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以英国、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为首的14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侵略军以及苏俄国内白卫军连续7年的疯狂进攻和战争破坏,刚刚建立不久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1])百废待兴,急需恢复经济建设,以经济恢复来消除政治危机。
要知道,这时候战争的创伤使得苏俄的粮食主产地、战略资源重地基本上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占国土面积3/4),40%的工厂因为缺乏燃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国内日用品严重缺乏,老百姓吃不饱饭,农民对一切都收归国有、由政府分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非常不满。1921年春,苏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遇到十分严重的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在这关键时刻,1921年3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笔名“列宁”)在苏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召开的第10次代表大会上主持通过一项决议,决定以实物税代替过去的余粮收集制,从此苏俄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
推出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直接原因,说穿了就是过去实行的那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但不灵了,而且后果很严重,急需推出一套新的经济政策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二是间接原因,即实践已经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来建设社会主义过于冒进,是行不通的,迫切需要重新寻找一种新的途径和模式,从“直接过渡”改为“迂回过渡”。
※主要历史回顾※
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政府采用的具有军事性质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再符合和平时期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1920年苏俄的工业总产值只有1917年的21%),越来越暴露出诸多弊端,并且已经引发社会动**。所以,这时候必须实行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其实质说穿了就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和发展,以便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
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推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了解一下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就很有必要。
所谓战时共产主义,也叫军事共产主义,兼具“战时”(非常时期)和“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特点,具体地是指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后1918至1920年间国内战争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
当时爆发内战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钢铁等主要产地全都陷入敌手(苏维埃只占1/4国土),处境十分艰难,所以不得不实行这样一种临时性措施,来集中所有的人财物力与敌人展开斗争。
具体时间是,1918年9月苏俄政府宣布国家进入战时轨道,“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开始推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年这种特殊的战时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并于1920年得到进一步强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国内贸易国有化
这主要是,1918年11月颁布“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的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家庭用品都要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不准私人经营。
二是余粮收集制
这主要是,1919年1月颁布“关于国家在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在全国实行谷物和饲料余粮收集制,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粮食垄断制。征收数额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确定,原则上是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逾期发现储粮立即没收。随后,又对糖、茶、盐、火柴、布匹、鞋、肥皂等也一并实行国家垄断。
余粮收集虽然也会付给少量货币或工业品,但基本上是意思意思。而实际上,征收的不仅有余粮,往往连口粮及种子也一并收走(没收)。
三是产品配给制
这主要是,所有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消费公社),按照不同工种定量购买食品和日用品,1920年开始改为免费供应,其实质是发放实物工资。不用说,其供应量当然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
四是劳动义务制
这主要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五是全部工业国有化
这主要是,在过去已经实行大工业国有化的基础上,1918年6月又颁布法令,要求加快国有化速度。1920年11月颁布的法令规定,拥有机械动力、雇员在5人以上的私营企业,以及虽然没有机械动力但雇员人数在10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全都要收归国有。
新经济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接下来看,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又有哪些主要内容,大体如下:
农业方面
这主要是,1921年3月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在缴纳粮食税之后,剩下的粮食等农产品就可以自己拿到市场上去交换其他物品。从形式上看,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采用的这种方式。这里的关键是,由于粮食税负担只有余粮收集制的一半(具体数据是,1921至1922年度苏俄的税额比上年减少43.3%)因而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大大激发了劳动生产积极性。
1921年5月,政府又颁布“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合作社可以组织工业品与农民手中的余粮进行交换;同时,允许个人在当地从事商业贸易。1922年,政府继续颁布“土地法令大纲”,规定农民可以自由使用土地以及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这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的那一套市场经营方式了。
工业方面
这主要是,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仍然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在此基础上,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如矿山、森林、油田等则允许个人经营,主要是通过租赁承包方式转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1920年11月,政府颁布“租让制法令”,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与政府合作创办外资企业,租让条件十分优惠,目的是要更好地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来恢复和发展俄国工业。
1921年5月,政府把一部分小企业归还给原业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企业包括工厂和商店租赁给合作社或个人。这些企业所有权虽然是国家的,但经营权是个人的,承包经营者只要遵纪守法、按期缴纳租金或一定比例的利润就行,但经营期满仍然要把企业交还给政府。
流通方面
这主要是,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也就是说,恢复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在坚持国家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实行自由贸易,目的是要促进市场繁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分配方面
这主要是,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改为按劳分配。
[1]苏俄的全称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17年11月7日成立,1922年12月30日被苏联(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