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板让男人们眼红(1 / 1)

“嘿,快看啊,老总是位穿裙子的!”

2001年7月26日,美国施乐公司董事会宣布一项惊人决定,任命安妮·玛尔卡希为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从而令她集首席执行官与总裁于一身,成为施乐公司说一不二的主宰人物。

这一任命,使得《财富》500强中的现任女掌门增加到了5位,第一次让女性比例达到了1%。另外4位分别是:惠普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丽娜、黄金西部金融公司的马丽恩·桑德勒、阿文产品公司的安德莉娅·朱、斯费里扬公司的茜达·赫尔曼。

48岁的安妮·玛尔卡希已经在施乐公司干了25年。最早从推销员干起,然后进入管理层,从部门经理、主管,一步一个台阶升任到总部的高级官员。在这次任命之前,她是施乐公司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有人看不惯“穿裙子的老板”

安妮·玛尔卡希出任施乐公司的掌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女企业家的关注。因为即使在美国企业界,当老板也实属不易,当女老板就更难。

原因之一是文化偏见。美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担任一呼百应的首席执行官应当是男人,现在冒出几位女性,惊讶之余有些别扭。正如菲奥丽娜1999年登上惠普首席执行官的位置时曾经惊动全球一样,有的小报甚至惊呼:“嘿,快看啊,老总是位穿裙子的!”

原因之二是一旦出现麻烦就会怪罪于老板。琳达·瓦倩娜1986年成为《财富》500强中第一位从管理层升任的女首席执行官,但是她执掌的瓦科纳集团因为债务高达31亿美元,还是于2001年6月破了产,结果许多人把它怪罪于瓦倩娜。

原因之三是人们总是用对待女明星的眼光来对待女老板,习惯于“睁大眼睛瞪着女老板”,随时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女性味道少了,人们会责怪她过于张狂;女性味道多了,人们又会责怪她不够泼辣。

男女同工不同酬

男女同工不同酬并非是中国特色,在世界各地甚至高高在上的女老板中,这样的情形也是普遍存在。

美国大企业的老板地位往往是“铁饭碗”,特别是一旦荣任《财富》500强的老板,银子更会哗哗地流入腰包,年收入数以亿计。然而,即使是这些企业中的女老板,其收入与男老板相比也有天壤之别。

纽约一家研究机构曾经对美国大公司中的57名女性、1772名男性高级官员的工资奖金收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同一级别上,男性每挣1美元女性只能挣0.68美元,几乎接近于“黄金分割线”0.618。也正是因为如此,目前在《财富》500强中,仍然有125家高层经理中见不到“有曲线的倩影”。

教育程度和怀孕是个障碍

据统计,在目前《财富》500强的高层官员中,女性只占11%。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有这样两个因素阻碍了女性踏上老板地位:

一是教育尤其是MBA教育。1994年以来,美国的MBA学生中女性只占总数的29%。很显然,接受MBA教育是踏上美国高层经理的一个重要砝码。

二是绝大多数女老板是要怀孕的,而一旦怀孕、生育就要被公司“遗忘”好几年。特别是30岁左右的女性正是读MBA的黄金时间,如果这时候把许多精力放在组建家庭和生儿育女上,必然会影响自己的仕途。

怎么办?要消除这两个差异因素,惟一的办法就是“忘记”自己是女人。正如惠普公司的女首席执行官卡莉·菲奥丽娜所说的那句名言:“在企业中,别把自己看成是女性。”

惟一白手起家的女老板

在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2001年度世界富豪排行榜”上,有幸跻身于497名亿万富翁行列当中的、真正白手起家的女创业者只有一位,她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与丈夫一道开办旧金山第一家盖普商店的多丽丝·菲舍尔。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结果并不否定有太多其他卓有眼光、善于把握机遇的杰出女性。

在墨西哥,喜爱烹饪和出海的39岁的玛丽亚·亚松森·阿兰布鲁萨瓦拉,被人称作“啤酒女王”。仅仅靠经营啤酒,她便成为全国和整个南美洲最富有的女人,家产15亿美元,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实属不易。其下属品牌Corona啤酒在美国的啤酒进口市场中雄踞榜首,让所有墨西哥人感到骄傲。

她的坤包里装着1万亿美元

在我们周围的女性中,常见她们随时随地拎着一个小坤包,放些女性用品和个人隐私。然而,在阿碧盖尔·约翰逊“坤包”里躺得的却是1万亿美元!

阿碧盖尔·约翰逊能够就职于美国最大的投资公司——富达投资,大家都知道这是由于其家族力量的裙带关系。然而事实上,自从阿碧盖尔·约翰逊1988年正式加入由她父亲爱德华·约翰逊担任主席的富达投资公司以后,就一直是该公司最有能力的杰出人士之一,工作中处处表现出了她的杰出才华。

2001年5月21日,40岁的阿碧盖尔·约翰逊,被富达投资公司总部任命为富达管理与研究公司总裁,从此她的任务就是监管富达公司所有的证券管理人、分析师与交易商,并且管理总值1万亿美元的资产。毫无疑问,如今的阿碧盖尔·约翰逊是美国金融界最有权势的女性了。

由于她的父亲已经年7旬,所以,阿碧盖尔·约翰逊不用多久就会掌管富达投资的全局。

最适合母亲就业的公司之一

卡尔森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1999年玛瑞琳·卡尔森·内尔松的父亲去世以后,她顺理成章地成为该公司的总裁与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总值高达310亿美元,她与她的妹妹芭芭拉各拥有一半股份。

为了建设好企业文化,玛瑞琳·卡尔森·内尔松充分发挥她的女性风范,把企业建成公认的全美“最适合职业母亲就业的百家公司”之一,并且享有“和睦如家”的美名。

擅长寻找最佳的切入点

有人说女老板比男性更加敏感,更容易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何晓韵就是这样的一位女老板,现在她的生意包括服装出口、医药进口、食品进口、教育培训4个行业。

何晓韵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创办的第一个公司是中加合资的服装进出口公司“百合花服饰”,专门生产高档针织服装,成品80%销往日本,其余销往美加地区。这与她和她丈夫的学历背景有关,因为他们在日本和加拿大都有不少朋友关系。

接下来,循着做小批量、高利润精品生意的思路,何晓韵把目光转向了原产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西洋参。那是1995到1996年的事情。当时中国人已经习惯于吃西洋参进补,但市场上的大部分西洋参是在国内种植出来的,药性与原产北美地区的西洋参不可同日而语。

2年前,何晓韵开始策划组建虹口大略进修学校,聘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资深教师授课,课程暂定为“高级口译”。她真正的梦想是把教育产业当作进出口贸易来运作,交易的是学校模式和人才。所以,何晓韵在2001年就和虹口、静安、卢湾等区的教育局联手,送出100多位区内中学老师利用暑期到加拿大短期留学培训,学习双语教学。

接下来,她还准备和社会福利、公用事业部门联合搞这样的培训,送出医院的护士、高级敬老院的管理、护理人员、福利院的老师等等出国培训。

湘菜辣红上海滩

简简单单的女老板周瑜这样评价自己:“老板故事”其实就是“老板成功以后的故事”,开始创业时的一脚深一脚浅、头悬梁锥刺股的痛苦怎么可以对人说呢?

然而,不了解创业时的艰辛,就无法了解成功的秘密。

10年以前,十多岁的湖南妹子周瑜招工进了湖南省政府设在上海的办事处,来到“三湘大厦”当服务员。与众不同的是,周瑜在5年打工期间把湘菜的用料、制作、宣传等经营流程搞得滚瓜烂熟。1995年,21岁的周瑜拿出自己的积蓄,找了一个合伙人参股,一家湘菜馆就这样在上海诞生了。

开张后生意平平,经过仔细调查发觉,虽然上海人爱吃辣,但却不习惯湘菜的油腻和咸。发现了这个秘密,周瑜赶紧回湖南重新请了一帮厨师,生意终于在半年后火了起来。

生意立住了脚,周瑜就想到要扩大规模。先在不远处的进贤路开了一家分店,接着又在巨鹿路上开了一家规模大了很多的分店。最早开的那家“旗舰店”店面不大,每月的营业额却高达1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