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点评(1 / 1)

◎从经济角度讲,地理大发现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要求,也可以看作是一次全球性的淘金热。所以,不能说它是欧洲科技进步的瞬息冲动,更不能说是少数航海家先驱的个人冲动。它实在是11世纪以来欧洲经济、文化、科技逐渐成熟的产物。

地理大发现对全球尤其是欧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从此把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经济活动推入几千年来最活跃的时期,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对全球生产力的重新布局有重大影响。因为最早的地中海权力和财富是掌握在意大利与希腊人手里的,到后来葡萄牙与西班牙收复失地、发现新航路并进行环球航行后,欧洲的重心才转移到伊比利亚半岛上来,从而推动了19世纪法国、英国、荷兰三国经济的活跃,并影响至今。

◎葡萄牙在这次地理大发现中最起劲,为什么?因为它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沿海,难以向内陆扩张,最希望通过向外探索提高扩张能力。但自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取得成功后,葡萄牙的这种优势开始慢慢消退了。虽然它这时候依然在进行探索和殖民,例如它是最早抵达日本并与日本展开贸易的欧洲国家,但毕竟,从此以后它的垄断地位就越来越弱了。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洲和非洲的国际贸易,建立了国际和平局势,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教育,带回新的海外知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对外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

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更多的是服务于皇帝,宣扬大明王朝的国威,并没有太大的经济欲求,所以根本无助于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甚至还相反,不但没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却还掏空了国库。

正如后来长住在中国的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神父利玛窦(1552—1610)所说,中国人总是“满足于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皇上和人民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正因如此,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98年评出的“千禧世界航海家名人”中,郑和是东方唯一一位入选者,他入选的主要理由是,从来没有公开表达过对殖民主义的期望。

否则的否则,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或许就要被改写了。说得更透彻一点就是,如果郑和下西洋也能像欧洲国家那样进行对外殖民侵略,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格局就会大不一样。中国人太善了。

◎与郑和下西洋相反的是,欧洲国家的地理大发现,无论主观上有没有殖民主义倾向,客观上都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为什么有那么多欧洲国家在海外拥有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底子就是当时打下的。

例如,他们一到某地就纷纷建立殖民地,为此必然要遭到当地土著的激烈反抗,甚至引发战争。欧洲在西非海岸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是1448年建在阿奎姆岛上的,在此后的20年内葡萄牙人用武力夺取撒哈拉地区的控制权,从此开始了黄金、制糖和奴隶贸易,这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哥伦布与西班牙的其他探险家刚刚发现美洲大陆时,他们颇感失望,因为美洲与非洲和亚洲不同,当地并没有黄金和西班牙人觉得的其他有价值的财物。不过让他们颇感意外的是,他们在这里发现了玉米、木薯、棉花、花生、辣椒、菠萝、甘薯、烟草等作物,并且产量十分庞大,而这是他们以前一无所知的。不用说,这些作物的商业价值让西班牙人在整个欧洲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至少可以与葡萄牙和意大利人从非洲和亚洲带回去的货物相竞争了。不但如此,聪明的西班牙人还把这些作物连同西红柿、马铃薯、可可、橡胶等陆续引入了欧洲。

当然,从总体上看,这时候欧洲人的主要兴趣依然是香料贸易,热衷于以金、银为主的贵金属资源。现在看来他们这一点做得很聪明:正是这种贵金属的积累,使得欧洲在18世纪顺利进入了工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