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投资具有两大特点(1 / 1)

β学者所架构的理论,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分辨销售宠物玩具或呼拉圈的玩具公司与销售大富翁或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所隐藏的风险有何不同?但对一般普通投资者来说,只要他略懂消费者行为,以及形成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或弱势的原因,就可以很明确地看出两者的差别。当然,每个投资者都会犯错,但只要将自己集中在相对少数容易了解的投资个案上,一个理性、知性与耐性兼具的投资者,就一定能够将投资风险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是不理智的,可是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要理智,这种理性投资有两大特点,一是确定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多少;二是能以比较大的价格折扣买到该股票。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3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相信β理论的那些学者只知道考察β系数大小,但是他们根本无法分辨销售宠物玩具或者呼拉圈的玩具公司,与销售大富翁与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两者之间所隐藏的投资风险究竟有多大?每一位投资者当然都会犯错误,但如果他的投资集中在少数几只相对了解的股票上,就能把投资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巴菲特以他自己的实际经历给投资者做出了好榜样。

例如,在评价某只股票的内在价值时通常有3种方法,分别是资产清算价值法、持续经营法、市场经济法。

巴菲特的观点是,在这其中,如果要采用持续经营法来评估公司内在价值,就必须知道该公司的现金流和折现率,而这两个变量是很难确定的。如果无法确认该股票究竟会产生多大的现金流,巴菲特就会懒得去进行评估,从而根本就不会购买该股票。

最典型的例子是,巴菲特认为他没有能力去评估微软公司将来能产生多少现金流,所以虽然他和比尔·盖茨私交很不错,他依然没有去投资微软公司。

在对现金流进行具体折算时,巴菲特采用的折现率是美国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在他看来,把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和美国国债收益率相比,有两大可取之处:一是收益稳定,而且比较高;二是负债率低。

相反,如果某只股票的债务水平较高,巴菲特就会因为担心与之关联的财务风险太大而宁愿放弃投资该股票。究其原因在于,即使投资该股票的交易成本较低,也会因为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而成为雪茄烟蒂式投资的。

1988年,巴菲特在投资可口可乐公司时是这样考虑的:

当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年收益率为6.6%(市盈率15倍),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30%。当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东收益为8.28亿美元,而当时美国30年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9%。如果用这9%作为折现率计算,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在价值应该是8.28÷9%=92亿美元,这就是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净现金流量现值。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48亿美元,这可以通过当时的股票价格与总股本相乘而得到。148÷92=1.6倍,表明整个市场投资者愿意以内在价值1.6倍的价格投资该股票,这实际上已经考虑到了该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在内。

在巴菲特看来,当时他投资可口可乐公司的价格从绝对值来看并不低,但如果考虑到该公司未来不需要增加资本就可以增加现金流量的因素,他认为投资该股票仍然是非常理性的。

他说,从过去的7年看,1981年至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净现金流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7.8%。如果在他投资该股票后的10年中,净现金流年增长速度能达到15%,那么第10年的净现金流就会高达33.49亿美元;即使在接下来的第11年起,净现金流增长速度降低到5%,仍然以美国长期国债30年期9%的收益率为折现率计算的话,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有483.77亿美元。

退一步说,如果在他投资该股票后的10年中,净现金流年增长速度只能达到12%,按照上述方法计算,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有381.63亿美元;如果净现金流年增长速度只能达到10%,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还有324.97亿美元;即使情况糟糕透顶,在他投资该股票后的10年中,净现金流年增长速度只能达到5%,内在价值还是会有207亿美元,仍然大大高于当时148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经过这样一番计算便得知,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公司如果从内在价值来考虑,无论如何是合算的,这也表明这笔投资是非常理性的。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

巴菲特认为,每一位投资者都可能会犯错误,但把投资目标集中在自己充分了解并理解的股票上,就可以把投资风险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而要做到这一点,一要能计算股票内在价值,二是买入价格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