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是个善于反省自己的人,不护短,敢于自我批评,明了“命自我立”的道理后,再也不迁怒,不贰过,而是发自内心地认为,从前的种种阻碍都是自身问题导致的必然结果。就算耗去十一载年华,好不容易完成三千件善事,他也没有给自己画一个休止符,而是秉持积功行善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继续发下再做一万件善事的宏愿。
而此时的了凡已近花甲之年,如果还是以十年三千善的速度实现目标,恐怕时不我待,于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了凡把心中的这个梗托梦给天神,后又请教于禅师,终于拨云见日,换回了一件顶一万件的释然,但他从未怠慢过心中的善念和生活中的善行,依旧日行不辍,以此弥补曾经的过错。
结识云谷禅师后,了凡一直以忏悔作为前行的动力。勇于忏悔才能迎来慈悲。忏是前愆,悔是后过,慈是给予欢乐,悲是拔除苦难。了凡像解剖麻雀一般苛刻地挑剔着自己,就连平时莫名的烦躁和无端的起火乃至常常喝酒过量这样的细节也不放过,事后反思都会觉得特别的难为情。
难为情的源泉就来自一个人的羞耻心。知耻而改过,改过而自新,自新而升华,升华而完善,这应该是一条理想的人生轨迹。一个人,可以不聪明,可以情商低,可以成就不大,但是唯独不能不会难为情,不能没有羞耻心。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目之所及处,总是不乏没有羞耻心的人,招摇过市,以丑为美,因恶自得。
君不见,各种公共场合,总有一些人聚众欢愉,大声喧哗,音乐震天,垃圾遍地,这是典型的公私无异;
君不见,逼仄的地铁车厢里,有人大声地接打手机,旁若无人,即使你用惊讶的眼神甚至皱眉暗示他们,也兀自为之,所聊内容极其无聊,恨不能将穿什么颜色的**、买什么牌子的卫生巾都不惜广而告之,这是典型的内外无别;
君不见,一个女子,穿着极其暴露的衣服走在街上,不但不觉难为情,反而为一路飙升的回头率而忘形,这是典型的雅俗无分;
君不见,一对青年男女在公园忘情接吻,如醉如痴,逼得那些带着孩子的游客纷纷绕行,这是典型的亲疏无避;
君不见,一个“熊孩子”在电梯间里,旁若无人地将每个楼层的按钮一一按亮,身旁的母亲不但不予制止,反而直夸自己的孩子动手能力强,这是典型的长幼无教;
君不见,很多人就站在饭店、车站甚至医院的“请勿吸烟”的牌子下吞云吐雾,全然不在乎旁边的孕妇和婴儿,这是典型的是非无忌;
君不见,剧场里明确提示禁止拍照,还是有数不清的观众拿起手机肆无忌惮地摄录,引得工作人员只能举起激光笔逐一照射,弄得剧场里小红点频闪,完全失去了观剧的享受。一位工作人员说,按说来这里听歌剧、看芭蕾的人都是素质高的人,为什么就没有一点羞耻心呢?这是典型的美丑无准。
马克·吐温说:“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或是唯一该脸红的动物。”前不久,南京六朝博物馆通过媒体寻找一名小观众。原来,这个孩子随班级春游来馆参观时,悄悄拿走了展厅里的两块鹅卵石,几天后他又带着道歉信和鹅卵石回来认错。虽然孩子没有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还是希望借助媒体告诉这个孩子,叔叔阿姨们不仅原谅了他,还想表扬他“知错就改”的勇气,并授予他“名誉小馆员”称号。
孩子的道歉信写得质朴而真切:“在这里,我要对你们说声对不起……我不应该不经过你们的同意就随便地拿走鹅卵石……如果每个游客都和我当时一样拿了鹅卵石就放进口袋,那么博物馆将没有一块鹅卵石……请你们原谅我,对不起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博物馆负责人感慨地说:“博物馆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育德’的功能,这个孩子用实际行动解释了‘诚实’‘守信’的含义。”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身边很多成年人的羞耻心还比不上这个小学生。没有羞耻心的人就像木桶上的短板,不仅决定着木桶的整体承载水量,也决定着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
那些好坏不分、美丑不辨的人难道果真不知羞耻为何物吗?
我想说,非不知也,佯不知也。是巨大的**让他们变成鸵鸟,以为把丑行藏进翅膀,别人就无法看见。像有些女孩,为了得到一件免费时装,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宽衣解带;有些女星,为博眼球上头条,搔首弄姿甚至甘愿“露点”。这样的“献身”引发的是海量的关注,而海量的关注背后是巨大的利益,再加上个别无良娱记的推波助澜,将女性的乳沟称为“事业线”,将青春期刚过的姑娘称为“嫩模”,这样的表达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大网站的首页标题上,在真善美与假恶丑、艺术与色情的混淆中为一些低俗之人送去无限联想带来的龌龊快感。一时间,羞耻心竟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各色人等争相弃之,就连一些原本令人尊重的名人,也为了一己私利而替伪劣产品代言,为犯罪子女开脱。
中华传统文化属于伦理性文化,极其重视正邪、善恶、好坏之分,而且这种根深蒂固的荣辱观总是以“知耻”的表象呈现出来,以人性中的“耻感”意识深化着民族的道德思考。
德国哲学家康德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有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陈毅元帅有诗《含羞草》:“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鲁连不帝秦,田横刎颈死。”
康德说的道德律就是我们说的羞耻心。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一旦羞耻心的底线被突破,其他底线就会接连垮塌,出现《老梁观世界》里所说的“羞耻感丧失,价值观混乱,潜规则横行”的可怕状况——偷坑拐骗,杀人越货,贪赃枉法,破坏环境,种种不堪集中上演。不说泼皮无赖等无耻之徒,就连有些官员、专家、公知、明星、大亨也变得厚颜无耻,无底线地炒作,无节制地炫富,无节操地撒谎,无人性地任性,奉行一种收黑钱是能耐、包二奶是魅力、黄赌毒是潇洒的畸形文化。这些被冠以“精英”头衔的公众人物,在娱乐公众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引导公众,特别是那些是非朦胧的青少年,很容易因为拜错偶像而步入歧途。
开创一代书法字体启体的启功有感于大师满天飞且个个怡然自得、心安理得的世态,写了一篇《启功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以自嘲的口吻对那些沽名钓誉、追逐私利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羞耻心的防线到底由什么来坚守?法律是底线,是最后的拯救;党纪是红线,在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的情况下,是时刻的警醒,而羞耻心,则是拦截各类假恶丑的柔软而有效的界线。无论是谁,只要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羞恶之心尚未泯灭,就不会视诚信为累赘,视道德为虚无;就不会少不更事、为老不尊;就不会混不吝地置党纪国法、公序良俗于不顾地为所欲为。
羞耻心的丢失原因十分复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衡量美丑的标尺出了问题,超越伦常的婚姻被自诩为爱情,不择手段获取的利益被赞美为成功,最令人揪心的是,这些当事人们始终握着双重标准的大棒——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展现个性、特立独行,你们却不能出现任何质疑之声,否则就会马上被扣上一顶伪君子、假清纯的帽子——我们拜金怎么了?难道钱能通神的道理你们不懂吗?我们色情怎么了?难道你们在家不行夫妻之事吗?你们装什么装啊?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羞耻心丢失的今天,更要强调的是己所欲,勿施于人。你喜欢狗的忠诚,那是你的权利,但是你想过你家的狗冲着老人和孩子狂吠时别人的感受吗?即使那种狂吠是狗表达亲密的语言。你喜欢甩起响鞭时的帅气,那是你的权利,但是你想过那一声突如其来的巨响对悠闲散步的心脏不适者和你身边路人的惊吓吗?你喜欢跳广场舞时的潇洒,那是你的权利,但是你想过那长达几个小时的高分贝的音乐让伏案读书的学子几乎内心崩溃吗?你喜欢小黄车的便利,那是你的权利,但是你想过往盲道上随手一丢给盲人朋友造成的安全隐患吗?
2020年庚子新年,一场新冠肺炎席卷中国大地。“亲朋好友不要聚,公共场所不要去……”一系列已经不能归于规则,而是升级为战时动员令的条文,而且是在政府反复要求、专家耳提面命的情况下,仍有“视死如归”者置若罔闻,公共场所不戴口罩,侥幸聚会推杯换盏。结果,惨痛教训不打招呼骤然而降。全国各地爆发多起聚集性疫情,有的家庭老少三代全部中招。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既有平常时期的百花齐放,也有非常时期的整齐划一;一个合格的公民,应该既能在平常时期放飞自我,也能在非常时期服从大局。
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在过分强调包容和多元的同时,是不是忽略了敬他与自律的引导和教育呢?有时候真替现在的孩子们担心,他们在最缺乏辨别力的年龄,却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辨别。很多家长、老师教给他们的道理,几分钟就被无情的现实击碎。很多年前,有一部风行的电视连续剧叫《寻找回来的世界》,我想,在遥远的明代,《了凡四训》之所以那么洛阳纸贵,也许正是因为这本小册子给无数困惑的人们举起了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让他们能够找到回来的世界。“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这是了凡的原话,翻译过来就是,从远处说,要把祖先的品德传扬开来;从近处说,父母若有过失,要替他们遮盖起来;上要报国之恩;下要造家之福;对外要想到救济别人的急难;对内要预防自己的邪念。
想想看,如果没有羞耻心的呵护,这一切将是多么的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