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熟透的谷子从不扬头(1 / 1)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的这句至理名言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然而,道理好懂,境界难达。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卧薪尝胆时,头脑是那么清醒,心胸是那么宽广,性情是那么谦和,一旦功成名就,立刻将骄纵之气放马归山。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改过的难点,难的是如何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挤一挤无限膨胀的内心,在众星捧月的时候压一压飘飘欲仙的感觉。冰心在她的《谈生命》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宇宙是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然而,很多人却是这样,落寞时明白自己是大海的一滴,得意时就觉得自己是整个大海。

怎么办呢?

了凡在《了凡四训》的最后一章写道——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易经》谦卦上说:天道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而增益谦虚的;地道的规律是改变盈满而流向谦下的;鬼神是损害盈满而福佑谦让的;人的心理是厌恶盈满而爱好谦虚的。这样看来,天、地、鬼、神、人,无不看重谦虚。易经六十四卦,讲的都是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以及做人的方法。每一卦爻都有凶有吉,凶卦意在警戒人去恶从善,吉卦意在勉励人日新又新,唯有谦卦的每一爻都是吉祥的。《尚书》上也说:自满就会遭到损害,自谦就会受到益处。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就像树有根一样,一旦立定了这种志向,那就必须每个念头都要谦虚,时时处处与人方便,自然感动天地,完全自我造福。

2015年11月16日晚,天津大剧院歌剧厅见证了一位乐坛常青树续写的不老传奇。69岁的西班牙歌唱家何塞·卡雷拉斯以其标志性的天鹅绒般的醇美声音和老而弥坚的精湛表演、知书达理的谦和之风,征服了现场的所有观众。参与演出的指挥家大卫·希门尼斯和女高音萨宾娜·普尔托拉斯,虽然同样名贯世界,但年龄均比卡雷拉斯小了很多。尽管如此,每次返场时,先行出场的卡雷拉斯走到乐队前方时,总要停下脚步礼让指挥登上指挥台,然后才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卡雷拉斯的谦逊,是真正修养的自然流露,也是无需刻意表现的习惯,更是不慕虚名的结果。

我的办公桌上一直保存着几张奇葩的名片,一张名片的主人,将他的十几个头衔不厌其烦地印满了正反面,好像这个世界的大部分工作都由他负责一样;另一张名片的主人,在副主任的头衔后面还缀着一个括号,里面印着“暂无正职主持工作”八个字,大有“吾乃储君、择日登基”之意;还有一张名片的主人,在副局长的头衔后面也缀着一个括号,注明“正局级”……他们处心积虑地在一张小纸片上大费周章,无非就是想提醒外人可别忽略了我的光环,那上面正闪耀着我的价值呢。

了凡有一项“研究成果”,每次在考场上,寒门弟子将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时,脸上总会显现一片谦和之色。为了验证他的结论,他有名有姓地举了好几个例子。有同行者对他的相面之术佩服不已,请教他是如何在一众学子中看出来哪位必将鲤鱼跳龙门的?了凡说:只有谦虚之人,才能承受福报。你看我们十人当中,有像敬宇那样诚实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抢在人前的吗?有像敬宇那样恭恭敬敬,多肯顺受,小心谦逊的吗?有像敬宇那样受了屈辱而不动容,听到毁谤而不争辩的吗?这样的人,天地佑之,岂有不发达的道理?所以放榜之日,丁敬宇果然金榜题名。

了凡接着说,所谓举头三尺高有神明,就是说,凡是上天要一个人发达,在没有发他的福之前,一定先发他的智慧,这种智慧,能使浮滑之人变得诚实,使放肆之人变得收敛。那些满怀傲气的人,一定没有远大的器量,就算侥幸发达,也难以长久享受福报。

谦逊是种大智慧,就像饱满的果实,博采天地精华时总是尽情地舞蹈,到了成熟的那一刻,一定会低下睿智的头。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讲过这样一件事,当时他所在的长江商学院CEO班有三十几个学生,都是名动四方的商界领袖。一次,班上组织他们去香港拜见李嘉诚,他回忆道:

没见面之前,我们心里都有个情景假定,比如见面时,衣服要穿戴整齐等。当时我就想:见老大哥(他们称李嘉诚为老大哥)就相当于见领导,一般我们见这种人,可能第一见不到人先见到椅子、沙发;

第二伟大的人来了,我们发名片人家不会发名片;第三人家跟你握手然后你站着听讲话;最后吃饭肯定有主桌,大哥在那坐一下,吃两筷子说忙先走了;然后我们很激动回来写感想,因为我们做小人物很习惯,被接见能力很强,我们老觉得自己在大人物面前不重要,被委屈似乎是应该的事情。

结果这次见面完全颠覆了之前的想法。

首先电梯刚一开,70多岁的大哥站着跟我们握手,这样的开场很不一样,我有点愣。其次,一见面大哥先发名片,这个也很诧异,而且发名片还给你递过来一个盘子,递盘子干吗?抓阄,盘子里有号,拿名片顺便抓个号,这个号决定你吃饭的时候坐哪桌,避免到时候我们这些同学为谁坐1号桌、谁坐2号桌心里有想法。后来才知道,照相也根据这个号,站哪就是哪。我觉得挺好,大家避免尴尬。

站好之后我们小人物的能力出现了,我们就鼓掌希望大哥讲话,大哥说没准备讲话,但这时候大哥不讲我们小人物角色演不下去,所以必须让他讲,这个经历经常有,最后大哥说,我没有准备,我只讲八个字叫做“创造自我,追求无我”。

大哥学历不高读书很多,讲的都是哲学,“创造自我,追求无我”,讲完了普通话又用广东话讲一遍,之后发现还有老外用英文再讲一遍,我们开始体会这话里的深意。

什么叫追求自我?你在芸芸众生中,把自己越做越强大,自我膨胀,超越别人,这个过程就容易给别人以压力。因为你太强大了以后很强势,就像你老站着,别人蹲着,别人就不舒服。所以你要追求无我,让自己化解在芸芸众生中,不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压力。一方面创造自我,一方面让自己回归于平淡,让自己舒服也不给大家制造压力。

听完讲话我们开始鼓掌,然后开始吃饭。我运气不错,抽到了跟大哥一桌,我当时想,和大哥挺近的,这样吃饭可以多聊一会儿,所以开始没着急说话,没想到吃十几分钟的时候大哥站起来说抱歉要到那边坐一下。这时我们才发现,四张桌子,每个桌子都多放了一副碗筷,他每个桌子都坐。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他四个桌子轮流坐,而且几乎都是15分钟,到这时,大家都被大哥周到和细致的安排感动了。

大哥大概每个桌子转完基本也就结束了,结束之后他没先走,逐一跟大家握手,在场的每个人都要握到,墙角站着一服务员,大哥专门跑到那和他握手。这时候我想起看过他的一个演讲,问他们有没有关于这个的书,当时没准备,他交代下面一下,结果下车的时候那个书就送到我手里了。整个过程让我们每个人都很舒服。

后来,冯仑还跟他们的班长提到这事,班长说老先生就是因为做人周到真诚,所以很多人到了香港都愿意和他做生意。

你不能说李嘉诚做到这些是因为有钱,李嘉诚是有钱,但有钱只是现状,他创业的时候比他有钱的人肯定多,他不是最有钱的。比尔·盖茨创业的时候比他有钱的也很多,为什么到现在当时比他们有钱的人看不见了?所以钱是不能决定成败的,是钱以外的东西决定谁能赶超过谁,谁能挺到最后。所以,钱以外的东西才是软实力。李嘉诚的软实力就是他自然流露的谦德,被他提炼为“创造自我,追求无我”。

谦德之效千种万种,“不断地开出新的花朵”是最让人动情的一种。只有道的种子,德的肥料,善的雨露,净的心意,才能合力“不断地开出新的花朵”,而这些美丽的花朵,只有在谦逊的花圃里才会绽放。了凡的心间,就装着这样一个花圃。他任宝坻知县不足五年,劝农兴农,造福一方,被百姓广为称颂,他却一直低调处理。一次,明廷管理屯田事务的御史途经宝坻,眼见四野田禾茂盛,赞叹之余,便问了凡:“宝坻积年的荒地皆开成美田,为什么屡次具报,你都不讲这些成绩呢?”

这位御史有所不知,不事声张是了凡的一贯准则。他初到宝坻时,正值全县缺衣少食,但是不久便发生一件“奇事”:一些沥水退出的农田里竟长出一种奇异的野草,根茎可嚼且有甜味,晒干后碾磨成粉,可代替粮食充饥。百姓觉得,大灾之年长出这种奇异之草是种“祥瑞”之象,是新来的袁知县勤奋诚恳、亲民干事感动了上苍,于是,有人劝了凡尽快将此“祥瑞”降临之事上报朝廷以取悦皇上求得褒奖。

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表功机会,不但被了凡严词拒绝,他还专门写了一篇《野谷解》,客观而谦逊地说:

我进士及第授官为县令,初任宝坻知县时正遇罕见沥涝,五谷不收已经好几年了。富人成了穷人,穷人大多被饿死。我长期习学文章,并不通晓世上的事务,不知道该怎么办,幸而得到上司的信任,得以核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四千三百余两,还免除了向上级官府缴纳的四轮车等实物,也不再向京城派送采石的民夫,这些不仅减轻了县里的负担,也使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躲水逃荒的人渐渐回归家乡,四方游离的百姓也来宝坻定居。然而,人口的逐渐增加使得仓中的粮食告急。百姓聚在一起没有吃的,就会生出变乱。我每天都心神不安,忧愁不止。到了十月,积水退去,土地显露,有一种野草生出,其果实比谷粒稍大,比菊籽略小,草茎高不过三四寸,百姓赖此“野谷子”作为度荒食物。有人拿此物给我看后说,“这可是不同寻常的‘祥瑞’,应该抓紧上报朝廷。”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做。颂扬天下太平的人,急于用与天象相符之物为祥瑞,而考核政绩的人,则先看人事治理的情况。我治理宝坻以来,偷窃和劫夺财物的盗贼还没完全平息,百姓争斗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虽然出现了一种能吃的草,难道我们就称它为“祥瑞”吗?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修养德行、减少刑罚,上天感应就长出好的粮食。今朝廷下诏书,监狱多年不动刑罚,倘若以这个为“祥瑞”,也应当在圣明的君主和贤良的宰相身上,而不能在我这么一个县令名下。既然如此,我不能为贪图功名而向朝廷申报县里长出可充饥野谷这件事情。按常理讲,人们听说灾害就惧怕,但惧怕对人有益,闻听祥瑞就欣喜,欣喜却容易使人松懈误事。《春秋》中记灾害而不记祥瑞,难道没有深意吗?不耕作,就不会获得吉祥,而我治学还没有脱离诵读阶段,治理县域还有好多事情要做,怎能为贪慕一时虚荣而去上报“祥瑞”呢?

好一篇入情入理、谦之逊之的《野谷解》!在“数字出干部”意识至今仍未绝迹的情况下,四百多年前的了凡,能有这样的眼界和胸襟实在难得。作为《了凡四训》的首创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了凡四训》的内容,始终是他的行动纲领和处世指南,而这一切的源泉,就来自他那颗从未偏离准星的谦逊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