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和起因(1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败国日本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和产业衰退。数字表明,1946年日本的生产力水平只相当于1934至1936年平均水平的31%,更是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高年份1944年的2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谁在台上最想解决的问题就都会是着手进行经济改革。

怎么改?当时的占领军领导层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一是在1945年解散了财阀,并且在1947年制定了“禁止垄断法”和“排除经济力过度集中法”;二是在1945年进行了土地改革;三是进行劳动改革,制定了三项劳动法规即“工会法”、“劳动关系调整法”、“劳动基准法”;四是把义务教育年限从6年延长到9年,并在1947年实行教育改革,追求教育机会均等。

这一系列改革对恢复国民经济收到一定成效。接下来就遇到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在战争需求拉动下,日本经济开始正式踏上复苏之路,1953年就已经恢复到1935年的水平,1955年时正式结束“战后混乱期”局面,为此后的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主要历史回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受到重创,但随后恢复和发展得也快。在美国的悉心栽培和全力支持下,日本依靠“金百合计划”中掠夺而来的财富做资本,经济复活相对轻松。到20世纪50年代初时,日本经济就已经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

1955年开始经济腾飞

1955年是日本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日本建立了史称“1955年体制”的政治体制,保守派的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开始了长达38年的连续执政,这时候的多党制形同虚设,有效保持了政权稳定;这一年日本正式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表明日本真正融入到了国际经济社会中去。也同样是在这一年,日本的物价得到完全稳定,经济增长率为9.1%(实际达到10%),并且确立了新的出口工业基地。

总体上看,日本1955至1973年间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2%。首先是设备投资主导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持续了近6年,接着便引发一轮投资带动投资的空前繁荣。

道理很简单,经济景气时投资有利可图,当然大家就竞相投资了。尤其是在物价稳定的背景下,这种经济增长不再是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名义增长,而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回报,所以必然会吸引大量的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出现飞跃发展。

从领域来看,当时日本的民间设备投资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重化工业上,日本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投资的活跃化和大型化。投资规模上去了,提升产业结构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数据表明,1955至1959年间日本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在8%左右,而民间设备投资增长率1956和1960年都在40%左右,年平均增长率为17%。虽然这有美国对日本市场技术开放的因素在内,便于日本引进新技术,但归根到底主要还是日本在此期间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在起作用。这些产业政策涵盖合成纤维、瓦斯、醋酸纤维、飞机、水泥、合成树脂、石油化学、机械工业、合成橡胶、电子工业、城市煤气、钢铁等方面。

到了1960年,日本政府公布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大力提高经济福利、实现稳定的政权运作,于是经济更是出现了加速发展。1960至1964年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12%,最高年份1961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5.6%;而设备投资年平均增长率更是提高到20.3%,最高年份1960年的设备投资增长率高达40.9%。

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此在基础设施方面就有了极大的改进,高速公路和新干线的开通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一直到现在,日本的交通网络都是在此基础上完善而成的。

所以从各方面看,日本经济腾飞从1955年开始决不是偶然的。

经济腾飞的国际因素

这主要是,日本经济的发展得到了美国强有力的扶持。准确地说,是在美日勾结、暗渡陈仓基础上,日本以亚洲各国掠夺而来的巨额财富为基础,迅速恢复和发展起了经济。

说起来这还真是一场阴谋。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日本是战败国,两者本该是敌我关系才是,可是没人会想到,它们竟暗中勾结在一起。表面上看,美国是从1945年在菲律宾等岛屿上发现许多黄金隐藏地,并且确定这是日本“金百合计划”中的一部分后,态度发生了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侵略亚洲12国的同时,暗中从1937年11月起进行一项所谓的“金百合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把从各国掠夺而来的金银珠宝,除了堆放在日本皇宫之外,还分散隐藏在菲律宾各地,以及随沉船沉入海底。日本人想,战争结局很难预料,但如果最终输掉了战争,却能暗中捞到殷实的一票,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失败,至少在今后的经济复苏中就有了资本。因为普天之下,只有“钱”是最好的东西。

这笔被日本人抢去的财富究竟有多少呢?用不计其数形容最恰当。例如,日本仅仅从中国掠夺而去的瓷器、艺术品、远古化石、线装书籍、宗教文物等,价值估计至少有几十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向外放出的官方烟幕弹是,最终是日本的精英如皇族、财阀、黑老大和“好”官们努力结束了战争,贫困潦倒的他们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受害者,日本经济已经奄奄一息了。

其实,这完全不是事实。要知道,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日本,变成瓦砾堆的都是民宅以及最基础的民用设施,而不是三井、三菱、住友这样的大型骨干企业,更别提堆放着大量从别国掠夺而来的财富的日本皇宫及其皇室族亲了。也就是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皇室族亲官僚阶层并不是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贫困潦倒,相反却比以前要富裕得多,倒霉的只是老百姓。战争中,日本没有几家工厂和官邸遭到摧毁,甚至谈不上受到严重破坏。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美国是想要日本给它派用场的,想把日本尽快武装成“反共堡垒”,所以它宽恕了日本天皇、皇族、金融界的首脑们;战争结束时免除了他们的战争责任,只是处决为数不多的几位战时领导人交交面差。并且,随后很快就释放了所有被起诉的日本战犯,包括黑帮和教父。战争结束后,也没有向日本追究战争赔偿,这在当时就是匪夷所思的。这就像一个大贪污犯或盗窃犯,你对他进行处理时并不要求他缴出赃物充公,而只是象征性地刮几个鼻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和他是一伙的。

美国不但知道日本“金百合计划”的底细,而且还从中捞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扣。美国在与日本签订“和平条约”后,以“政府顾问费”名义与日本分赃,一方面让日本拥有了后来发展经济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为美国从1948年开始扶持日本找到一条实实在在的理由,给了日本1955至1973年经济高速发展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作为回报,美国不仅给了日本约36亿美元的“特需”订货,而且还把没收来的850家军需企业重新归还给日本政府,并且提供大量的贷款和援助;与此同时,美国的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所有这些,都让日本获得了经济腾飞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1]

除此以外,当时全球经济一片繁荣和日元的固定汇率政策,也对日本经济腾飞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至1971年间全球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27%,而1913至1929年间却只有0.72%、1929至1938年间也只有1.15%,这实际上从外需方面对拉动日本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2]基础上形成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促进了日本产品的出口。

经济腾飞的国内因素

从国内因素看,日本善于抓住经济发展机遇、适时进行改革是更重要的因素。国际因素虽然重要,但外因毕竟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在经历了1945至1955年的战后复兴期后,日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

这主要是,把产业中心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用制造业来率先拉动经济高速发展。

1965年时日本的船舶建造总吨位就位居世界第一了,1973年时粗钢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与此同时,日本也并没有忽略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在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向城市的同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和化肥化,弥补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955年时日本第一产业(农林水产业)、第二产业(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商业,金融业,运输业,其他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41.1%、23.4%、35.5%,发展到1975年时就已经分别变成了13.8%、34.2%、52.0%。

二是形成一套特有的经营体系

这主要是,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形成了一套自己特有的经营体系,从而在经济高速增长方面功不可没。具体措施有:

首先是合并城市银行。通过合并城市银行进行金融重组,很好地保障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所需资金,避免了国际化所造成的资本自由化危险。

其次是发挥综合商社的作用。综合商社是产业的母体和组织者,它以贸易为主体,结合贸易、金融、信息、综合组织与服务功能于一体,既可以在企业内部相互交易,也可以直接与跨国公司发生作用。这样的中间纽带作用发挥好了,非常有助于了解国际市场行情,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再次是相互持股。相互持股是当时日本企业集团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股东人数相对稳定,能够应对1964年日本加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时所承诺的“资本自由化”及国外企业集团的冲击。

最后是日本式经营。即通过“终身雇佣、资历工资、企业别工会”来消除员工对未来的后顾之忧;同时,通过“内部晋级制、企业竞争”让员工注重企业生产经营,从而给日本经济带来巨大的活力,走上了一条“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收入”的良性循环轨道。

三是扩大国际贸易

这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制造业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贸易自由化发展时期,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市场有限,所以必须扩大贸易、借助于国际市场才能真正实现经济腾飞。为此,日本确立了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贸易立国”战略,许多品牌由此成为全球著名品牌。

四是坚持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这主要是,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制造业迅速崛起的需要,日本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市场经济模式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它经过两个技术创新和进步阶段,第一次是原理性创新,第二次是在原理指导下面向终端产品的适用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创新。由于这种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直接面对市场的,所以很快就能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畅行无阻。

五是产业扶持

这主要是,日本不断通过立法来推出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民间投资,以原有投资带动起新的投资,并且通过开发银行发放低息贷款来拉动经济增长。例如,通过制定“个别产业振兴法”来扶持纤维产业的发展,通过制定“国用车扶植纲要”、“振兴机械工业临时法”、“振兴电子工业临时措施法”等扶持汽车和机械电子产业的发展,等等。

不用说,在一个法治国家里,最让人感到安心的就是法律保障。有了这样的法律保障,民间投资必定会积极而踊跃。

六是开拓海外市场

开拓海外市场与前面所说的扩大国际贸易有联系,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日本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于20世纪60至80年代利用欧美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抢先一步建立和完善对外贸易体制,从而实现了国内外市场的对接;之后又不断根据国际市场变化调整贸易结构,结果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使得日本经济在国际分工合作中表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美)斯特林·西格雷夫著、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译:《黄金武士:二战日本掠夺亚洲巨额黄金黑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2]1944年7月,44个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开会,商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确立了“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样一种国际货币新秩序。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无法支撑美元贬值;1973年全球主要货币被迫实行浮动汇率,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