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这些公司的股价下跌50%,也不会令我感到丝毫困扰。和我们买东西一样,总是希望能以较低的价格买进。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巴菲特认为,股市越跌就越是投资好时机,所以股指越是下跌投资者应当越忙,因为这时候有许多好股票值得投资;股指越是上涨应当越空闲,因为这时候值得投资的股票太少了。
巴菲特利用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第二大食品制造商卡夫食品公司和富国银行股价大跌之际,大量增持这两家公司的股票。其中拥有前者总股本1.383亿股,占卡夫食品公司总股本的4.4%。
他在5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即使这些刚刚买入的股票价格下跌50%,他也不会感到丝毫困扰,道理很简单,对于买东西的人来说价格当然是越便宜越好。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菲特忙碌得很,经常一上班就打电话给股票经纪人和朋友,然后就开始研究股票,看哪些股票这时候凸现出了投资价值,然后再打电话给股票经纪人要求买入股票。
巴菲特投资股票并不看所谓的股市行情,但是他会每天关注《华尔街日报》上的股市收盘点位,了解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股票指数大概在什么位置。只有他想买入某只股票,这时候才会打电话给经纪人,了解这只股票的具体价格是多少,然后要求经纪人在什么价格的区间买入某股票。
经纪人反映说,巴菲特有时候一天会打五六个电话来让他不停地买入某股票,股价越是跌得厉害,巴菲特发给他的买入指令就越多、越频繁,这与其他投资者的做法恰好相反。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会如此与众不同呢?说穿了,在一个股票价格不断下跌的通道中,手中握有大量现金和握有大量股票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巴菲特正是前者。
就像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不断下跌中一样,如果你手中握有大量现金准备买入该商品,那自然是希望它的价格跌得越低越好;相反,如果你家中已经积压了大量的这种商品,这时候当然除了抱怨就是后悔了。
巴菲特也是人,他也具有常人的共同心理,如果在股市下跌过程中他的股票早就满仓,会比其他所有投资者都焦急。而现在的问题是,巴菲特通常在股指不断上涨过程中就把手中的股票卖了个精光,在股指不断下跌过程中早就准备好充足的现金,这时候当然就可以轻松上阵了。
所以,当你看到巴菲特说股市越跌越是投资好时机时,决不要以为他是矫情或标新立异,这实在是他的真心话。
从历史上看,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中一共经历过4次股市暴跌,包括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这4次股市暴跌之前,他基本上都抛空了手中的股票。1969年时他抛掉了手中的所有股票,另外3次虽然不能说完全空仓,但手中握有的股票已经很少,基本上是现金;而且,这样的现金一摆就会是几年,为的就是等待最佳投资机会的出现。
例如,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之前,巴菲特只留下3只股票,把其他所有股票都卖掉了。他留下的3只股票分别是《华盛顿邮报》公司、政府雇员保险公司、资本城公司。那为什么他不把这三只股票也卖掉呢?原来,他是这三家公司的大股东,了解内幕,并且又在参与经营管理,他觉得这些公司非常有投资价值,所以无论股市怎么下跌心里都不慌。
2008年上半年,伯克希尔公司除了大量增持卡夫食品、富国银行股票外,还大量买入冷藏设备制造商英格索兰公司的股票。截至2008年3月31日,伯克希尔公司拥有该公司股票93.66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47%;并且还大量增持健康保险公司联合集团和伟彭公司的股票。
当然,这时候伯克希尔公司依然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最主要的投资者,同时还是可口可乐公司、富国银行、卡夫食品公司、美国运通公司的最大股东。
拥有伯克希尔公司8亿美元股份的美国Carret/Zane资本管理公司认为,在这次抄底金融危机中,巴菲特加大了对他过去拥有的投资项目的投资力度,未来还会继续加大力度,而无论股价是否继续下跌。
要知道,就在伯克希尔公司大量增持联合健康集团和伟彭公司股份时,2008年第一季度,前者的股票价格下跌了41%,后者也下跌了近一半。正因如此,巴菲特才说出“即使这些公司的股价下跌50%,也不会令我感到丝毫困扰”这句话。
截至2008年末,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近80家子公司分布在汽车保险、地毯、衣服、实物、厨房用品等不同领域,有足够的风险分散能力。虽然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随着大盘一起下跌,可是由于伯克希尔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所以巴菲特仍然是悠然自得。
伯克希尔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的财务季报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时该公司总资产高达2800亿美元,而手持现金还有279亿美元,可以说流动性非常充足,完全不存在支付赔偿发生困难的情形。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
巴菲特认为,股指越是下跌,值得投资的股票就越多,投资者就应该越忙;相反,股市越是上涨应该越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很重要的是手中要有现金,这样才会想买什么股票就能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