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1)(1 / 1)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个人在人生道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困境和难题。要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具备正确的思路。成功者之所以在众多竞争者中一枝独秀,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出奇制胜的思路。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从根本上说都是思路上的差别。可以说,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前途。

第四章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

马云人生训言

1.永远创新,绝不盲目模仿别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也一直在改变,有些人一直力图打破旧观念,建立一种与众不同的新观念。这些懂得创新的人,会因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迅速脱颖而出。

“与众不同”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那就是通过创新,让自己及所做的事情与别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正是这种不同,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甚至达到连自己都不曾想到的效果。

马云离开教职,成为“网中人”。依他自己的说法,完全是一种“意外”。

“1994年底,就有人跟我讲互联网,我似懂非懂。”1995年,马云给浙江省的一个企业做翻译,到了美国,才发现互联网的妙处。马云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没有中国的东西?过后,他做了一个实验,请朋友做了一个杭州翻译社的网页,结果在三个小时内,就有七个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读者浏览。

他的结论是:这个东西有很大的潜力和影响力,它将改变这个世界。他说,“我感觉它肯定会影响整个世界,而中国还没有,但到底会怎么样,也说不清楚。没想到会那么快,那么猛,没有预料到5年后发展成这样。”

1995年4月,他创办了“中国黄页”,两年后,公司收益达到600万元人民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邀请他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咨讯部主管,而在他的领导下,中心的资讯交流组在1998年的业务收益达到540万元人民币,纯利达290万元人民币。

马云回忆起这段工作经历时,认为自己“受益匪浅”。他说:“杭州毕竟是小城市,眼光胸怀小。到了北京后,我学习从全国的角度看问题,眼光更宽,经验也更多,同时更了解全国企业电子业务发展的趋势。”

可以说,1997、1998年这两年,马云在北京干得很漂亮,但他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在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向。1999年,他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亚洲要有自己的模式,中国要有自己的模式。欧美的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B2B模式是针对大企业的,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在中小型企业,这两种市场不可能用一样的模式。马云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1999年,阿里巴巴网站应运而生。

一传十,十传百,阿里巴巴网站在商业圈中声名鹊起。但马云知道,阿里巴巴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战略选择——国内电子商务尚不成熟,只有利用发达国家已深入人心的电子商务观念,为外贸服务,才是真正利润丰厚的大鱼。于是,阿里巴巴开设了一个专区“中国供应商”,把中国大量的中小型出口加工企业的供货信息,以会员形式免费向全球发布。

此时,至为关键的是找到全球买家。

1999年至2000年,马云不断实施着一个战略行动。他像一只大鸟不停息地在空中飞行,他参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所有商业论坛,去发表疯狂的演讲,用他那张天才的嘴宣传他全球首创的B2B思想,宣传阿里巴巴。他相信自己就是一台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是一台促销机器!

他一月内可以去三趟欧洲,一周内可以跑七个国家。他每到一地,总是不停地演讲,他在BBC(英国广播公司)做现场直播演讲,在全球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演讲,在“世界经济论坛”演讲,在亚洲商业协会演讲。

他挥舞着他那干柴一样的大手,对台下的听众动容叫道:“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他在哈佛与诺基亚总裁同台辩论,赢得台下上千人起立鼓掌!怪异的长相、雄辩而煽动性极强的口才和超越全球的商业思想,竟然综合交融在这个枯瘦弱小的中国人身上,听众无不为之惊讶。

很快,马云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来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爆增之势!一个想买1 000支羽毛球拍的美国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几家中国供应商,了解他们不同的价格和合同条款;位于中国西藏和非洲加纳的用户,可以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走到一起,成交一笔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可想象的生意!

从此,阿里巴巴开始被业界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B2B网站。国内外模仿阿里巴巴的网站大量出现,有的直接抄袭,甚至连最后一句“如有问题,请与阿里巴巴联系”也未改掉。一时间在公司内传为笑柄。

在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情况下,相继获得了高盛500万美元和软银2 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马云开创的为商人与商人之间实现电子商务而服务的模式,被认为是符合亚洲,特别是符合中国发展特点的B2B模式,并被誉为是继雅虎门户网站模式、亚马逊B2C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之后,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

马云他们果然不久就尝到了甜头。由于抓住了商人最关心的焦点:买与卖,更重要的是简单易用,能找到要用的求购及销售信息,会员纷至沓来。

他说:“过去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任何事情的发展没有商业在背后支撑,很难持久。而资讯科技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个游戏,因为如果只是游戏,终有一天游戏会结束。资讯科技的发展,是一场革命,它将改变商业的方式,改变人类生活的各方各面。”

对于将怎么去赚钱的问题,马云有自己的一套:“我不希望只完成10%至15%的工作,我们就想我们需要赚钱,这是不对的。我觉得要从中滚出钱来,方法很多,但时间还没到。到了有一天这个网络有500万个会员的时候,还有什么钱是赚不出来的?”

他认为现在互联网的收入模式“不一定很对,不一定是最好的”。

马云说:“我想象中的模式应该是非常自然的,应该像自来水一样。人们最早发明电的时候,谁都想不到怎么去赚电的钱,但现在人们用电就很正常。互联网以后会发展到你收费他交费是很正常的。”

“对我自己来说,我要得到的是经验,去尝试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哪怕我失败了,也是一种成功。以后我再回去当老师的时候,这是我可以跟学生分享的东西。我成功过,失败过,我经历过。这些是我觉得最有意义的东西。”

马云周围的朋友对他有这样一个评价:“这个人如果3天没有新主意,一定会难受得要死。”

马云思维的活跃程度从中可见一斑。连他自己也说:“如果我失去了创造性的思维,那我这个人就一点价值也没有了。”

马云认为,互联网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技术,没有技术创新的互联网一切都是空话。在阿里巴巴公司内部,我们没有把技术人员放在第一线,但是在我们的心里面,技术人员永远是我们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我坚信一点,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互联网市场最大的国家。

马云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必须具有强大技术,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吴炯甚至认为,是技术引领了商业模式。

他说:“互联网的出现,把一切都打乱了。过去业内对互联网的看法就如当年对软件企业的评价一样,普遍认为尖端技术对于互联网企业毫无价值,但Google的成功案例使人们猛然发现,实际上在互联网产业,技术发展是如此重要,凭借技术的优势,能够在行业里树立最大的技术壁垒,可以获得产业最有价值的利益链条,技术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产业链条。”

事实上,阿里巴巴在创新方面一直做得很好。阿里巴巴的模式就是自己首创的,在国外并没有可以借鉴的。淘宝之所以能够击败eBay,来自于它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而不是去照搬国外的模式;来自于马云一直坚持一点,即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谈到创新时这样说道:“阿里巴巴创新全部来自于客户,我们不做客户不喜欢的创新,我们的创新在于解决客户的问题。包括马总,所有的高管,无论工作多忙,我们都会去走访客户。”

如果要评出2007年中国互联网最具价值的项目,非阿里巴巴莫属。她上线仅100天就一下子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广告交易平台,运营成绩超过多年老牌联盟。人们从它身上终于了解到马云为什么这样受人尊敬。

这个曾经号称“智慧与长相成反比”的男人,数年精心布局成就今日一番大业。一路走来,披荆斩棘,风浪无数,终究是凤凰涅磐,脱胎换骨。其独特模式被美国十大著名院校的商学院研究,而且还被列入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的教学案例。

可见,让自己与众不同是创新精神的核心。但是,让自己与众不同,并不是为新而新,而是以大胆的思路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够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那就是一种与众不同。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所向披靡,一路前行。

人生忠告

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的区别就是成功者永远拥有创新思维,永远都在寻找让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那些坐拥亿万财富的人,他们思考的并不是如何赚更多的钱,而是如何寻找到一条与别人不一样的路。

2.个性就是有生命力、创造力

这是一个最张扬自我,最有个性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缺乏个性,最容易失去自我的时代。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今天这样渴求差异,尊重个性。在时代的经济洪流面前,很多时候并没有一个明显的“标尺”和“底线”,大企业时常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而一些小企业却总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耀武扬威,自我陶醉,甚至取而代之。

崔普·霍金斯说过一句话:“在这个缺乏个性的时代,一定要确保你的与众不同。”

当前,张扬个性已成为流行的消费诉求,而由此带来的无限商机也正等待着有眼光的投资人去发掘。当前,“跟风创业”已经鲜有市场,创业者只有在追求个性张扬的努力中,才能吸引住顾客挑剔的眼光,只有拥有鲜明的个性,才能使你的生意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减少竞争的同时开拓发展空间。

有个性是好事,怕就怕没有个性,个性就是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不要给自己的思维、合作伙伴的思维戴上枷锁,加上条条框框的限制,要给大家一个自由的平台,给大家一个个性伸展的空间,当然,这里说的个性是积极向上的个性。

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的员工、老总都要有个性,有个性才能彰显时代的魅力。但是魅力和个性从何而来呢?有个性最要紧的是有自己的头脑、有自己的特长、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想到什么就去做,雷厉风行,别总是讨论讨论、思考思考而不去行动。行动创新使你愈来愈有个人魅力,如果你每天的想法都是怎么去模仿别人,那么你没有个性,你的企业同样没有个性。不但要行动起来,还要敢于有新的思路,而良好的个性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被人们视为“异端”“另类”的“汽车疯子”李书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别人没做,我们更应该做。即使无力回天,也可留下一个时间上的思考。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做大、做强、做好的企业不可能用别人的品牌。我不反对‘挪威的森林’,但更好的是,我们要在自己的土地上长出雄伟粗壮的白桦林!”在已经习惯了“进口”甚至直接“拷贝”欧美模式的中国,说出这样的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与魄力的。

探索马云的成功模式,总能从无数个“偶然”中寻找到一些“必然”的痕迹:他没有“海归”的耀眼光环,却不乏海外文化的滋养,英文也不比“假洋鬼子”差;他从小成长于“草根”阶层中,对中国的国情有着深刻的理解,就连创业的大本营都定在了他土生土长的浙江——这个中国最庞大的民营企业集中营,在这里他的“土鳖”智慧可以得到充分施展。

其实,马云并不比别人更懂“鼠标”,而是更理解“水泥”,更理解中国的用人之道。尽管他的商业模式在美国、欧洲都找不到现成的榜样,却实实在在生长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他认为:在商业做法上盲目模仿大公司,这是不少创业者都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不少出身大公司的人,会在自己创业的时候,不自觉地按照大公司的做法建立一些规范制度,等等。

必要的规范当然是有益的,但大公司为了稳妥,一般都比较慢,大公司为这个“慢”付得起代价,但这对小公司来说将是一个灾难。新创业的公司就像是只兔子,却以为自己是个大象,用大象的心态做事,在狼面前慢慢踱步,最后就会被狼吃掉。创业,就意味着你要有创造性的做事方式。

创业公司不仅不要盲目模仿大公司的做事方法,也切忌抄袭其商业模式。那些知名企业在成名之前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他们是怎么积聚自己的能量,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简单模仿它的现实,可能是南辕北辙,这样的公司不是简单模仿就能获得同样成功的。

马云的创新模式得益于他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了解和马云创业团队自身的成长经验。

我们是异军突起后,就成为在全世界B2B领域里(我们可能现在确实是)的第一位,无论访问量、客户数量都是第一位的,原因很简单,美国都是为大企业服务的,在我想来要为大企业服务是很难的,第一,等到他搞清楚怎么做的时候,他往往会自己做,他会把你甩了;第二,美国的电子商务都是为大企业省钱,我觉得中国要为中小企业服务,因为中国中小企业很多,因为中小企业最需要帮助,就像你可以造别墅,但客户群是有限的,但当你造很多公寓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愿意住,所以我是造公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你不能去想办法帮他省钱,因为他的钱已经省到了骨头上面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思路是帮助他们赚钱,让他们通过我们的网络发财……

马云对中小企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他发现,中小企业商人头脑精明、生命力强,相当务实,“他们才不管你什么战略不战略,能让他赚更多钱的东西他就会用”。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马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在全球化形势下,挑战与机遇并存。就机遇而言,市场上商机无限,但商机已然不可重复。所以,一个创业者也不能过分迷信所谓“成功模式”“成熟模式”而去“克隆”它们。

我们必须从国情出发,从自身所处的环境出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断地思考、提炼、筛选。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模式,实现那个“凤凰涅槃”的美丽神话。

有个性的人,最容易脱颖而出获得青睐,美国国务卿赖斯现在的撰稿人布罗斯是个犹太人,很有个性,刚进白宫时一点地位也没有。白宫内的人一般都西装革履,非常沉稳、内敛,轻易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他却非常“张扬”,着便装,染着一头的红发,平时总要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在白宫,他当时算是个另类,没人瞧得起他。

赖斯上台后,有一次召开会议,她叫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大家都没有话说,又是那个犹太人,无所顾忌地大发言论,虽然他说的观点大多是没有什么新意的,但还是引起了赖斯的注意。后来经过考察,赖斯提拔他为自己的撰稿人,从此得到重用,成为最受赖斯和布什青睐信任的人。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不要总是去羡慕别人,羡慕别人的企业。如果平时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看不到自己所具有的优点,就抱怨自己没有用、不如别人,这样是很糟糕的态度,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一个人,要想以后有一番作为,必须要保住自己的个性,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一天就转到你身上,缺点就成了优点。最要紧的是,千万不可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后面跑,丧失了自己的个性,这样不管风水怎样转,也永远转不到你的身上。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值得我们思考。有人问李嘉诚,为什么到处投资,做这个,做那个,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成功,你能成功。李嘉诚回答说,手头上一定要有一样产品是天塌下来都是挣钱的,因此,不一定做大,但一定要先做好,一定要与众不同。星巴克的咖啡卖二三百年,一万五千家店开到全世界,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所以,要想赚大钱,一定要有独特想法,有与众不同的买卖。

个性就是生命,就是财富,不信的话,你随便在街上逛一圈,你就会有所开悟。大凡有特色的小店,都是极受欢迎的,生意都好得很。业主也大都是对时尚有着敏锐的嗅觉,对市场信息极其敏感的人,这样才能保证小店的品位长久不衰地立于众小店之中。

这些店主以自己独特的创意、敏锐的洞察力来经营自己的生意,他们坚信,独具慧眼的他们是与众不同的,自己的小店是最另类、最新潮、最富有生命力的。

由此可知,如果你赋予了你的企业和你的产品以独特的个性,就算你的竞争对手可以复制你的产品、服务、技术以及流程,但是却无法复制你的卓越品牌,无法复制你品牌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个性。

一个人无论是做事情还是做生意都要勇敢,要有自己的个性,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就有什么样的消费群体。其实我们身边的需求很多,如果你够勇敢你就去尝试,不是失败就是成功,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什么也不做,或许连现状也难维持。

你够勇敢么?你敢保持你的与众不同么?敢给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么?那么请先给自己一个与众不同的思维吧,亮出你的特色,大胆肯定你自己的与众不同,别再一味追求自己更高更强,而是要抓住身边的他山之石,顺势而上。

人生忠告

敢于与众不同,在这个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时代,把目光从竞争对手身上拉回来,确立自己的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当然,任何东西都要有个度,所谓的保持个性,强调个性化,走个性化路线,需要我们有独特的思路和品味,对自己的计划要做的事情有充分的前瞻和预期,而不是毫无原则地制造噱头,出风头,耍花招。

3.你的眼光在哪里更为重要

一个企业家经常要问自己的不是“我能做什么”,而是“该做什么,到底想做什么”。不是你的公司在哪里,有时候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更为重要。

阿里巴巴现在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电子商务网站的排头兵。可以说,是电子商务成全了马云。但是,马云做电子商务不是出于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结果。

创办中国黄页的经历,使马云意识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市场空间。马云这样想是有自己的道理的。1997年,马云曾经在外经贸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工作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使马云学会了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问题。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中小企业云集,但是他们在商业舞台上一直是一种“弱势群体”,这在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的亚洲尤为明显。

亚洲,尤其是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是制造业的中心,中小型供应商如过江之鲫,密密麻麻的。但是由于规模、资金、渠道等限制,如此众多的中小企业,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自身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市场推广。因此,很多的小出口商就是因为渠道不畅,打开市场十分费力,从而被一些大的贸易公司扼住咽喉。

马云生活在中小企业云集的江浙地带,对于中小企业的情况很熟悉。他经常从中小企业的立场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市场上一个茶杯的价格是5美元,而零售业巨无霸家乐福却开价3美元,由于家乐福控制着销售的渠道,所以中小制造企业不得不减少自己的利润,接受这张大订单;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家乐福突然取消了这张订单,这家工厂就会陷入困境……

当时,中国尚未入加入WTO,对外的贸易通道主要靠“广交会”、国外展会或者依托既有的外贸关系,很大程度上还受控于香港的贸易中转。所以中小企业只能够接受像家乐福这样大客户的“施舍”和“盘剥”。谁让人家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经销机构,有巨额的广告费去做产品和品牌推广呢?

那么,中小企业就只有受人“施舍”和“盘剥”的命吗?中小企业的出路在哪里?马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

马云想到了互联网。他觉得,这些中小企业是最需要互联网的。如果用互联网为他们服务,他们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寻找客户;只要通过互联网,这些小公司就可以把它们的产品带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马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所以下决心舍弃了自己在北京的事业,带领部下回到了杭州,开始了阿里巴巴的创建之路。

从1999年到2007年,一共8年。马云用了8年时间将阿里巴巴从一个资本额50万元人民币的小企业,变为市值逾200亿美元的大企业。

马云的迅速成功,让人叹服、钦佩,但是也有人认为马云的成功纯粹是撞了大运,只是运气好而已。马云也谦虚地说自己是“骑在盲虎背上的盲人”,因为他对互联网科技一窍不通。

马云的成功真的是偶然吗?为什么那么多精通网络技术的精英们都没有成功?是他们都没有好运气吗?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我马云能够成功,那么80%的年轻人也能够成功!”可为什么那么多人没有成功呢?

除了创业**,还在于马云有眼光。马云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

马云是浙江杭州人。浙江位于中国经济最成熟的长三角经济圈,这里有中国最为庞大的从事外贸业务的中小企业集群,是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

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马云对于中小企业的需求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购销资讯的缺乏、产购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国际业务和转口贸易的成本偏高,都是让这些中小企业主十分头疼而又一直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

马云就从这里看到了机会:中小企业使用电子商务将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马云坚信:“互联网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机遇,对中小企业是机遇,互联网是以快打慢,以小博大。竞争会迫使更多的企业上网。不上网的企业,会老不会大。”

应该说,在电子商务诞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那些最需要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主却持一种观望的态度。他们之所以观望,不是由于他们缺乏眼光,而是他们对于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不信任。

互联网上有一个笑话:谁也不知道网络对面和自己聊天的是不是一只狗。这个问题对于聊天娱乐的普通网民来说,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甚至能够提高上网的趣味。但是对于需要进行交易的企业主来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现实世界里,做生意肯定要和讲信誉的人打交道才能够放心。但是在互联网上,连“对面是不是一只狗”的问题都不能够解决,谁又知道和自己在阿里巴巴上谈生意的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这又怎么能够让人信服呢?

马云又看到了机会。马云要让互联网的商业世界和现实中的商业世界没有区别,都是真实可信的。

马云推出了“诚信通”。2001年的3月,阿里巴巴中文网站部分会员的商铺页面上,出现了一双紧紧相握的蓝色小手,这就是“诚信通”。它的诞生宣告网上信用时代的到来——这是全球第一款交互式网上信用管理体系。

有人对于“诚信通”做了一个这样的比喻:在“诚信通”没有推出之前,所有的商人,无论资金雄厚与否,无论从事何种行业,在身份上都是平等的“草民”,等到有了“诚信通”,就有了“良民”和“黑店”的区分,等到“诚信通”指数推出之后,“良民”更有了“高级”“初级”“中级”之分。无疑,这是马云又一张漂亮的牌,而这正是由于马云的独特眼光。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创业者定义为那些能够“寻找变化,并积极反应,把它当做机会充分利用起来的人”。世界上许多事物都隐含着一些决定未来的玄机,经商也是如此。在创业之时,如果能够对市场走向保持一种灵敏的悟性,培养一种灵动的触觉,就可以更好地分析市场。

社会上任何一种潮流或者趋势,都是由于过去一些很细微的因素积累而成的,我们所见到的一些因素往往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如果能够准确地预测到未来,就能有方法去按照未来市场的需求,做好准备,抓住机遇,成功创业。

能够发现独特的创业机会是成功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特质,是成功创业的起点,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创业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技术革新会使与旧技术相配套的产品、市场、服务、机器、制造工艺等一系列的东西都要有新的东西来替代,这就蕴含着机会。所以创业者应该极为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技术或者技术创新,及时捕捉商机。

创业需要**,有时甚至需要一时冲动,但是如果在选择项目时,不做调查,只凭自己的想象,或者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其结果非但不能够成功,相反还会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

如果仅凭想象来选择项目,还会导致创业者对创业失去信心。其实,创业时只要稍做分析,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市场需求,多分析市场,就可以避免由于“想象”或“冲动”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人生忠告

很多人总是埋怨没有成功的机会,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机会的眼光。机会总是存在的,只要你善于捕捉,它往往就在你周围,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做事业,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情,在过程中正确的做事情,都是幸福和成功的保证。

4.独具慧眼的创意

一个项目,一个想法,如果不够独特的话,很难吸引别人。

1999年是一个春天,互联网的春天。那时候一个月之内会有数以千计的互联网公司出现。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可以精确地描绘出当时互联网的火热场面:“你花钱去建一个网站,把所有花的钱后面加一个零,这就直接出售给下家了。”

但是,当时大部分的网站模式都是和新浪、搜狐差不多的门户网站模式。马云不认同这种模式:众多的中小企业主都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如果用门户网站,会影响他们的使用。马云心中已经决定在电子商务领域做一番事业,也明确了自己的服务对象,这些战略的问题已经确定下来。但是网站的具体设计和运营具体该怎么操作,马云心里还没有数,但是有一点已经明确:要让中小企业主都会用。

马云决定采取BBS的模式,他要把阿里巴巴办成一个“网上集贸市场”,虽然不美观但是很实用。

这个想法是偶然之间想到的,很具有戏剧性。还是在马云决定从北京回杭州创业的时候,为了临走之前留下点纪念,马云和自己的团队一起去游览长城。

在长城上,马云看到了许多“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话语。中国人向来有此雅兴,希望给后人留下一个不知道是炫耀还是耻辱的印记。但是这种相当有历史的“留言”,却给了马云一个灵感。他认为,这种留言很有价值,虽然很丑陋,遭到人们的谴责,但是很实用,能够收到“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的效果。马云把它定义为“BBS的早期雏形”。

所以,马云坚持选用涂鸦式的BBS模式来设计阿里巴巴。马云的设计标准只有一个:只要网站能够实现发布供求信息和行业分类就行,“不要做得太花哨”。网站上线以后,看起来就像一个“网上的集贸市场”,与那些经过豪华装饰的门户网站相比,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再也找不出这么丑陋的网站了”。

阿里巴巴的模式就是这么简单,和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BBS论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当时,没有几个人注意到这种“丑陋之极”的模式。但是,这就是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雏形。

马云的设想就是把阿里巴巴做得像大字报一样,谁有商品都可以“贴”在上面卖。马云抓住了商人最为关注的焦点:买与卖。商人只要把自己最需要的求购信息“贴”在网站上就可以了,就像修建一条万里长城,砖是需要所有的商人一块一块地搬,一块一块地建的。在阿里巴巴的网站上,所有的信息都是有需求的商人自己发布的,阿里巴巴只是做一些分类整合、鉴别真假信息的工作。

这正是阿里巴巴与其他网站的不同之处。在阿里巴巴出现之前,所有的网站都是不审核内容的。

不可否认,阿里巴巴的网站是丑陋,但是很实用,很快就引起了一些中小企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阿里巴巴粘贴他们的“大字报”,会员数量直线上升,从4万到8万,从8万到10万,直至100万!网站上的信息以每天1000条的速度增加,覆盖范围达到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