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份“创业档案计划”对今后的创业或就业有好处。
有的大学生认为,以上这些纳文·恰达之类的创业成功者带有某种偶然性,至少不适合于“我”。这样的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即使你以后要寻找一份工作,有没有在校创业的经历也是大不一样的。
现在流行“创业档案计划”
在“第二届北京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就有一项“创业档案计划”为人才测评提供新的依据。
这份创业档案主要记录的是个人创业过程。与普通的人事档案不同,创业档案并不是简单地记载你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也不是单纯反映你的行政隶属关系,而是侧重于记录个人学习、工作、创新能力、创业过程的全程记载。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全面、综合、客观的评定记录,真实体现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素质。”所以说,它不仅仅是反映了个人经历,而且还是重要的档案记录。
与普通人事档案一样,学业证明、奖励记录自然是创业档案的内容之一,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专家测评”。
专家测评的内容具体包括综合素质测评、心理测评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时勘教授介绍说:“综合测评分为三部分,即个性特质测评、职业能力测评、职业人格测评。以问卷形式,通过各项指标分析作出相应的测评报告,附有专家意见的评定报告也写进档案中。”此外,关于你的创业履历、创新成果也将统统被装进这种档案中。
专家建议,对于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来说,办理一份创业档案无论对于今后自己的创业和就业都会大有好处。
创业档案令人增强对你的信心
清华大学电子系4年级的学生小胡,一年前就和同学们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创业过程让他感到兴奋和压力,创业经历也为他的发展提前注入强心剂。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好多风险投资家特别害怕上当受骗,而当他们看到你的一份完整的创业档案后,就会对你的经历和能力增强许多信心。
而实际上,即使是普通就业,如果有了这样一份创业档案,也会为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提供科学、客观、全面的参考依据,成为就业的有力砝码。
鼓励冒险,容忍失败
提到创业,不能不提到中关村,因为中关村是让多少人梦想成真的地方。为了倡导中关村“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精神,中关村科技园区特地竖起了一面创业文化碑墙,永久刻上中关村20多年来涌现出的10位风流人物。
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纷纷推出了以学校为主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学生创业基金。
由复旦大学和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上海复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后,已经有265万元“种子基金”投向生物医药项目和32个研究生创业项目,以及“网络产业与政策管理”等文科项目。
在厦门大学,从2001年开始,对于一年内创办企业获得营业执照的毕业生,校方给予3000元的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华大学创业园,上述心理测评中心的素质评价书已经成为创业者入驻清华创业园的“通行证”。
据北京青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青年心理测评与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确有一批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中遇到了问题,而且很多情况相同的问题屡次出现,从而对自己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方法产生了疑问,需要接受心理和能力测评及专家的建议。
例如,一名大学生拿着自己的项目到一家公司寻求投资,公司安排了3名技术专家参加论证会,其中还有该行业顶尖级的研究人员。尽管这名大学生做了很详尽的准备,可是在会上却完全被这位研究人员的意见所左右,显得近乎无知。后来,心理专家与这位大学生接触以后发现,他有社交恐惧倾向,尤其与权威、老师在一起时情绪会受到压抑。
众所周知,一个项目乃至一个高科技企业成败的关键往往是人,所以,对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评价至关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各个孵化器和科技园区在这方面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学生创业者来说,应该刻意锻炼一下自己这方面的心理素质,以取得创业成功。