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比想法更重要,在工作中,行动比想法更重要,要想顺利地完成工作,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在经过思考后,关键在于行动。如果不行动,就成了口头上的巨人。梦想是成大事者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笨跑者全力地奔跑,唯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方能获得成大事者的锦旗。一次行动胜过百遍胡思乱想,说一尺不如行一寸,行动比想法更重要。
马云人生训言
1.勇而敢者死,勇而不敢者胜
很多人说这个人好勇敢,我觉得勇而敢者死,勇而不敢者胜,我们勇而我不敢。很多时候我说有这个勇气,我敢动,我想,但是最后我不敢,我对规则、对规律、对莫名其妙的力量有尊重,我敬畏。——马云
老子曾经在《道德经》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勇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冒险精神,是积极向上的一种必备姿态和素质。可是很多时候凭借“勇”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时候还要克制自己,要懂得适当示弱,你有这样的勇气去做,但未必就一定要不顾一切地去做,有时候,人应该懂得让自己害怕,要懂得做一个“不敢做”的人。
无论做什么,无论有怎样的理想,我们都应该对生活、对人生怀有一些敬畏之心,不要太过主观太过情绪化,要懂得去尊重规律,尊重市场规律、自然规律和生活规律。更为简单地说,就是要懂得克制自己的行为,你可以有想法,可以比别人更加勇敢,但是有时候应该比别人更加理性,要更加懂得去敬畏生活。
勇气是成功人士的必备要素,一个人想要成功不仅仅需要谋略、需要毅力、需要运气,同时也需要勇气,如果你不敢去做梦、不敢去实施,那么就没有办法从普通人中超脱出来。但是“勇”和“不敢”是两码事,两者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勇更多的是思维上的感性认识,是一种自信,而不敢则是行为举止上的“理性”判断。
很多年轻人常常会说:“给我一笔钱,或者给我一个机会,我就敢于投资,我就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可事实上成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如果成功仅仅凭借勇气、大胆,那么这个世界的成功人士会翻上好几倍。
事实上,80%的人可能都和你一样,有理想,敢闯敢干,但是最终成功的可能只有20%。理想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执行的过程中多数人都盲目自信。所以年轻人应该懂得克制自己,不妨学习一下马云,努力从马云的经历中获得一些营养和经验。
回顾阿里巴巴的成长,马云常常会为自己当初的勇气感到自豪,正是因为当时足够勇敢、足够自信,才确保阿里巴巴发展壮大起来。但是与此同时,马云时时记得那些发展道路上的辛酸与坎坷,也明白很多时候并不是团队的努力让他们度过了灾难,也不是他们自己具备了足够抵抗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正如他所说,自己从未料想会如此成功,马云认为那是一种莫名的力量,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一直在支撑和助推着阿里巴巴往前走,这种力量让他心怀敬畏。
马云知道自己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大好时机,十年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呢?谁能够预料到事情会怎样发展,所以在阿里巴巴不断扩展和高速发展的时候,他反而显得更加理智和冷静。他明白市场风云变幻,很多时候勇气不能带来一切,也不能成就一切,合理的、稳健的发展模式也许才是上上之策。
在马云看来,即便阿里巴巴成为同行业中最具实力的企业,而且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依然要注意休养生息,依然要懂得韬光养晦,要懂得在市场竞争和发展规律面前感到害怕。
比如,随着阿里巴巴的不断发展,很多人建议阿里巴巴尽早上市,其实阿里巴巴的任何一个成员,包括马云自己都希望阿里巴巴能够上市,希望它在国际市场有一番作为。
但是马云冷静分析了时势,他认为阿里巴巴有勇气和实力上市,但是上市也应该选择正确的时机,需要确保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先位置,而这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来观察,在当时的条件下,马云不敢冒那样的风险。正因为如此,阿里巴巴上市时间一推再推。
勇是指导思想上的一种“进”,不敢则是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止”,一个人不能想到什么就义无反顾地去做,而应该考虑这么做的后果,应该对未来的生活保持适当敬畏,这不是一种懦弱和胆怯,而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发展战略。
股神巴菲特曾经有一句名言: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其实巴菲特和其他巅峰投资者一样都有勇气在股市里闯**,毫不客气地说,他比其他人更有立足的资本,也更有勇敢的底气。
但是在巴菲特看来,勇气不一定能够帮助自己挣到更多的钱,当别人都贪婪的时候,当别人都勇猛向前的时候,你需要冷静下来,需要尊重某些规律,需要让自己有敬畏和恐惧之心,一旦你无所畏惧,就会被那些规律所绊倒。
不过事实上,很多创业者,尤其是年轻人,总是认为敢想敢干敢闯就一定能够成功,殊不知一腔热血并不一定会带来成功,相反,还可能让自己跌入深渊。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乏有野心、有勇气的人,缺的是能够适时止步的人。每个人都可能有很多疯狂的想法,每个人都可能会无所畏惧地为着理想而奋斗,但勇气也有可能是盲目的,勇气容易让人陷入极端的自信和跃进状态。
有个企业家说过:“如果一个团队中,有10个人都举双手赞成某个行动,那么你就要小心了,因为大家可能进入了狂热的状态。”事实上有些企业已为此做了一些防范措施,针对一项计划的实施,10个人中必须有一个人努力找出不可实施的因素。这就是一种“不敢”,企业如此,人更应该如此。
人生忠告
年轻人应该有梦想,而且有梦想就要勇敢地去实现,可是也要记住千万不能让勇气完全操纵自己,在信心满满的时候,内心应该有一个声音时时提醒自己:我不能轻易就这么干。
2.坚信自己成功是成功的保障
创业的确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创业能否成功,比拼的既不是对于风险的无知,也不是对于风险的全知,而是在知道有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前行的信心。
一位创业成功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业就像黑屋子里,一点亮都没有,但你要告诉自己,那就是有光的地方,告诉自己那是方向,然后跟团队说跟我走,那就是方向。”他认为在黑暗当中保持希望的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创业能够成功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而不成功大多是因为不自信。在做事之前把困难想得太多,估计得太严重了,结果事情还没做,自己就已经被想象的困难吓倒了。对于任何想要创业成功的人来说,自信心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对于自己所走的道路都拿不定主意,又怎么能够影响其他人呢,又怎么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呢?
大多数创业成功的人,不一定都是最聪明的、最富有资源的和最被公众看好的人,但一定是一个最自信的人。
我深信不疑我们的模式会赚钱的,亚马逊是世界上最长的河,8848是世界上最高的山,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宝藏。马云如是说。
马云非常自信,每一个接触过马云的人都有这种感觉。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有一位观众这样评价马云:“他走每一步的时候都很有底气、很有把握,都在他的谋略和计划之中。所以他什么都不惧,什么都不吝,这也是一种拽。”这位观众用一个字来评价马云:“拽!”
马云的确很拽!在中央电视台“2004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的晚会上,马云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男人的才华和他的容貌往往是成反比的。”这就是“拽”!
马云说自己一生中“最戏剧化”的场面是和软银总裁孙正义谈投资的时候,尽管坊间已经有诸多版本,但是我们还要把这个故事再重述一遍。
1999年10月的一天,马云应一位朋友的邀请去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正义,一位在业内赫赫有名的风险投资商。在富华大厦豪华的会议室里,在众多西服笔挺的精英中,只穿了件普通夹克衫的马云显得是那样的“鹤立鸡群”。但这并不影响马云的信心。他只讲了6分钟,孙正义就做出了决定。
根据后来马云的自述,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段堪称经典的对话:孙正义:“停下来,你要多少钱?”马云:“我不要钱。”孙正义:“你不要钱你来找我干什么?”马云:“又不是我要来找你,是人家叫我来找你的。”一般人见到投资人都是笑脸相迎,但是马云用自己的自信征服了投资商。
马云自信,还表现在对自己项目的坚定不移上。2001年,正是互联网的冬天。这一年对于“互联网”来说,只有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寒冷”。
这一年的年底,孙正义在上海召开了一次投资会议。昔日“IT界”呼风唤雨的网络英雄都已经“风光不再”,撑不下去的早已“关门大吉”,就是勉强撑下去的也已经“改头换面”,脱离互联网,选择“下线”了。
对“互联网大逃亡”已经有些无奈的孙正义问马云:“你要不要也调整战略,放弃电子商务,转向其他领域?”
马云却拍着胸口告诉自己的“投资人”:“孙先生,一年前你为我融资的时候,我向你要钱的时候,我讲的是这个梦想(电子商务),今天我仍然要告诉你,我还是这个梦想,唯一的区别是我朝我的梦想往前了一步,但是我还在往前走!”
马云敢于说出这样的话,是他有说这个话的资本。在2001年,中国互联网公司不再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甚至遭到排斥的时候,正是由于资金的短缺使尚处于成长期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陷入了困境。但是马云手里有牌,他刚从高盛融资500万美元,又从孙正义那里得到2000万美元。“粮草充足”的马云有资本自信。即便如此,在“2001年那个寒冷的冬天”,能够说出这个话,还是要有足够的底气。
马云对于自己的梦想自信,马云对自己自信。正是自信使他敢于在“互联网的冬天”说出“我还是这个梦想”这样充满自信的话。
如果马云也在这个时候失去对于电子商务、对于自己的信心,也许世界上就没有阿里巴巴了。
对一个想成功的人来说,自信是很重要的。自信与成功相辅相成,越自信越可能成功,越成功就越自信。
对于刚开始创业的人来说,他们的心理恐惧主要是源于对自己的不信任。在未知的创业结果面前,创业者们每着手一个计划的时候,总是要不断地问自己:我要生产的产品人们真的需要吗?公司什么时候才能走入正轨呢?我的市场促销方式对头吗?我的辛苦会有回报吗?我的报偿会有多大?我的创业怎么才能成功?万一失败了,别人会怎么看我?亲戚朋友会说些什么?
自信是创业的坚定基础。如果一个没有自信的人,又怎么能够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呢?但是,自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那是要有一定的基础做根基的。那么,创业者怎样才能够做大自信呢?
只有首先战胜心理恐惧,然后才能成功创业。战胜心理恐惧的唯一方法是防止所恐惧的事件发生。因为每失败一次,自己的信心就会减少三分。要自信,就要减小失败的风险。
创业者应该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或业务开始创业行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原来所从事的工作是最熟悉的,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就能够拥有更多的信息,知道什么商品有市场、有前途,知道不同产品的优劣及消费者的需求,知道市场的发展方向,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扬长避短,以强带弱,充分发挥自己或创业团队的优势。只要不人云亦云,不好高骛远,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能够迅速站稳脚。而初战告捷对于自信是最重要的。
创业者的心理恐惧很多时候来自于对风险的不可预知和掌控上。如果能够做好风险控制,降低风险指数,信心相对就会足些。要加强学习,了解市场动态,减少盲目性和决策性失误。学会风险分析的方法,做好风险预测,并采取措施尽量降低风险的发生。同时,创业者在创业前要考虑到家庭的一切正常开支,考虑一旦创业失败所导致收入来源中断的风险。这就会使创业者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增添几分自信。
做生意公关很重要,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就寸步难行。人际关系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对于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在创业之初,创业者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社会关系。着眼于朋友多、人际关系好、办事渠道通畅、门路熟、信息来源广而便捷的行业,这样成功的几率就会比较高,自信也就随之而来了。
人生忠告
树立自信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理智和冷静,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创业之路充满艰辛,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在受挫时依然保持**、信心和勇气。
3.快速行动,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思科CEO钱伯斯有一句话,“这个世界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了,而是快鱼吃慢鱼”。
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个“高速”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靠规模取胜,更是靠“速度”取胜。这个“速度”可理解为“顾客响应度”,这是为满足顾客需求而采取的行动。速度正主宰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兴衰,拥有了速度你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速度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是改变战局的根本。
在速度上,美国人抢先一步。全世界做快递最成功的公司都是美国人开的,世界三大快递公司:一个是联邦快递,另一个是联合包裹(UPS),第三个是敦豪速递(DHL),这三个都是美国公司。
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之所以能迅速在中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看看中国餐馆出菜的速度,你就知道为什么了,这就是速度之争。由此可见,品牌战略的实施之一就是提速,从铁路到航空,到快递,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都在竞争速度,谁赢得了时间谁就占有了市场。
“速度”对于企业来说,与它拥有资源的多寡、人才的优劣等一样重要。一个不重视“速度”的企业,肯定不是一个能健康发展和壮大的企业;一个不重视“速度”的管理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会永远处于下风。
因此,一些睿智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速度,他们能在市场突变时做出闪电般的反应,迅速处理,既能使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又能把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譬如,麦当劳。
麦当劳在速度上确实下了不少工夫,他们的口号是:60秒没有让客户拿到自己的餐点,可以免费奉送可乐一罐。有人曾专门跑到麦当劳点了一个东西,想免费喝一罐可乐,但45秒时,东西就出来了。第二天此人又去点了一个汉堡,50秒东西又出来了。于是他对柜台小姐说:“真可惜,买两次都没有喝到可乐。”那位小姐居然讲了另外一句:“先生不要气馁,多来几次就会喝到了。”
其实麦当劳敢挂60秒的牌子,他们不知曾经练习了多少次,保证能够在这个速度之下,让客人拿到食物,否则它是不敢自己打自己耳光的。
当前,很多行业都在借鉴军队的管理经验,最终想达到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团队培养得具有“雷厉风行、高效第一”的工作作风,因为在战场上“老二”就是败军。
有段时期,平板电视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苏宁、国美家电连锁企业抓住了这个机遇,其业绩增长数据快得让人生疑,而永乐、五星两家的结局却是“下马归田”。
手机产业的变化速度更快,不仅国内企业赶不上“节拍”,几乎全军覆没,连摩托罗拉的速度也跟不上,业绩一度大幅下滑。无独有偶,在强大竞争对手的重重围困中,蒙牛奶业用“先建市场、后建工厂”“快速整合、高质定位”的战略而得半壁天下。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呢?速度!
如今,速度已成为一个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那些不注重速度的企业,都会受到“时间”的惩罚。
联想是中国IT行业成功的领路者,它曾经创造了个人电脑市场上无数个第一。但是,其进军互联网时,由于运营思路缓慢,虽然与AOL成立了合资公司,成为中国IT界最豪华的“联姻”,并且有明星代言,有巨大的资金投入,但还是没有越过新浪、搜狐、网易等“大山”。爱立信曾是手机行业的老大,由于在市场流行的新技术面前反应迟钝,结果市场份额一落千丈,最终被迫出局。
成功永远属于那些会立即去采取行动和勇于去尝试的商人,立即行动,迅速把握商机是商人取得财富最有效的方法。只要你比别人跑得快,你就会领先一步,便可以占领新的市场份额;如若你没有别人跑得快,那你就只能永远与别人共同分吃一块蛋糕,自然就是没有可观的利润。
马云有句名言:“做互联网好像冲浪,机会稍纵即逝,不能够等浪高再冲,要随浪而高,随风而变。”
在商场上,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对于创业者来说,时机就是商机,商机就意味着成功。什么是商机?并不是等到所有人都听到了发令枪响才是商机,用马云的话说:“如果时机成熟,就轮不到我来做了!”相反,恰恰是大部分人都还处在“看不到”“看不清”“看不懂”的时候才是最好的商机。
简单地说,就是要“乘市场之‘虚’而入”。创业者唯有抢占先机,快速行动,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商场的规则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更是如此。
发令枪一响,你没有时间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闭着眼睛往前冲。马云把互联网的竞争看成是3000米的长跑:“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在商场上,马云不仅像乌龟一样耐跑,经过八年“抗战”,创建了拥有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雅虎搜索以及阿里软件等“达摩五指”的阿里巴巴集团;马云还像兔子一样跑得快。马云是一位短跑高手,一位喜欢“抢跑”的运动员。
马云经常说一句话:“发令枪一响,你没有时间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闭上眼睛向前冲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里,发令枪还没有响,马云已经抢跑了。等到对手们确认无误地听到枪声的时候,马云已经在冲刺了。
马云认为一个好的公司需要一个好的名字来作为招牌,所以他选定了“阿里巴巴”这个名字。但是在注册网站域名的时候,他发现有人比他还早就已经“芝麻开门”了——在加拿大居然有人两年前已经注册了“alibaba.com”这个域名!
马云不愿意换名字,他实在是觉得“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天才般的构想,就是专门为他准备的。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被人家上线运营了,他的“芝麻开门”的美梦就会随之破灭。
为了这个“专为自己准备的域名”,马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和对方的谈判几个月都没有结果。马云在双方没有达成协议的情况下,马云就将一笔1万美元的款子打进了对方的账户。1万美金!当时对于马云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了。他们总共的启动资金也不过50万元人民币,按照当时的汇率,也就只相当于6万多美金。
也许是诚意打动了对方,对方爽快地就把域名让给了马云。有了前车之鉴,马云在花重金买回“alibaba.com”的同时,他又把“alimama.com”、“alibaby.com”以及所有和阿里巴巴有关或者相近的域名全部注册下来。
别人不理解马云为什么要注册那么多域名,马云幽默地说:“阿里巴巴、阿里妈妈、阿里贝贝本来就是一家吗,他们是不能够分开的,就是要永远在一起!”
若干年后,事情的发展证明了马云的眼光。几年后,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掀起了一股抢注域名的**。很多企业为了不让抢注的人影响自己的品牌形象,软硬兼施,用尽了浑身解数,使尽了各种方法,诸如重金购回,诸如对簿公堂,等等,就连大名鼎鼎的Google也花费了数百万美金购回了被他人抢注的CN域名。由此可见,马云的动作的确够快。
马云喜欢“抢跑”,支付宝的成功同样是他“快速起跑”的结果。网上交易的日益活跃,网民对网上购物的兴趣日益增长。但是,有一个瓶颈问题却严重限制了网上交易的发展,这就是网上的资金支付问题。
如果不能够安全地支付资金,大家为了安全起见,只好选择同城交易,这将使网上交易平台大打折扣,将会酿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很长时间内,阿里巴巴只是一种信息交流的平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马云2003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要等到支付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还有什么机会,我永远不会等到机会成熟了才去做一件事……”过了3个月,2003年10月份,支付宝横空出世,这是一个专门为淘宝网量身订制的在线支付工具。
当时,支付宝还只是专门为淘宝定制的支付工具。也就是说,支付宝只是一个支付工具。在当时淘宝网还没有实现盈利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支付宝,无疑会使运营成本增加不少。马云“起跑”两年后,所有人都听到了发令枪响。
从2005年开始,做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公司开始明显增多,包括互联网公司和物流公司都在试图进入这个领域。而这个时候,马云的支付宝已经运行了两年了。
从2003年到2005年,两年的时间,支付宝的提前诞生给马云带来多少的财富呀!而带来的无形财富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这两年时间,又让后来者和支付宝拉开了多大的差距呀!而且支付宝这种领先的趋势还在延续,甚至还在继续拉大。之所以会出现支付宝“领跑”的结果,恐怕还是马云抢跑的原因。
这种优势从马云和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十大股份制银行、国内最优秀的物流公司在内的“巨无霸”们进行合作谈判的时候,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了。用马云的话说就是:“这些银行的态度好得出乎我们的想象。”华尔街投资者曾经预言:“谁在支付上掌握了主动,谁也就掌握了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马云用“抢跑”为自己占领了这个市场。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并非人人能够把握,在茫茫的商海中,商机是一大片的绿岛、是航船,找到它、抓住它、掌握它,则生存、则骄傲;反之,你就会在惊涛骇浪的竞争中被淹没。商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稍纵即逝,谁先抓住商机,谁就是最后的成功者。
事实已经证明,速度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以速度对抗规模,以速度利润战胜规模利润,将会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纵观现实,你会发现,无论是蒙牛、苏宁、海尔、联想、TCL、万科、阿里巴巴(淘宝网)、超级女声、芙蓉姐姐、于丹、易中天等的出名都是“火箭速度”。
在大方向不错的情况下,速度就是一切,这是真理。速度能为企业制造“神话”,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超级竞争利器,谁忽略了速度,谁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因此,无论是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还是经营者,都应认识到速度的价值,并不惜一切代价地提高速度,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人生忠告
石头在水中,怎样才能不沉底——唯有速度。打水漂,就是利用了速度的原理。因此,一定要意识到速度的重要性,在机遇当头之际,要迎头赶上,大胆前进,不丧失发展的良机,在速度中战胜对手,淘到属于自己的财富。在信息化的时代,决定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成败的不是什么细节、战略、理念,这是工业化时代的概念。
4.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
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创业呢?有一个机构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赌徒最适合创业。这并不是一个玩笑,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冒险活动,就是一场赌博——哪一个创业者从一开始就敢担保自己必胜无疑呢?
创业之初,大都是怀着一种赌博的心态。调查发现,赌徒的心理承受能力远远强过普通人,而创业正是最需要强大心理承受能力的一项活动,大凡成功人士都有某种程度的赌性,尤其是企业界人士。
经商创业其实就是一场“赌局”,在这场赌局里,敢赌的人永远能冲在最前面,成为最先拿到“面包”和“票子”的“先富起来的一部分”。
史玉柱的赌性大家都是知道的,当年他在深圳开发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一次,他身上只剩下了4000元钱,但是,他却向《计算机世界》定下了一个8400元的广告版面。
史玉柱唯一的要求就是先刊广告后付钱,他的期限只有15天。前12天,他分文未进,第13天他收到了3笔汇款,总共是15820元,两个月以后,他赚到了10万元。收到这10万元,他并没有揣进自己的腰包,而是全部做了广告费。4个月后,史玉柱就成了百万富翁。
难以想象,要是15天过去之后,收来的钱还不够付广告费,史玉柱该怎么办?后来提起这件事情,史玉柱笑着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在15天内拿到订单,付清广告费,我只知道看准了,就要赌一把,要敢于做赌徒,没有什么好怕的。幸运的是,那次,我赢了。”
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这就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秉性。
1993年,李书福去某大型国有摩托车企业参观考察,看见摩托车产销两旺的势头,就向该企业老总提出为他们做车轮钢圈配件。对方一听,笑道:“这种高技术含量的配件岂是你们民营厂能完成的,该做什么还做什么去吧!”
不信邪的李书福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公司,大胆提出要自己制造摩托车整车,周围一片反对声。连他的亲兄弟都笑他不自量力:“车祸死了人,有你好看的。搞不好千年砍柴一夜烧。”
李书福决心已下,但这次他再次遭遇“红灯”——没有摩托车生产许可证,到处求情均以碰壁告终。“北极花”的教训犹在眼前,吃一堑长一智,他“绕道”以数千万元的代价收购了浙江临海一家有生产权的国有摩托车厂,“借船出海”。
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吉利就开发出中国同行一直没有解决的摩托车覆盖件模具,并率先研制成功四冲程踏板式发动机。接着又与行业老大“嘉陵”强强联合,生产“嘉吉”牌摩托车。不到一年,又开发出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很快便替代了日本和台湾的同类产品。此后,他的摩托车不仅一直占据国内踏板车销量龙头地位,还出口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和地区。
1999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也因此赢得“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李书福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创业路子,再次取得巨大成功,从市场上得到丰厚的回报。
创业之初的马云不像现在这样个性张狂、语锋凌厉,尽管他那时口才也很好。始于1995年,马云在杭州向企业兜售一种难觅其踪的产品——网络页面。那个时候,马云已经有了“偶像”,他就是带领雅虎腾飞的杨致远。梦想在心中激**,马云要干的是把“中国黄页”做成中国雅虎。
为了把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做大做强,马云来到了北京,但是没有人相信他。当时有人向马云提了一个问题:“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民营公司怎么可能把网络做起来?”
这是马云无法回答的问题,也是他极力回避的问题。当年搞网络的第一大风险就是政策风险,“中国黄页”生不逢时。北京一行,发了几篇新闻稿件而已,除此之外,马云没有任何收获。而在接下来“中国黄页”的合资之败,将马云彻底击倒在地。马云输了第一场赌。
1999年初阿里巴巴的草创,是马云的第二场赌。马云回到杭州以50万元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他押宝在B2B,一个在当时普遍不被看好的产业。
2000年9月,马云策划了第一届“西湖论剑”,和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王峻涛这些“大佬”并排而坐,马云内心惴惴,因为他还不知道阿里巴巴能靠什么盈利。一个月之后,马云确定将“中国供应商”作为主打收费产品,成立直销队伍在浙江省内开展拉网式“直销”。这一次,马云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