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好了,现在我们看到华尔街简直成了各式各样裸泳者的海滩。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巴菲特认为,股市越跌就越是投资好时机。2008年8月,他在美国公映纪录片《I.O.U.S.A.》中说,他曾经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好了,现在大家看到的华尔街,简直成了各式各样裸泳者的海滩。他的意思是说,这时候的投资者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哪些股票具有投资价值,而这在股市高涨时是看不清楚的;因为那时候股市中的泡沫太多,投资者很难衡量每只股票的内在价值究竟有多少。
他认为,2008年六七月间,金融危机表现出了进一步蔓延到信用卡领域的趋势,并且给金融业和整个美国经济造成了困难。
巴菲特说,美国规模最大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大户,因为规模太大不会轻易遭到破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的股票投资者就能保住应得收益。房地美公司曾经宣称它是稳定的,房利美公司则说它们每年的利润将增加15%,他说:“任何大型金融机构如果这样告诉你们,那它们一定是想欺骗你。”
不过他也认为,虽然接下来会有更多的银行破产,尤其是那些深陷于房地产领域的银行,更会首当其冲;可是,由于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可以为银行储户提供存款保险,以防止银行出现挤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仍然为投资者创造了很好的投资机会。在他看来,无论怎么说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会比一年前“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就伯克希尔公司而言,这时候就增持了美国运通公司和富国银行的持股。
据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美国彭博资讯公司报道,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杠杆收购融资困难的宏观背景下,2008年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显著降温。据美国彭博资讯统计,2008年1至9月,全球并购交易总额只有2.29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跌了29%。
可是在巴菲特这里,情况恰恰相反。巴菲特利用金融危机所造成的股市低迷,不断加快并购步伐。截至2008年9月巴菲特宣布对美国最大的电力行销巨头星座能源公司的股权收购时为止,巴菲特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进行了8笔巨额股票投资;而在2007年的同一时期,巴菲特一共也才只有6次购并活动。
从金额来看,在2006至2007年的牛市行情中,巴菲特出手6次的最大投资额为3.5亿美元;可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巴菲特越跌越买,这8次购并活动中大多数单笔投资额都在几十亿美元,一宗投资活动就相当于过去全年的总和。
事实上,巴菲特所掌控的伯克希尔公司的“短裤”也很短。这是因为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都是长期投资者,人们想买它的股票没难买到,所以这时候人们很少提到该公司,想大举进攻该公司也无计可施。
从历史表现看,在1973、1974年美国股市暴跌时,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也从每股90美元下跌到每股40美元;在1987年的股市暴跌中,股价从4000美元左右跌到3000美元左右;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股价从8900美元下跌到5500美元;20世纪末伯克希尔公司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后,每股价格从1998年中期的8万美元左右下跌到2000年初的4.08万美元;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每股价格又从年初的14.16万美元下跌到年末的每股9.66万美元。
上述各阶段中的巴菲特,虽然面临着各种压力,可是他咬定青山不放松。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他只是一名普通投资者,他会毫不犹豫地买入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而现在他是该公司大股东,并且由于该公司交易量很少,所以他想回购股票也回购不了。
关于这一点,在2008年8月22日举行的美国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年会上,巴菲特说得就很清楚。当时有多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和经济学家在那里共商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巴菲特发言说,美国当时的经济困境恰好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机会,此谓“三句不离本行”。
他认为,美国经济至少会在“未来几个月”里处于衰退之中。他在2008年3月就曾经指出,美国经济实际上已经陷入衰退,而他这次重新强调未来5个月内的美国经济状况或许会更糟,是因为金融危机的余波将会继续给美国金融业和经济界带来困难。以伯克希尔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就因为面临融资困难而放缓了进程。
可是巴菲特话锋一转说,他相信美国经济将在今后的5年表现得更好。尤其是对于像他这样的投资家来说,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经济的困境反而创造了良好的投资机会,至少美国股票比一年前“更具有吸引力”了。
试金石价值机遇基金(Touchstone Value Opportunities Fund)的投资组合经理马特·考弗勒认为:“(像巴菲特这种)世界最成功的投资者的介入,并大规模购买通用电气和高盛这样的大公司,这不仅表明了他对这些公司的信心,也反映其对金融体系本身的信心。”
在这里,巴菲特之所以能如此笑傲江湖,很重要的一点是伯克希尔公司长期以来坚持的无杠杆收购。这正应了一句老话:“无债一身轻”。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08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是这样阐释的:过去几年市场上出现了杠杆收购者(LBO),但是现在这些人声名狼藉了;于是,他们换个马甲称自己是“私募股权基金”(PE)。
可是在他看来,虽然新马甲已经换上了,可是他们的做法完全没有变。比如,仍然是偏爱过去的那种收费制度和资金杠杆,而这就容易导致私募股权基金收购对象的股权投资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急剧下降。
一些企业才被收购两三年,就发现已经被私募股权基金给它们增加的债务推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你只要看看银行债券大多数以票面价值七折的价格在出售、政府公债的价格更低,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而即使这样,这些私募股权基金也没有对这些企业注入嗷嗷待哺的股权投资;相反,却仍然把自己手中的剩余资金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巴菲特嘲笑它们说,这些股权私募基金确实“相当之私”!
这不禁会使刚刚经历2015年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读者记忆犹新。上证综合指数从2015年3月的3300点左右,迅速推高到6月12日的5178.19点,短短两个半月内暴涨57%,引来许多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杠杆跑步入市;结果,又在短短两个半月内暴跌至8月26日的2850.71点,跌幅高达45%。在这其中,损失超过1/2甚至2/3的股民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利用“杠杆”进入股市的投资者爆仓的不在少数。
在这里,巴菲特拒绝杠杆收购,实际上相当于只用自有资金炒股,拒绝融资融券。这样,在股市暴跌时虽然也会造成相应程度的损失,但却不会有“爆仓”之虞,不会全军覆没,道理是一样的。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
巴菲特认为,暴跌后的股市就像退潮后的海滩,这时候你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还有谁在裸泳,而且一看一个准。他的意思是说,这时候的投资者更容易找到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不至于因为都泡在海水里会看花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