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报表真假的八大法宝(1 / 1)

“吃自己的饭,淌自己的汗;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鉴别会计报表真假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能够把企业所依赖的“关系户”搬开,“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看看这家企业的本身盈利水平如何,就比较容易地鉴别会计报表的真假。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通过以下8个方面来加以判别:

关联交易剔除法

既然企业喜欢利用关联交易的手法来弄虚作假,那么,我们不妨就把这一个部分加以剔除,然后来看一看它的真相。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关联交易应当遵照等价、公平的原则,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价。然而,果真如此,关联交易的双方也就捞不到什么“油水”。现在的问题是,不管关联企业是否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舞弊行为,把这个因素剔除总是可以的。就好像是在检测视力的时候,一律摘除眼镜,只检测裸眼视力一样。

例如,截止2001年4月21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公布的2000年会计年报,共有1018家。其中,发生关联交易行为的有949家,所占比例达到93.2%。这些关联交易手段包括资产置换、股权转让、托管经营、内部转移定价、出售无形资产等等。另外,还有一种更加“**裸”的行为,那就是2000年新发明的“无偿赠与”。

在这么多复杂的关联交易中,怎样进行剔除呢?简单的方法是,将来自于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从企业利润表中加以剔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比较真实地了解该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判断该企业的盈利,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判定其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靠等等。

不良资产剔除法

这里的所谓不良资产,并不是会计制度中严格意义上的概念。除了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等等以外,还包括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即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等。

不良资产既是上市企业产生虚盈实亏的一个祸根,又可能是该企业的一颗“定时炸弹”。

剔除不良资产的方法主要是,把不良资产的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看一看不良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如果所占比重很大,那么就说明该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会有麻烦。

另外一种方法是,把当年不良资产的增加额与当年利润总额的增加额进行比较。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要大于利润总额的增加额,那么就很可能该企业的利润表中有“水分”。

合并报表分析法

合并报表是企业会计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样,通过将合并会计报表中的母公司数字和合并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用来判断上市企业公布的会计报表真实性。

有的企业弄虚作假的手法,往往不在母公司,而是放在子公司,甚至是子公司的子公司,在那里产生虚假利润。这样,报表一步一步做上来,从上往下看干干净净无懈可击。

实行会计报表分析法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发生在“最基层”的问题和疑点。

或有事项审视法

所谓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它的结果需要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者不发生,来加以证实。或有事项的主要项目有: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者贴现、为其它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等等。

由于或有事项带有一种偶然性,在进行或有事项的判断和计量的时候,弹性较大,所以往往会成为企业操纵会计利润的一个手段。

会计报告审读法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的会计报表以后,可能会留下不同的意见。这种不同意见,通常会在会计报表的意见段和说明段中加以反映。所以,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注册会计师留下的保留意见,帮助自己判断会计报表的失真程度。

关于这一点,现在一般读者并不重视这个问题,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注册会计师的保留意见属实,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或者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盈亏结果。

偶然因素剔除法

在企业实现的收入和利润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当年发生的偶然因素。之所以称它们是偶然因素,就表明发生这种收入和利润的来源是不确定、不稳定、在未来并不一定会必然发生的因素。

常见的偶然因素主要有: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因为会计政策变更或者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的利润、发行新股冻结资金的利息等等。

偶然因素排除法的目的,就是要把由于这些偶然性因素而发生的损益,从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总额中加以剔除,以达到认识“庐山真面目”的目的。不管这样的结果,是高于或者低于原来的数据,都可以帮助自己更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重点科目分析法

根据以往的规律,上市企业在进行粉饰会计报表的时候,与一些重点科目的关系总是过于“密切”。

既然如此,那么读者就可以通过对这些重点科目进行逐个检查分析,以确定它们的真实程度。

这些重点科目主要有: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存货、投资收益、无形资产、补贴收入、四项准备等等。如果这些会计科目出现异常变动,读者就必须特别注意,睁大眼睛看看其中是否制假售假的“大本营”。

现金流量分析法

现金流量分析法,是指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

一般而言,没有相应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这就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有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也就表明,企业可能存在着粉饰会计报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