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的北欧和西欧君主国,在与汉萨同盟建立贸易关系后获益良多。从历史上看,这些国家过去大多实行的是庄园制,产品单一、效率低下,汉萨同盟的进入抬高了他们的原材料价格,并且给他们带来了国外的先进管理和技术;更不用说,汉萨同盟在本国进行贸易,还会带来稳定可靠的进出口关税。所以一时间,每个国家都非常欢迎汉萨同盟城市来本国设立商站,活跃经济、扩大贸易、增加财政收入。
汉萨同盟不仅是商业联盟,同样也是政治、军事联合体。汉萨同盟自从受到来自北方丹麦和南方勃兰登堡的军事威胁后,便开始建造海军,这被看作是汉萨同盟从经济走向政治和军事一体化的标志。而这样一来,就更吸引了其他城市的加入,因为它们同样也需要借助于这种军事力量来保卫自己的商业利益和生命安全;同时,一旦加入这种同盟,即使商人之间发生了生意纠纷也可以不再受原来的封建法庭管辖了(因为汉萨同盟本身也是有法庭的),也能从中得到便利。
加入汉萨同盟的条件非常苛刻。同盟内部虽然追求完全平等,但实际上不可能做得到。按照当时的规定,凡是不在沿海地带和通航河段两岸、没有自主权的城市,都不能加入汉萨同盟;同盟议会在收到入盟申请后,会召开专门的大会决定是否同意申请;同意加入同盟的城市,也会因为其城市位置的重要性和财政收入多少,缴纳数目不一的“入会费”;加入同盟的城市如果不及时按期缴纳“会员费”或者拒绝履行义务、违背同盟法规,就会遭到开除或自动劝退。
纪律相对散漫是汉萨同盟始终无法拧成一股绳的原因之一。
从政治上看,汉萨同盟确实是一个松散型城市联盟,并不是联盟国家;但这种松散型也太松散了——它既没有成员名册(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究竟有几个会员城市,或许这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也没有共同的防御方针,更没有一部能够约束所有成员的法律。当然不用说,实际上也没有打过一场全体成员都参加的战争。
更滑稽的是,开始时大家还比较有劲,几乎每年都会在吕贝克城召开一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有关事项,可是到后来就越来越没劲了,有的城市居然连参加会议的路费都不肯承担。不用说,这样的同盟已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