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新的投资标的之前,我们选择先增加旧有投资的部位。如果一家企业曾经好到让我们愿意买进,我想,再重复一次这样的程序,应该也是相当不错的。若是能够,我们很愿意再增加在喜诗糖果公司或是斯科特·费策公司的持股,但要增加到100%的比例实在是有困难。不过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常常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增加他有兴趣的公司持股,像是去年我们就扩大了我们在可口可乐与美国运通的持股数。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巴菲特认为,股市下跌过程中的分期建仓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所以分期建仓时要有相应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首先学会“怎样用手接住空中下落的刀子”,才不致于因为刚买入股票就被套而坏了情绪。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股市中投资者常常会有很多机会在他感兴趣的股票上进行投资或追加投资,像他在1993年就增加了在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运通公司身上的持股数量。
应当注意的是,投资者首先要学会控制风险。因为当金融危机来临时,股票价格总是起伏不定甚至一路下行的,这时候买入股票无异于“接下落的刀子”。只有学会这种技巧,才可以真正地去抄底股市。
关于这一点,从2008年巴菲特投资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公司股票中就能很好地看出来。在巴菲特买入这两家股票之前,这两只股票价格都在大幅度下跌;当然,巴菲特买入这两家股票后,它们的股价依然在大幅度下跌。从整个过程看,巴菲特这时候投资这两只股票就像是在用手去接空中落下的刀子,需要一种高超的技巧。
在这里,巴菲特的技巧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巴菲特买入这两只股票都是“优先股+每年10%的股息+认股权证”,这实际上是他为这两项投资加上了3道保险:
首先,如果今后5年内这两家公司的盈利状况良好,业绩表现不错,股价高于行权价,巴菲特可以行权套利,从中获得超常收益。
其次,如果今后这两家公司的盈利状况不佳,巴菲特至少可以从中获得每年10%的股息分红。
最后,退一万步说,这两家公司最终出现了破产倒闭,巴菲特还可以利用购买的是优先股的特权,获得先于普通股东的求偿权。
这样看来,巴菲特的这种投资无论如何是合算的。
另一方面,巴菲特还有一条更大的安全边际线,那就是在他一直非常看重的财务安全方面,这两家公司比他原来拒绝收购的几家公司要好得多。也就是说,这两把从空中落下的刀子刀口并不锋利,甚至这根本就是两把塑料泡沫做的刀,用手去接相对来说要安全得多。
巴菲特提醒投资者,在学会如何控制风险方面,一定要认清股票的基本面,对它的内在价值做出大致判断,千万别轻信媒体的宣传。
他在伯克希尔公司199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51年当他还是一个21岁的小伙子时,他就担任了股票经纪人,当时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要占到他个人投资组合的70%。正是有了这样的深入了解,25年后他在政府雇员保险公司面临倒闭危机时,通过伯克希尔公司买下了该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凭什么?就是凭他对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内在价值的理性判断,认为这时候的投资对他来说是安全的。
另外一个例子是《华盛顿邮报》公司。他说,20世纪40年代他用于股票投资的资金中,有一半来自递送该报纸的收入。也正是有了对该公司连续几十年的了解,当30年后《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上市后出现股价大幅度回调时,伯克希尔公司趁机买下了它大部分的股权。
还有一个同样的例子是可口可乐。巴菲特说,投资可口可乐公司可以说是他人生中从事的第一笔商业交易。当他还只有五六岁时,就从爷爷开的小卖部里批发可口可乐卖给邻居家的小朋友,从中赚取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了。直到50多年后,他“才终于搞懂真正有赚头的还是那糖水”。意思是说,与赚取批零差价相比,坚持长期持有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有赚头的”投资。
以上这些成功案例,都来自巴菲特的亲身经历。也正因如此,巴菲特才从中取得了巨大的获利回报,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投资风险。因为巴菲特深深懂得,投资这些股票的安全边际线在哪里。相反,他如果轻信他人宣传,就必定会因为没有主见而出问题。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和查理·芒格一直以来就对那些财务年报花里胡哨的上市公司能否实现这样的业绩产生怀疑,并且他也一再警告投资者,不要在外面一听到或一读到有关伯克希尔公司的好消息或坏消息就信以为真;即使这些消息刊登在最权威的媒体上,也是如此。
他举例说,2000年12月29日刊登在《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上的一则短讯,用肯定的语气报道伯克希尔公司正在大量买进Conseco与Finova的公司债券,然后在投资理财专栏的专题报道中再次详细报道了这一消息,并且还有鼻子有眼地指出金额有几亿美元等等。可实际上呢,伯克希尔公司确实在买进Finova的公司债和银行债权,可是金额却有天壤之别;而买进Conseco公司债的行为,则是根本就没有影子的事。根据这样的消息来决定投资,可想而知风险有多大。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
巴菲特认为,只有当投资者学会了如何控制风险,才有可能在不断下跌的股市中抄到底。学会控制风险的唯一方法,就是正确判断该股票的内在价值究竟有多大,而不是轻信道听途说包括那些所谓权威媒体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