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命的信徒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 胎的……”。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最具特色、最有才华和最优秀的诗人、散文家之一,他是开一代 诗风的“新月派”的主将,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的诗及散文,都已经有一种中国文学里 从来不曾有过的风格”①,在“散文与诗方面,所成就的华丽局面,在国内还没有相似的另 一人”②。他像热情的雪莱一样,把心灵至深处的内在情感,通过文字的音符,浪漫地、自 然地抒发出来,他的诗也如雪莱正像圆润和谐的旋律富于音乐美。他的散文更是诗的扩演, 蕴藉着一片绚烂迷丽的春光,一团热情奔腾的火焰,一腔真实跳**的**,“采取西文的菁 华,酿成空前的文体,这在文学史上实在有不可没灭的价值”③。徐志摩以一颗空灵到单纯 透明的童心,把对自然的执着热恋,对自由、美和爱的热烈追求,对生命的真挚崇拜,对人 世的悲欢感慨,对性灵的赞美抒唱,用丰润优美的诗的语言,美丽严谨的诗的形式,幽远含 蓄的诗的意境,亲切地、洒脱地表达出来。“他的辞藻真繁富,真复杂,真多变化,好像青 春大泽,万卉初葩,好像海市蜃楼,瞬息起灭,但难得他把它们安排得那样和谐,柔和中有 力度,浓厚中有淡泊,鲜明中有素雅”④。这样飘逸潇洒的文字,不可能出于徐志摩以外任 何人的笔下。
浪漫人生
1897年1月15日(光绪二十二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浙江海宁县风光优美的硖石小镇里 ,富商徐申如家传出一声婴儿的啼哭――诞生了中国现代杰出的新诗人徐志摩。他原名章 ,初字 森,小字又申。
志摩自幼聪颖可爱,乖巧伶俐,又是徐门的长孙独子,深得宠爱。生活对他如伊甸园般 纯净美好,无拘无束,乐趣无穷,天真的幻想像夏日浮云一样点缀着湛蓝的晴空。5岁入家 塾启蒙,古板怪癖的塾师,硬是给他活泼好动的童心上,背了五年枯燥的四书五经,子曰诗 云,倒使他打下了坚实的古文根底。
1907年,志摩入废科举后硖石第一所新式学校――开智学堂,功课全优。13岁时,就写 出了《论哥舒翰潼关之败》的范文。小小年纪,便得了个“两脚书橱”的雅号。1910年初春 ,由表叔沈钧儒介绍,离开家乡,考进全省最负名望的杭州府中学堂,与郁达夫同班。小章 在新的环境里,对小说发生了浓烈的兴趣,读了梁启超的文章受到启发,写成《小说与 社会之关系》,发表在校刊《友声》上,主张把小说与社会改良结合起来。14岁的少年已有 这样独立的见解,确是难能可贵。同时,他对科学的兴味也浓厚起来,还写了《镭锭与地球 之历史》等文。1915年夏,中学毕业,即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上海沪江大学前身)。10月, 由父母做主,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不满这门亲事的志摩,婚后不 久就去了上海就读,遂于1916年秋,转学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预科。翌年秋,北洋大学法科 并入北京大学,志摩以旁听生资格转入北京大学法学院读政治学,另加修法语、日语。1918 年6月,经妻兄张君励引荐,正式拜梁启超为师。同年夏,离开北大,于8月14日启程赴美国 马萨诸塞州克拉克大学历史系留学,以期将来做中国的“哈弥尔登”(今通译汉密尔顿)。 入学十个月即获学士学位和一等荣誉奖。1919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经济系,以 硕士论文《论中国的妇女地位》毕业。在美期间,志摩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受到英国哲学 家罗素的吸引,摆脱哥伦比亚博士衔的引诱,于1920年9月离开美国横渡大西洋到了英国。
罗素当时不在英国,正在中国讲学。志摩先进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跟拉斯基攻读博士学 位,后由狄更生介绍,以可随意选科听课的特别生资格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恰在此时,志 摩结识了林长民、林徽因父女,对如花似玉,纯情可爱,才气绰约,既有闺秀遗韵,又有开 放思想的徽因,一见倾心,相识相知,相亲相爱。情窦初开的少女,也为志摩渊博的学识, 儒雅的风度,潇洒的品貌所吸引,和他一起花前月下,互述衷曲,互吐爱慕。真是天生地设 的一对鸳鸯。正当志摩沉浸在浪漫的爱的幻梦里,张幼仪来到了英国,但她同志摩一样,忍 受不了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很快就带着怀孕之身独自到德国柏林留学去了。徽因从狂热的 初恋梦里醒来,向志摩提出若论婚嫁,他必先离婚。向来任由感情驱使的志摩匆匆赶往柏林 ,与刚生完幼子德生不久的幼仪离婚了。志摩回到英国,徽因却已随父回国。他便独自在剑 桥梦的柔波里享受着奇异的风和月色了。
负笈剑桥期间,志摩与罗素、狄更生,名作家韦尔斯,汉学家魏雷,诗人卡因,画家傅 来义,经济学家开痕司(今译凯恩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还拜望了英国著名小说家曼殊 斐尔。
1922年8月,志摩作别剑桥回到北京以后,徽因已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相爱了。这对 徐志摩是太大的打击。从这时起到志摩飞机失事“吻火”身亡,他一直生活在爱徽因而不得 的失恋痛苦的潜流里,无法自拔。他后来与陆小曼结婚,完全是对徽因狂恋的情感转移。志 摩的心中只有徽因。1923年3月,志摩以英美留学生为主要成员,发起成立新月社,这是中 国现代文坛第一个诗歌社团。同年春,志摩进北京松坡图书馆任干事,负责处理英文函件。 1924年,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志摩和徽因多次同时陪着接待泰戈尔,接触的机会又 多了,志摩的胸中复燃起浓浓的爱焰。泰戈尔访华之后,梁、林双双赴美留学。失恋的志摩 抚了一颗破碎的心,遥问茫茫天地:“恋爱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不久,爱神又把神奇的箭矢射向了已婚的北京交际界名媛陆小曼。婚后生活并不幸福的 小曼,与仍在失恋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的志摩,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志摩把幸福的婚烟 看成完美人生的一大步骤,人生至宝是情爱交感,恋爱是生命的中心和精神,而小曼正是他 理想中幻化的爱人。他们在社会不理解、家人指责非议的满城风雨的夹缝中,依然爱得如痴 如迷,爱得死去活来。志摩在那一时期的诗、书信和日记里,记录下这般狂热的恋情。但为 了暂时逃避“最尴尬最难堪的地位”,志摩于1925年3月第二次赴欧洲做一次“感情作用的 旅行”。他取道西伯利亚去苏联、法国、德国、英国旅游,途中凭吊了契诃夫、波德莱尔、 伏尔泰、曼殊斐尔、卢梭、雪莱、白朗宁夫人等著名作家的墓地,访问了托尔斯泰的女儿和 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美丽迷人的意大利翡冷翠风光,剑河旖旎如梦的金波塔影, 似乎使志摩忘掉了心头的剧痛,却更加思恋远方的小曼。徐志摩根据这次欧陆之行,写了许 多诗和散文,《西伯利亚游记》、《莫斯科游记》、《翡冷翠山居闲话》、《我所知道的康 桥》等。
1925年10月1日,徐志摩应陈博生邀请主编《晨报副镌》,他把整个的身心交给读者, 把血肉和灵魂糅进现实世界的磨盘。1926年4月1日,志摩和闻一多创办《诗镌》,讨论诗歌 理论,提倡新诗格律化,汲取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徐 志摩和闻一多一起对中国新诗的创作和理论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6年10月,徐志摩终与陆小曼结为伉俪。婚后生活并不如想象的那么浪漫,充满理想 色彩。几个月的缱绻温柔,使他们孕育出艺术的宁馨儿,话剧《卞昆岗》凝结着两颗爱的心 灵。但志摩梦幻般的爱情很快就趋于破灭,“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 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醉!”
1927年春,徐志摩和胡适、邵洵美、余上沅、闻一多等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志摩任总 编辑。9月,应聘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并兼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1928年1月,又兼上海大 夏大学教授。3月,和闻一多、饶孟侃主编的《新月》月刊创刊。6月,志摩第三次出国,去 日、美、英、法、德、意和印度旅游。1929年1月,任上海中华书局编辑。9月,应聘任南京 中央大学教授。年底,兼任上海大东书局编辑。1930年,当选英国诗社社员,兼中英文化基 金委员会委员。1931年1月,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创刊。2月,应胡适之邀,任北大英文系 教授,并经温源宁介绍兼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由于小曼住在上海,志摩常在北京、上海间 奔忙。11月19日上午8时,徐志摩由南京搭乘济南号邮机返北平,飞机越过泰山,临近济南 时,天空云雾密布。“砰”,突然一声炸响,飞机撞在党家庄上空的开山顶,顿时腾起一股 烈焰……一个活泼的充满朝气的灵魂殒落了,一个35岁的年轻生命消失了。他化作一缕轻烟 ,终于离了尘俗,飘入遥远的天国。他的溘然长逝是中国新文艺界的莫大损失。
志摩一生的主要创作是诗和散文,具有鲜明炽烈的个性特征和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他 还出版过一本《轮盘》小说集,但他的小说与其华美流畅、辞采飞扬的诗和散文相比,实在 是不足道。他承认自己不会写小说,没有曲折,也少有变化,“恐怕我一辈子也写不出一篇 如愿的小说,我说如愿因为我常常想象一篇完全的小说,像一首完全的抒情诗,有它特具的 生动的气韵,精密的结构,灵异的闪光”。他的小说,几近没什么情节,人物亦欠丰满深刻 ,文字又多是感觉性的,全然可算作散文,因为它仍同样色重情浓,却也别一种风格。
潇洒诗风
剑桥是徐志摩的梦之故乡,是他艺术创作的摇篮,是孕育他性灵生长的胎宫。沐浴着剑 桥文化的洗礼,志摩开始了诗歌创作,只是当时对于诗的兴味还远不及对相对论和民约论感 兴趣,但他的生命毕竟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震撼,浓烈而柔美的情感意念都化作了诗的缤纷 花雨。剑桥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凝聚着他整个身心的爱恋。1921年春,是他一生中最自 然、最愉快的一段时光。“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面 对剑桥幽美绮丽的自然风景,美感的神奇顿时升华为一首首清新婉丽、恬静幽雅的诗篇。从 这时到徐志摩仙逝的十年间,他共结集出版了三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死后经友人又编印了《云游》。
志摩的早期诗歌明显受到英国18世纪末湖畔诗人华滋华斯的深刻影响。华滋华斯认为, “诗,来源于以宁静的心情回忆起来的感情”。而志摩那时正好完完全全陶醉在剑桥柔和亲 切、静谧和谐的田园风光里,在优美的自然音籁中倾听着灵性的声音,寻觅着美妙的启悟。 从《春》、《夏日田间即景》、《沙士顿重游随笔》、《康桥西野暮色》等一行行描绘剑桥 自然景色的早期诗歌里,都能感受到湖畔派诗风的神韵,充满了牧歌情调。《乡村里的音籁 》、《天国的消息》、《石虎胡同七号》、《东山小曲》更是接近华滋华斯华丽流畅,表现 大自然与人生和谐的抒情诗,弥漫着一种唯美主义色彩,使人沉浸在田园美的享受里。
回返自然,与自然进行精神交流是志摩反复咏诵的诗歌主题,在对自然的**中蕴藉真 实的感情,因为在他看来,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能抚慰人的心灵,世界上的一切生灵都是 大自然胎宫孕育的婴儿。醉情于吸吮母亲的乳浆,才能真正在自然的纯净里忘却自我,达到 人与自然的契合,使灵魂保持纯洁,在自然的单纯壮丽之中感受美,通过健康和敏锐的感觉 获得自然的启示。浪漫主义情调里充满了清新的气息。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 我胚胎的……”。英国剑桥文化,把志摩塑造成一个单纯的浪漫理想主义者,志摩的天性也 使他倾向于追求单纯的理想主义信仰。他始终是个真诚的生命的信徒,把生命视为一切理想 的根源,以自我的本真热烈抒唱追求理想的人生和自由的意志,对伟大的生命的种子发育成 一个比一切更永久的婴儿充满了感情和希望。《雪花的快乐》、《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为要寻一个明星》、《我有一个恋爱》寄托着志摩对理想、自由的热情赞颂和执着追求。 散文诗《婴儿》更是以浪漫的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呼唤英国式民主政治和绝对自由人生的到 来。他是把个人精神里圣洁的单纯信仰和情感,毫不关拦地“泛滥”出来,激烈澎湃,热情 昂扬。可他还是有不少诗歌从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出发,对现实人生中的黑暗、不幸、痛苦 、悲惨的情景,表示同情和关注,抒发郁闷和不满。《叫化活该》、《盖上几张油纸》、《 太平景象》、《一小幅穷乐图》、《人变兽》、《这年头活着不易》、《梅雪争春》等,都 属反映现实场景题材的诗歌。
在人类生活中,还有什么比爱这种发生在男女之间的感情更强烈的吗?志摩是个笃信感 情的诗人,而所谓感情就是爱和情人的死所引起的悲,爱情是生命的一切意义所在,他在许 多爱情诗里,赋予爱一种不朽的意味。“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多伟大,多 充实的一个字!提着它胸肋间就透着热,放着光,滋生着力量”⑤。在中国现代诗坛,能如 志摩一般热烈表现爱情,赞美爱人,并在诗中迸发无法摆脱的爱的折磨的,恐再找不出第二 人。他虽不像泰戈尔那样写下那么多丰富壮丽的爱的诗篇,也不如泰戈尔描绘爱情那般深沉 、广阔,但在表现爱的强烈上,绝不让之比肩,且同样富于东方情调。《决断》、《我来扬 子江边买一把莲蓬》、《起造一座墙》、《在那山道旁》、《情死》、《天神似的英雄》、 《月夜听琴》、《清风吹断春朝梦》、《最后的那一天》等等及长诗《爱的灵感》,都是志 摩爱情生活的留痕,他把爱的缠绵,爱的甜蜜,爱的痛苦,爱的一切复杂情感,自然舒畅而 又强烈浓丽地传达出来。他一忽儿沉眠于爱的酣畅,爱是生命存在的光明灯塔,一忽儿跌落 于爱的苦杯,灯塔的光又因爱的风雨变得迷离一片。他一忽儿对爱充满了赞美和希望,爱领 他走进幸福的窄门,一忽儿爱的幻想变得迷茫,爱的**又陷入浑沌。
志摩是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为爱而歌,为爱而泣。《翡冷翠的一夜》捧给情人一颗激 跳不已的心,那里有爱的焦灼、爱的渴望、爱的誓言,那一份执着痴迷的爱恋,直是浓得化 不开。志摩的爱情诗有英国诗人济慈的韵味,芳香、甜美的唯美意绪,如晨曦为朝露披上虹 霓;如怨如慕的悲欢情思,若皎月给秋草抹上莹白。志摩亦像济慈一样,比同时代诗人更具 艺术的气质,他只愿真情抒唱生命和爱,而绝少考虑什么思想原则,他甚至把**的调 谑和戏闹写进诗里,如《别拧我,疼》、《春的投生》。
徐志摩的后期诗歌,由于其理想主义的碰壁,使他再没有力量,鼓起拜伦式的**,“ 最近这几年生活不是极平凡,简直是到了枯窘的深处”。随着诗的产量也尽“向瘦小里耗” ⑥。诗魂一旦沉浸在感伤之中,诗便显出忧郁和悲观来。更何况他的性灵里注入了托马斯? 哈代的悲观现实主义,诗歌的激调就由单纯的浪漫理想退潮到虚无的悲观和绝望的忧愁里, 热烈转向低婉,**化作哀怨。他感到一切都幻灭了,他的笔只落得抒写“残破的思潮”。 但志摩并未一味渲染哈代式的宿命观念与悲观态度,而是把悲观派的意象内容,散播到浪漫 派的肌理中去,使诗歌具有多重的意蕴和复杂的情绪。从《秋虫》、《西窗》、《枉然》、 《生活》、《卑微》、《残破》和《一块晦色的路碑》等诗里,可以读出深深的失望与怅惘 ,含蓄的悲哀与冷漠,超然的阴冷与宁静,他欲发出哈代那种“冷酷的笑声与悲惨的呼声” 。
志摩的诗富有一种迷人的魅力,在于他所有的诗都是强烈感情、率真个性的自然流溢, 更在于他那美的诗歌形式和艺术手法。“志摩的诗之异于他人者,在于他的丰富的情感之中 带着一股不可抵抗的‘媚’。这妩媚,不可形容,你不会觉不到,它直诉诸你的灵府。…… 是有情感的热烘烘的曼妙的音乐”⑦。志摩的诗写来潇洒自如、轻盈亲切、温柔热情、想象 新奇,联想丰富,真个具有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以其代表作《再别康桥》为例,简直是 一首出神入化的抒情诗,把内心的性灵神韵同自然界温馨静谧的美妙交融,把自己对剑桥惜 惜不舍的万般柔情,借助匀整的音节,整齐的韵律,行云流水般表现出来,是西洋艺术表现 手法同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的完美谐和。
志摩有的诗善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别致独特的意象,如《雪花的快乐》、《黄鹂》、《 山中》等;有的诗精巧短小,细腻的感情同哲理的启迪相融;有的诗深情典雅、清新隽永, 如《沙扬娜拉》;有的诗节奏悠扬,音调优美;有的诗虚幻飘逸,静穆神奇……其实,只《 再别康桥》一首,足以涵括志摩诗的所有艺术特色。全诗构思奇巧,格调明快,语言含蓄优 美,极具感情色彩,诗节对仗工整,偶句押韵,音节和谐、悦耳、流畅,抑扬顿挫,有种跳 动感,实现了诗化的音乐效果。读来余音袅袅,心弦为之颤动不已。“其诗之价值,不言可 知。至于他所连用的韵,神龙变化,不可捉摸,自然流露,毫无痕迹之可寻”⑧。志摩诗所 铺设的场景静美秀逸,油画般浓艳亮丽。徐志摩有许多诗都是诗歌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的范例。
郁达夫把志摩比为“一个淘气、讨爱,能使你永久不会忘怀的顽皮孩子”。如果不创造 诗的音乐,自我生活缺乏诗感,这个孩子的灵魂就会变得孤独和寂寞。志摩像一位潇洒的诗 歌仙子,飘然拂过年轻的中国诗坛,给它注入了精灵般的诗魂,丰富了新诗的艺术世界。
飘逸美文
“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以诗著,更以散文著”(林语堂语)。“读了他的散文,我 们马上就看到他个性的光辉与神采;他的面貌,他说话的调子,他言谈的神韵――它的活泼 ,一会儿拐弯抹角岔到一些不相干的趣事上去,一会儿又得意扬扬的回到闲谈的主题上来, 那么犀利,那么热烈,仿佛除了为闲谈而闲谈,什么别的都不要紧――凡这一切全在他的散 文里”⑨。
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马”,他的散文也就有了“跑野马”的风 格,思维、想象也如野马般在诗样语言描述、诗样情绪构思中自由驰骋。无拘无束,抒发思 想感情,赞美自然灵性,浓郁的诗情与鲜明的哲理相融相谐。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说过 :“艺术的伟大意义的本质在于它能显示灵魂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以及热情的世界 。”散文正是徐志摩最好表达性灵**的艺术。散文如果失去了诗的纯美和音乐的旋律,就 会沉闷而无生气。而志摩散文的内在本质正是诗,是抒情的奔放,是哲理的冥想,是欢乐的 孕育,是悲怆的成长。
可以明确地说,志摩写散文的灵性也是剑桥赋予的。他在剑桥学习、生活过两年,剑桥 是他艺术灵感的源泉,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简直把剑桥描画成了大自然的优美乐园 ,他把一幅幅绮丽柔美、艳色重彩的剑桥风光呈现到读者的眼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剑桥的 迷恋和陶醉。格调上似英国随笔,舒缓委婉,幽丽隽永,散发着大自然芬芳的气息,抒发了 自己醉情纯粹美感之中的神奇,那浓郁的色彩,那音乐的节奏,那美妙的韵律,都是志摩所 独有的。徐志摩和剑桥已成为了一个生命整体,提起剑桥,谁个喜欢志摩、热爱志摩的人不 能随口飘出那美若仙乐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 的云彩”。
徐志摩一生出过三本散文集:《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和单篇散文《秋》 ,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五类。
时政评论性的散文,有《这回连面子都不顾了》、《青年运动》、《政治生活与王家三 阿嫂》、《守旧与“玩旧”》、《列宁忌日――谈革命》等。很明显,志摩最不擅写这类文 章,先不说他的政治见解是否谬误,是否有违历史发展。就他本人的天性来定,骨子里是个 诗人,而绝非政治家的料。他无论何时何地,何文何处,都是太多太热的情,压过事,压过 理。他无法不使自己的笔给任何的事,任何的理,涂抹上一层抒情色彩,或浓或淡。
自剖性的散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志摩复杂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敞开了作 者心灵的窗扉。《自剖》、《再剖》和《求医》写得较为沉闷,像是在不动声色地剖露心灵 的苦闷和精神的痛苦,却也在其中蕴含着一股力量,抒写自己爱和平、讲人道的生性,是为 对军阀的残暴表示义愤,对帝国主义的行为表示愤怒,对政府的无能表示失望,对黑暗的现 实表示不满,流露出爱国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思想。《想飞》和《迎上前去》表达了在现实 面前不服输要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他“决不容忍性灵的颓唐,那是最不可救药的堕落”。 《话》实则是志摩的一篇宣言:生活是艺术,天赋灵性里有我们的生命觉悟和心灵自由,只 有在万物的本质和自然的理则中,真诚寻求、创造、耐心体验、感悟,才能了解生活的趣味 、价值和神圣,获得真纯的思想和理想的人格。《海滩上种花》既是告诫自己,又是号召青 年保持一个单纯的信仰和烂漫的天真,这样就会有精力、勇敢和灵性的生活,就会在人道的 海滩上种鲜花,“花也许消灭,但这种花的精神是不烂的”。
志摩有一组总题为“哀思”的悼念亲友的散文,极有特色,有《我的祖母之死》、《悼 沈叔薇》、《我的彼得》、《吊刘叔和》、《伤双栝老人》等。这一组文字,朴实无华,笔 调舒缓,任感情的哀思由笔底自然流出,如泣如诉,委婉动人,弥漫着一种哀伤悲戚的气氛 ,使人在至情至爱的哀怨感伤之中,领略一种沉郁的诗意美,别一样韵味。
志摩的心中耸立着一座“英雄的高山”,他有不少散文描写了他所崇拜的英雄和他们的 创作,如《拜伦》、《罗曼?罗兰》、《泰山日出》、《泰戈尔来华》、《济慈的夜莺歌》 、《汤麦司哈代的诗》、《丹农雪乌的小说》等。这类散文有的以朴素的写实手法见长,凝 重朴实,形象生动,如《竭见哈代的一个下午》,写活了年过八旬的哈代这位英国文坛泰斗 的老者形象,叙述之中自然流露出作者的崇敬之情和愉快的心绪。有的则以浓丽的浪漫手法 称妙,辞采飞扬,细腻动人,如《曼殊斐儿》,写神了这位女小说家的仙姿灵态,给人留下 深刻难忘的印象。志摩总能以诗人的敏感,精确捕捉把握所描绘对象的本质个性,选取最适 宜的艺术方法表现人、事、理的内蕴。另一方面,志摩总是随情之所至,不由自主地融进自 己的心灵感受和主观色彩,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性情。所以,志摩的散文只能是志摩的,别 人模仿不来。
吟咏自然,写景抒情的散文,最能体现徐志摩飘逸美文的风格,辞藻华美流畅,色彩浓 丽繁复,感情真挚强烈,想象丰富瑰丽,富于诗歌的韵律美,绘画的色彩美,至于节奏,则 是跌宕起伏,汪洋恣肆,随兴之所至,情之所引,亦真亦幻,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志摩的 笔一经接触自然,便仿若丛林中的雏鹿,活泼灵活,洒脱自如,充满了奔放蓬勃的朝气,心 灵毫无保留地与自然契合。艺术的生命,感情的性灵,一经大自然亲切的吹拂,便苏醒了, 自己那一份挚情,就浸润在自然万物的光华神韵里。志摩把自然喻为一部最伟大的书,在它 每一页的字句里都蕴含着生命的妙谛和深奥消息,只有单身投入自然怀抱,才能真正感悟到 灵魂的愉快和活着的快乐。
志摩认为,现实生活阻碍了人的浑朴天真,现代文明窒息了人的性灵,只有独自漫步自 然的时候,才能使思想感情、人生情趣,与自然界景物融为一体。志摩崇拜自然,赞美自然 ,讴歌自然,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他在许多散文中反复强调,必须愉快而充满热情地孤独 生活在自然之中,才能寻得寄托、慰藉,寻得生命的存在,寻得神奇的性灵。自然的生命里 蕴藏着人类的福音,浸透着虔诚的灵魂。《雨后虹》、《翡冷翠山居闲话》、《天目山中笔 记》、《北戴河海滨的幻想》、《印度洋上的秋思》、《我所知道的康桥》,分明是一首首 优美舒畅、崇高宁谧的散文诗,是一曲曲淳朴热情、纯净超然的田园交响乐,洋溢着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美好动人的感情。
徐志摩散文的最大特色是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感情色彩,他写散文多用第一人称, 这样更便于直接和强烈地抒发剖露自我感情。他从不忘,真实是情不自禁地在散文里**自 己的灵魂、个性和思想。他的散文“长于流露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拙于描写社会生活”⑩。 情动于衷,才最感人。
融合着诗情与哲理,是志摩散文的又一艺术特色。无论写景、叙事,还是抒情,志摩特 别“喜欢说理”,表述自己对社会、人生、理想的观点的同时,给读者以深远的启迪。志摩 的“说理”中,找不出半点呆板、牵强的留痕,或说教训示的口吻,因为他的“理”便是诗 ,诗样的情绪涂抹在哲理的命题上,好比给思想的“落叶”染上一层绚丽的光彩,可以从中 得到“无穷尽性灵的滋养与启发与灵感”,把散文当诗写,大量运用象征、比喻、反复、排 比等修辞方式,并把它们和谐地糅合在一起,就使他本身诗化的散文语言更增添了强烈的节 奏感和音乐美,具有独特的艺术境界,“那用字,有多生动活泼!那颜色,直是‘浓得化不 开’!那联想的富丽,那生趣的充溢!尤其是他那态度与口吻,够多轻清,多顽皮,多伶俐! 而那气力也真足,文章里永不看出懈怠,老那样像夏云的层涌, 春泉的潺 !”
注释
①陈西滢《闲话》,《现代评论》1926年2月20日。
②沈从文《〈轮盘〉序》。
③许君还《怀志摩先生》,参见秦贤次编《云游》,兰亭书店1986年版。
④苏雪林《北风》,参见《云游》。
⑤徐志摩《死城》,见《轮盘》。
⑥徐志摩《猛虎集?序》。
⑦梁实秋《徐志摩与“新月”》,参见《云游》。
⑧陆渊《新诗用韵问题》,《学灯》1924年2月8日。
⑨温源宁《徐志摩――一个大孩子》,参见《云游》。
穆木天《徐志摩论》。
杨振声《与徐志摩的最后一别》,参见《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