帕克里桑河(Pakrisan)和贝塔努河(Petanu),这两条被视为圣河的两岸,曾经发现许多古代帝国的遗迹。国家森林保护区:西部的珍巴拉纳(Jembrana),是仍居住着熊、野猪和鹿等生物的热带丛林。

巴厘岛地处赤道,气候炎热而潮湿,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在低处,平均温度在21℃和33℃之间,但山区温度可以低至5℃。湿度根据地区及季节不同而异,总体而言很高,平均湿度约在60%-100%之间。

一般而言,印度尼西亚可分为两个季节:东南季风带来干燥天气(干季),西北季风带来丰沛的雨水(雨季)。雨季从11月持续到3月,1月至2月是雨季的最高峰,每天下雨好几个小时,特别是在巴厘岛中心的小山上。这时期下雨是可以预期的,然而总会间以阳光出现雨水稍停的时候。下雨之前,空气中充满湿黏的闷热感;雨后则立刻让人感觉清凉舒畅。4月到10月是干季,是攀登山峰或参观自然保护区的最佳时节巴厘岛还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区。巴厘西距首都雅加达约1千多公里,与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相距仅1.6公里。

该岛由于地处热带,且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绿水青山,万花烂漫,林木参天。巴厘人生**花,处处用花来装饰,因此,该岛有“花之岛”之称,并享有“南海乐园”、“神仙岛”的美誉。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有四五座锥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贡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是岛上的最高点,附近有曾于1963年喷发过的巴都尔活火山。岛上沙努尔、努沙·杜尔和库达等处的海滩,是该岛景色最美的海滨浴场,这里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历史沿革

巴厘人是由多种南岛移民,于约公元前2500年的史前时代混血所组成。一般相信,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的青铜器时代,巴厘岛已有非常进步的文化;现在仍在使用的农田灌溉组织(Subak),和灌溉系统就是沿袭自当时。大约公元十世纪时,印度文明影响全东南亚,经过爪哇岛传入巴厘岛,提供后来巴厘文学、艺术、社会组织和政治的雏形。十三世纪时,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开始统治巴厘;公元1515年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入侵爪哇,促使了大批印度教的僧侣、贵族、军人、工匠和艺术家逃亡巴厘,造成十六世纪巴厘的黄金时代。

也就在这个时候,来自欧洲的白人开始拜访巴厘。在荷兰探险家们的形容中,巴厘异教徒的神秘色彩、富足的社会文化和温暖的气候,令荷兰人既好奇又心动,幻想着只要将荷兰的文明和商业带进巴厘,就可引导巴厘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公元1908年,荷兰的国旗终于插遍了全印度尼西亚和巴厘岛,巴厘的贵族们在几次为尊严而自杀的普普坦仪式中,结束了贵族统治的时代。荷兰人统治了巴厘34年,接着在二次大战时日本人又占据了三年;直到公元1949年,在联合国的干涉下,荷兰才退出印度尼西亚,岛民温和的巴厘,自然成为独立后印度尼西亚的一省。

在爪哇岛佛教王国夏连特拉王朝时代,佛教及印度教开始传入巴厘岛。爱尔·卡首次将巴厘岛与爪哇岛统一,其后经过新柯沙里王朝,1343年爪哇岛印度教王国麻诺巴歇再次统一两地,印度教开始大规模进入巴厘岛,并和原来的佛教进行融合。1515年伊斯兰王国淡目兴起并取代麻诺巴歇,于是很多印度教精英逃往巴厘岛,由此开始印度教文明的繁荣。1550年巴图仍贡建立了第一个巴厘岛王国。1588年西方人第一次来到岛上,据说3个荷兰航海家船只失事后到达岛上,后来能够搭船回国时却只有1人愿意回去,由此也可见巴厘岛的魅力。其后进入荷兰殖民时期。在很长一个时期,殖民者只专注于爪哇岛和苏门达腊的资源掠夺(香料、木材等)和海上贸易,并未将巴厘岛纳入进来。一直到20世纪初,荷兰人决定征服该岛,巴厘岛土著在抗争无效之后,选择大规模集体自杀,1906年登巴萨王室贵族几乎全部自杀于荷兰军队面前(现在登巴萨市政广场的纪念碑即是纪念此事件)。自杀事件经新闻传到欧洲后引发震动,迫使殖民者实行较人道的统治,巴厘岛的传统文化特色也由此能够保持下来。编辑本段民俗文化宗教信仰

巴厘岛因历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响,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义和巴厘岛风俗习惯的结合,称为巴厘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神)和佛教的释迦牟尼,还祭拜太阳神、水神、火神、风神等。教徒家里都设有家庙,家族组成的社区有神庙,村有村庙,全岛有庙宇125000多座,因此,该岛又有“千寺之岛”之美称。神庙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拥有千年历史的百沙基陵庙,陵庙建在称为“世界的肚脐”的阿贡火山山坡上,以专祀这座间歇喷发的火山之神。陵庙的层级石雕建筑,与柬埔寨吴哥窟相似。

特色风俗

巴厘岛不但天然景色优美迷人,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的丰富多彩也驰名于世。巴厘岛人的古典舞蹈典雅多姿,在世界舞蹈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亦是印尼民族舞蹈中一枝鲜艳的奇葩。其中,狮子与剑舞最具代表性。

巴厘的雕刻(木雕、石雕)、绘画和手工业品也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遐迩闻名。在岛上处处可见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该岛又有“艺术之岛”之誉。玛斯是该岛著名的木雕中心。巴厘的绘画别具一格,大都是用胶和矿物颜料画在粗麻布或白帆布上,主题取材于田园风光和人民生活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巴厘岛素有“诗之岛”、“东方的希腊”的美称。位于岛中部的鸟穆是绘画中心,博物馆内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巨幅绘画。

在鸟穆附近,有一座呈方形的千年古洞──象洞,洞深只有二三米,洞内雕有栩栩如生的神像。在加威山上有著名的四大石刻像,另有5座神龛分立于大石像之前;在半山腰建有淡巴西冷的总统行宫。巴厘岛象洞庙的一个佛像。

巴厘岛居民每年举行的宗教节日近200个,每逢节日,歌舞杂陈。由于巴厘岛万种风情,景物甚为绮丽。因此,它还享有多种别称,如“神明之岛”、“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等。在自然科学上,1869年生物学家华莱斯还发现巴厘岛是亚洲大陆的“末梢”,典型的亚洲动物分布至此为止,而在它东方仅隔宽度不到40公里的海峡的龙目岛,动物即属大洋洲种。所以,巴厘岛是有名的旅游胜地。

毛里求斯

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这样赞美:毛里求斯是天堂的原乡,因为天堂是仿照毛里求斯这个小岛而打造出来的。而今,这个天堂的原乡,已经成为全世界享受生命、解放自己的秘密花园。这个位于非洲的小国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爱好大自然的游客去欣赏那惊心动魄的美。毛里求斯景色优美,风光绮丽、美丽的海滩和明媚的阳光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北部的潘普利莫塞斯花园内花木葱葱,百鸟啾啾,使人有如入仙境之感。

自然地理

印度洋西南部岛国。包括本岛及罗德里格斯岛、圣布兰群岛、阿加莱加群岛、查戈斯群岛(现由英国管辖)和特罗姆兰岛(现由法国管辖)等属岛。西距马达加斯加约800公里,距肯尼亚的蒙巴萨港1800公里,南距留尼汪160公里,东离澳大利亚4827公里。海岸线长217公里。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的毛里求斯,全年分雨旱两个季节,平均温度25℃。高原湖泊为岛民提供了淡水资源。

毛里求斯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分夏、冬两季,11月至次年4月为夏季,沿海气温27℃,中部高原22℃,海水温度约27℃;5月至10月为冬季、凉季,沿海平均气温24℃,中部高原19℃,海水温度约22℃。

原为荒岛,1598年开始为荷兰人统治,称“毛里求斯”。1715年被法国占领,改名为“法兰西岛”。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改回现名。此后,英国从美洲、非洲、印度移入大批奴隶、囚犯和自由民到此垦殖。1968年3月12日宣布独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奉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1992年3月改行共和制。

毛里求斯景色优美,风光绮丽、美丽的海滩和明媚的阳光吸引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北部的潘普利莫塞斯花园内花木葱葱,百鸟啾啾,使人有如入仙境之感。100年才开一次的高大王棕随风摇曳,清池内飘**着巨大的睡莲。毛里求斯茶隼和粉鸽是世界上的珍稀动物。

历史地理

在1505年以前,岛上还是荒无人烟。当葡萄牙人马斯克林登上该岛的时候,只见一群蝙蝠扑扑棱棱地飞起来,于是他干脆把小岛叫做“蝙蝠岛”。1598年,荷兰人来到这里,以莫里斯王子的名字给岛命名为“毛里求斯”。台湾现译成模里西斯。荷兰人统治了100多年。1715年,法国人占领了毛里求斯岛,改称它为“法兰西岛”。100多年以后,英国打败法国,将岛的名字又改回“毛里求斯”,并于1814年正式将岛划归为英国殖民地。毛里求斯人通过各种方式求得自治,终于在1961年7月,英国同意毛里求斯自治。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正式宣告独立。

塞舌尔

塞舌尔,全名塞舌尔共和国(Republic of Seychelles),是坐落在东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群岛国家。1976年6月29日塞舌尔宣告独立,成立塞舌尔共和国,属英联邦成员。塞舌尔居民90%信奉天主教,8%信奉新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印度教或其它宗教。

全国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西距肯尼亚蒙巴萨港1593公里,西南距马达加斯加925公里,南与毛里求斯隔海相望,距印度2813公里。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季平均气温30℃,凉季平均气温24℃。

16世纪,葡萄牙人曾到此地,取名“七姊妹岛”。1756年,法国占领,并以"塞舌尔"命名。1794年,英国取代法国。后英、法多次易手,轮流占领。1814年,英法签订和约,塞舌尔成为英国殖民地,归英国在毛里求斯的殖民当局管辖。1903年改为英直辖殖民地。1970年实行内部自治。1976年6月29日宣告独立,成立塞舌尔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

塞舌尔风景秀丽,全境50%以上地区被辟为自然保护区,享有“旅游者天堂”的美誉,1993年在世界十大旅游点评选中名列第三。主要景点有马埃岛、普拉兰岛、拉迪格岛和伯德岛等。其中马埃岛上的拉塞尔自然保护区占地65公顷,拥有种类齐全的热带水果树木和成群的象龟,拉塞尔是马埃岛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在这里,克里奥的古朴传统与现代的豪华设施共存。您在这里的经历将随着岁月的流逝日久弥新。

人种

塞舌尔人是肤色各异的克里奥尔人,白、黑、棕、黄、红,什么人种都有。不管什么颜色,他们都自称为一个民族——克里奥尔。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的语言,美国南部、加勒比地区以及西非的一些地方所说的语言也都统称为克里奥尔语,有些克里奥尔语以英语为基础,而塞舌尔的克里奥尔语则更多的采用法语单词。说这些语言的克里奥尔人,通常也是经过多代混血的,他们可能同时拥有来自非欧亚三大陆的血统。

塞舌尔人是典型的克里奥尔人,在市中心的独立大道上矗立着一座三只飞翔的海鸥雕塑,象征着塞舌尔人民来自欧、亚、非三大洲。在塞舌尔,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睦相处,人民生活悠闲自在。有趣的是,连总统会见外宾都从不穿西装打领带,一件短袖衬衣了事。在这个地方,没有人能正式起来,也没有人能忙起来,让那些来自繁忙都市的人羡慕不已。

塞舌尔所有的沙滩都是开放的,临海的酒店也不能阻止非本店的住客或当地人使用酒店前的沙滩。

塞舌尔人环保意识极强。每砍一棵树都要报环境部审批。在海洋公园海域,为了保护热带鱼类,不但禁止捕鱼,当地人还通常会劝阻游客拾捡贝壳,“贝壳——浮游生物——虾米——小鱼——大鱼”已形成一条生物链!

风俗

塞舌尔人热爱音乐,几乎人人能歌善舞。当地音乐风格叫做“Sega”,据称是非洲部落音乐在印度洋岛国的“海洋版”,节奏欢快,让人忍不住会跟着音乐轻轻摇摆。热情好客更是塞舌尔人引以自豪的民族习性。

塞舌尔为欧亚非移民后裔以及他们混血后裔-克里奥人组成的国家。上述三大洲的风俗习惯兼而有之,和平共存。他们肤色不同,但友好相处,没有种族歧视。

塞舌尔保有古老习俗,常有人戴一只耳环,据说可避邪。有婚礼游行之俗,重视女子婚前的贞操。喜舞蹈,民间村社常在夜间燃起篝火跳穆蒂王舞、四组舞。

美食

塞舌尔的克里奥餐和东南亚饮食很相似,即有原汁原味的清新,也有很强烈的辛辣味道。这里龙虾和石斑鱼很有名,价格也很便宜。悦榕庄是品尝各种美食的好去处,美味的克里奥尔(Creole)美食融入了塞舌尔的咖哩、椰子类的菜肴和香料,值得一尝。在这还可以品尝到东南亚美食等,或者在沙滩上安排一场浪漫的烧烤,都是不错的选择。在塞舌尔你还可以尝到芒果汁生鲷鱼片。

“玛丽安东耐特”餐馆是一座很老的大房子,有100年的历史,菜单也有25年没有换过了,在里面可以品尝到鹦鹉鱼糊、茄子咖哩鸡等美味。

提到塞舌尔,就一定要提海椰子。海椰子果实是植物王国中最大、最重的种子,通常在10公斤左右,最重可达30多公斤。在其7-9个月大的时候,趁果肉还是胶质状时方可食用,一旦超过9个月,果肉就会逐渐变硬,成熟的海椰子果肉洁白而坚硬,曾经有人拿来冒充象牙,其硬度可想而知。

海椰子第一年发芽只生出一片叶子,通常高达1.5米至2米。随后每年只生出一片叶子。这些叶子围成环状,斜指向天,以利搜集雨水流到根部。到15岁时,海椰子树才开始长出树干。海椰子树成长25年才完全成熟,开花结果。而一个海椰子果要8年才能长成,也就是说从一个海椰子落地,至少要33年它的第一个后代才会出生。海椰子树龄最多可达400岁!树高一般10米,最高有35米,通常雄树比雌树高,以利于风力传播花粉。

塞舌尔陆地上的主要大型动物就是大旱龟,为了防止喜好吃素的旱龟吃掉幼苗,岛上多数棕榈科的植物在茎的底部都长有坚硬的刺。而海椰子完全没有刺,因为就算是幼苗,它们的茎也非常坚硬,旱龟对它们一点胃口都没有。所以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有刺没刺来判断你眼前的幼苗是不是海椰子树苗。

海椰子树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就是它的树干与树根的交接处宛如人体的关节,是可以旋转的!海椰子树干十分坚硬,不能随风摇摆,容易被大风折断,所以这个关节可以保证大树在刮风时可以随风转动,消减压力。海椰子树死后,树干仍会屹立数年方腐烂,而底部的这个关节则会继续存在60年才会完全分解掉,足见其坚硬程度,也惟有此才能负担整棵大树。

旅游景点

领略塞舌尔多元风光的最好方式是乘船在诸岛中行穿。在翡翠般的海水中下潜、航行、垂钓;休憩在恬静的海滩;探索幽深的岩洞,游客将感受到度假的真正含义。

五月谷(Vallee de Mai)

如果说塞舌尔是人间天堂,五月谷就是这天堂里的伊甸园。坐落在普拉兰岛中心的五月谷是世界上最小的自然遗产,面积只有19.5公顷。因其中7000多棵海椰子树而闻名于世。但是除了海椰子,这里还有许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动植物,堪称珍奇大观园。

五月谷在四十年代的时候还是一个私人庄园,它的名字就是当时的庄园主所取。1966年它成为国家公园,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自然遗产。

五月谷至今仍保留原始风貌,除了外围的防火林,其中的所有植物都是天然生长的。谷中各种奇异的棕榈科植物挺拔耸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斑驳的阳光从阔大的枝叶间洒下,照着不时探出头来的可爱的小蜥蜴,不知名的鸟儿在林子里婉转的鸣叫,溪水欢快的从脚下流过。整个山谷只有三条沿山势辟出的1米宽的小径供游人通行,如果没有导游,游客可以凭着手中的地图寻找公园设在路边的解说牌,来自己发现和认识那些珍稀的动植物,有如寻宝之旅。路上间或可见木质长椅可供休憩片刻,一切都显得与自然那么和谐。

游览的路线分为北、中、南三条,根据不同路线的组合,参观一圈需时半个小时到3个小时,游人可视情自行决定。北线有条岔路通向山顶的一座亭子,从那里可以一览五月谷的全貌,最突出的当属那棵高35米的海椰子树王,虽秀于林,风却不能摧之,至今傲然挺立,俯视群雄。

除了海椰子,游人最感兴趣的应该是黑鹦鹉,濒临灭绝的黑鹦鹉是塞舌尔的国鸟,叫声婉转动听,全世界也只有这里才能见到。它们通常在清晨和傍晚喂食。当地的导游会用口哨吸引黑鹦鹉过来给游客观赏。据导游介绍,黑鹦鹉通体为咖啡色,而不是黑色,只是因为它们常在树荫中飞行,因此人们误以为黑色。黑鹦鹉也是普拉兰独有的物种,目前数量约为300-400只。

谷中还有一种奇特的树叫做Latanyen Lat。它的特点是树干不是拔地而起,而是凭“空”而立。它的树干离地面约1米高,坚硬的树根粗约5厘米,一根根地深深斜插进土壤中,支撑着整棵树。这种树给人一种站立着,但随时可以拔“腿”前进的感觉。其实它的幼苗与其他棕榈科植物没有两样,茎也是长在地上的。它特殊之处在于根,不仅向下生长,还向上顶,把茎顶离地面,越顶越高,成年的树,地面上的根丛不再有间隙,仿佛给树围上了一条厚厚的筒裙。凭着这项特殊技能,它可以轻易的生长在溪流之中。

注:去普拉兰岛可从马埃岛搭乘塞舌尔航空公司的小型螺旋桨飞机,每30分钟一班,航程只需15分钟。亦可乘坐“椰子猫”号双体客船,一个小时达到。

塞舌尔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450多平方公里,最大岛屿马埃岛面积148平方公里。

塞舌尔最著名、最吸引人的还是金黄色的粉沙滩,这里是粉沙而不是细沙,“粉”到什么程度,我自己赤脚在沙滩行走,毫无刺痛感。其沙滩的漂亮程度,更被众多权威旅游杂志评选为最佳、最美、最干净的沙滩。

世界排名第三的沙滩——博瓦隆(Beau Vallon Bay)

长达4公里的博瓦隆白沙滩是欧洲旅游者的圣地。细腻如泥的细沙和碧蓝如水晶般透明的海水每年吸引着10多万欧洲有钱人来这里“朝圣”。可爱的儿童笨拙的用沙铲堆砌着他们梦想中的城堡,热恋中的年轻人或者蜜月中的情侣们尽情享受火辣的阳光,白发苍苍的老人们牵着手伴着夕阳在海滩上散步……游客可以在专业教练的陪同下潜水,欣赏海底千变万化的珊瑚礁,也可以租一条船去海上钓鱼,钓上鲜活的红石斑或老板鱼可以立即让当地厨师烤出鲜美绝伦的鱼排……

第一大岛马埃岛

踏上马埃岛,眼前便呈现出这样一幅景色:奇峰幽谷,巍峨多姿。云遮雾障的群峰之上,林木扶疏,葱茏碧透,千藤万蔓,铺天匝地,景色清幽而绚丽。还有遍布海滨、山坡、高地的一块块奇岸异石,有的似睡狮,有的像花鹰,有的如奔马,有的类仙鹤。好一个巧夺天工的天然雕塑场!

马埃岛还拥有世界一流的天然浴场。海滩宽阔而平坦。水清沙白,是进行海水浴、日光浴、风浴和沙浴的最理想地方。如果你有潜水本领的话,那是最好不过了。潜入美丽的海底,你会看到五彩缤纷的珊瑚和五光十色的鱼类世界,心中顿生一种渴望,为何不变成一条鱼儿遍游海底呢?

维多利亚

首都维多利亚是塞舌尔惟一的城市和港口。坐落在马埃岛的东北角,城市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秀丽。在市中心的独立大街矗立着一座模拟三只海鸥的大型纪念塑像,它是塞舌尔祖先在200多年以前从欧、亚、非三大洋飞越大洋来这个荒岛开发生息的象征。首都最引人入胜的是国家植物园,园中集中了全岛最名贵的植物。园中有高大的阔叶树木,罕见的兜树和兰花,奇异的瓶子草和极为稀有的海蜇草,但最奇特,最名贵的要数椰树了。

塞班岛

塞班有着蔚蓝如洗的晴空、翡翠般湛蓝的海水及细白的沙滩,西临菲律宾,是西太平洋的度假胜地。北玛利安纳群岛共有14个岛屿,塞班、天宁是最南边的岛屿,也是观光游客最常前往的岛屿。

追溯1500年,查莫罗人在塞班、天宁、罗塔岛出没;追溯438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发现了这些太平洋上查莫罗人的领地——塞班、天宁等14个岛屿。蔚蓝天空、霓红日落、大自然的海滩,这就是北马里亚纳群岛。

塞班岛周围有许多起伏不平的珊瑚礁,加上阳光的折射,使海水呈现淡绿、碧绿、深蓝等不同颜色,那深不可测的墨蓝,就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1万多米的马里亚纳海沟。从岛的中央到东海岸都是山岳,许多地方尚未被开发出来,游客们可以租借越野吉普车,进行探险之游。深夜,随意走进海边的一家小酒吧,头顶上满是星星,歌手在身后低吟浅唱着似曾相识的情歌,喝几口啤酒,巴不得坐到天亮……

塞班岛的潜水活动非常著名,全岛有20多处潜水地点,海水中的透视度可达30米。戴上潜水镜,一头栽入海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无数的热带鱼在身边游来游去,随手可摸活生生的海星、海参与珊瑚。塞班岛附近还有好玩的军舰岛。

天宁岛除了清澈见底、清凉透心的迷人沙滩,更有传奇的TAGASTONES海底火山熔岩及雄伟的喷水海岸美景。每天晨曦落日之时,柔逸的阳光抚慰着辽阔安静的海洋,如画般的美景尽历眼前。而它在二次世界大战后遗留下的凄然往事,亦为这个小岛平添了一份神秘感。

历史

塞班岛是约500年前,菲律宾等地的移民建设的岛屿。塞班及马里亚那群岛的原始美丽被世人所认识,是在1521年著名的航海家麦哲伦环球旅游后。1565年西班牙人登陆该岛后,宣布永久占有为其领地,并用西班牙皇后的名字起名为“马里亚那”,统治了近400年,1898年德国从西班牙手中购买了该岛,统治不到廿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德国将这一殖民地永久权转让给了日本。日本人在马里亚那诸岛大量种植了甘蔗,当时有大批的中国、南亚、韩国移民强迫移住,开发了大片种植甘蔗的农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军队和美国军队为争夺该岛展开了激烈的战争。证明当时战况的遗址现如今已开发为特色旅游景点。日本战败后,联合国将北马里亚纳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帕劳岛和马绍尔群岛一起划给美国政府托管,托管期40年(1945——1985年),在托管期结束以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帕劳岛与马绍尔群岛分别独立成立为共和国,而北马里亚纳群岛,在美国政府的策划下于1986年经全民公投决定,归属美国,成为美国版图的新成员,管理则由当地政府自治管理一段过渡时期。因此,岛上居民自1986年起,全部持美国公民护照,社会福利卡(即税卡)由美国加州统一管理。由于是当地政府自治管理,所以,进出北马里亚纳群岛不必经美国大使馆或领事馆签证,而由当地移民局自行解决,凡在当地出生的婴儿,均可申领美国护照,成为美国公民。

据CNN报道,近年来有很多服装知名品牌利用赛班岛的独特地理位置,引进中国籍劳工,在岛上生产加工服装产品,标上“MADE IN U.S.A”(美国制造)的字样。劳工的工作环境艰苦,薪水大大低于一般美国工厂工人的普通水平。一些中介利用“去美国工作”的旗号招揽工人前往该岛,收取巨额中介费用。很多美国人权组织的工作人员在呼吁联邦立法介入。

台湾岛

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位于东海南部,西依台湾海峡(属于东海),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东濒太平洋;东北与日本的琉球群岛为邻,距冲绳岛约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距吕宋岛约195海里。岛形狭长,从最北端富贵角到最南端鹅銮鼻,长约394千米;最宽处在北回归线附近,约144千米。面积3.58万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台湾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7000年前起到大约400年前,南岛语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后、陆续的漂流到台湾来,成为目前所知台湾最早的居民。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

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开始把触角伸向东方。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

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经过激烈战斗和围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移民大量开垦荒地,使台湾成为一个新兴的农业区域。这个时期,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由于西方列强向中国边疆侵逼,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1884—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台湾,遭刘铭传率军重创,到1885年6月《中法新约》签定,法军被迫撤出台湾。

中法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于1885年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台湾成为中国第20个行省。刘铭传积极推行自强新政,把众多新式事业集中于一省,使台湾成为当时中国的先进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后,举国同愤,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率军民反抗日本的侵占,坚持5个多月的战斗,历经大小百余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终遭失败。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

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日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后来,文化协会、民众党、共产党等还组织领导了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抵抗运动。

1937年7月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